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慶縣:陸路縱橫南北,航運通江達海!

2020-12-18 天眼新聞

「『十三五』期間,全縣交通運輸建設,由於緊緊圍繞圍繞以『陸路縱橫南北、航運通江達海』這一發展目標,以『六區』建設為主基調,傾力推進公路、水運建設,全面提升通達能力。隨著水陸交通條件的不斷改善,如今,區位環境正在發生著喜人動人的變化,引領著縣域經濟快速發展。」餘慶縣交通局局長周永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顯得十分激動。

餘慶縣,從行政區劃上來看,隸屬於遵義市管轄,而從區位上來看,又遠離遵義市中心。一直以來,這裡由於交通閉塞,嚴重的制約了經濟社會發展。呼喚大交通,謀求大發展成為30多萬餘慶人夢寐以求的夙願。於此,在編制「十三五」規劃中,餘慶縣決策層形成一致共識:哪怕是砸鍋賣鐵,也要徹底改變交通環境,為縣域經濟插上騰飛的翅膀。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餘慶縣先後投資150億元用於交通建設,佔全縣固定資產投資的四分之一,其中,投入高速公路建設100億元、國省幹線以及農村公路建設20億元、烏江航道建設30億元。

大投入實現了大發展。截至目前,該縣已經建成了「一縱三橫六聯線」的骨幹公路,實現了村到鄉(鎮)不超過30分鐘、鄉(鎮)到縣城不超過90分鐘的車程。江安、道安和餘凱三條高速公路相繼竣工通車,使縣城至省會貴陽的路程由過去的240公裡縮短了165公裡,至銅仁市縮短了164公裡,至凱裡市縮短了88公裡。特別是到黔東南黃平機場僅35公裡,用時才25分鐘,有人為此戲稱:黃平機場由此姓黃又姓餘!

截止2019年底,餘慶開工建設的農村公路縣鄉道13條、117.86公裡,撤併建硬化公路101個,完成600公裡,實現組組通公路720公裡,實現293個村民組通硬化路。到2020年底,該縣將率先在遵義市、貴州省實現了五個100%,即100%的鄉鎮通二級公路、100%的行政村通客運、100%的撤併建制村通油(砼)路、100%的村民組通硬化路、100%的鄉鎮上高速公路不超過20分鐘。

其中,有兩組數據令人關注:截止2019年,餘慶公路密度每一百平方公裡達到145.01,比;比全省的116.21公路,高出28.8公路;萬人擁有公路數為75.95公路,比全省高出18.76公路。   除了陸路交通之外,隨著構皮灘水電站翻壩運輸系統工程的竣工使用,運載能力可提升為500噸。由此建成的大烏江航運碼頭,使500噸的輪船直達長江,實現了「朝發貴州省餘慶縣,暮宿重慶市涪陵區」的夢想。

周永勇在與記者聊起通過發展大交通帶來的效應時,用了兩個關鍵詞:一個是增加,另一個是拓寬。固定資產投入持續增加。「十三五」期間,該縣交通運輸預計實現固定資產投資120億元,與「十二五」期間持平,是「十一五」的10餘倍,極大的拉動了縣域經濟的高速增長。產業帶動持續拓寬。2012年以來,由於該縣交通運輸建設迅猛,強有力地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助推縣域經濟快速發展。其產業已由過去的水泥、砂石等建築原材料供應、建築材料運輸、勞務就業,逐步延伸到旅遊、物流、農產品貿易、建築以及服務行業等。

縣委書記令狐紹輝,縣委副書記、縣長王飛,這樣描繪餘慶「十四五」交通規劃:形成內聯外暢,獨有的「12337」立體交通格局,東出湖南、南下「兩廣」、西連貴陽、北上重慶。一條黃金水道通江達海,構皮灘通航工程基本調試完成,500噸級船舶從大烏江直抵長江;二條國道(G243、G354)貫穿餘慶縣全境;三條高速鐵路通過餘慶,60分鐘可上滬昆高鐵、90分鐘可上貴廣高鐵和渝黔高鐵;四個航空機場近在遲尺,30分鐘達到黃平機場,90分鐘達到貴陽龍洞機場、遵義新舟機場。餘凱、江安、道安、遵餘、德餘、施餘、湄石7條高速公路,讓餘慶縣率先成為中國西部第一個鄉鄉鎮鎮通高速公路的縣份。

與此同時,即將開工建設的貴州省貴陽至河南省鄭州市的高鐵,以及重慶市涪陵區至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的快鐵,構建起「水陸空」的立體交通格局。由此,餘慶將從黔中腹地變成黔中樞紐。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富強 鄭德忠 蔣洪飛

