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都市裡的古風造型師:「漢服不僅是服裝更是傳統文化載體」

2021-01-12 深圳晚報

「越羅衫袂迎春風,玉刻麒麟腰帶紅。」風和日麗的日子裡,在深圳灣公園、蓮花山公園等景點,很容易看見身著漢服的人,或三三兩兩、或成群結隊地行走在藍天碧水之間,穿梭於林立高樓之下。漢服熱的興起催生了許多新職業的誕生,鍾美華所從事的古風造型師就是其中一個。她和朋友經營的暮雪卿衫漢服體驗館開業一年多,便已成為深圳文化藝術類的人氣商家。言談中,鍾美華從不諱言自己想賺錢,但選擇這個行業,她更多地是出於熱愛,展示這份古韻之美。

▲穿上漢服的鐘美華。受訪者供圖

「深二代」為愛好創業商業「新物種」獲認可

位於羅湖老城區的百貨廣場大廈是一座頗有些年頭的老建築,光顧這裡的卻以年輕人居多,貓咖、密室逃脫、VR體驗館......這裡匯聚了各式潮玩商家,暮雪卿衫便位於17樓。

亭臺樓榭、琴棋書畫,穿上唯美的漢服置身其中,古韻的優雅盡顯於舉手投足之間。暮雪卿衫主要是為漢服愛好者提供造型、穿搭和拍攝服務,產品價位從168元至799元不等。

「和外界的認知可能有些不一樣,我們的客戶涵蓋了很廣的年齡段,不管是12歲的小女孩,還是60多歲的老奶奶,都是常客。」鍾美華表示。

她是個「深二代」,40年前父母就來到深圳打拼。40年後,她跟隨父輩的腳步,在這個城市裡再一次出發。

一個「合格」的創業故事似乎少不了一見定情的時刻。在和漢服結緣之前,鍾美華和合伙人廖瓏芸都從事銷售工作。廖瓏芸結婚的時候,突發奇想要舉辦一場漢服婚禮,她們第一次接觸漢服,便為這優雅的美麗所折服。彼時漢服熱在國內一些城市已經興起,他們認為這是一個空間巨大的藍海市場。

2019年中旬,暮雪卿衫開張營業。在深圳,漢服體驗館是一個商業「新物種」,鍾美華他們進入的是一片「無人區」。剛開始的時候,兩人完全不懂如何經營,他們只能一步一步摸索,去學習各項技能、探索品牌推廣、做社群運營、管理線上用戶。她們的專業能力很快得到顧客的認可,暮雪卿衫迅速成長為美團點評上的滿分商家,並且位列平臺深圳文化藝術商家第一名。

「漢服體驗館並不是買幾件漢服這麼簡單,你需要根據顧客的特點為他們設計合適的妝容、選擇匹配的場景。好在我自己以前做的就是美妝銷售,另外自己也一直在網際網路上進行持續學習,去了解這個群體的內心想法。」鍾美華說。

現在,她們每天的時間都被預約、挑選服裝、造型、拍攝所填滿。看著客人從平平無奇變得明豔動人,鍾美華不由得內心欣喜。

▲鍾美華(後排右)和同事在為顧客設計妝容。深圳晚報記者張焱焱攝

服飾背後鐫刻著時代印記 在文化與顏值間各取所需

儘管暮雪卿衫收穫了極佳的口碑,但鍾美華坦言現在的收入並不比創業前多,然而「開心最重要」。

在接觸漢服之前,她經常去日本、韓國等地旅遊,每一次總會身著當地傳統服裝拍照紀念。「和服和韓服都是由漢服演化而來,而且我覺得漢服比它們更美,為什麼不能得到普及呢?」

入了這一行之後,她了解了許多漢服背後的文化內涵。從秦漢至宋明,每一個時代的漢服都有自己特色鮮明的形制風格:秦漢的肅穆、魏晉的自由、唐代的富貴、宋代的內斂、明代的端莊......服飾,鐫刻著時代的印記。

「比如魏晉時期社會比較動亂,這造就那個時代的人比較灑脫,放浪不羈;唐代開放包容,經濟相對富足,服飾便雍容華貴;宋代儒家文化發展成熟,思想相對保守。這些時代背景也塑造著各個歷史階段的妝容特色。」

因為職業原因,她很關注古裝劇裡的服化道設計。她表示,古裝和漢服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更關注拍攝效果,可以天馬行空;後者則必須有所依據,不能過多地悖於時代規律。「有一些古裝劇在服化方面還是比較考究的,還原的比較好,比如《清平樂》和《大明風華》。」

