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現在將眼下實體店的蕭條的原因,直接歸結為整個經濟形勢的蕭條,顯然大錯特錯了。而實際上,實體經濟不是被電商打敗的,而是敗給了自己。傳統的一線品牌,線上銷售越好,線下關店越狠,價格優勢就是關鍵因素,所以,只要做不到線上線下同價,實體商家就會被自己打敗。
每當萬物沉寂,必有強大的新生命在孕育,它會引領下一輪萬物復甦,大蕭條裡必然藏著大機會。我們一定要善於看到這種變化,英雄都是誕生在兵荒馬亂的時代,商業模式的出現也要遵循這個原則。
首先,經過了六年的洗牌,如今實體店確實到了一個生死存亡的最關鍵時刻!商業本質是正在從「買賣關係」過度到「服務關係」,這是一個非常讓人驚喜的變化,實體店復甦的機會到了!反觀幾大電商平臺,無論是阿里巴巴、京東,還是亞馬遜等,他們無一例外的遭遇到了瓶頸,抬頭就是天花板,利潤增長趨於放緩,市場需求幾近飽和。雙11經濟是典型的賠本賺吆喝,價格戰導致中國零售走向無利潤時代,電商在毀滅傳統經濟結構的同時,本身也陷入了沼澤無法自拔。
其次,電商的優勢也正在消失。現在開一家「網店」的成本已經超過實體店房租了,比如對於淘寶來說,每引來一位顧客的成本大概在80元上下,但是很多商品的售價都不到80元!而此時,由於大部分「實體店」不能清醒的認識自己,所以生意不斷蕭條,這導致「實體店」的房租不斷降低。於是「網店」成本在不斷攀升,而「實體店」成本在不斷下降,兩者最終達到了同一水平。直到現在,兩者終於跑到了同一條起跑線上!一切歸零,公平競爭。
未來,商業爭奪的是出生於80、90年代的消費群,這群人生下來就不缺物質、不缺產品,他們需要的是一種「關懷」,這種關懷更需要面對面的交流與觸覺才能體現。而這恰恰就是「實體店」最大的機會!如果給我一個籌碼,我一定賭實體店會贏。
再次,因為商業核心優勢正在從「價格」變成「服務」,但是比拼起服務,「電商」又怎麼可能是「實體店」的對手?更何況再試想一下,當我們漫步在大街上,如果沒有一排排錯落有致的店家,那是一種怎樣的失落感?電商是用「價格」逆襲的實體店,現在實體店需要用「服務」扳回一局!星巴克曾經一度被COSTA和一些主題咖啡館逆襲過,但經過設計全面變革,更情懷式更體驗的主題店模式推出之後,再次佔據了市場。再看看ZARA,同樣是買衣服,它卻使服裝店重新煥發了青春。
最後,零售業已從一個交易的時代,進入到一個關係的時代,商家可以在實體店上大動手腳,從而營造出一種無與倫比的消費場景,這就是「消費升級」的本質。電商是通過電腦和智慧型手機進行交易,所以很難向消費者提供獨特體驗,它們必須尋求突破!消費者需要從對產品的滿意感轉型為精神層面的滿足感。以前是人隨物動,現在是物隨人心。屆時商家的文化、創新、體驗及情懷,都將英雄有用武之地!
在這個充滿著變數的時代,各種逆轉都會隨時發生。近期,關於實體店逆襲案例越來越多,比如ZARA、7-Eleven,這些都說明實體店開始悄悄的崛起。現在眾多實體店之所以還在徘徊,是因為他們還沒有醒來。一直在拼價格、拼門面優勢,未來那些同質化的產品將越來越沒有競爭力,唯有那些能為用戶提供獨有體驗的實體店,將脫穎而出。在這個大趨勢下,很多電商也被倒逼著從線上走到線下,開設實體店為消費者提供一個體驗的場所,彌補自己的短板。
所以說,實體店逆襲成必然趨勢!你認為呢?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