《大秦賦》中反覆提到雍城,但被人遺忘的櫟陽,才是秦人精神所在

2021-01-07 昭烈名臣

隨著《大秦賦》的熱播,一個之前不太有名氣的地名開始頻繁出現,這就是雍城,在劇中的不同時期,雍城都會被反覆提及。

趙姬和嫪毐終日廝混,不巧懷下孽子,為瞭然人耳目,趙太后決定離開鹹陽,去往距鹹陽約150公裡的雍城居住。

秦王嬴政登基後,大權一直有相國呂不韋和太后把持,嬴政最重要的成人儀式也在雍城舉行,正是在這個時候,嫪毐看準機會發動了叛亂,成了嬴政親政的第一道大關。

有一次五國聯軍進犯鹹陽,嬴政在城牆上做鹹陽百姓的動員,說有人提議暫避雍城,那麼鹹陽的百姓怎麼辦呢?

慷慨激昂的演講讓鹹陽軍民同仇敵愾,士氣大振,從劇中我們可以看出來,雍城對於秦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地方,甚至是有些神聖的地方,那麼雍城對於秦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01)秦人的故都

在昭襄王派兵奪取周天子九鼎的那一集裡,最後的天子周赧王神情異常悲憤,面對即將徹底失去的王權象徵,破口大罵秦人不過是自己先人養馬的家奴。

英雄不問出處,周赧王罵的沒錯,秦人的確曾經是給周天子養馬的,而且一直地處西陲,居住環境險惡,屬於連個自己固定的地盤和封號都沒有的弱小部族。

周平王時代,秦人護送平王東遷洛陽有功,於是正式被封為諸侯,有了自己明確的封地和時代傳承的名號,秦人第一次正式登上了天下紛紛的政治舞臺。

周天子分封耍了個心眼,大手一揮把自己原來的王畿之地封給了秦人,秦人只能苦笑一聲,說了一句,彩!

為什麼苦笑,你自己為什麼被逼走,心裡沒數嗎,天子的地盤被西戎佔了,才東遷洛陽的,你倒好大筆一揮把秦人封到了那個地方,但樂觀進取的秦人相信,只要有塊屬於自己的地方,將來一定能創造輝煌。

於是從秦襄公八年,公元前前770年起,秦與戎、狄戰鬥不息,秦人為了生存在不斷與蠻人交戰,這期間互有勝負,但秦人最終在這個地方慢慢站穩了腳跟。

尤其是秦德公元年,秦人定都雍城,從此有了自己穩定的都城,雍城也成了秦國歷代君臣不斷奮鬥的象徵。

尤其是在秦穆公時期,任用賢才,開地千裡,遂霸西戎,向東與東方諸國爭雄,成為了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

古代中國講究「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也就是古人認為所有大事中只有打仗和祭祀最為重要,秦人這兩件事做的都很好。

在離開了雍城之後,儘管這裡不再作為都城,但是秦人的宗廟依然在這裡,重大的祭祀禮儀活動,依然在雍城舉行,這裡成了秦人的精神家園,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趙姬可以離開鹹陽去往雍城,實在是沒有比看守祖宗家廟更好的理由了。

(02)迎難而上才是秦人作風

現在我們都知道秦國的都城是鹹陽,同時也是秦帝國統一天下之後的帝國之都,看了《大秦賦》我們知道秦人還有個舊都叫做雍城,那裡有秦人的宗廟,是秦人的精神家園。

但是秦人的歷史上還有一個都城,它的名字叫櫟陽,如果不是秦迷很少人知道這個地方,但正是這個地方,才最能體現秦人的精神。

秦人正是靠著這種不斷進取,有志於天下的精神,才最終戰勝了東方六國,完成了統一大業,而遷都櫟陽正是這種進取精神的最佳體現。

遷都櫟陽的秦國君主是秦獻公,這也是個傳奇的君主,秦靈公去世後,秦靈公的叔叔秦簡公趙悼子,突然發動叛亂,奪取了國君之位,年僅十歲的秦獻公開始了流亡魏國的生涯,這一流亡就是二十九年。