對於一些資深愛好者來說,漢服的設計和搭配幾乎成為一個「學術問題」。葉子接觸漢服已有10年時間,只要場合合適,葉子都會身著漢服,她認為漢服對身體的修飾優於現代服裝,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一個人的氣質。在她加入的漢服群裡,大家基本都在討論各式服裝的版型、繡花、材質等問題,那些復原度極高的漢服,往往和我們在外面所看到的有所不同。

當然,多數人僅僅是為漢服的「顏值」吸引沒有深入漢服的文化肌理,在葉子看來,大家各取所需就好:「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對於大眾愛好者來說,根據需求對漢服做適當的創新無可厚非,這樣更有利於漢服文化的傳播。」

「我們更需要做的是去復興去創造性轉化,而不是復古。」鍾美華補充。

因為是一項關於「美」的小眾愛好,漢服圈的性別比例相當懸殊,曾偉就屬於「少數」的那一方。和深晚記者見面時,他著一身紅裝,梳著古式髮髻,神態從容。

他並非從來如此。「一年多前第一次穿出去,當時非常緊張,人們不停地盯著我看,有一次還被路人謾罵。現在大家見多了,就不怎麼好奇了。」

回老家時,他也會穿上漢服,為此被家人「嫌棄」過。直到有一天,他說服母親穿著他的漢服(男女皆適款)拍了一個抖音,母親直呼「真香」,家人對他的偏見得以改變。

深圳漢服風潮起步較晚 作為傳統文化載體市場空間可觀

在普及之後,漢服文化也從早期的圈層精神需求,逐漸外化成一種時尚穿搭、消費符號。

根據艾媒諮詢發布的《2020Q1中國漢服市場運行狀況監測報告》,2019年漢服愛好者規模達356.1萬人,同比增長74.4%;僅漢服市場銷售額就達45.2億元,同比增長318.5%。

「漢服最終能成為一種大眾時尚,在於它不僅是一種服裝,更是傳統文化的載體。小到幼兒古詩、古箏興趣班的流行,大到線下火熱的漢學運動,都顯示出漢服在文化傳承活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艾媒諮詢創始人兼CEO張毅告訴記者。

而對於深圳來說,漢服經濟僅僅是處於起步階段。深晚記者了解到,西安和杭州等城市的漢服熱度從2016年就已經起來了。比如西安的西塘文化周已經舉辦了七屆,2019年活動期間,實名著漢服參與人數突破10萬人,遊客量22.5萬次,通過短視頻,現場情況在網絡上得到了很好傳播。

鍾美華告訴深晚記者,深圳的漢服風潮是從2019年開始興起,目前沒有舉辦過比較重大的活動,「可能因為這座城市節奏比較快,在歷史深度上,深圳和西安、杭州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

為了推廣漢服文化,鍾美華在節日期間經常穿上漢服,去戶外展示這份古風之美。

「每年三月份的時候,我們會舉行『花朝節』祭祀,一般在蓮花山或者仙湖植物園等風景優美的地方。這一天大家都穿上華麗的漢服,用文言文來祭『花神』,我們會給圍觀市民介紹什麼是『花朝節』,並且向他們翻譯祭文的意思。」葉子說。

深晚記者查閱資料了解到,「花朝節」曾經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其風俗多是郊遊雅宴,盛唐即有此風,參加者多是些文人墨客,有時也有親朋好友,在觀景賞花中飲酒賦詩;自北宋開始,其活動又有了新內容,增加了種花、栽樹、挑菜(採摘野菜)、祭神等,並逐漸擴大到民間的各個階層。

