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史述:上海租界有多大

2020-12-06 如花看歷史

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述一下上海歷史,到1849年法租界建立後,上海共有三個租界,租界在蘇州河北岸臨黃浦江的地區,英租界在蘇州河南岸與洋涇浜之間,法租界則在洋涇浜與上海縣城的護城河之間。1851年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1853年3月,太平軍順長江而下攻佔了大清的陪都南京,並改南京為天京,建立了「太平天國王朝,江南形勢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同年9月,上海又爆發小刀會起義,義軍在一夜間就佔領和控制了上海縣城,上海知縣袁祖德被殺,後又復職的上海道臺吳健彰被擒。面對瞬息變化的局勢,列強和在華的外僑也難以判斷清廷與太平天國誰能取得勝利。

為了保護租界和僑民,他們提出了「武裝中立」的口號。《北華捷報》是上海出現的第一份英文報紙,1850年8月3日出創刊號,在創刊號的第一版就公布了一份《上海外國居民一覽表》。當時上海有僑民141人,到1853年上海的僑民人數大概在二三百人。僑民們深知,只有聯合起來才能應付這混亂的局勢,克服和渡過難關。小刀會起義是由福建的小刀會、金線會和廣東的三合會、天地會等多幫派聯合舉事。僅在一年之後,各幫派為了各自的利益而內訌,軍處於「群龍無首」的混亂局勢,他們的敗局已定。列強也在大局已定的情況下放棄了「武裝中立」的口號,在從清廷那裡獲得若干利益後決定與清軍聯合鎮壓義軍。

1855年春,小刀會被鎮壓了。同樣,在南京的太平天國也發生了嚴重的內訌,他們不可能取代清廷成為統治者。對租界來講,他們已經度過了最困難和最危險的時期。1862年4月,法國領事愛棠(今餘慶路舊名「愛棠路」,即以其名字命名)以當初三租界聯合之事未被法國外交部批准為由,決定退出工部局,自己獨立成立「公董局」,而英、美租界表示繼續聯合。1863年,兩租界宣布正式合併,中文習稱「英、美租界」,但習慣上仍稱蘇州河南岸的原英租界為「英租界」,蘇州河北岸的原美租界為「美租界」。前面提到,1848年上海道同意以蘇州河北岸的虹口「沿江三裡之地」為美租界,但並沒有確定邊界線,這為以後美租界的界址埋下了隱患。

今虹口的長治路和東長治路舊名分別為「熙華德路」和「東熙華德路」,就是以862年至1876年美國駐上海領事熙華德的名字命名的。熙華德到任後,上海的局勢已經平穩,他就向上海道提出正式確定美租界的界線問題,並提出了一個被稱為「熙華德線」的方案,但被上海道駁回了,於是他對原「熙華德線」進行縮小修改。1863年,上海道臺黃芳同意了申請,確定美租界西起泥城浜對岸之點(約相當於今西藏路橋的北堍)向東沿蘇州河及黃浦江到楊樹浦(楊樹浦河,即今蘭州路所沿的河)向北三裡為止,從此向西劃一直線,回到泥城浜對岸之起點。但是這個協定議定後不僅沒有進行實地勘定界線。

又沒有在邊界上豎立界石於是一直到1893年上海道合聶緝槼、上海知縣黃承暄、會審公堂官員蔡匯滄組成一個委員會,才與美國領事正式籤訂《虹口租界章程》,租界的東界伸到了楊樹浦(河),面積達7856畝。從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籤訂之後的五十餘年中,中國與列強籤訂的許多條約為「通商條約」,即準許外國人在通商口岸可以「通商無礙」,以及涉及通商而確定的辦法。1894年開始的中日甲午戰爭以大清戰敗而告結束,次年,中日籤訂《馬關條約》,該條約的第六款中規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國通商口岸城邑,任便從事各項工藝製造,又得將各項機器任便裝運進口,只交所訂進口稅。

日本臣民在中國製造一切貨物,其於內地運送稅、內地稅、鈔課、雜派,以及在中國內地及寄存棧房之益,即照日本臣民運入中國之貨物一體辦理。至應享優例豁除,亦莫不相同。該條款實際上承認日本人可以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建廠,生產的商品可以在中國各地銷售,而根據「最惠國條約」的原則,所有與中國籤訂有「最惠國條約」的國家同時獲得了這項權利。眾所周知,從西方資本主義誕生起,西方資本主義主要以「商品輸出」為手段,即通過將本國生產的商品輸向外國市場來獲得利益。而進入19世紀末,西方資本主義由「自由競爭」向「資本壟斷」發展。

對外經濟政策也由「商品輸出」向「資本輸出」轉變。所以,中日《馬關條約》也迎合了當時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特徵。《馬關條約》之後外國在上海投資建廠成了潮流,同時,外國資本的輸入也促進了中國工業的誕生、發展和進步。租界是列強利用不平等條約在中國領土上建立的資產階級「共和國」,他們採取西方國家的城市模式,建立城市的組織領導機構—工部局,規劃城市的發展,領導組織城市的管理和建設,使租界成為完全不同於中國任何城市的一個模式,加快了中國城市近代化的進程。

