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嶺縣新鋪鎮:千年古鎮魅力大 傳統圩日人潮湧 - 梅州網 - 梅州...

2020-12-21 梅州網

圩鎮街道車水馬龍,熙熙攘攘。

  根據市委七屆八次全會精神和張愛軍市長就經濟工作作專題講話中提到要辦好「赴圩節」等節會活動的要求,本報繼續策劃組織舉辦「客都梅州赴圩節」。12日,2020年第一場「客都梅州赴圩節」走進蕉嶺縣新鋪鎮,城鄉工農互動,商貿文旅相融,助力鄉村振興。精彩活動吸引數千人參與,體驗「千年古鎮」魅力,感受傳統圩日樂趣。

蕉嶺縣稅務局稅務人員向群眾宣傳稅費政策。

群眾和遊客現場體驗公益彩票。

遊客津津有味品嘗特色美食油錐粄。

  撰文/嚴海苑 張怡 攝影/鍾小豐

  冬日冷風並未阻擋人們赴圩的熱情。上午9時不到,活動主場地新鋪鎮濱水公園開始熱鬧起來,商家們忙著把產品等拿出來在展位裡面整理好,當地群眾和遊客在各個展位前駐足挑選。9時30分正式開圩後,現場氣氛更加歡騰,熱鬧非凡。

  「今天的『赴圩節』讓我找到了當年赴圩的感覺!」在濱水公園,黃沙村村民鍾幹秀一大早就過來赴圩。他回憶道:「新鋪圩以前商業旺盛,每逢農曆二、五、八圩日,做買賣的、辦事的、探親訪友的、逛街的群眾都聚集而來,有些人甚至從本縣的蕉城、三圳和梅縣白渡等地過來,多時上萬人。」他開心地說,這次赴圩節商家眾多、產品種類豐富,參與群眾也很多,比平時圩日更熱鬧,人氣更旺。

  據史料記載,新鋪圩舊時系閩粵贛邊區貿易的集散地,過去航運發達,碼頭上落中轉的貨物很多,商貿興旺,幾乎超過蕉城,所謂「新鋪不認縣(蕉城)」由此而來。時過境遷,雖然新鋪圩盛況難再,但新農貿市場逐步形成規模,赴圩傳統依然保留,客流也旺。

  記者來到平日裡人們赴圩的新東路、中心街、廣場路等地段,只見沿街店鋪眾多,電器店、五金店、餐室、酒家、成衣店、百貨店等一應俱全,肉類、乾鮮、日雜等樣品齊全,不少商店、攤位前吸引了不少梅州日報社讀者團的成員和當地群眾購物。

  「平時人少一些,圩日熱鬧。今天因為『赴圩節』的舉辦迎來了更多的顧客。」中心街瑤記商店的鐘阿姨從1991年開始在老街經營商店,她說,近年來隨著交通越來越便利、超市也越開越多,圩日的人氣逐漸降下來。但這次「赴圩節」帶旺了人氣,讓大家感受到以前圩日的熱鬧。

  沿著熱鬧繁忙的中心街前行,可以體驗到古鎮圩日的繁華;走過別具特色的河唇街,可以尋訪當年熱鬧碼頭的舊址;漫步沿河步道,既可以欣賞特色古街建築又可以領略石窟河風光;在濱水公園休閒健身廣場兩邊的蕉嶺縣紅色歷史文化紀念長廊,可以了解本土紅色文化……古韻、商貿和休閒完美融合的特色古鎮引來讀者團和遊客紛紛點讚。

  「這次真的是不虛此行!」來自湖北省武漢市的王偉莉跟3位家人一同來梅州探望親戚,了解到有「赴圩節」特地在客鄉情旅行社報名參加。她感慨地說,這次讀者團活動豐富多彩,逛古街、品美食、摘沃柑、訪謝晉元故居,讓她感受到新鋪深厚的人文古韻、美麗的鄉村建設和豐富的物產資源。

  來自梅城的張科是「赴圩節」活動「鐵桿粉絲」,一場不拉,這是他參加的第九場。他說,新鋪鄉村建設得很好,多處革命舊址遺址很有意義,著名抗日英雄謝晉元的故鄉,值得一遊。

  新鋪鎮古街修舊如舊,家和公園、濱水公園很漂亮。同樣是參加第九場「赴圩節」的顏佛華和胡永太夫妻對美麗的新鋪鎮豎起大拇指。

  眾多讀者團成員的感受印證了這座「千年古鎮」的魅力。新鋪鎮生態環境良好,不僅有石灰石和花崗巖等豐富礦產資源,而且有黃坑茶、富硒大米、優質沃柑、彭坑天泉等豐富物產資源,是一座自古商業興旺、經貿活躍的古鎮。同時,這裡也是一片人文厚重、英才輩出的熱土,近現代以來一共走出了15名將軍、大批烈士和25名教授。一武一文間,讓這座人文古鎮熠熠生輝。