流亡的君主,比起那些從小養在深宮,長於婦人之手的職業皇帝,往往有著絕大的優勢,那就是他的流亡生涯讓他真正的了解了這個殘酷的世界。

歷史上的晉文公也是在流亡了19年之後,才回國繼位,最終開創了春秋時期最強的霸主晉國,哪怕是最後晉國一分為三,依然能成為天下三雄,足見當年晉國之強。

回國繼位的秦獻公同樣表現出相當的魄力,他決定遷都櫟陽,這在當時可以說是個非常危險的決定,因為櫟陽當時可以說就離秦國的邊境地區不遠。

秦獻公這麼做,為的就是表示自己收復河西之地的決心,因為當年三家分晉之後,魏國通過改革最先強盛,強大的魏武卒讓天下諸侯聞風喪膽。

更是向西奪取了秦國的命脈河西之地,狠狠的把秦人按在地上摩擦,把秦國的活動範圍牢牢的控制住,這一時期魏國風光無限,而秦獻公回國繼位面對的就是已經丟失了河西之地的秦國。

秦國遷都有個非常明顯的特點,那就是越來越靠東,通過往東遷都,表示了秦國對廣袤東方的野心,而秦獻公的遷都,更是把都城從雍城遷到了更東的櫟陽,進一步逼近河西之地。

而秦獻公遷都之後,更是勵精圖治,多次發動收復河西之地的戰爭,並在公元前366年(秦獻公十九年),打敗韓魏兩國,保護天子有功,從此秦國重新提高了諸侯國之間的地位。

(03)遷都的秘密

秦國的歷史,從秦獻公開始才正式走上了面向關東,逐步吞併六國,國力蒸蒸日上的開始,而這一切的起點的秘密,就藏在遷都櫟陽這件事上。

古來大多數遷都,都會受到非常大的既得利益群體的阻撓,北宋開國君主趙匡胤就曾想遷都洛陽,當最終被舊勢力的利益全體阻撓而作罷。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是以南徵的名義,最終走到洛陽的時候,人困馬乏實在走不動了,皇帝給群臣兩個選擇,要麼遷都,要麼繼續南徵,群臣這才勉強答應遷都洛陽。

古來大凡是想變革,有作為的君主,必然會受到國內保守勢力的阻撓,秦獻公就是這樣一個銳意改革的君主,因為他在魏國流亡29年,親眼見證了魏國是如何通過改革一步步變得強大的,所以秦獻公一回國繼位,馬上也開始了他的改革計劃。

但改革必然會受到舊勢力的阻撓,於是秦獻公便不顧反對決定遷都櫟陽,遷都行為從純軍事角度來講,的確是有風險的,但是為了內部的改革能夠進行順利,秦獻公還是義無反顧的遷都,同時也給秦人一種東進的信心。

秦獻公最顯著的改革是廢除殉葬制,這個殉葬制度是殷商時期遺留下來的「陋習」,是一種非常殘忍和不人道的做法,但是確實秦人的傳統。

秦穆公作為一代英明神武的君主,死的時候,殉葬人數有明確記載,多達177人,這些人並不都是奴婢。

《詩經》有一首《黃鳥》,講的就是秦穆公死後,秦國3位棟梁之才為他殉葬,這讓秦國人非常惋惜:「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一句句沉痛的嘶吼,讓秦國人對殉葬制度十分不滿,這也直接導致了秦穆公之後,秦國國力衰弱兩百年。

秦獻公還有許多改革政策,但這些都並不徹底,一切都留給不久後出現的商鞅,他將帶領秦國徹底走向富國強兵之路,但秦獻公廢除了殉葬制度,從此秦國的外來人才絡繹不絕,起碼不用擔心自己陪著君主一起死。