傳承與創新,這也是鍾美華正在做的事情。

深圳晚報記者 王新根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服飾的多彩文化-漢服
    聖者曾說,「一朝文化,一朝服飾」,中國古代服飾一直都隨著朝代的更換而不停改變,這體現不同時代的人們的智慧,我們不能以一概全,應當全面地了解每個朝代的服裝,這樣也有利於我們對於歷史的全面認知。不忘初心,追求本源,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中國傳統服飾中的漢服,它所呈現的更是不同朝代的多彩文化風貌。
  • 現代漢服的文化密碼
    現代漢服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通過手藝人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成為當代青年彰顯文化自信最鮮明的表達方式之一,也成為向世人傳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符號。 現代漢服:蘊含古老文明的服飾體系 漢服的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體系。現代漢服是現代人繼承古代漢服基本特徵而建構的民族傳統服飾體系,主流典型特徵可以概括為「平中交右、寬褖合纓」八個字,它不僅是對外觀的描述,更蘊含了與中華文化息息相關的內涵,充分體現中華服飾崇尚含蓄內斂、端莊穩重的氣質與美感。
  • 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漢服,中國文化的標識性服裝
    因而中華文明先有服飾、禮樂文化,後有國家治理秩序。而如今,漢服卻成為了爭議性的服裝,有人說漢服舊了,老了,跟不上時代了,該廢棄了,可餘覺得漢服也應該傳承下去。在現在的充滿誘惑的生活中,有一種很特別的服飾,一種一眼就能看出民族特色的服飾,它代表的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它就是漢服。
  • 復興之美漢服歸來 誰在傳承傳統服飾文化?
    一名叫做王樂天的網友,從商家定製了一套漢服,這件漢服是商家根據《大漢天子》中的服裝樣式仿製的。11月的一天,王樂天穿上這套衣服,走上了河南鄭州的街頭巷尾,不僅逛街、遊公園還乘坐了公交車,在旁人看「出土文物」的異樣眼光裡,王樂天穿著漢服走了五個小時。有了第一次的嘗試後,熱愛中華傳統服飾的網友們也坐不住了,紛紛定製和自製各種服飾上街。
  • 古風古韻,仙氣飄飄,校園裡悄然興起漢服風
    具體什麼樣的款式就是漢服?只怕很難說清楚,大家普遍認為看上去像是古裝的衣服就是漢服了,甚至有人居然對我說,漢服就是「漢朝的服裝」。其實,漢服泛指中國漢族的傳統民族服飾,代表的是我們悠久的歷史文化。我們看得比較多的韓服,其實也是漢服,是明朝的一種禮服。而被日本人看作國服的和服,也只是唐朝的漢服罷了。
  • 古風傳情,傳統服裝也能穿出時尚感,變身古風小仙女
    導語:古風元素的服裝在以前屬於非常小眾的衣著,甚至一度被認為是「二次元」的服裝,如今也是成為熾手可熱的時尚圈的時髦單品之一了,這種清新的國風到底為什麼會這麼受歡迎呢?古風傳情,傳統服裝也能穿出時尚感,變身古風小仙女!
  • 漢服是古代的傳統服飾,現代的中國人到底適不適合穿?
    隨著漢服文化在現代的不斷復興,越來越多的人受這一具有兩千多年深厚文化底蘊的服裝風格所吸引,同袍隊伍在擴大。 日常生活裡,街上穿漢服的小姐姐也變多了,古都西安的長安街每當夜幕降臨也有數不清的漢服愛好者穿著自己心愛的漢服遊走在路上,宛如一夜之間,那些深埋在泥土下的味道透過縫隙四處散開。
  • 半月談|華衣背後:傳統文化內涵有待破繭成蝶
    「漢服雖是古代服飾,但設計美觀、風格飄逸,非常符合現代年輕人的審美需要。漢服的火,與近年來傳統文化興起直接相關。」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高永安說。1991年出生的鄭惠隆是個不折不扣的「漢服迷」。在他看來,漢服的火是「必然的」「肯定的」事,需要漢服這樣具有民族特色的標誌性載體來展示文化自信。
  • 漢朝服飾就是漢服?簡析漢朝女子服裝文化與特點
    近年來,復興傳統文化成為了社會發展的一大趨向,曾經備受冷落的傳統文化,迎來了它們的復興機遇。《我在故宮修文物》、《中國詩詞大會》等包含傳統文化的節目接連走紅,而青少年則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去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是文化復興的最好時代。
  • 漢服不是漢族的傳統服裝
    他們對漢服的定義主要是這樣的: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其實,以上的漢服定義是存在問題的。
  • 搭配一套漢服,你還需要哪些古風配飾?