  油錐粄、鹽焗雞、餈粑、豬腸糕……各個美食攤位前都擠滿了購買的群眾和遊客。

  「今天做了200多斤,因為我年紀大不會用手機,只收現金。」油錐粄攤檔前,不少遊客了解到油錐粄是當地特色小吃且目前只有檔主陳愛國製作銷售,即使沒帶現金也紛紛借錢或微信轉帳換錢後購買。僅一個多小時,油錐粄就被搶購一空。

  小吃、美食受歡迎,其他特色農副產品銷量同樣喜人。「我在廣福赴圩節展會上買過你們公司的黑木耳,很好吃,再來兩包!」在蕉嶺縣南山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攤位前,一名讀者團「粉絲」當即購買了兩包黑木耳。「赴圩節的效應非常好,藉助這一平臺不僅提高了銷量,而且打響了品牌,下次我們還要參加。」該公司總經理彭輝說,去年5月他們參加在蕉嶺縣廣福鎮舉辦的第一場「赴圩節」產品熱賣,這次了解到新鋪鎮舉辦「赴圩節」,主動與新鋪鎮聯繫請求參加,沒想到效果更好。黑木耳、腐竹、香菇、大米等產品受到當地群眾和遊客歡迎,僅一上午銷售額就達近萬元。

  在黃沙村的沃柑基地,只見黃澄澄的沃柑掛滿枝頭,果實飽滿、色澤鮮豔,讀者團成員一邊採摘,一邊品嘗,其樂無窮。「皮薄汁多、果香甜蜜,很好吃,買些回去給家人嘗嘗。」讀者團成員陳女士說道。基地負責人鍾文光表示,這次讀者團帶旺了基地人氣,除了沃柑,他們基地種植的科柑、沙糖桔等產品也備受歡迎,銷量不錯。

  「赴圩節『送貨下鄉』,我們在這裡買家電,不僅實惠,而且方便。」昨日一大早,前來赴圩的陳先生在曉記家電展位看中一臺冰箱,趁儀式還沒開始,就回家帶上愛人前來現場購買,興高採烈將冰箱帶回家。曉記家電負責人胡小姐表示,昨日家電銷量非常不錯,較多人購買冰箱、電視等。

  廣東禾米香酒業有限公司、泉之鄉礦泉水、公益體彩等展位也圍滿了選購的群眾和遊客。禾米香酒業負責人謝女士說,馬上就到春節了,他們準備了100件娘酒等產品,開圩儀式還未開始就已賣出好幾箱,「赴圩節」「帶貨」效果越來越好了。

  對於當地群眾和遊客們來說,「赴圩節」收穫的不僅有帶回家的「大包小包」,還有特別的「精神財富禮包」。蕉嶺縣公安局、蕉嶺縣稅務局等單位在現場向群眾開展宣傳活動。

  「警察同志講了一些電信詐騙常見的種類、常用的作案手法和作案方式、特點,以及識別、防範的方法,我對這印象很深刻,增長了防範意識和知識。」來自金沙村的村民林先生說。「我們這次來主要是宣傳減稅降費政策、年度稅費清繳等內容,讓大家充分感受到減稅紅利。」蕉嶺縣稅務局相關負責人丘女士說。

  晚上,梅縣區客家山歌傳承保護中心承辦的非遺文化惠民晚會在濱水公園舉行。山歌小戲、漢樂演奏、舞蹈、獨唱和小品等精彩節目輪番上演,為當地群眾帶來一場視聽盛宴。

  媒體和政府搭臺,多方獲益。「赴圩節」取得成效越來越大。「我們新鋪鎮不僅有很多特色美食,還有彭坑天泉、黃坑茶、富硒大米、優質沃柑等,通過『赴圩節』推介銷售這些產品,為我們梅州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茶罐子』『水缸子』實現『五子登科』貢獻『新鋪力量』。」新鋪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羅偉春表示,今後新鋪鎮將乘勢而上,依託自身的優勢和資源,積極爭取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力量的支持,把「千年古鎮·魅力新鋪」名片打響亮、推出去,實現新鋪的振興發展。

