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關店 香港「麥難民」急劇增加

2020-12-04 新浪財經

來源:環球網

原標題:因疫情關店,香港「麥難民」急劇增加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加上去年香港爆發「修例風波」,「麥難民」(指在麥當勞等24小時營業的店鋪借宿的無家可歸人士)急劇增加。

去年「修例風波」對香港經濟活動造成極為沉重的打擊。特區政府經濟顧問辦公室日前發表的《近期社會事件可能導致的經濟損失》文章稱,粗略推算零售、餐飲和酒店業的業務,暴力衝突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約150億港元。據香港《星島日報》13日報導,香港麥當勞3月25日暫停晚市堂食,不少「麥難民」因此要撤離。一些香港的社區工作者也在幫這些人尋找臨時住所,如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高級外展主任陳文珊舉例稱,這兩周遇到有一名年約60的男士,他從內地到香港從事裝修工作,趕在隔離令生效前回港,不料工作受疫情影響沒法繼續,唯有暫時在快餐店借宿。

麥當勞等快餐店擁有相對便宜的餐點、方便快速的特性,長久以來成為香港無家可歸者的「宿舍」,這些人因此被稱為「麥難民」。根據社會福利署的統計,去年全港有1348名流浪者,其中197人棲身在24小時商店,比2018年增加了152人。小區組織協會在2018年曾走訪全港24小時快餐店,點算出「麥難民」人數達448人,比2013年增加近8倍。陳文珊說,從去年「修例風波」到今年疫情暴發,經濟不景氣導致露宿者人數急增,在他們一晚上接觸的87人中,1/4是新的「麥難民」。

針對「麥難民」數量增加,有立法會議員去信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民政事務局回復稱,目前不能實施開放臨時庇護中心,以免人群聚集導致病毒傳播,但政府一直十分關注此事。上周四,麥當勞宣布重開晚市堂食,意味著露宿者可以重回這些地方。不過陳文珊表示,經濟不景氣下未來一年的露宿者人數只會越來越多。(程東)