編輯 徐春燕

編審 陳富強

相關焦點

  • 水到渠成日 通江達海時
    和京杭大運河的功能定位一樣,即將開通的江淮運河(引江濟淮世紀工程),也不僅僅是漕運與陸路交通的對接,更是一種新型文化經濟模式在運河文化經濟帶的映照下,誕生出來又一本經典的「中國方案」。   「引江濟淮工程的建設,無疑是合肥,乃至安徽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歷史機遇。」對於引江濟淮,安徽省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學家程必定先生如此斷言。
  • 內河港口,怎樣更快「通江達海」
    記者李博攝  寬闊的碼頭堆場上堆放著國內外知名航運公司的貨櫃,吊機正在不斷將貨櫃吊裝到停靠在泊位上的貨櫃班輪中,1標箱貨物平均用時3分鐘,3個多小時就能裝滿一船,再經合裕航道通江達海,最終運往全球各地。  4月5日上午,記者在合肥港國際貨櫃碼頭看到的這一幕,是這座日益繁忙的港口每天都在反覆上演的場景。
  • 河南內河航運投資87億元 打通經五市出海的航運通道
    有網友提出,河南哪些河流可以通江達海,未來還將打通哪些河道?中原水運網絡,自古便較為發達。「十三五」期間,我省內河航運投資87億元,加快實施沙潁河、淮河、唐白河等內河水運項目。今天起,我們把鏡頭和目光聚焦河南省內,沿信陽、南陽、漯河、周口、駐馬店等地市航道行走,讀歷史、尋故事、探建設、看發展。
  • 「通江達海」開啟新航路 新技術新標準助浙江港口、航運順勢發展
    洋山港四期國產化的無人碼頭剛剛投運,而接水後的國內首艘2萬噸級江海直達船也將犁開江海聯運的新航路,一場新的有關港口和航運的發展變局正在上演。根據規劃,未來5年至10年,寧波舟山港將基本完成江海聯運港口碼頭布局,提升寧波舟山港「通江達海」、服務長江經濟帶的運輸樞紐能力,推動浙江成為「海陸雙向、對外開放」門戶和連通「一帶一路」的橋頭堡。
  • 回顧貴州2019 交通:縱橫山川通江達海
    近年來,隨著縣縣通高速公路、高鐵時代到來、航空客運崛起,水路航運興起而形成的立體化交通優勢,快速交通網絡讓貴州千山萬水皆成坦途,凸顯大區位、引領大產業、促進城鎮化、助力大開放、助推大扶貧。貴州交通必將再次發出「強音」經過70年的發展,貴州省公路、鐵路、水運、航空建設從少到多、從量變到質變,先後進入高速時代、高鐵時代和地鐵時代,2018年獲批建設交通強國西部試點省,在黔中大地上一張縱橫南北、橫跨東西、騰空入海的現代化立體綜合交通網基本形成,西南陸路交通樞紐地位不斷鞏固
  • 吉林穩步推進「濱海2號」建設 藉助俄港口通江達海
    (資料圖) 張瑤 攝中新網長春1月12日電 (李彥國 郭佳)與俄羅斯毗鄰的中國陸路沿邊省份吉林,2020年將穩步推進「濱海2號」國際交通運輸走廊建設,積極改善出海通道條件,以實現內聯外擴、通江達海。記者12日從在長春開幕的吉林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上獲悉上述信息。
  • 無需中轉,一船通江達海!杭甬運河與寧波舟山港的水路打通了
    杭甬運河只能「通江」而不能「達海」的歷史正式宣告結束。進入姚江進入姚江,通過解放橋進入姚江,通過慶豐橋在姚江船閘外排隊通過姚江船閘到達姚江江畔的必利盛碼頭與傳統的中轉方式比較,河海聯運能為航運公司節省成本
  • 大江浙:通江達海,江北平坦,水網勾連中原|方輿格局讀史
    而這段又大致呈南北走向,其南面的黃山-衢州一線分隔作用也比較明顯。因此所謂江東,核心大致就是下圖黑框;江西,核心就是下圖棕色框(除武漢):歷史上的江東政權,多為北方政權僑渡(南遷),因為南京(金陵)山河形勝,又靠近中原,便於「北伐」,所以經常成為江南政權的首都。但實際上,江東並不是獨立的地緣板塊,長江的勾連作用,無法影響到浙江(錢塘江)地區。
  • 大江浙:通江達海,江北平坦,水網勾連中原|方輿格局讀史
    而這段又大致呈南北走向,其南面的黃山-衢州一線分隔作用也比較明顯。可見蘇州地區通江達海的戰略意義(對比嘉興更明顯)。在連接中原方面,大江浙與河北一樣,都是中原門戶廣大,南京與淮安是其南北大門。所以,雖然都是兩扇門通往中原,但河北的兩扇門,是東西對開,而江浙兩扇門,是南北兩重。
  • 全國人大代表王小萬:打通西部水運通江達海綠色通道「腸梗阻」
    「每到入冬枯水季,嘉陵江北碚至重慶段航道會出現『水通而船不暢』的情況,嘉陵江、烏江部分航段水深條件甚至不到1米,通航條件惡劣,嚴重阻礙了川、陝、甘、黔、渝五省市物資通江達海。」在王小萬看來,推動航運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打通「腸梗阻」是關鍵。為此,王小萬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擬提出《關於提升三峽庫區綠色航運輻射能力的建議》提案。
