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充滿魅力的城市;體育,世界的語言;桌球,牽起你我之間的友情。2019「新民晚報紅雙喜杯」迎新春桌球公開賽上,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人們,匯聚到了一起。因為桌球,他們多了一個生活在上海的理由。
圖說: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人們匯聚到了一起 新民晚報記者 李銘珅 攝
國際戰隊更壯大
第三次參加新民晚報紅雙喜杯,上海颶風俱樂部一口氣組了三支隊伍,俱樂部聯合創始人法國人王安自豪地說:「我們是上海唯一一支由歐洲人創立的桌球俱樂部,是一支國際化戰隊。」
世界乒壇,國乒對於歐洲人而言,是無解的存在。而在新民晚報紅雙喜杯上,歐洲人業餘桌球運動員也來向中國人取經。來滬四年,王安找到了喜歡上海的理由,「我從小打桌球,可是歐洲很少有那麼大規模的業餘比賽,要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很難,而在上海,每年一次新民晚報紅雙喜杯,讓我找到了桌球的樂趣。」
王安和朋友創立了颶風俱樂部,發展至今,已經有了100人的規模,其中多為在滬工作的外籍人士,年齡跨度從17歲到65歲。俱樂部已經形成了規律的訓練機制,周一周三教初學者,周二周四是高水平訓練。俱樂部在滬上小有名氣,上海紅雙喜桌球房開幕那天,還邀請他們同本地俱樂部切磋球技。
圖說:外國選手比賽中 新民晚報記者 李銘珅 攝
王安告訴記者,為了參加這場年度盛宴,他提前結束新年假期,前一天才下的飛機,第二天就來到了賽場。
這次借著新民晚報紅雙喜杯的契機,王安發出邀請:「歡迎任何國家、任何語言的桌球愛好者,加入我們的俱樂部。」
民間交流牽友誼
上世紀90年代末,大批日本人來滬經商。掰指算來,中日之橋俱樂部成立快20年了。「平時上班節奏太快了,下班後聚到一起打桌球,我們結識了來自各個行業的日本『老鄉』。打完球之後,再一起聚個餐,實在是一天中最美好的事。」福島直人的話,引來同伴的一片笑聲。
能瀨徹是俱樂部負責人,20年來,一批又一批日本人加入到俱樂部中,大家輪番在新民晚報紅雙喜杯上登場。正如俱樂部名字「中日之橋」那樣,他們認識了越來越多中國業餘桌球高手。生活中,他們也積極參與中日桌球交流活動。去年11月,聽聞日本桌球民間團體來滬訪問,在上海電視臺日語主持人吳四海的牽線搭橋下,俱樂部一批成員來到活動現場,見到了前世界冠軍松崎君代等人,大家直呼榮幸。
圖說:日本女選手 新民晚報記者 李銘珅 攝
非洲小夥有心願
碩大的背景板前,兩個黝黑皮膚的男生,被一群球友簇擁著,舉起手機連連自拍。王正龍和陳啟周握著兩個男生的手說道:「明年歡迎你們加入我們的戰隊,一起來新民晚報紅雙喜杯,體驗桌球魅力。」
盛產足球好手的非洲,也流行桌球運動?來自多哥的好好兒和貝寧的斯賓歡告訴大家,因為喜歡桌球運動,但苦於非洲桌球水平不高,所以他們選擇來同濟大學留學,「多虧了桌球,在同當地人的互動中,我們同時提高了漢語水平。」
剛來上海沒幾天,在同濟大學桌球房裡,兩人結識了來自上海體育學院中乒院的一名學生。「他就是我們的桌球老師,教了我們好幾招呢。」好好兒說。本來這個周末還想繼續打球,聽說對方要代表犇奇物流匯騰消防隊參加新民晚報紅雙喜杯,好好兒和斯賓歡便興致勃勃來一睹教練的風採,沒想到,他們被現場浩大的陣勢感到震驚。不同年齡、不同膚色的愛好者都能來參賽,他們也躍躍欲試了。
好好兒和斯賓歡有個心願:「珍惜在上海的學習機會,一定要好好學中文,還要苦練桌球,將來回去後就能幫助家鄉人民提高桌球水平了。」(新民晚報記者 陶邢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