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陽光開啟2021年的第一天,在上海一家民企工作的鹽城人陳先生來到上海虹橋站,登上北上的高鐵列車,常年差旅高鐵來、高鐵去,這是他第一次坐上通往家鄉的高鐵。幾百公裡外的揚州寶應,朱阿姨打包好了兒子最愛吃的各種家鄉菜趕往高鐵站,這個元旦她要去南京小住幾天,「打個高鐵」讓出行更自在了。從2015年的859公裡,到2020年的2215公裡,高鐵巨龍在江蘇大地上疾速延伸,「軌道上的江蘇」漸行漸近。
成環成網,設區市間基本實現2.5小時互聯互通
2016年9月10日,鄭徐高速鐵路正式開通運營,鄭州與徐州間的行程縮短到1.5小時左右,江蘇城市與中西部城市間打開了互聯互通的高速新通道。
2018年12月26日,青鹽鐵路開通,沿海大通道的北段打通。
2019年1月5日,寧啟鐵路二期開通,從南京可以坐動車一直到啟東。
2019年12月16日,徐宿淮鹽高鐵和連淮揚鎮高鐵連淮段同步開通,鹽城到徐州不到2小時,沿線城市間均實現了高鐵快速通達,並接入京滬高鐵。
2020年7月1日,滬蘇通鐵路通車,南通1個多小時到上海,張家港、常熟、太倉也由此搭上了高鐵列車。
2020年12月11日,連淮揚鎮高鐵淮鎮段開通,南京與連雲港、淮安間的距離分別縮短到2個多小時、1個多小時。
2020年12月30日,鹽通高鐵開通,沿海高鐵大通道由此全線貫通,鹽城、連雲港、宿遷、淮安加速進入上海3.5小時交通圈。
「蘇北突破、蘇中提升、蘇南優化」,「十三五」以來江蘇形成了每年「開工一批、建成一批、續建一批、儲備一批」重大鐵路項目的滾動發展格局。5年來新增高鐵裡程1356公裡,鐵路建成裡程將達到4204公裡,其中高鐵2215公裡,分別比「十二五」末增加52.6%、157.9%,高鐵裡程排名由全國第14名一躍進入全國前三。「軌道上的江蘇」主骨架基本形成,基本實現各設區市到省會南京2小時通達,各設區市之間基本實現2.5小時互聯互通。
圓夢高鐵,高鐵覆蓋設區市從6個增加到12個
5年前,在江蘇,除了徐州,坐高鐵出行幾乎是蘇南人才能享受的「待遇」。5年過後,呼嘯而至的動車組列車已經通達江蘇所有13個設區市,高鐵覆蓋的設區市從6個增加到12個,縣級以上節點高鐵覆蓋率達到75%左右。連雲港開通運營全省第一條市域(郊)鐵路。中歐班列實現規模化運營,「十三五」以來累計開行中歐(亞)班列4886列(截至2020年8月),是「十二五」的9倍。
5年來,貫穿大江南北的「三縱四橫」高鐵網基本建成,串聯起「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等多個國家戰略,拉近了蘇中蘇北地區與長三角核心區域的時空距離,形成顯著的「戰略疊加」優勢。鐵路短板加速補齊的同時,一個個呼之欲出的新生鐵路樞紐城市,正乘著高鐵的東風,登上更廣闊的舞臺。
在寧啟鐵路與連淮揚鎮高鐵十字交匯的揚州,北沿江高鐵也開工在即,讓這座因運河而興的城市看到了「第四次輝煌」的契機。沿海大通道上的南通和鹽城,成為新的鐵路樞紐,正加速融入長三角核心區,城市發展步入快車道。在連淮揚鎮高鐵與徐宿淮鹽高鐵相交的淮安,寧淮高鐵也正加快建設,這座古老的城市正努力讓高鐵成為崛起江淮的復興之路,加快建設長三角北翼先進位造業基地和商貿物流中心。徐州,4鐵相交,高鐵樞紐地位日趨突出,正以全市之力打造淮海國際陸港,加快建設「全功能、現代化、國際化」內陸型中轉樞紐港,為國家和江蘇省重大戰略實施提供有力支撐。
交通興,百業振。隨著高鐵版圖的擴展和加密,一個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上的要素流動和區域融合的宏圖正在展開,將加快構建並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展望未來,2025年基本建成「4321軌道交通圈」
「十四五」時期,仍將是江蘇鐵路大發展的加速期、高質量發展的黃金期。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廳長、黨組書記兼省鐵路辦主任陸永泉介紹,未來五年我省鐵路發展將重點圍繞三個方面加快推進,即加快建成全省幹線鐵路網,加快補齊都市圈城際和市域市郊鐵路短板,加快優化完善鐵路貨運體系。江蘇鐵路發展水平要實現由「追趕」到「領跑」的跨越。
到2025年全省鐵路總裡程將達到5500公裡左右,其中高鐵3500公裡,覆蓋90%左右縣級以上節點。我省將基本建成「4321軌道交通圈」,即與京津冀、成渝、關中、粵港澳城市群主要節點城市4小時左右通達;與周邊山東半島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長江中遊城市群、海峽西岸城市群主要節點城市3小時左右通達;各設區市與長三角核心城市實現2小時通達,與省會南京形成1.5小時交通圈;南京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及南通、蘇州至上海形成1小時「通勤圈」,「軌道上的江蘇」基本建成。
2021年伊始,緊緊圍繞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將確保開工建設北沿江高鐵和通蘇嘉甬、鹽泰錫常宜、合新鐵路,力爭開工建設寧蕪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加快建設南沿江、寧淮、滬蘇湖鐵路,在「十四五」切實邁好第一步、拿出新作為。(石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