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管理師、電子競技運營師,無人機駕駛員、農業經理人……今年4月,人社部、市場監管總局、統計局公布了13個高端又小眾的新職業。其實在這之外,還有更多生活服務業的新職業已經在80、90後的創業群體中開始出現。「條條框框就是留給人來打破的。」80後的創業者趙鵬翀說。從傳統職業到新職業的轉變,是他對傳統個人發展路徑的突破。不設限的眼光正在幫助新職人們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同時建設他們自己的美好生活。
在暴風島密室逃脫的主題密室裡,「無人生還」主題共有1條主線、7條劇情支線和5種故事結局,每名玩家都有專屬的身份和個人特色,不同角色會在遊戲裡體驗到不同的故事劇情和謎題。1000平方米的面積、三四個小時的遊戲時間裡,玩家除了解謎,跨越障礙、破解機關之外,還要時不時地與劇情中穿插的專業話劇演員的角色飆上一段戲。大家要通力合作才能達到最終的結局,選擇驚險刺激的過關辦法,還是溫暖人心的治癒繫結局,都是所有玩家共同的決定。
「讀小說是一維的娛樂,看電影是二維的,玩沉浸式密室是三維的。」在中國通號研發部門工作6年之後,趙鵬翀在2017年放棄了高鐵工程師的工作,投入到實景遊戲創業當中。兩年時間裡,他創立了暴風島多線劇情密室,打造了其中「無人生還」、「白霧劇院」、「小惡魔復仇」等5個主題,「密室設計師」成了他的新職業。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在「用不能蘸墨水的羽毛筆寫小說,讓玩家設身處地走進遊戲世界。」
這些帶主題的密室和普通的密室不同,除了要設置機關,還要構思特定的故事和人物、撰寫文案和謎題。從高鐵工程師到密室設計師,趙鵬翀從相信數學變成了相信直覺,失去了整個產業強有力的後盾,對實景遊戲設計的執著成了自己的信仰。極限挑戰之下獲得的爆棚成就感,是趙鵬翀這段不設限的職業經歷裡最讓他振奮的部分。
「有結婚20周年的夫婦來拍結婚紀念照,有年齡加一塊兒超過80歲的閨蜜來拍寫真,還有畢業季的大學生專門來慶祝。」在十步漢颺漢服體驗館裡,韓爽每天都要給各種各樣來體驗漢服的人設計造型、穿衣打扮、設計妝容。「做完造型之後還要根據客人需求帶他們去故宮等經典拍照,常常一忙就是一整天。」
在專職從事漢服造型師之前,韓爽曾經做過西班牙語翻譯和國家認證金融理財師這樣的「正經」職業,還是微博、小紅書等平臺上官方認證的旅行博主。「許多中國遊客都把和服體驗當作去日本旅行的固定打卡項目,在韓國,穿傳統服裝遊覽一些景點甚至可以免門票。」中國人對漢服的不了解和不重視,讓熱愛漢服和傳統文化的韓爽覺得奇怪又惋惜。「十步漢颺成立之前,北京地區沒有一家正式的漢服體驗館。」拿著項目方案見了100多名投資人之後,韓爽成了一名專職的「漢服造型師」。
「漢服並不是指漢朝的服飾,而是漢民族的服飾,從黃帝時期到明末共有4000多年的歷史。」韓爽說,各個朝代的服裝都有不同的制式,搭配的髮飾和妝容也都有不同的講究。「最多的裡裡外外要套10層,要是沒有專業造型師的幫助,許多人還真搞不定。」
「活在過去的是文物,走上街頭的才夠潮酷。」韓爽做漢服體驗的目的不是讓人們回到過去,而是讓漢服來到現代人們的生活當中。電影《花木蘭》上映不久,韓爽就推出了充滿英氣的南北朝漢服造型,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熱播期間,韓爽又結合劇中的人物形象推出了唐朝的漢服造型。「雖然開一間早點鋪都比做漢服體驗館要賺錢,但是這裡面的價值是不能單純用收入來衡量的。」韓爽覺得,嘗試了這麼多種職業之後,漢服造型師的新職業才是能讓她願意一直做下去的一件事情。
根據美團點評的統計數據,目前的漢服體驗消費者以「95後」居多,佔比超過3成,新生消費力量「00後」佔比也達到了13%。而「60後」們追趕起時髦來也毫不落後,漢服體驗的消費者中,最年長的男士和女士分別都有56歲和57歲。