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啦,各位看官大大,都看到這了,麻煩給小編點個大大的讚唄!!您的關注和點讚,是對小編最大的鼓勵和支持!!嗯~,360度各種姿勢來求贊求關注!!?動動您發財滴小手,舉手之勞感謝各位看官們!!?祝各位看官們生意發發發,學業事業成成成,身體康康康!!!?感謝大家的支持!!小編在這裡感謝各位看官們了!??如果大家有不同看法歡迎各位看官們在文章的下方留言評論(圖片來源於網絡,?如雷同純屬巧合,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上海史述:公共租界的《交通規則》
    今天小編今天帶大家了解一下上海歷史,據記載,1901年一位叫李恩斯(Lenz)))的匈牙利人經香港將兩輛汽車運入上海,當他向工部局登記申領執照時就遇上了麻煩,因為當時上海沒有汽車,管理人也不知該給汽車發放什麼執照。
  • 上海租界
    上海租界裡的三六九等  一戰結束後的上海,已經是一個國際大都市了,遠東第一號。一個從英國本土來應聘做租界巡捕的年輕人,甚至驚嘆說,上海的繁華,已經把英倫三島上多數的城市甩開了100年。然而,繁華似錦的上海,是跟租界相關的。如果沒有租界,即使再過幾十年,上海也許還是一個周邊有若干集市的小縣城。
  • 上海史述:馬車開進大上海
    龍飛洋行開始只經營馬匹的買賣,如洋行可以接受委託代客到海外或蒙古購馬,也接受上海跑馬場淘汰的馬匹再轉賣給下家,於是他又在上海建立馬棚和馬醫院。上海在開埠後不久就成了中國第一貿易大港,每天有許多貨輪進出上海,有許多貨物須運往碼頭和從碼頭分運到各地,於是他又在上海開設馬車製造廠,約1867年開始經營馬車運輸和出租業務。
  • 上海租界的前世故事
    年,英國駐上海領事巴富爾與上海道臺籤訂了《上海土地章程》,把大約830畝的土地,劃給英國做居住地,這就形成了英租界,英國人可以在租界裡面建立自己的居民點,在那裡建房,辦產業。▲阿禮國(Rutherford Alcock),又譯阿利國,(1807~1897)圖源自網絡這場戰鬥沒多大傷亡,但阿禮國打完以後就開始後怕了,按照條約,英國在租界是不能駐軍的
  • 上海的租界及上海特別市
    比如魯迅在上海居住的地方,就屬于越界築路的地方。他從家裡步行沒有多遠,進入四川路就是租界了,但他住的地方不是租界。包括以後左聯活動的場所,好多都是越界築路的地方。這些地方的特點是房子質量不錯,房價比租界裡面的便宜,治安由租界來管理,有什麼事進入租界比較容易。上海有些紅色文化地點也設立在這樣的越界築路地方,因為在這裡有些事情租界管不到,又便於與華界和外界聯繫。
  • 上海史述:上海法律上會審制度的結束
    1905年,上海道臺袁樹勳通過各種途徑和努力,與工部局籤口了《增改上海公共租界會審章程》10款,和《公共租界會審公胸華務民事案件辦法》10款,重申了會審公堂中外雙方的職權以及處理辦法。也許,這也是工部局在《蘇報》案一事後,算是對與清廷不合作行為的一種道歉了。
  • 老上海的租界
    1845年11月29日,英方與上海道籤訂了《上海土地章程》,設立了中國近代第一個租界——英租界。此後,美租界於1848年、法租界於1849年相繼在上海闢設。1863年,英美兩租界合併,稱公共租界,1899年改稱「上海國際公共租界」。經歷次擴張,到1915年上海租界總面積已達48653畝,是1845年的57倍多。
  • 不懂租界,就不懂上海——上(音頻版)
    Francis:多倫多大學心理學政治學大三在讀,多大吳語社創始人,蘇州人,上海話六級,熱愛評彈,鍾愛王菲。丁丁:在美七年,內布拉斯加大學公共行政博士候選人,喜愛研究自治問題,業餘時間寫小說。租界,也在某種程度上孕育了今天的上海。
  • 上海租界簡史
    在與上海道臺宮慕久進行禮節性的互訪、協商後,雙方同時宣布,1843年11月17日上海開埠。這一天就被定為「上海開埠紀念日」,每年的這一天租界會舉行慶祝活動,1893年11月17日逢上海開埠50年,上海舉行了規模空前的開埠慶祝。初來乍到的巴富爾在上海城裡姚家弄租到一家民宅,並將領事館設在那裡。
  • 上海百年租界:抗日戰爭爆發後,上海的西方租界是怎樣的存在?