相關焦點

  • 【港聞】香港暴增大量無家可歸者,在「麥當勞」當難民!
    暴、疫連番打擊下,本港新露宿者人數急劇增加近千人,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區組織幹事吳衛東認為數字驚人。他說,近半年來收到不少以往未曾求助過的新露宿者求助,當中四成人曾月入逾12000港元。
  • 香港5個人中就有一個是窮人?冬夜,棲息於香港麥當勞的「難民」流落...
    在香港,這種無家可歸、棲居於麥當勞店內的人被稱作「麥難民」。疫情之下政府「限聚令」加碼,晚上6點後禁止堂食。對於多數港人來說,不過就是把用餐地點從店裡搬到家中,而對於「麥難民」來說他們就沒有「家」了。 近日香港入冬,天文臺發出寒冷天氣警報。元旦市區最低氣溫8.6度,為16年來最冷新年。
  • 香港麥難民:我不知道能睡哪裡?
    在香港旺角的西洋菜街的一家麥當勞餐廳由於經營需要由12月22日起營業時間改到凌晨一點,將不再通宵營業。而受此影響的除了一大波的食客以外,還有一大批住在麥當勞附近的「麥難民」們,譚先生提到麥當勞經理說不再通宵營業,不能繼續睡這裡了,心裡很是不舒服。
  • 疫情下進入加拿大的難民申請者有所增加
    雖然COVID-19病毒肺炎疫情的泛濫讓世界許多國家採取了限制旅行和限制入境的措施,但來加拿大申請難民的人數沒有減少而是略有上升。
  • 香港24h營業麥當勞成難民所 借宿者不乏年輕人
    麥難民(McRefugees),是指一些無法負擔租金而被迫寄居於一些24小時營業的快餐店內的人士。「麥」則是指麥當勞。今年10月3日,香港一名中年女性死在了24小時營業的深水埗麥當勞內,數小時後才被發現。原本並不新鮮的「麥難民」登時又開始引發熱議。
  • 香港特區政府官員:香港疫情出現急劇變化 未來一兩周是關鍵
    央視網消息: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22日介紹,截至22日零時,香港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13例,再創單日新高,累計確診病例達到2132例。香港特區政府當天宣布再次收緊防控措施。據介紹,這113例新增確診病例中,8例屬於輸入性病例,105例為香港本地病例,其中42例與此前的確診病例有關聯,63例感染源尚未查明。香港特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22日表示,政府將進一步收緊防控措施。包括從23日起,市民須在室內公共場所佩戴口罩,期限暫為兩周。
  • 疫情!難民!制裁!2020黎巴嫩舉步維艱...
    據《土耳其沙巴日報》今年7月10日報導,聯合國維權負責人當天警告說,黎巴嫩目前的經濟危機已經失控,許多人已經因這場危機而變得越來越貧窮,甚至面臨餓死的絕境。7月份,黎巴嫩磅在黑市上兌美元的價格已跌到9000多。物價的飛漲使許多人已經買不起足夠的食物,而另一些人則開始在網上以「以物換物」的方式交換衣物或家用物品。
  • 難民危機與二次疫情「共振」,歐盟「太難了」
    難民危機和二次疫情的「共振」自2015年歐盟爆發難民危機以來,難民問題持續對歐盟內部社會穩定和外部安全治理帶來震蕩。隨著新冠疫情的暴發以及二次暴發,管控和解決難民帶來的挑戰也難度激增。目前,歐盟仍然面臨巨大的難民收容壓力及其衍生風險。
  • 法國國家赤字急劇增加
    原標題:審計法院指出:國家赤字急劇增加 來源:駐法蘭西共和國大使館經濟商務處《費加羅報》網站4月28日報導:2019年法國預算赤字比上個年度增加了167億歐元,達到2010年以來的最高點。在新冠疫情肆虐的當下,法國審計法院本周二公布了2019年預算執行情況的審計報告,該報告受到了「黃背心」運動的嚴重影響。在正常時間,人們對報告期待已久,該報告首先顯示,在前所未有的急劇衰退席捲法國的情況下,甚至在今年跌入赤字之前,國家財政已經處於非常緊張的狀態。
  • 假難民驟增成負擔 香港拒成「難民港」
    原標題:假難民驟增成負擔 香港拒成「難民港」   正當歐洲備受難民潮困擾之際,香港也面臨假難民湧港問題。這些人主要來自東南亞或南亞,經不法集團偷運至港,假借「難民」之名,來港打黑工或從事非法勾當,不僅成為香港治安毒瘤,同時造成沉重的社會負擔。內地近期已開始與香港聯手打擊不法中介和偷渡者,拒絕讓「東方之珠」淪為「難民港」。
  • 越南難民在香港消失
    在香港消失香港最後一個越南難民營——望后石越南難民中心,於6月1日零時關閉了。至此,困擾香港25年的越南難民問題劃上了句號。居住在難民營的最後1400多名越南難民和船民,可以申請居港權,融入香港社會。香港特區政府希望就此徹底解決越南難民在港居留的問題。
  • 疫情之下,全球難民該何去何從?
    近日,希臘和土耳其再次因邊境問題發生摩擦,這對「老冤家」在驅趕難民、庇護叛亂者問題上衝突不斷。在疫情籠罩下,難民問題或將成為土耳其與希臘戰爭的導火索,北約各國之間的局勢也日益緊張。6月20日是國際難民日,隨著國家發展、社會進步,我們生活的環境裡,已經很少看到難民了。
  •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疫情下俄羅斯的國內旅遊業急劇增加
    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全球旅遊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表示,今年全球旅遊業產值將下降80%左右。2020年3月,受全球疫情的影響,該產業已暴跌了57%。據報導,國際旅遊人數減少了6700萬,旅遊業損失超800億美元。嚴峻的形勢下,俄羅斯政府加大力度發展國內旅遊業,採取了各種扶持措施吸引國內遊客。
  • 香港如何成越南難民的「收容港」
    回顧20世紀中葉以來的難民潮與難民救援,「東方之珠」香港也曾因20世紀70—90年代的越南難民潮進入國際難民危機事務中,並成為亞洲的「難民天堂」。著名導演許鞍華曾在1978-1982年間連續拍攝三部越南題材電影:《獅子山下》之《來客》(1978),《胡越的故事》(1981)以及《投奔怒海》(1982),統稱「越南三部曲」,系香港新浪潮電影的經典力作。
  • 香港的越南難民問題終結
    中新社香港二月二十二日電(記者蔡先傑)困擾香港四分之一世紀的越南難民問題即將得到徹底解決。根據港府今日推出的「擴大本地收容計劃」,一千四百名滯留香港的越南難民及船民獲發香港身份證,從此正式融入本地社會。  港府將在六周內接受有關人士的居留申請,約三個月內發出所有身份證,而最後一個難民羈留中心將於五月底關閉。
  • 一代潮牌ESPRIT5月31日起全面關店!浙江這家服裝新貴宣布接盤!
    更令人唏噓的是,ESPRIT母公司、香港一代」股王「思捷環球的股價已不足2007年高點的1%,徹底淪為「仙股」。此前,Topshop、Forever 21、Newlook等國際快消品牌已先ESPRIT一步退出中國市場。就在幾天宣布將在國內全面關店的ESPRIT,也要從我們面前徹底消失嗎?
  • 「難民營」空降香港鬧市 市民親身體驗難民實況
    中新社香港九月二十八日電  中新社記者 陳伊敏  想像一下,在五十攝氏度高溫的撒哈拉沙漠中,十五個人共住一個十平方米的營帳是什麼滋味?  想像一下,因戰亂、衝突和天災而流離失所,時刻面臨疾病、斷水、地雷是什麼感受?
  • 香港也要穿羽絨服了!
    香港這一年來遭受了太多的打擊,被裁員失業、因疫情沒生意,大家的生活越來越難艱難,街頭的露宿者也越來越多。 寒冬已至,街頭露宿者多悽涼 麥難民再次失去住所,寒夜披紙皮擋風
  • 新冠肺炎疫情下這些品牌終於熬不住了,他們選擇關店……
    香港零售業遭遇史上最長周期的寒冬,大半年的修例風波加上新冠肺炎疫情,他們終於熬不住了,紛紛選擇關店...____莎莎暫停港澳21家門店營業____本港連鎖藥妝店莎莎(178)剛公布,因應目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蔓延情況,為保障員工及顧客安全,加上考慮到現時顧客消費需求減低,莎莎旗下香港及澳門特區20家莎莎分店及1家La Colline
  • 香港「珠寶大王「謝瑞麟股價創十一年新低 2月香港零售跌幅史無前例
    謝瑞麟表示,疫情自1月起爆發,重創零售業,令已受持續的本地社會動蕩及貿易摩擦升溫影響而疲弱的香港及中國內地經濟形勢更加嚴峻,集團營業額持續下跌,更在2月錄得期內最疲弱的整體銷售,同比下跌約88%。此次的疫情對謝瑞麟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自去年6月起,香港社會衝突持續,對珠寶零售業的影響已經開始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