選購竹稻米

「五子登科」展區圍攏眾多群眾和遊客選購產品。

  為「五子登科」貢獻「新鋪力量」

  「赴圩節」在濱水公園設立的「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米袋子、菜籃子、茶罐子、果盤子、水缸子——『五子登科』名優新特產品展區」,當地出產的稻米、茶葉、瓶裝山泉水等大受歡迎,前來選購的村民和遊客絡繹不絕。

  記者在現場看到,竹稻米、檳唐香有機米、黃坑茶、彭坑天泉等客都米、嘉應茶、壽鄉水等數十種優質農產品琳琅滿目。「這個活動舉辦得很好,給了我們展示平臺,讓更多本地群眾和外地遊客了解我們的產品。」鍾章美竹稻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鍾獻銘表示,他們目前已有竹稻米、竹稻米粉、竹稻酒、竹稻粽子等產品,其中六成以上銷往粵港澳大灣區市場。這次展出的產品也受到當地群眾和遊客歡迎,很快就銷售一空。

  蕉嶺清純實業有限公司攤檔前也擠滿了遊客。「我們針對本地顧客推出『彭坑天泉』山泉水,針對粵港澳大灣區客戶推出『嘉陽』山泉水,銷量均非常好。」該公司主管黃振華介紹。

  「沒想到我們本地也有那麼多優質的產品,要為我們新鋪點讚。」新鋪鎮徐溪村村民鍾先生感嘆。

  記者了解到,新鋪物產豐富,在蕉嶺的「十大長壽食品」中,新鋪黃坑茶、竹稻米、銀葛寶「獨佔三元」。同時,蕉嶺縣提出的圍繞「五個一」(即一粒米、一杯茶、一瓶水、一瓶蜜、一顆筍)發展養生產業,新鋪除了筍之外,「四個一」都有不少產品,為梅州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茶罐子」「水缸子」實現「五子登科」貢獻了「新鋪力量」。 (嚴海苑)

  「以遊代會」參加「赴圩節」

  本次「赴圩節」除吸引了湖北省武漢市等外地遊客前來參與,值得一提的是梅城興寧徑心同鄉會29名同鄉會成員「以遊代會」,熱熱鬧鬧來到新鋪鎮參加「赴圩節」。

  原來,梅城興寧徑心同鄉會原計劃開年會,得知蕉嶺縣新鋪鎮「赴圩節」即將舉辦,大家商議創新形式「以遊代會」,便主動聯繫客鄉情旅行社集體報名參加「赴圩節」。

  同鄉會成員劉新文是「赴圩節」活動的「老粉絲」,第一場開始每一場都參加。「我參加了九場,人氣非常旺盛,非常熱鬧。梅州近幾年的鄉村變化大,參加『赴圩節』能讓更多人感受到我們梅州農村的美麗,是個很好的活動。同時,徑心同鄉會成員一同來參加,有利於增加我們的感情和凝聚力。」(張怡)