櫟陽,一個被遺忘的名字,也是一個應該被記住的名字,它作為都城時間不長,但最能反映秦人不斷進取銳意改革,包舉宇內併吞八荒的決心和鬥志。

相關焦點

  • 《大秦賦》中反覆提到雍城,對秦人為什麼如此重要
    大秦賦 雍城熱播劇《大秦賦》中,秦太后離開鹹陽後就居於雍城,秦宗室首領關內侯也居雍城,甚至秦王嬴政加冠禮時,都要前往雍城舉行。這個雍城對秦人有什麼特殊的意義?雍城的城址平面大致為正方形,東西長3300米,南北寬3200米。城內有8條主幹道,橫向、縱向各4條,寬8-10米,將城內分為25個區域。雍城內有豪華的宮殿,其豪華在傳世史籍中也是有記載的,相傳戎族首領在秦穆公時到達雍城,曾感嘆道:「使鬼為之,則勞神矣; 使人為之,亦苦民矣。」
  • 《大秦賦》中反覆提到雍城,這個地方對秦人為什麼如此重要?
    大秦賦 雍城 熱播劇《大秦賦》中,秦太后離開鹹陽後就居於雍城,秦宗室首領關內侯也居雍城,甚至秦王嬴政加冠禮時,都要前往雍城舉行。這個雍城對秦人有什麼特殊的意義?
  • 雍城對秦人有什麼特殊意義?為何在《大秦賦》中屢次提到?
    》中,雖然故事的主線圍繞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上,而此時秦朝的國是鹹陽,但是劇中卻屢次提到雍城。  其實不光是這部劇在大部分以秦朝為歷史背景題材的電視劇也曾賦予雍城特殊地位。比如:在《羋月傳》中也曾多次提到雍城。那麼,這個地方對於大秦的人來說具有什麼樣的特殊意義呢?
  • 《大秦賦》,趙姬偷腥懷孕躲到雍城,這是對秦王室最大的侮辱
    重大歷史題材電視劇《大秦賦》已經播放完畢,但其中涉及到的歷史對於我們而言,遠遠沒有結束。    書生想說,這樣拍是非常有必要的,《大秦賦》是系列歷史劇,每一部都有銜接,並且每一部都是講述的完整故事和主角秦王的一生。
  • 古裝歷史劇《大秦賦》中多次亮相的雍城到底有多重要?
    古裝歷史劇《大秦賦》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jiǎn]等輔佐下平定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華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的故事。在這部歷史劇中,雍城(今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被多次提到,也多次亮相,嬴政加冕儀禮也舉行於雍城。
  • 看《大秦賦》訪秦都櫟陽城 秦人為何能一統天下?
    櫟陽是秦獻公和秦孝公的都城,遺址考古發掘發現三個古城,三號古城是秦漢都城所在地,清理出戰國秦漢宮城「後宮」區。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秦人為何能最終一統天下?《大秦賦》的熱播引起不少人對秦人發展壯大原因的探究。其實秦人在遷都鹹陽之前,以櫟陽為都時已奠定了各方面基礎。
  • 秦始皇加冠親政,為何不在國都鹹陽,而是一定要去雍城?
    不加冠雖然也能成為秦王,但並沒有「人治」的權力,所以秦國在近十年的時間裡都是大權旁落,操持在趙太后和呂不韋之手。然而,就像《大秦賦》中播出的那樣,秦始皇加冠的儀式卻並沒有在鹹陽舉辦,而是設在了雍城,這又是為何呢?
  • 從熱播霸屏劇《大秦賦》探尋寶雞歷史文脈
    在《大秦賦》中,觀眾也時常看到劇情中提到「雍城」、「眉縣」、《秦風.無衣》等寶雞的地理和文化元素——從熱播劇《大秦賦》探寶雞歷史文脈戰歌 《無衣》 , 在寶雞時就已唱起《大秦賦》裡很多劇集的劇情,都出現秦國的士卒
  • 《大秦賦》熱播,聊聊秦國兩個都城——雍城和鹹陽
    《大秦賦》裡秦王嬴政從鹹陽出發,趕赴三百百裡外,現在位於寶雞的雍城去舉行加冠大典。當時鹹陽就是首都,為什麼要趕去雍城去舉行加冠大典呢?而嫪毐恰恰相反,不在自己的大本營舉行兵變,卻偏偏跑到鹹陽去發動叛亂,這又是為什麼呢?本篇專門來聊聊秦國前後兩個首都的來由,以及它們在秦人心中的份量。
  • 陝西文物探探探第24期:看《大秦賦》訪秦都櫟陽城 秦人發展壯大的...
    秦人為何能最終一統天下?《大秦賦》的熱播引起不少人對秦人發展壯大原因的探究。其實秦人在遷都鹹陽之前,以櫟陽為都時已經奠定了各方面基礎。12月21日,「陝西文物探探探」走進西安市閻良區秦都櫟陽城遺址,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阿房宮與上林苑考古隊隊長劉瑞作為主講嘉賓,實地介紹了秦漢櫟陽城遺址的考古新發現,和他對秦人發展歷程、中華文明進程的感悟。