漢服體驗師用古代服裝和妝發從頭到腳扮靚了消費體驗者,留下了美好的回憶;線上餐廳裝修師則用拍攝、修圖和營銷裝點著自己的線上餐廳,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客源。
打開美團、大眾點評搜索身邊的美食和評價,已經是許多消費者「下館子」之前的固定動作。「選擇餐廳之前,幾乎都會去點評軟體上看看介紹、評分,環境和菜品的照片,還有消費者的用餐感受和評價。」「95後」的王欣說,這些內容會直接影響自己要不要選擇一家餐廳去吃飯,「哪怕已經走到了餐廳門口,自己還是習慣先看一眼評價再決定要不要進去。」
記者發現,壽司店村上一屋店鋪介紹裡的內容明顯比其他商家更多一些,除了各種推薦菜、招牌菜的精緻拍攝,還有商家二樓、商家新鮮事和品牌故事,消費者的評價也都會得到用心的回覆。
「不光是線下的餐廳門店需要通過精美的裝修來吸引消費者,線上平臺的運營同樣重要,點評上的商戶頁面是建立很多新消費者對我們品牌第一印象的入口。」村上一屋的創始人王玉嬌曾經從事於網際網路行業,作為一名「90後」創業者,她感受得到線上平臺對消費者的影響力。「要想做大做強,做年輕人喜歡的壽司,就要用年輕人的方式去接觸和溝通。」為了做好品牌建設和線上營銷,「線上餐廳裝修師」成了她的新職業。
最初單槍匹馬地戰鬥到現在,負責村上一屋線上門店裝修團隊已經有6個人,設計、編輯、編導分工明確,線上餐廳的布置已經成了團隊裡重要的專職工作。
除了這些之外,電競顧問、無人車安全員、收納師、日式精搬師……近幾年間,五花八門的新職業層出不窮。
張天航從英國留學回國後,成為國內第一名專業犬類攝影師。「很多人聽說我專門給狗拍照片,都覺得我這麼多年的學白上了。」但張天航這一拍就是十年。雪地裡兇猛的牧羊犬最野性的樣子,故宮裡身穿「唐裝」、頭戴「官帽」的創意萌犬,狗狗在水下見到魚群時驚訝的神情,都成了張天航攝影機裡的藝術作品。今年,張天航剛獲得由英國犬業俱樂部主辦的年度賽事「狗狗攝影師大賽」二等獎,成為全亞洲唯一一位入選的攝影師,也是該大賽舉辦14年以來的第一位中國攝影師。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形形色色的新職業湧現出來?一方面,隨著經濟發展和消費升級,用戶需求越來越細分,大量新需求催生了新的職業機會,新職業帶來的消費升級和用戶體驗的提升又會反過來刺激用戶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國足夠大的經濟體量之下,也有足夠多的消費者能夠支撐人們去嘗試更多職業選擇的可能性。
「社會的發展就像一棵樹,越向上枝丫越多,分工也會越細,所以會有大量新職業誕生。」團中央權益部協商代言處呂安琪認為,年輕人開始尋求顛覆傳統的自我發展路徑,找到了鍾愛一生的事業,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也將為國家的經濟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新職業也見證了中國經濟的升級和轉型,也成為吸納就業的蓄水池之一。不過,在目前的新職業從業群體中,勞動權益保障不足、超時工作情況普遍存在。美團點評發布的《2019年生活服務業新職業人群報告》顯示,近3成的從業者每周工作時間超過60小時。由於社會公眾的普遍不了解,從業者的社會融入方面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難,公共事務參與度相對較低。
針對這些問題,呂安琪也表示團中央將密切關注新職業群體,健全相應的公共職業體系和青年就業體系,同時加強年輕人的就業權益保障,拓寬青年人參與社會公共渠道和平臺。
編輯:tf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