相關焦點

  • 2019赴圩節·松源鎮一日遊招募 - 梅州網 - 梅州新聞|梅州民生|...
    松源民居獨具特色,民俗活動精彩紛呈,傳統食品豐富多樣。12月28日,梅州日報社獨家策劃主題活動「赴圩節」將在此舉辦。同日,梅州日報讀者團將走進松源,於現場參加盛大的赴圩節開圩活動,觀看歌舞表演、品嘗松源美食,並遊覽松源勝景。  景點介紹  同懷別墅  紅四軍前委機關和軍部駐地、中共中央九月來信傳達地。位於梅縣區松源鎮金星村,建於清代。
  • 梅州蕉嶺邀請謝晉元將軍之子為家鄉代言!
    本報訊 (記者李豔良 通訊員祝銀清 林劍湧 汪敬淼 廖靜宜) 9月22日是我國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蕉嶺縣將在新鋪鎮尖坑村舉行慶祝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充分展示蕉嶺縣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成效,與農民朋友們共慶豐收
  • 旁人錯笑畏夫人 - 梅州網 - 梅州新聞|梅州民生|客家|梅州旅遊
    據蕉嶺縣誌記載,先賢李肅度先生,蕉嶺縣叟樂老鴉山口村人。他是晚清最後一批秀才之一,為人忠厚老實,知書達理,深明大義,尊老愛幼,和鄰睦族,深受村人敬重。辛亥革命成功後民國建立,他被推選為蕉嶺縣參議會參議員,後又被老同窗、駐蕉嶺孫中山部旅長張民達推薦任蕉嶺縣縣長。在任期間,勤政愛民。後因被裹挾在「徐半縣丘半城」的封建堡壘纏鬥中,難以開展工作,上任八個月便自動辭職。不久蕉嶺縣成立縣立中學,他又被薦任為校長。
  • 梅州這個地方迎來兩萬多人|梅州|松源|梅縣區|蔡蒙吉|美麗...
    來源:梅州日報昨天周六大家去哪兒玩了呢哇是的,咱們赴圩節昨天走進了「千年古鎮」梅縣區松源鎮場面有多火爆看視頻感受下吧(溫馨提示:全屏觀看效果更佳)如今的松源圩,正在讓圩日變節日,活躍農村貿易,推動鄉村振興。感受人文底蘊追尋紅色足跡據史書記載,唐代以前松源是閩粵贛交界之插花地,唐武德年間始設懷仁鄉,距今約1400年,是「千年古鎮」。
  • 廣東梅州人率《八佰》「壯士許國」!
    這支由團附謝晉元領導的守軍只有四百多人,但為壯聲勢,對外號稱有「八百人」。他們的任務是:死守四行倉庫。  四行倉庫是當時上海四家大銀行的儲備倉庫,這棟五層大樓的西面和北面都已經被日軍佔領,東邊是租界,南邊則是一條蘇州河。  背水一戰,四行倉庫是絕地,是孤島。
  • 送別(組詩) - 梅州網 - 梅州新聞|梅州民生|客家|梅州旅遊
    梅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註明「來源:梅州網(包括梅州日報)」的所有文字、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梅州日報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梅州日報社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違反上述聲明者,梅州日報社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梅州5對金婚老人七夕集體拜堂 - 梅州網 - 梅州新聞|...
    本報訊 (記者黃鈺然)昨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昨日上午,「攜手50年,愛在紅杏坊」七夕金婚慶典活動(如上圖,鍾小豐攝)在梅江區西郊街道紅杏坊鶴和樓舉行,5對金婚夫婦身著傳統漢服舉行傳統拜堂儀式。  在活動現場,5對金婚夫婦伴隨著優美的樂曲攜手走進禮堂,在深情對望中行沃盥禮、同牢禮、合巹禮,接受兒孫敬茶獻禮,隨後夫婦執手禮成,場面溫馨甜蜜。
  • 瑞山賦 - 瑞山賦 - 梅州網 - 梅州新聞|梅州民生|客家|梅州旅遊
    嘆瑞福園雅居,韻鎖古典之範;慨圍龍屋構建,逸驚千年之豔。噫嘻!閒情於賞景拾來,俗慮於聽濤拋散。坐聞絲竹和鳴,無嘈雜之擾耳;閒來清風解語,無公牘之勞煩。山聳翠屏,閣映疏窗,雨卷珠簾,湖影閒雲,若水墨之丹青,恍麗錦之流年。  至若夜臨瑞山,萬籟寂寥,星耀四野。一輪月照瑞山明,笙歌飄遠琴湖醉。篝火唱晚,響瑤山碧水之外;少年逐夢,極娛遊舞動之歡。琴心島上琴韻抒,圓夢臺上美夢圓。
  • 來自「長壽之鄉」的美食 - 梅州網 - 梅州新聞|梅州民生|客家|梅州...
    ●張文妍/文 崔亮玥/圖  1  讓梅城人吃到大埔美食  在梅州,但是說起她一手創業的瑞錦酒店、金帆大飯店、瑞園飯店,那在吃貨圈裡可是無人不知。丘懷玲來自中國最美小城、中國小吃名縣、中國長壽之鄉——大埔。在大埔,饕餮們均戲稱她是一把鍋鏟炒出了「七顆星」:瑞錦酒店為四星級酒店;金帆大酒店為三星級酒店。
  • 胡適與王國維 - 梅州網 - 梅州新聞|梅州民生|客家|梅州旅遊
    王國維博通經史,學貫中西,被梁啓超譽為「中國近三百年來學術的結束人,最近八十年來學術的開創者」。胡適與王國維在政治思想、治學背景、文學觀念方面多有不同,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們惺惺相惜,彼此欣賞,彼此尊重,尤其是胡適,對王國維考據和義理的「博而有要」,推崇備至,欽慕至極。  1917年,胡適留美回國後,系統考察了當時中國的文化、教育和出版現狀。
