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淨峰鎮西南部的五群村山後自然村,在惠安地下黨活動史上,曾經是一個重要的聯絡站。1930年「惠安暴動」前後,我地下黨領導蘇阿德、萬耀南、陳平山、藍飛鶴、藍飛鳳、林權民、陳琨等同志,都曾在這裡活動過,並建立了一個秘密交通站,在暴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一、革命基礎
舊社會裡,山後村是一個僅有幾十戶人家的小姓山村,山枯海竭,土地貧瘠,屢遭大姓欺壓,加上反動當局橫徵暴斂,村民苦不堪言,盼望著翻身得解放。1912年4月9日,蔡明宗出生於山後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童年在荷山學校讀書時,成績屢登榜首,被保送到惠安公學就讀,與林權民、盧明堂等進步學生相識相處,年少的心靈播下了革命的種子。1926年冬考取了集美師範學校,對馬列主義理論有了進一步了解,青春的心中,深深刻下革命的烙印。就學期間,與駱拔才、陳仰高、汪曉初、林權民等革命志士在集美、鼓浪嶼、廈門島等地開展反帝反封建學潮運動,被當局驅逐出校。
1929年,以王德彰為書記的「中共惠安縣臨時委員會」,被敵人發覺後,從惠安公學轉移到東嶺東埭村,創辦龍淵學校,以辦學為名,把山後蔡明宗、前林林德馨、西堡許宗儀、南賽莊神其、大廳曾賚弼、胡厝胡國賢、和弄黃慶林、五陳陳鏡清等鄰近的知識青年召集起來,邊學習邊開展革命工作。蔡明宗在龍淵學校任住校教員,這一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與柳啟明、王德彰、莊毓英、何邦基等人成立東埭支部,成為惠東地區早期革命骨幹之一。
1929年秋,以朱思為書記的惠安縣委領導發動全縣五抗鬥爭(抗糧、捐、稅、租、債),遭到反動當局鎮壓,11月間,朱思同志不幸被捕,受盡嚴刑拷打,犧牲於獄中。龍淵學校遭到國民黨圍剿,被迫停辦。蔡明宗秘密組織一批群眾,將龍淵學校的課桌椅由東埭轉移到山後村,在其家「下館厝」創辦一所農民夜校。在明宗的革命宣傳和感召下,其兄蔡慶宗、蔡獻宗,妹蔡秀鳳、蔡秀春及山後村蔡連法、蔡法興、蔡好興、蔡沙嚇、林菜治、蔡傌金等群眾,先後參加農民夜校,接受革命思想啟蒙,山後村湧現出一批初具革命意識的地下群眾,為我黨的活動打下堅實的群眾基礎。
二、建立交通站
1930年2月,福建省委第二次代表大會作出「舉行地方暴動,建立蘇維埃政權」的決議,並同意泉州特委「關於在惠安舉行暴動的報告」。泉州特委根據省委指示精神和惠安實際,把工作重心放在惠安。省委書記羅明、常委王德也分別來泉州、惠安巡視指導,部署行動計劃。
為了便於指揮和聯絡,省委執委、職委書記、閩西赤衛大隊長蘇阿德,泉州特委宣傳部長藍飛鳳和泉州特委軍委書記陳平山等領導在惠東、惠北建立了三條秘密交通線。一是惠(安)楓(亭)公路交通線,在正常情況下使用;二是「輞川走廊」交通線,為戰時聯絡路線;三是一條在非常情況下使用的海上交通線,繞道黃崎渡去塗嶺,沿線設立山後、松村、山腰、古縣四個交通站。山後村交通站作為中心聯絡站,由蔡明宗、王鵬負責,與山霞後洋村、五陳村、東嶺前林村、淨峰松村村、小岞南賽村等互為照應,形成聯絡網。為加強領導,黨組織並在山後村建立了東嶺「五鄉支部」(五群地區俗稱「五鄉」,當年隸屬東嶺區管轄),蔡明宗任書記,成員包括王鵬、張秀山、吳金谷、張澄清等人。
為了更好地宣傳發動群眾,黨支部以農民夜校為掩護,組織群眾學習革命理論,教唱暴動歌曲、民謠,支部黨員秘密編寫、印刷宣傳品,足跡遍及東嶺、淨峰、小岞等地。
暴動準備階段,藍飛鳳、陳平山、藍飛鶴、林權民、陳琨、莊毓英等地下黨領導人頻繁往來於山後村,傳遞革命信息,秘密部署暴動工作。每當地下黨員進村時,蔡慶宗、蔡獻宗、蔡秀鳳、蔡秀春、蔡連法、蔡沙嚇、蔡好興、蔡法興、林菜治、蔡傌金、蔡文彩、蔡傌枝等人都不分晝夜,自覺分布到各路口觀風放哨,直至地下黨員安全離開。蔡明宗的母親李郎,兄長慶宗、獻宗,妹妹秀鳳、秀春立即忙於準備食宿。有時來的地下黨員較多,她們就是翻箱倒櫃、傾缸倒甕,自己一家人勒緊褲腰帶,也要保證地下黨員吃得飽睡的暖,糧食不夠,就向鄉鄰借用,地下黨員都親切稱他家是「千人鍋」,革命群眾也親切地以「目啊」、「大藍」、「小藍」等小名稱呼陳平山、藍飛鶴、藍飛鳳等同志,親如家人。
三、暴動之中
