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老租界有房是一種什麼體驗?

2020-12-15 界面新聞

傳說中的「老房爆改」看過不少,但沒親身經歷過。一直很好奇,如果真的發生在自己家門口,會是什麼樣子?

這次,小分隊來到了一條上海老街道——新華路。這裡的老社區正在進行改造,我們跟當地的居民聊了聊,問問他們對於自己的家被「改造」的看法。

租界時期,新華路曾是高級別墅區,居住著各種身份的外國僑民。而近幾年,因為歷史悠久,缺乏更新,很多社區都已經十分老舊。堆放無章的垃圾,不加修飾的門房,可以說是毫無生活情調可言……直到,一群設計師盯上了這裡……

現在這裡是什麼樣呢?居民們怎麼想?

阿姨叔叔們對社區的關心程度簡直超出我的想像!他們都在這裡生活三四十年了,特別熱心地跟我們分享住在這裡的趣事。一位阿姨一直在鏡頭前誇她的鄰居劉師傅,講起劉師傅的事跡停都停不下來。反倒是劉師傅一直沉默著,微笑中透著一抹小幸福。

我們還碰到了這次改造的設計師,他一板一眼地說著自己的理念,原來,想讓居民們參與到改造中來真的不是件容易事。旁邊的小朋友也湊過來,說著她想住的社區是什麼樣子。

我忍不住在心裡羨慕,鄰裡關係和睦的社區,才是真正宜居的地方呀。其實對居民們來說,這裡並不是什麼老租界,一直都是自己的家。

你住的社區有什麼好玩的事嗎?在評論區跟我們說說唄,如果你沒啥好說的,我只能祝你……別急!會有房的!

· · · · · · · · · ·

歡迎關注我們的微博→【歪樓小分隊】(請猛戳這裡)