    ▲清朝時,松江府治下有七個縣,上海縣只是其中之一,各方面都不算出色晚清籤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租界在中國遍地開花,總共有九座城市先後設有二十七塊租界。其中又以上海租界的地位最為緊要。最早的英租界面積達到約830畝,約合0.5平方公裡。9個多月後,英租界四界全部劃定,擴展到1080畝。▲總共有八個國家在中國有專管租界,還有五個國家有公共租界1848年3月,三名外國傳教士擅自到青浦縣傳教,引起洋華衝突,釀成「青浦教案」。英方趁機逼迫上海籤訂協議,將英租界面積增至2820畝。
  • 上海百年租界:抗日戰爭爆發後,上海歐美租界是怎樣的存在?
    ▲總共有八個國家在中國有專管租界,還有五個國家有公共租界1848年3月,三名外國傳教士擅自到青浦縣傳教,引起洋華衝突,釀成「青浦教案」。英方趁機逼迫上海籤訂協議,將英租界面積增至2820畝。同年,美國駐上海領事為了有一塊獨立於英租界的居住地,通過聖公會向上海道臺提出要求,並獲得口頭同意,將今虹口區一帶劃為美商居留地。這是美租界的雛形,但沒有劃定四界。1844年,中法籤訂《黃埔條約》後,法國人被允許在華居住和貿易。1848年,法國領事申請設立了上海法租界。
  • 上海百年租界:抗日戰爭爆發後,上海的歐美租界是怎樣的存在?
    ▲總共有八個國家在中國有專管租界,還有五個國家有公共租界 1848年3月,三名外國傳教士擅自到青浦縣傳教,引起洋華衝突,釀成「青浦教案」。
  • 上海百年租界:抗日戰爭爆發後,上海的西方租界是怎樣的存在?
    ,總共有九座城市先後設有二十七塊租界。上海縣城位於如今的南市區,距離最早的英租界有五、六裡地遠。上海租界的進出口總額一直佔到全國的一半以上。1936年,租界內工廠數量超5000家,也達到了全國半數。租界內有商店3.4萬家,全上海超過7萬家。
  • 上海史述:上海開設跑狗場
    一般規定,跑狗的賽程為210—1100米不等,每場最多只能有6條狗參賽,每次一般舉行8場等。以後各國制定了自己的規則,情況各不同了。但大多數跑狗是在夜間有照明的情況下進行,這可能會使狗對電兔的辨識不清,以為是真兔而拼命追逐。上海的彩票業被禁止,而上海的馬賽一年只有春秋兩次,每次的時間僅幾天,這使許多熱衷於博彩的人感到無所事事,但又給跑馬之類的博彩留下了發展空間和發財的餘地。
  • 上海租界:魔都幻影
    在上海租界存在的100年中,其範圍一直在擴展,界址並不是一條靜態的線。 □上海租界的大腦——工部局與公董局 小刀會起義是上海租界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小刀會是清代一個與天地會和白蓮教均有連屬的民間秘密會社。
  • 熊月之:百年上海租界是如何管理的
    1842年,鴉片戰爭之後,《中英南京條約》籤訂,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成為通商口岸,史稱「五口通商」。閉關鎖國的口子被打開後就再也沒有合上,1860年以後,中國又增設許多通商口岸,也增加了一批租界。最多的時候,全國一共有26個租界,其中,上海佔三個,分別是英租界、美租界和法租界。
  • 上海的「地段」與上海的「租界」到底什麼關係
    本文摘自上海房地產觀察(SH_fangdichan) 有刪改
  • 上海租界裡的三六九等
    作者:張鳴(騰訊·大家專欄作者,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一戰結束後的上海,已經是一個國際大都市了,遠東第一號。一個從英國本土來應聘做租界巡捕的年輕人,甚至驚嘆說,上海的繁華,已經把英倫三島上多數的城市甩開了100年。然而,繁華似錦的上海,是跟租界相關的。如果沒有租界,即使再過幾十年,上海也許還是一個周邊有若干集市的小縣城。
  • 上海英租界與現代法制
    「依法懲判」、「其懲判與違犯條約者同」等用語所在多有,不再使用「笞」、「杖」、「徒」、「流」等制裁方式。  其次,上海英租界最早形成現代的法律體系。在這一體系中,《上海租地章程》以及以後陸續生效的其他一些租地章程處於根本法的地位。沒有這一法律,租界無法存在,整個法律體系也就成了無源之水。在這個根本法的基礎上,一些有關部門法的內容也紛紛出臺。
  • 鉤沉|上海租界是怎樣形成的
    這些地方的特點是,房子質量不錯、房價比租界裡面的便宜,治安由租界來管理,有什麼事進入租界比較容易。上海有些紅色文化地標也設立在這樣的越界築路地方,因為在這裡有些事情租界管不到,又便於與華界和外界聯繫。就這樣,公共租界在3萬多畝面積的基礎上,實際上控制的地方要更大,包括今天的楊浦、虹口、黃浦、靜安等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