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你家開始包餃子了嗎

2020-12-12 美味跳動自熱方便食品

餃子是中國傳統的美食,原名「嬌耳」,在北方逢年過節都是要吃餃子的,是北方人民的主食之一。有句民謠「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起源於東漢時期,河南鄧州人有「醫聖」之稱的名醫張仲景為病人製作防止凍瘡的藥,將藥材包在麵皮上而來。

擁有1800多年歷史的餃子是由餛飩演變而來的,早期的名稱也是眾多,在不同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三國時被稱為「月牙餛飩」,南北朝叫做「餛飩」,唐朝稱為「偃月形餛飩」,宋朝時稱為「角子」,元朝與明朝時稱為「扁食」,清朝時就稱為「餃子」了,一直延用到現在。

餃子的麵皮一般都是常見的小麥麵粉,也有部分地區用蕎麥粉。在盆中加入一定量的麵粉,一邊加溫水或者清水一邊攪拌,直至麵粉成團不粘手,將麵團好,靜置20分鐘左右。和面的時候要不停的揉捏,這樣麵皮才有勁道,不會在煮的時候破裂。

餃子餡主要是分為肉餡、素餡兩種。肉餡一般選用生肉,自己在家剁成肉泥比在菜市場用機器打出來的肉泥味道和營養方面都保留的很好,肉餡加少許水攪拌一下,再加入蔥薑末和鹽、醬油、豆瓣醬之類的其他調味品,攪拌均勻後醃放幾分鐘就可以包餃子了。素餡則是選用各種新鮮的時令蔬菜剁碎,加上調料攪拌均勻,做素餡的時候需要注意一點的就是,像大白菜、蓮白之類的蔬菜水分較多,需要做一個去水的步驟,可以是焯水或者加少許鹽醃製一會出水。

餃子的烹飪方式也不少,煮出來的叫水餃,蒸出來的叫蒸餃,煎出來的叫煎餃,炸出來的叫油炸餃子,還有一些像燒烤那樣烤餃子的,烙餅那樣烙出來的餃子。

在逢年過節包餃子的時候,家人都會把美好的祝福包進餃子裡,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的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幸福美滿。通常會選擇有著美好寓意的紅糖、花生、棗、慄子和錢幣包進餃子裡。

餃子皮薄餡嫩,營養美味,寓意美好。還有一句民俗叫「好吃不過餃子」,由此可見,餃子這種民間美食深受百姓喜愛。除夕的時候吃餃子代表著辭舊迎新,春節時候吃餃子意味著大吉大利,包住整年的福運。