  • 雍城是什麼城?《大秦賦》中嬴政在這舉行冠禮,秦國宗廟也在這裡
    春秋戰國時期的秦國統一六國,定都鹹陽,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因此秦的首都是鹹陽基本上已經成了定論,後續的朝代基本定都以後沒有特別的情況幾乎不遷都,但最近熱播的《大秦賦》卻經常提到一個城池,雍城,其地位幾乎與鹹陽齊平,甚至隱隱的比鹹陽的地位還要高,這是怎麼回事 ?
  • 《大秦賦》秦王加冠的雍城在哪裡?
    看歷史劇《大秦賦》多次提到雍城,不禁要問這個雍城到底是哪裡呢?帶著疑問我翻閱了下資料,去尋找源流。雍城既然是秦國宗廟所在也就是說這裡是秦國的發祥地贏姓的發跡之地,先來看看秦國發建立和贏氏家族的發跡史。舜帝賜姓「贏」先來說下秦的祖先,據說秦人的祖先是顓頊帝的後代孫女女脩,據傳說女脩有一天正在織布,突然有隻燕子在房梁上突然下了一個卵,正巧落入女脩口裡被她吞下,然後女脩就生了個兒子叫大業,大業娶了少典一族的女兒名叫女華的,然後女華又生了兒子叫大費,大費開始跟對了一個牛人大禹
  • 秦悼公遷都雍城,大秦帝國的大幕即將拉開
    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留言秦國最終的都城定都在鹹陽城,但鹹陽城,並非秦人心目中最佳都城。秦國的崛起,從西部蠻荒之地,到肥沃的關中之地,都城歷經八次遷徙,從秦地到汧渭之畔,再到平陽,到雍城到櫟陽,最後才到鹹陽。
  • 《大秦賦》:從為周天子牧馬到一統天下,秦人起源於何時、何地?
    在《大秦賦》中,末代周天子被秦王逼迫交出九鼎,求救諸侯卻無一人來相救,氣急敗壞之下,痛罵秦國是養馬的家奴。那麼,周天子為何罵秦國是養馬的家奴,此話有何憑據?而建立秦國的老秦人們又究竟起源於何處?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秦朝之前,秦國就已經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壯大的過程。
  • 秦都「櫟陽」在閻良 看看秦國如何「九都八遷」
    昨日,記者了解到,考古專家近日在秦漢櫟(yuè)陽城遺址內,首次發現了寫有「櫟陽」的陶壺,從而確認了秦都櫟陽的所在位置,也首次確認了「商鞅變法」的發生地。    「櫟陽」倆字證實秦都位置    秦漢櫟陽城遺址位於西安市閻良區武屯街道一帶,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考古確認秦都「櫟陽」在閻良 揭秘秦國九都八遷
    在秦的歷史上,歷經九都八遷,而這九都也一直是考古專家考古的重點,期待著從中尋找歷史的痕跡。昨日,華商報記者獲悉,考古專家近日在秦漢櫟陽城遺址內,首次發現了寫有「櫟陽」的陶壺,從而確認了秦都櫟陽的所在位置,這也是「商鞅變法」發生時的都城,為研究秦都發展史具有重要意義。
  • 「陝西文物探探探」第23期:《大秦賦》傳詔為何用泥封起來?
    《大秦賦》劇中,秦莊襄王嬴異人病重,華陽太后幽禁秦王,這時的衛尉為羋氏族人擔任,阻擋呂不韋等人入宮。展陳的封泥中有「公車司馬丞」。   宗正掌管皇家親屬及登記宗室譜牒,展陳的封泥中就有「宗正」。秦國還設有專門法令來處理宗室犯罪之人。在《大秦賦》劇中,嬴政讓公子嬴傒擔任「駟車庶長」掌管宗室事務。
  • 大秦賦嬴政親政是哪一集?大秦賦劇情介紹(1-78全集)大結局
    網易娛樂12月17日報導 日前,由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領銜主演的重大歷史題材電視劇《大秦賦》,正在CCTV-8黃金強檔、愛奇藝同步熱播。播出至今,《大秦賦》熱度不斷攀升,在同檔期劇集中以黑馬之勢,佔領各大平臺榜單榜首。
  • 大秦賦中秦人的由來與秦文化
    比較遠些的歷史本來就不太清晰,隨著大秦賦的熱播,又喚起了那個人們對秦國秦人的興趣。但是大部分人對他們的了解仍停留在秦始皇所帶來的影響。而大秦賦一開始就從秦孝王晚期開始的。沒辦法從中了解秦人的由來。據史料記載,秦人的祖先伯益是顓頊的後代,因為跟著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賜姓「嬴」。
  • 考古專家發現寫有「櫟陽」陶壺 確認秦都在閻良
    昨日,華商報記者了解到,考古專家近日在秦漢櫟(yuè)陽城遺址內,首次發現了寫有「櫟陽」的陶壺,從而確認了秦都櫟陽的所在位置,也首次確認了「商鞅變法」的發生地。  「櫟陽」倆字證實秦都位置  秦漢櫟陽城遺址位於西安市閻良區武屯街道一帶,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