1930年9月16日晨,惠東地區的福建紅軍獨立第一師第二團,集結於後洋村後大埔舉行授旗誓師儀式,惠安暴動正式打響。蔡明宗負責安排宣傳隊員分發宣傳品、書寫張貼標語、散發傳單等工作。9月18日,紅二團隊伍轉戰紮營嶼頭山,次日凌晨三時左右,敵人分三路向嶼頭山進犯,戰鬥打響,經激烈交鋒,由於敵我力量懸殊,政委陳琨、二營營長曾賚弼等部分指戰員英勇犧牲,紅軍被迫撤退。
當日,蔡慶宗、蔡獻宗、蔡秀春、蔡秀鳳、蔡連法、蔡法興、蔡好興等地下群眾,因擔心地下黨的安危,分散到各個路口打探消息。傍晚時分,獻宗、秀鳳、法興在西垵溝方向遇到明宗與萬耀南、藍飛鳳、林權民、莊毓英等人率領紅二團餘部陸續繞道歸來。整支隊伍撤入山後村交通站,隱蔽於村中石鼓山等地進行休整。
是夜,省委特派員萬耀南與藍飛鳳、林權民等在明宗家中召開黨委會,分析局勢,決定下一步工作。會議決定隊伍分散轉移,大部分隊伍由藍飛鳳帶領,經交通站進駐大吳村;林權民深入白色恐怖區,聯絡當地黨組織和秘密農會;萬耀南等率部分隊伍進駐東周,保住黃崎渡海上交通線;另有部分隊伍分散轉移到晉江、陳埭、南安以及漳州、廈門等處。蔡明宗、王鵬、張秀山、吳金谷、張澄清等五鄉支部黨員留守惠東,處理善後工作,並協助藍飛鳳做好紅軍立足大吳,建立紅軍臨時司令部,以及配合萬耀南保住黃崎渡交通線等工作。
這次會議是紅二團嶼頭山戰鬥失利後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在危急時刻保住了紅二團餘部和惠東地下黨有生力量。是時,山後村地下群眾冒著生命危險,連夜為他們放哨、帶路,協助轉移。
10月初,蔡明宗等人又隨藍飛鳳萬耀南到塗嶺,與陳平山一起,堅持遊擊戰爭。
四、暴動之後
暴動失利後,國民黨反動勢力瘋狂反撲,血腥屠殺紅軍戰士及其親屬,白色恐怖籠罩惠安,惠東地區更是慘烈,受清剿過的赤色區田園廢棄,荒無人煙,許多人淪為乞丐,客死他鄉,地下黨員及其家屬處於萬分危險之中。山後村也被列為監視點,經常受到駐紮蓮峰的康伯滄民團搜捕。蔡明宗等地下黨員置生死於度外,穿梭隱蔽在小岞南賽山、松村鬥尾山以及塗嶺等地深山老林,夜宿荒山古墓,餓了挖野菜充飢,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堅持開展革命工作。
這一期間,萬耀南、藍飛鳳、林權民等地下黨領導,繼續秘密出入山後村交通站,通報敵情,處理善後。山後村革命群眾在黨支部的領導下,上下一致,以高度的革命警惕性與敵人周旋,幫助地下黨同志及其家屬渡過了一個個難關,保證了他們的安全,結下深厚的革命感情。
紅軍二團政委陳琨犧牲後,其妻子黃秀當時身懷六甲,已近臨盆,在轉移途中分娩,母子雙亡。其父陳乃英(又名陳傌俊)及其弟妹均轉移到山後村,由蔡明宗母親李郎負責照看,又讓當過私塾老師的陳乃英以教師的身份到五群村邊村任教。有一次民團派兵到村裡圍剿地下黨,李郎和蔡秀鳳、蔡連法等聞訊後,及時將其一家轉移到山後村一世祖祖厝的草間裡隱蔽,才躲過一劫。
10月17日,林權民同志被叛徒出賣光榮犧牲,烈士父親林倫及其妻劉養翁媳連夜逃奔山後村,由明宗安置在家。相處時,秀鳳、秀春與劉養姐妹相稱,親如家人。後明宗考慮到山後離前林較近,為防止意外,手寫一書讓翁媳二人轉移到惠北地下黨負責人陳平山處予以安置。
1931年1月7日,陳平山同志在惠北被敵人暗害,其弟陳仁山及其妹等家屬逃到山後村,由蔡明宗安排到港仔村開藥店,以賣藥作隱蔽。
往事悠悠,五群山後村人民在血雨腥風的歲月裡冒著生命的危險,為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黨在山後村打下了堅實的革命基礎,一幕幕光輝的革命歷程,至今歷歷在目,這個不見經傳的小山村也因此閃爍著紅色的光芒。
資料來源:
(1)《惠安暴動》(中共泉州市委黨史研究室、惠安縣委黨史研究室編,鷺江出版社1991年版);
(2)《藍飛鳳:惠安暴動前前後後》(中共泉州市委黨史研究室、惠安縣委黨史研究室編,鷺江出版社1991年版)
(3)《烽火歲月》(中共惠安黨史資料彙編,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4)藍飛鳳同志1983年致洪滿聰同志的信件(惠安縣黨史辦存)
(5)《惠安東嶺鎮東埭老區村中共地下黨組織革命活動史》(東埭龍淵學校校長柳啟明後人柳典章根據王德彰同志1961年農曆六月在東埭村其家中憶述整理,惠安縣黨史辦存)
(6)《惠安地下黨活動聯絡點——山後村》(《淨峰文史》創刊號,2009年5月)
(7)《蔡明宗地下革命活動歷程》(《淨峰文史》2011年第2期,2011年11月;《淨峰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