  • 藉助微課 提高教學效率 - 梅州網 - 梅州新聞|梅州民生|梅州論壇|...
    「微課」突破了傳統教育的時空限制,具有教學時間短、教學內容針對性強、教學資源最大化等特點。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運用微課輔助教學,可以吸引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突破知識重難點,強化教學效果。
  • 棉衫薄,淺淺夏 - 棉衫薄,淺淺夏 - 梅州網 - 梅州新聞|梅州民生|...
    近幾年漢服很受熱捧,就是在我們梅州山城,在城北櫻花谷呀、梅西銀杏林呀,都時常能遇見穿了漢服拍靚照的美少女。漢服就像遠古的詩魂,節律分明地喚醒著人們對古代衣著禮儀的回味憶念。  微風輕拂中,一襲青衣,寬袖如雲,衣袂飄飄,霓裳疊雪,沉睡了千年的美,稍一轉動就驚豔了時光。不妨普及下漢服中蘊含的民族智慧和威儀禮節先。漢服的深衣,是最能體現華夏文化精神的服飾。
  • 泮坑這條文脈長廊 - 梅州網 - 梅州新聞|梅州民生|客家|梅州旅遊
    可避風雨的長廊中,有個個涼亭如珍珠串鏈,有梅州境域的風景名勝、客家習俗、客家人詩詞、謎語、諺語,配以書畫。可仰誦葉劍英、黃遵憲、丘逢甲、李金髮、葉碧華等客家名傑先賢賦詩,可讀當代求能師、唐夢師詩作,有豪邁有婉約。  4歲的兒子,對配畫的客家謎語、諺語甚有興趣和好奇,總纏著我念給他聽。
  • 【童言稚語】父女趣味對話 - 梅州網 - 梅州新聞|梅州民生|梅州...
    爸爸:……(文兮) 梅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註明「來源:梅州網(包括梅州日報)」的所有文字、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梅州日報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梅州日報社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
  • 梅州汕尾完成第四輪界線聯檢 - 梅州網 - 梅州新聞|梅州民生|客家|...
    梅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註明「來源:梅州網(包括梅州日報)」的所有文字、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梅州日報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梅州日報社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
  • 梅州人率《八佰》「壯士許國」,這段悲壯歷史今日上映!
    這支由團附謝晉元領導的守軍只有四百多人,但為壯聲勢,對外號稱有「八百人」。他們的任務是:死守四行倉庫。四行倉庫是當時上海四家大銀行的儲備倉庫,這棟五層大樓的西面和北面都已經被日軍佔領,東邊是租界,南邊則是一條蘇州河。背水一戰,四行倉庫是絕地,是孤島。
  • 長布岐嶺行記吟 - 梅州網 - 梅州新聞|梅州民生|客家|梅州旅遊
    作家張賀運先生專程至元坑與餘晤面並貽大著《村前的洗衣灘》  一  我到元坑印雪鴻,不期風雅遇張公。  三生賴是因緣幸,文字辛勞實處同。  二  正是深秋杮熟時,良朋遠至不知疲。  衷情一片分明見,握手相逢莫怨遲。
  • 龍骨水車 - 龍骨水車 - 梅州網 - 梅州新聞|梅州民生|客家|梅州旅遊
    水塘一般都有少量泉水,泉水大的水塘就是兩部水車同時作業也難抽乾塘水,必須用電動抽水機。所以,水塘「車水」是不能停的,否則前功盡棄。車水前要根據水塘的大小容量,計算好本塘水的車水時間,提前做好車水準備,放好水車,分好兩人一組的班次工作時間,做到人停車不停,確保當天下午三時前抽乾塘水,留足隊裡收穫青魚、鯇魚、鰱魚、鱅魚(四大家魚)和社員捕捉蝦、塘蝨、螃蟹等小魚的「打塘腳」時間。
  • 廣東梅州這個古鎮有上千年的歷史,下南洋第一站從這裡開始
    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有非常之多,五千年來的發展,留下了不少讓人著名的文化古城。今天豬豬就跟大家一起去看看這座坐落在廣東梅州的文化古城。梅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在這座城市裡有許許多多的文化名城,著名的旅遊勝地更是數不勝數,梅縣區的鬆口古鎮就是其中之一。鬆口古鎮位於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松口鎮,地處梅縣區東北部,在梅江下遊,閩粵贛三省的交界處,是個依山傍水的小盆地。同時也是著名的文化之鄉。
  • 母子的「矛盾衝突」 - 梅州網 - 梅州新聞|梅州民生|客家|梅州旅遊
    我卻因為反感那些人總是藉此斂財,便跟母親唱反調說:「媽,你一生那麼敬重神明,還不是照樣有病?父親一點不信神,卻從來沒病。」被我打到「痛腳」的母親一下子生氣了,沉下臉說:「你呀,就跟你爸一樣,不知好歹,這神明是可以隨便得罪的嗎?」怕母親更生氣傷身體,我趕緊偃旗息鼓。  如今,母親不在了,母子之間再也沒有任何的「矛盾衝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