相關焦點

  • 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任何節日沒了它都會黯然失色
    要說起不得不吃的美食,那必定就數餃子了。在北方可以看到這麼一種現象,任何節日都可以吃餃子。包餃子似乎變成了一種習慣,更是流傳出了「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這麼一句話。餃子流傳至今已經近兩千年了,最開始起源於古代,一度被稱為「嬌耳」,也曾經被稱作「扁食」。
  • 過年吃餃子,好吃不過餃子
    新年不知不覺的就過去了,不知道每家每戶過年都吃些什麼呢? 外公外婆都是北方的,每年的麵食吃的很多,包子饅頭還有煎餅,美味! 餃子,是中國傳統食物。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餃子原名「嬌耳」,是我國鄧州人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是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的傳統特色食品,又稱水餃,是中國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有一句民謠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
  • 過年吃餃子的特殊寓意
    餃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食,也是民間的地方特色主食和小吃。古代時稱之為角子或嬌耳,是東漢時期鄧州人有醫聖之稱的張仲景最先發明的,距今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中國有句古話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也正是體現了人們已經將吃餃子的習俗列為了一種傳統民俗和年節食品。
  • 過年吃餃子,可餃子的故事您知道嗎?
    話說取消了也得吃飯啊,於是打算研究研究健康食譜,過年既要吃好也要健康!北方人過年一定少不了「餃子」,過春節,餃子更是必不可少的,任何山珍海味都無法替代。而且餃子一般在除夕夜12點前包好,待到零點零分時出鍋,全家人一起熱熱乎乎地吃,還有一個很吉祥很美好的說法叫「更歲交子」,「子」代表著「子時」,新舊年相交之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幸福美滿」的意思。正盤算著過年的餃子可以翻幾個花樣,讓小寶寶過一個不出門也很開心的美食春節!說起來餃子,這個吃食可是有歷史的呢!
  • 過年吃餃子意義非凡,餃子文化你又知道多少呢?
    說起過年,最讓我開心的莫過於吃餃子了,小巧的餃子如元寶一樣,有著招財進寶的意思,也寄託著人們對新一年的希望。在北方,過年吃餃子都會在裡面塞上糖、花生、麩子、硬幣等,這當然不是什麼惡作劇,而是有著別樣的寓意。
  • 大年初一吃餃子的寓意是什麼 臨沂人過年包什麼餡的
    過年的時候,人們必須要吃的食物那一定就是餃子了。餃子有更歲交子,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好寓意,正月初一,新年的第一天吃餃子象徵著新的一年生活紅紅火火,全家幸福。吃餃子這個習俗是何時流傳下來的呢?小編帶您看一看。   山東是典型的北方省份,過春節的習俗也比較有代表性。
  • 今日小寒,適合包羊肉餡餃子吃,3種蔬菜搭配,驅寒暖胃又進補
    今日小寒,適合包羊肉餡餃子吃,3種蔬菜搭配,驅寒暖胃又進補!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二十三個節氣,是冬天的第五個節氣。在我們國家小寒到了,代表著就進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有俗語「小寒大寒,無風自寒」,小寒過後的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大寒一過,新一年的節氣就又開始輪迴了。
  • 大過年吃什麼,好吃不過餃子
    新年不知不覺的就過去了,不知道每家每戶過年都吃些什麼呢?今年在北方過了一個新年,山東有初三不吃葷的習俗,要到初三以後才能吃肉,對於我們肉食動物來說簡直就是一種「折磨」,哈哈。外公外婆都是北方的,每年的麵食吃的很多,包子饅頭還有煎餅,美味!餃子,是中國傳統食物。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餃子原名「嬌耳」,是我國鄧州人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是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的傳統特色食品,又稱水餃,是中國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有一句民謠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
  • 餃子?交子!有餃子才是過年!
    01記得小時候,不怎麼喜歡吃餃子。紅安地處中國中部,沒有北方人那種嗜吃麵食的習慣。對於餃子,更多的是當一種新鮮的吃食,不是素日必備。或者喜歡吃的家庭就會多包一些,不喜歡吃的就包得少些。在外面吃,選擇看似多了,可吃來吃去,仿佛都是一個味兒,故而只能勉強自己去試試以前不喜歡的。恰逢冬至,食堂裡貼上了冬至要吃餃子的標籤。看著窗口人頭攢動,也就點了一份餃子,結果發現味道還不錯。從那以後,逐漸也開始吃一些餃子了。記憶中,最好吃的餃子莫過於學校食堂一樓那家專賣水餃的小店。
  • 吃了這麼多年的餃子 你知道餃子的來歷與歷史嗎?
    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是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的傳統特色食品,又稱水餃,是中國北方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有一句民謠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餃子多用麵皮包餡水煮而成。
