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細:用粵語歌傳承廣州文化
金羊網 作者:胡廣欣 2020-05-04
「我從小在廣州長大,我選擇用音樂傳承這座城市的文化。」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胡廣欣
圖/酷狗音樂提供
【酷狗音樂人「星曜計劃」】
歌手:阿細
歌曲:《回憶廣州》《細界》《還好有你》《秋空之戀》
2016年,一首《回憶廣州》在網絡上引發了熱烈反響。西關騎樓、珠江燈光、北京路小巷……一把清澈的粵語女聲,撩動了廣州人的鄉愁。
酷狗音樂人阿細包辦了《回憶廣州》的作詞、作曲及演唱,那年她不過20歲。在此之前,阿細已經是網絡上小有名氣的歌手:她擅長將國語歌填入粵語詞進行二次演繹,在網絡上收穫了大批粉絲。
從翻唱到原創,不變的是她始終堅持以粵語歌唱:「我從小在廣州長大,我選擇用音樂傳承這座城市的文化。」
翻唱或原創都堅持唱粵語
阿細在一個典型的廣州家庭中長大,從小跟著爸爸媽媽聽許冠傑、譚詠麟,一度迷戀Twins,大概五六歲時學會唱第一首流行歌《死性不改》,從此對粵語流行音樂的喜愛便一發不可收拾。
2013年,還在讀中學的阿細開始在網絡上發布自己的翻唱demo:「剛開始是好奇,看到網上有人發歌,我也用手機錄了一些歌曲上傳,想不到竟然真的有人聽。」最開始只是單純的翻唱,漸漸過渡到將國語歌填入粵語詞。從網紅神曲《好想你》到文青主題曲《旅行的意義》,從2005年紅遍大街小巷的《知足》到2017年的《追光者》,阿細的二次創作跨度頗大。「以前很多歌曲都會做國粵雙版本,但現在很多歌都沒有了。有些國語歌旋律非常好聽,我試著填入粵語詞,發現很多人都喜歡,就繼續做下去了。」
隨著流行文化重心北移,曾經風靡大江南北的粵語歌如今也面臨著市場萎縮的難題。幸好一些年輕音樂人仍然堅守,阿細就是其中之一。無論是填詞翻唱還是原創音樂,阿細的作品都以粵語歌為主,「粵語是很好聽的語言,因為音調多,抑揚頓挫,所以粵語歌聽上去感情會更充沛。」
通過酷狗音樂的「星曜計劃」被越來越多的粉絲關注之後,成為酷狗音樂人的阿細認為更應該堅持用粵語歌唱,「可能跟以前相比,現在聽粵語歌的人少了,但仍然有愛聽的人。起碼我們要保持去做,才可以慢慢吸引更多人。」
用音樂記錄廣州的點點滴滴
「廣州」是阿細的原創音樂中不可磨滅的標籤。她將廣州的城市文化元素融入歌中,用音樂記錄這個城市的點點滴滴。她的代表作《回憶廣州》唱出了廣州人的共鳴,而阿細本人最懷念廣州什麼?她給出了一個非常廣式的回答:「街頭小吃!小時候街邊常有小推車賣牛雜、豆腐花,我們還會在士多店喝用膠袋裝著的汽水。」
《回憶廣州》是阿細的出道之作,去年她又應邀為廣州亞洲美食節創作了主題曲《廣州味道》。歌詞並沒有出現具體的美食,但一句「流連於街巷之中,吃盡最廣州的餸;數不清千百樣的品種,浸透苦辣甜酸博愛心中」,就將「食在廣州」表達得淋漓盡致。
「我覺得《廣州味道》是《回憶廣州》的第二部曲,以後可能會有第三部,可以寫一些廣州新的發展。」在這名年輕的「老廣」看來,如今的廣州在變化之中成長著:「我覺得廣州發展得很好,一方面接受了很多新事物,另一方面也保留了很多舊文化,新舊交融得非常棒。」
【對話】
羊城晚報:《回憶廣州》入選了本次「回得去的少年時光」活動歌單,介紹一下這首歌吧。
阿細:我在廣州長大,對這個城市有特別的情懷。一直很想用音樂記錄這個城市,有一天突然覺得,不如就寫一首歌送給廣州吧,便有了《回憶廣州》。我把一些充滿回憶的舊地點、舊文化寫進歌裡,很快就寫好了。
羊城晚報:在酷狗音樂歌手主頁中,你的歌曲被4181萬人聽過,有沒有收到過讓你印象深刻的評論?
阿細:有些外省朋友評論說,自己很少甚至沒有聽過粵語歌,但聽到我唱的歌之後對粵語歌有了不一樣的認識,甚至喜歡上了粵語歌。
羊城晚報:對於那些立志於成為專業音樂人的後來者,有什麼建議可以給到他們?
阿細:音樂這條路不好走,但既然選擇了,就一定要堅持。市場的變化太快了,我們在跟著時代走的同時,也不要忘記自己的初心。
掃一掃,進入酷狗音樂收聽活動歌單
編輯:虹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