  • 河南內河航運大跨步
    中國一堆內陸城市正在向通江達海的目標邁進:武漢、宜昌、重慶、蘇北諸市、合肥、南昌、長沙,幾乎都在利用各自區域的水系發展內陸航運。   這一波熱潮中,河南亦未落後。
  • 濟南:向政通人和、通江達海的藍圖奮勇前行
    如今的濟南,正向著政通人和、通江達海的藍圖奮勇前行。前瞻謀劃一批跨河橋隧,加快構建黃河南北交通「一張網」。讓城市更通暢,對外交往更便捷,需要多種交通方式的融合。我市提出,要構建「四網融合」快速軌道交通網絡。其中,要推進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融合發展,積極推進市域鐵路線建設,加快中運量軌道交通建設,推進城市交通互聯互通。
  • 寧波舟山港:通江達海開新局
    舟山地處我國南北海運大通道和長江黃金水道的T字形交匯地帶,具有連接東西、輻射南北的區位優勢,是長江經濟帶江海聯運的重要樞紐,也是我國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經貿往來和開放合作的重要前沿。今年4月10日,由浙江欣海船舶設計研究院設計的「江海直達1號」滿載著2萬噸鐵礦砂,首靠安徽馬鞍山,成為國內第一艘既可通江、又可達海的兩萬噸級散貨船,有效破解江海聯運瓶頸,改變物流轉運流程,降低運輸綜合成本,提升長江幹線航運能力。「『江海直達1號』輪船長154米、寬24米,具備宜江、適海、先進、經濟4大特性。
  • 寧波三江口建城1200周年(下):通江達海
    這座傳奇城市的「水緣」,通江達海、潤澤千秋。港在城中,千載港城對比現代地圖推算,三江口城址離甬江出海口不過20公裡左右水路。且由於是湧潮河道,甬江各河段完全允許舊式帆船乘漲潮之機逆流而上,抵達寧波城。這一水運環境賦予古代寧波城極為優越的建港條件——自朝鮮半島、日本、東南亞乃至更遙遠處來航的外國商船可以直接靠泊城市邊沿,省去了許多轉運麻煩。
  • 蜀道雖難 攔不住蜀人通江達海
    (記者 吳夢琳)  原標題:蜀道雖難 攔不住蜀人通江達海
  • 從「通江達海」到「通達世界」|2019南通通州區投資價值研討會在滬...
    作為三面環繞南通主城區的通州區,正加快融入上海大都市圈,通江達海、暢聯天下的樞紐地位不斷凸顯,深入開發開放的新格局加快形成,通州正面臨高質量發展的「風口」。通州發展前景廣闊。通州靠江、靠海、靠上海,被譽為「通江達海第一州」。瀋海高速、寧通高速、蘇通大橋、興東國際機場,以及正在建設中的滬通大橋、錫通高速、鹽通高鐵、通張高鐵、軌道交通,和未來即將陸續啟動實施的南通新機場、北沿江高鐵、繞城高速、蘇通第二通道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組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使得通州通南達北,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上海「1+7」大都市圈內的重要樞紐城市。
  • 南通港閘大生碼頭:馬生三角穩如山 通江達海運輸忙
    原標題:港閘地名拾趣 | 大生碼頭:馬生三角穩如山 通江達海運輸忙
  • 河南疏導內河航運拓展向海通道
    通江達海,走向世界,河南一直在追夢。上世紀60年代末,河南有27條河流可以通江達海,通航裡程達6100多公裡,後因各種原因,這些河流大部分斷航。《河南省「十三五」公路和水路交通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河南內河通航裡程達到1855公裡,其中四級航道達到690公裡,水運通道功能全面提升,形成與鐵路、公路等主通道和主樞紐相連接,貫通淮河水系、長江水系等水網地區的通江達海的內河水運發展格局。
  • 商賈雲集 舟車輻輳 昔日「小武漢」迎來航運新時代
    因水而興的周家口在明清時代素有小武漢之稱,商貿航運繁盛400餘年。千年潮未落,時代揚新帆。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沙潁河通江達海功能再次凸顯,以周口為起點,沙潁河航運上遊可到漯河、平頂山;向東沿淮河而下,分別從上海、鹽城、連雲港實現通江達海。單船通航能力可達兩千噸,拖隊可達一萬噸以上,集散貨能力可覆蓋河南、湖北、陝西、安徽、江蘇、浙江、上海、山東、廣東。隨著內河航運的再次復興和繁榮,沙潁河被國家規劃為內河航運高等級航道,是國家規劃的兩橫一縱兩網十八線中重要的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