    作為傳統文化的其中一部分,漢服文化的宣傳已經漸漸被人們所接受! 那麼,在生活中,若是想要打造一套完美的漢服造型,除了漢服本身,還需要哪些古風配飾呢?
  • 楊浦這裡古風來襲!這次漢服直接「搬到」上海時裝周!
    楊浦這裡古風來襲!這次漢服直接「搬到」上海時裝周!對漢服發燒友、設計師來說,在追逐漢服精細和顏值的同時,更是在致敬傳統文化。10月11日下午,2021春夏上海時裝周「中國徐州漢服設計大賽決賽暨頒獎典禮」在上海國際時尚中心舉行。
  • 中秋時節話漢服,既是傳統,也是時尚!看現代服飾中的漢服元素
    ,不僅傳揚了中國的傳統文化,還展示了中國傳統服飾的美,對於弘揚中國服飾文化起了很好的示範作用。桂林公園漢服biao'y在類似於這類中華服飾文化的傳播中,現在已經有很多人喜歡上了傳統服飾的美,不斷有人嘗試著在日常穿著漢服出行,各地都出現了許多以傳揚漢服文化為特色的漢服社。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於當代找尋遺失的漢服之美
    而將我引入遐思的,帶入角色的不僅是蒼翠渾厚的青山,更是這一身青黛——漢服。東方有一個古老的民族叫漢族。疆域之大,禮儀之興,故稱夏,服章之美,謂以華。華而美,夏而大,華夏的衣冠漢服是歷史上最悠久的民族服飾之一。它不僅體現了中國人的審美情趣,也將中國的禮儀、宗教、文化觀念積澱於其中。漢服承載的不僅是一種生活美學 ,更是無數中國人生活方式的延續。
  • 從「圈地自萌」到大眾潮流,揭秘漢服興起的六大謎題
    隨著漢服熱到來,如今「同袍們」出街被問得最多的一句恐怕變成了——姐妹,有連結嗎?漢服愛好者們早已不再被視為異類,自信張揚的年輕一代不僅僅將漢服視為一種服裝,更是傳統審美、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隨著漢服文化的復興,那份深埋在我們心中對古風古韻的嚮往再次得以延續。根據天貓漢服消費者調查問卷數據顯示,通過古裝劇、文化紀錄片等影視劇了解漢服的消費者佔到66%,新浪微博、朋友圈B站、抖音快手等渠道也是「種草聖地」。
  • 最美漢服大比拼走起
    牡丹是中國傳統名花,它端麗嫵媚,雍容華貴,兼有色、香、韻三者之美,讓人傾倒。歷史上不少詩人為它作詩讚美。如唐詩讚它:「佳名喚作百花王」。又宋詞「愛蓮說」中寫有:「牡丹,花之富貴者也」,名句流傳至名。「百花之王」「富貴花」亦因之成了讚美牡丹的別號。唐朝人更愛牡丹,曾在牡丹花開季節,舉行牡丹盛會,長安人傾城而出,如醉似狂。面料細節原創少女系傳統漢服琵琶袖服裝,結合牡丹花和鳳凰刺繡,整體大氣端莊。
  • 古風音樂:網絡音樂中的傳統新風格
    除此之外,古風音樂在發展中更是與COSPLAY、漢服運動、仙俠遊戲玩家、古風漫畫等亞文化群體密不可分,也正是通過與範疇廣大的「圈子」互動和交融,古風音樂的「古風圈」也在不斷擴大,甚至呈現出「二次元」走向「三次元」的衝破「次元壁」特徵。通過不斷引入商業資本和運作,在中國各地舉辦古風音樂會的方式,吸引大量古風音樂愛好者們來參加,進一步擴大了古風音樂的影響力。
  • 隨著傳統文化復興,漢服被民眾熱衷,為什麼中國人春節不穿漢服?
    隨著傳統文化復興,漢服被民眾熱衷,為什麼中國人春節不穿漢服?近些年來,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漢服也在被普通民眾所漸漸熱衷。不過有一個概念首先必須要闡述清楚的就是何為漢服,漢服是不是就是簡單的在概念上等於漢民族的服裝或者等於漢代的服裝?
  • 漢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服飾,我覺得比現代服裝好看,不信你看他們
    他們身著漢服,用自己的青春與活力將中國傳統服飾的美襯託的淋漓盡致,他們不僅成為景區的一道風景線,同時也是無數遊客爭相合影的目標。2020年10月拍攝於浙江省寧波市。漢服,又稱漢裝、華服,是漢民族的傳統服飾,是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通過幾千年自然演化而形成的獨具漢民族特色的服飾體系,同時承載著漢民族眾多的工藝與美學。如今漢服越來越受國人的喜愛,有那麼一群人,她們熱衷於漢服,甚至成立了漢服協會,來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服飾。
  • 密室設計師、漢服造型師、線上餐廳裝修師 年輕人偏愛小眾新職業
    從傳統職業到新職業的轉變,是他對傳統個人發展路徑的突破。不設限的眼光正在幫助新職人們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同時建設他們自己的美好生活。極限挑戰之下獲得的爆棚成就感,是趙鵬翀這段不設限的職業經歷裡最讓他振奮的部分。     漢服造型師    圓一個穿越回古代的夢「有結婚20周年的夫婦來拍結婚紀念照,有年齡加一塊兒超過80歲的閨蜜來拍寫真,還有畢業季的大學生專門來慶祝。」在十步漢颺漢服體驗館裡,韓爽每天都要給各種各樣來體驗漢服的人設計造型、穿衣打扮、設計妝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