  • 餃子的寓意,文化內涵,你不知道的餃子趣談
    餃子是古老的漢族傳統麵食,深受中國廣大人民喜愛的食品,是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每年春節必吃的年節食品,在許多省市也有冬至節吃餃子的習慣,南方地區也普遍有餃子這一食品。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是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的傳統特色食品,又稱水餃,是中國北方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有一句民謠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餃子源於我國有2600多年歷史,儒家經典之一、西漢戴聖編纂的《禮記》,是專門研究秦漢以前多種禮儀的論著,載道:「稻米二、肉一,合以為餌,煎之。」
  • 俄羅斯的櫻桃餡餃子,義大利南瓜泥餡餃子,你吃過嗎?
    立冬了,又到了吃餃子的季節。要說餃子與中國節日的聯繫,有句話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作為一個北方人,我要說:「不管什麼節,吃餃子就對了。」餃子作為北方的一種備受喜愛的傳統主食,已經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了,至於究竟有多長,百科告訴我是一千八百多年,也就是東漢時期,就有餃子了,那個時候叫「月牙餛飩」。據傳是由醫生張仲景發明,最開始是用於治療病人耳朵上的凍瘡。到了唐代,餃子已經發展於現在別無二致的樣子了,吃法也與現在相同。
  • 過年餃子裡放這「香料」既下飯又下酒,口感獨特,包你一看就會!
    餃子,大家都不陌生吧,特別是臨近春節,餃子更是年夜飯上必不可少的一道主食啊,有一句民謠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餃子的特點是皮薄餡嫩,味道鮮美,形狀獨特,餃子的製作原料營養素種類齊全,符合中國色香味飲食文化的內涵。那麼大家都是怎麼吃餃子的呢?
  • 中國人為什麼這麼喜歡吃「餃子」?
    「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餃子是中國人特別是北方人年夜飯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大年三十包餃子、吃餃子,初一早上,破五也要吃。俗話說的好:「好吃不過餃子」。說到餃子,那可是我們中華美食中的名星食物,特別是在北方,只要是過節,那絕對是少不了的。為什麼北方人這麼喜歡吃餃子呢?一、餃子的歷史和演變過程1、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
  • 王者榮耀吃餃子習俗是哪天 吃餃子習俗對應日期
    王者榮耀吃餃子習俗是哪天呢?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王者榮耀吃餃子習俗對應日期哦!想知道的小夥伴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俗話說,初一餃子初二面,你知道我們這裡,過年為啥要吃餃子嗎
    俗話說,初一餃子初二面,你知道我們這裡,過年為啥要吃餃子嗎今天是大年初一,俗話說:「初一餃子初二面」。早晨起來,給長輩們拜完年,就回家開始包餃子。我們這裡過年包餃子,也是有講究的。過年煮餃子也有一些講究,如果煮「破了」,不能說「破了」,要說「掙了」。寓意買賣興隆「掙大錢」。還有人故意往餃子裡包硬幣,等餃子熟了,誰吃到有硬幣的餃子,誰就有福。當然,這些都是為了過年期間討個「吉利」。我們這裡上了點兒年紀的老人,管煮餃子叫「煮餑餑」。因為餃子的形狀像元寶,過年吃餃子,寓意著「招財進寶」、「吉祥如意」。
  • 過年必吃的餃子,每種餡料代表著不同含義,都是民族文化的結晶!
    俗話說「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餃子是我國北方過年時必不可少的食物,並且餃子有著悠久的歷史,最初是醫聖張仲景發明,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餃子也出現了很多的名稱,有」角子「、」牢丸「、」扁食「等,直到清朝才被稱為餃子,其實餃子不僅僅是一道美食,更是代表著中華民族的文化,餃子的不同餡料也代表著不同的含義,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1.
  • 瀋陽扛起「東北餃子」大旗,申報餃子文化起源地,你贊成嗎?
    俗話說「舒服不如躺著,好吃不如餃子」,「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餃子,在中國不僅僅只是一種傳統美食,還蘊藏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既是家家戶戶常做的佳餚,也是年三十晚上不可缺少的「硬菜」,無論是身在海外的遊子,還是身處他鄉的夥伴,餃子代表著團圓和對家人的思念
  • 北方人過年必吃餃子,那你知道南方人吃啥嗎?
    北方人過年必吃餃子,那你知道南方人吃啥嗎?中國的傳統節日很多,最重大的節日就是春節,我們俗稱為過年。過年就是渡過舊的一年,迎來新的一年,辭舊迎新,所以叫做過年。北方人過年必吃餃子,因為北京首都就屬於北方,所以受到文化傳播的影響,提到春節的代表食物,就會想到餃子。可南方人過年可不吃餃子,那你知道南方人吃啥嗎?我知道北方人過年一定要吃餃子,在除夕夜那天,一家人在一起包餃子,等到新年鐘聲響起的前後才開始吃餃子。
  • 你清楚餃子、餛飩、抄手和雲吞的區別嗎?
    便從五湖四海爭議不斷的餃子、餛飩、雲吞、抄手等水煮麵食包餡兒說起。 此時的餃子與餛飩並無區別 是兩者並肩同行的一段旅程 直至唐朝 開始了各自的裂變 數千年來,餃子並無多少更改 而餛飩自唐朝起 集各方風俗民智之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