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疫連番打擊下,本港新露宿者人數急劇增加近千人,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區組織幹事吳衛東認為數字驚人。他說,近半年來收到不少以往未曾求助過的新露宿者求助,當中四成人曾月入逾12000港元。
疫情下禁晚市堂食等措施,導致「麥難民」無處安身,是露宿者暴增原因
吳衛東指,疫情下禁晚市堂食等措施又導致500名麥難民無處安身,也是露宿者暴增的原因,希望政府正視露宿者問題,提供幫助 。組織曾於五月做過一次非全港性統計,估計現時露宿者已經由政府估計的1400人暴增至2500人甚至3000人,當中不乏因禁止堂食而流落街頭的500名「麥難民」。
而近半年來,組織接獲大量新露宿者的求助個案,當中四成人是原本月入12000元以上,於港工作,在內地生活的人士。吳衛東解釋,由於香港住屋一直是問題根源,不少露宿者即使平日有返工,但月入僅一萬的收入最多住得起50呎 房,還要飽受木蝨折磨;也有人選擇在港工作,回內地生活,以減少生活成本。
但疫情打擊香港各行業,失業人士花光積蓄,最後只好無奈成為新的露宿者,流落街頭。
SOCO五月起在尖沙咀一帶的賓館陸續租了100間賓館供露宿者入住,但隨著租金不斷上漲,組織亦難以維持,以一般單人房為例,就已經由2600元一個月增加到現時的3600元。
吳衛東希望,政府可以正視「無家者友善政策」,他指由2013年至今,安置露宿者的宿舍由202個增加到222個,僅增加一成,但同期露宿者數量卻由2013年的780人激增至現時的2500人,暴增近三倍。而且宿位只可以住半年,意味著半年後露宿者有很大機會打回原形,希望政府增加宿位之餘,將住期延至三年。
記者曾經多次接觸露宿者,與深水埗通州街一帶的「老油條」不同,新的露宿者不與其他人結檔,表現比較收斂、內向,但不會拒絕與人交談,也許他們露宿生涯不長,衣服打扮都還比較注重,一看就是「新丁」。
記者買了一些麵包和飲料送給他們,得到非常禮貌地道謝,並不像以往接觸的大多數露宿者,給人一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理所當然的感覺。「哇!多謝哥哥仔!太客氣啦,下次有機會我請返你啦!」
看著他們面上的喜悅,記者不禁心酸,他們都是因為社會經濟環境急劇變化而流落街頭的人,過往同樣在自己位置上為這個城市打拚、貢獻。即使流落街頭,他們也沒有露出「死魚眼」,一個個目光明亮,與露宿者一詞拼來格格不入。
希望這次疫情早日結束,他們當中很多人就又能有工可做,有家可歸。
香港最新動態
請訂閱「暴走香港」微信公眾號
我們會持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