相關焦點

  • 老上海的租界
    原標題:老上海的租界 存時近一個世紀的上海租界,對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等諸方面都曾產生過重大影響。客觀看待這段歷史,對於全面認識上海的昨天和今天都具有重要意義。 上海開埠後,西方列強為了擴張在華特權,建立起獨立於中國行政體系之外的政治區域和管理體系。
  • 上海的這個區被撤銷,其風景依然有老上海法租界的風韻
    ,而是後續開發的,其效果承襲了上海法租界的風格。這種花園洋房承襲了老上海法租界的景觀,但是已經變成了公共的建築,可以開放參觀,並不是私人的建築,因此對城市整體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前盧灣區法租界一些比較老的花園洋房,如圖所示。
  • 上海的「地段」與上海的「租界」到底什麼關係
    上海有地段的說法,靜安就是上只角?不不,不是這樣的上海人有上只角情結,過去慣以把租界稱為「上只角」,其餘則都稱為「下只角」,還細分成各種「棚戶區」「江北窟」等等名詞,住在上只角的常常會瞧不起下只角的,這種區分含有歧視意味。今天就來科普下「地段」和「租界」的歷史,本文中提到的「租界」只是科普,並不無侵略和歧視意味,只是了解下上海。
  • 上海城中村的「豬籠城寨」,曾是租界巡捕房,如今成網紅打卡聖地
    文/有料生活家,內容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每當人們聊天談到上海時,第一反應都是繁華,因為一直以來上海帶給我們大眾的印象就是聳立的高樓、絢麗的燈光,似乎在上海的每一個建築中都會透出一股奢華。上海並沒有我們在影視作品和攝影作品中看到的那麼光鮮亮麗,在這座城市中有破敗擁擠的角落,也有不為人知心酸的一面。今天為大家介紹的就是上海的一座老公寓——隆昌公寓,生活在這座與城市現代化格格不入的老公寓中的居民,竟然都不願意離開。
  • 上海、北京、天津、武漢、青島,哪座城市的租界老建築更吸引人
    老租界建築,作為現在城市旅遊中一種比較重要的資源稟賦,在保護和發展之中,有的逐漸落寞了,有的得到了恢復,有的得到了創新和發展。還有一些,被改得面目全非了。上海外灘可能是目前這些租界老建築中轉型最成功的地方,上海外灘不僅成為旅遊區、商業區,保留下來的那些老建築,特別是那些銀行建築正在被現在的銀行繼續所沿用。
  • 上海史述:上海租界有多大
    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述一下上海歷史,到1849年法租界建立後,上海共有三個租界,租界在蘇州河北岸臨黃浦江的地區,英租界在蘇州河南岸與洋涇浜之間,法租界則在洋涇浜與上海縣城的護城河之間。1851年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
  • 上海租界
    上海租界裡的三六九等  一戰結束後的上海,已經是一個國際大都市了,遠東第一號。一個從英國本土來應聘做租界巡捕的年輕人,甚至驚嘆說,上海的繁華,已經把英倫三島上多數的城市甩開了100年。然而,繁華似錦的上海,是跟租界相關的。如果沒有租界,即使再過幾十年,上海也許還是一個周邊有若干集市的小縣城。
  • 寧波當年沒租界 為何出現代表租界的「萬國旗」
    網友「寧波老瓜」發微博說:帶兒子逛@寧波博物館,走到介紹外灘巡捕房的地方,看到一打扮奇特的外籍巡警後有一塊銅牌,上書『Ningbo municipal police 工部局』,頗為奇怪,如若如此,寧波歷史必有多處重寫。 乍一看「寧波老瓜」的微博我一頭霧水,「Ningbo municipal police 工部局」這一說法有什麼奇怪?又為何說,這會影響到寧波的歷史?
  • 王陽明66 說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大樓與法租界公董局大樓舊事
    在環江西中路河南中路漢口路福州路之間有一處外牆用花崗石砌就的周邊式布局建築,上了一點年紀的老上海人多喜歡稱它為「石頭房子」,曾幾何時,舊上海公共租界的最高行政管理機構—「工部局」就是在這幢大樓裡辦公的。
  • 《八佰》中的上海租界到底有多複雜?
    前段時間熱播的電影《八佰》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抗擊日寇的英雄們,還有一半天堂,一半地獄的魔幻現實場景:蘇州河一側的租界紙醉金迷,另一側的四行倉庫戰火紛飛,仿佛是兩個互不幹涉的世界。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現象?真實的上海租界到底有多複雜?
  • 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存檔老照片
    1848年,上海美租界設立,但租界內的治安仍由上海縣的捕快負責。1854年,小刀會起義衝擊上海縣衙,各租界治安陷入混亂。此時,英、法、美三個租界採取聯合策略,共同組成市政機關--工部局,並於工部局下設置巡捕房,以維持租界治安。
  • 話說老上海之租界,不堪回首的歷史
    上海開埠後,西方列強為了擴張在華特權,建立起獨立於中國行政體系之外的政治區域和管理體系。1845年11月29日,英方與上海道籤訂了《上海土地章程》,設立了中國近代第一個租界——英租界。此後,美租界於1848年、法租界於1849年相繼在上海闢設。
  • 新民晚報數字報-老上海的租界
    客觀看待這段歷史,對於全面認識上海的昨天和今天都具有重要意義。  上海開埠後,西方列強為了擴張在華特權,建立起獨立於中國行政體系之外的政治區域和管理體系。1845年11月29日,英方與上海道籤訂了《上海土地章程》,設立了中國近代第一個租界——英租界。此後,美租界於1848年、法租界於1849年相繼在上海闢設。1863年,英美兩租界合併,稱公共租界,1899年改稱「上海國際公共租界」。
  • 1929年,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的中國警察
    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Shanghai Municipal Police,SMP,美國人常稱為Shanghai International Police)是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Shanghai Municipal Council)下設的武裝警察部門,成立於1854年8月,1943年7月租界交還中國
  • 上海英租界與現代法制
    其中包括1854年的《捕房督察員的職責》、1864年的《洋涇浜北首理事衙門規則》等等。最終,由租地章程和一系列部門法內容組成,形成了上海英租界的法律體系。這是一種現代的法律體系,完全不同於中國古代由律、令、科、比、格、式、編敕等構成的法律體系。  最後,上海英租界最早形成現代的司法制度。上海英租界依仗領事裁判權,在租界內最早推出現代司法制度。
  • 1929年,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的中國警察
    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Shanghai Municipal Police,SMP,美國人常稱為Shanghai International Police)是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Shanghai Municipal Council)下設的武裝警察部門,成立於1854年8月,1943年7月租界交還中國(汪精衛政府)時結束,共存在約90年時間
  • 對於上海來說,石庫門是什麼?一種文化圖騰
    石庫門,是上海一種獨有的民居住宅,早期由一片片石庫門組成的弄堂,早已形成深厚的人文底蘊,而上海的很多故事都發生在上海的弄堂裡。由於這種住宅比四合院佔地省,又比歐美式洋房造價低,一經問世於英租界,便很快地流傳於上海老城廂內外及近郊一帶,以至遍布全市。
  • 上海租界:藏在「魔幻之境」後的神秘存在
    蘇州河南岸的太平並非有什麼神靈庇佑,只因為它是租界。提起租界,很多人不分青紅皂白,就準備上民族情操論了。事實上,我們真正了解它嗎?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沒有租界的上海絕不是今天的樣子,所以很有必要我們翻一翻這老黃曆。今天所說的上海租界主要指英美公共租界和法租界。
  • 法租界一日遊全攻略,看盡老上海前世今生
    先說法租界上海法租界(Shanghai French Concession),是上海的兩個租界之一(另一個是上海公共租界),主要位於上海市的盧灣區(已併入黃浦)和徐匯區兩區內,東部狹長地帶則伸入今黃浦區。
  • 漫步上海 || 尋訪老上海租界內僅有的幾條以中國人名字命名的馬路
    老上海租界是由租界內的各國管理的,裡面的建築、道路也大都是由他們興建和修築的,因此在對建築、道路取名時,都會打上本國的烙印。拿道路來說,租界內比較有名的道路如霞飛路、貝當路、海格路、白利南路、愛多亞路等等,乍一聽都是外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