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的黑歷史不算多,但險些讓唐高祖李淵的皇帝夢徹底落空。不得不說,這位的眼光了得,別人只能看到眼前,而他看的更加長遠。
正當李淵還在太原當官,猛打突厥的時候,李靖嗅到了不一樣的味道——李淵對突厥的態度,有些奇怪,不再是原來的喊打喊殺,打不是真打,殺不是真殺,兩方勢力變得非常微妙。
高手,往往可以從一些不起眼的現象,抽絲剝繭,最終得到一個準確的結論。李靖就是這樣的高手,這時候的李靖,得出重要的結論,李淵要造反。
如果從身份看,李靖不過是馬邑的地方官,基本上沒什麼話語權,但李靖背景很特殊,他的舅舅是韓擒虎,隋朝開國元勳,當時的李靖,依然忠誠於隋朝,於是,一路狂奔跑到長安舉報李淵。
只可惜,李靖運氣不太好,剛到長安,就被李淵的主力堵到了城裡,跑也跑不了,成了李淵的俘虜。
李淵氣的火冒三丈,一半是因為生氣,一半是因為後怕,幸虧自己動作快,要是長安城做了充分準備,就憑自己這些軍隊,未必就能勝利。於是,李靖被五花大綁,開刀問斬。在死亡的威脅下,李靖秀起了演技,當著許多人的面,大喊道:
「公起義兵,本為天下除暴亂,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斬壯士乎?」
這句話威力到底有多大,我們簡單分析一下。唐高祖李淵打下長安後,面臨一個問題,投降的人太多了,很多都是隋朝的舊臣,這些人在自己的軍威之下投降,但未必就是真心願意和自己打天下。而李靖,這是這幫人中的佼佼者。
殺李靖,可以,但像是李靖這樣有背景,有能力的隋朝臣子,都要被殺,那些隋朝的降卒舊臣怎麼想,李靖這一嗓子,其實並不是喊給李淵聽的,而是喊給那些隋朝降卒舊臣聽的,言外之意是,如果李淵殺了自己,自己的下場可能就是你們的下場。如何不讓人動心呢?
李淵一點都不傻,知道李靖玩了一手道德綁架,只要自己動手砍了李靖,立馬坐實了殺壯士的罪名,進而會讓所有投降的人,產生負面情緒,甚至造成軍心不穩。李淵只好忍氣吞聲,不但饒了李靖的性命,還給予他官職,以示重用。
李淵起兵路線圖
這段「黑歷史」,讓李淵吃了一個啞巴虧,也讓李淵對李靖很不信任。而李靖卻表現得非常低調從容,用現在的話說那就是「滑不溜手」。
他跟著李世民,東徵西討,最終在武德二年,李靖開始帶兵進駐金州,開始正面面對最強敵人蕭銑勢力。
李靖來到金州後,表現得更加低調,似乎不低調也不行。因為除了李靖以外,他的身邊還有兩個大人物,一個是廬江王李瑗,一個是趙郡王李孝恭。這兩個人,都是根正苗紅的皇親國戚,李孝恭更是在後來,凌煙閣排行第二。
領導在上,豈容小弟蹦躂,於是,李靖變成了救火隊員。在金州,廬江王李瑗打不過蠻兵,於是,李靖出動,大獲全勝。在夔州,李孝恭打不過開州蠻兵,於是,李靖出動,大獲全勝。不是李靖優秀,完全是同行襯託。
皇親國戚老是打敗仗,李靖總是打勝仗,這是在打誰的臉。李淵有些惱火,幾乎要找個藉口砍了李靖,最終還是忍住了,因為也就是李靖能打,就憑李瑗和李孝恭,還是算了吧。
「滑不溜手」的李靖,再次表現出職場老油條的覺悟,在同行的襯託下,奠定了自己的地位,直到擊敗開州蠻兵,李淵也不得不開始給自己找臺階下。
於是,李淵對手下人說,「朕聞使功不如使過,李靖果展其效。」估計李淵覺得,不太過癮,於是,又特意寫了一封詔書。
詔書中寫道:卿竭誠盡力,功效特彰。遠覽至誠,極以嘉賞,勿憂富貴也。
寫完詔書後,李淵還是覺得有些過意不去,害怕李靖記仇,又寫了有一封手諭:既往不咎,舊事吾久忘之矣。
從此之後,李靖才真正洗清自己的「黑歷史」,完成了逆襲之路,成為大唐王朝最耀眼的將領。
大唐第一名將李靖
李靖的黑歷史不算太多,但非常致命。如果從正常角度來說,李靖能保住命已經是不錯了,但李靖註定不凡,所以,他「洗白」之路,也是套路滿滿。
一開始,李靖已經對自己做出了定位,那就是領導不喜歡。
俗話說「危邦不可居」,為什麼很多人覺得,自己越是多幹活,越不得領導待見,論功行賞的時候領導想不到自己,背鍋的時候,一背一個準。
很多有著「黑歷史」的員工,都會出現這樣的尷尬。他們急於想為自己「洗白」,他們都明白知恥後勇的道理,所以,在保住工作後,開始瘋狂工作,努力輸出,但大多數結果是越幹越糊塗,最終幹的稀碎,「洗白」沒有洗成,反而讓領導覺得,自己看走了眼。
「欲速則不達」,很多有「黑歷史」的人,都犯了這個錯誤。李靖則非常冷靜而且低調。他有能力立功,但並不急於立功,他可以憑藉自己的本事「洗白」,但並不急於洗白。
李靖知道,李淵要的是什麼。撿一百粒芝麻,不如送李淵一個西瓜,這就是李靖的洗白套路,簡單而有效。
於是,李靖低調的參加很多戰鬥,但這些戰鬥,即使在李靖傳中,都僅僅是有功而已。至於有多大功,一點也沒有記錄。但這些功勞,讓李靖緩慢而平穩的升職加薪。直到最好的機會開始出現。
唐平定蕭銑之戰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這是幾乎所有人都認同的話,但李靖卻反其道而行之,機會擺在面前,他卻並沒有立刻就抓住。他用了一個更加巧妙的套路。
當機會出現在你的面前之時,你需要分析,這個機會,是不是給你的。這一點很重要,李靖眼光毒辣,他看到了機會,也看到了這個機會,並不是給自己的。因為他身邊,有廬江王李瑗,趙郡王李孝恭。
這就是聰明人和普通人的區別,很多人卻只看到了機會,卻沒有看到機會背後的貓膩,最終為他人作嫁衣裳。李靖明白,自己如果現在出手,所有功勞都是這兩個大佬的。於是,他選擇繼續低調。
他的低調為他帶來更大的好處,李瑗和李孝恭的失敗,他看在眼裡,也通過這兩次失敗,總結了經驗教訓,找到了對手的破綻。於是,他成了扭轉戰局的關鍵人物。
只是慢了一步,一個本來並屬於自己的機會,終於成為李靖「洗白」的墊腳石。
李靖「洗白」的智慧,和他用兵的智慧非常相似,都善於出奇制勝。別人在一門心思想要洗清自己的黑歷史,讓領導重新器重自己的時候,李靖選擇低調。當別人秉承「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的時候,李靖選擇放慢腳步。
李靖的套路,簡單低調,卻異常有效,歸根到底,似乎只是慢了一步而已,就是這慢了一步,讓李靖成功「洗白」,從此一飛沖天,成為大唐第一名將。
古城牆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