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冬在頭,冷年兜」,今年冬天會冷麼?老話有道理嗎

2020-12-18 中原文化家

馬上就要到了冬至了,這冬至對於南方朋友們可能無所謂,但對於北方人來說,入冬至就是數九了,俗語「冬至在月頭,無被不用愁」,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冬天會冷嗎?

「冬至在月頭」有何說法

俗語「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俗語;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無雪也沒霜」,今年的冬至在月頭,那麼今年不出意外的話就會冷到年底了。

如果冬至在月初,那麼這個冬天就會冷到年根,如果冬至是在月末,那麼這個冬天就會冷到正月裡,如果這個冬至出現在月中,那麼這個冬天既不會出現霜凍,也不會出現大雪。

有些地方俗語還會這樣說「冬在頭,冷在兜」,這裡的兜想必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通俗點講就是這兜就相當於人揣東西的布兜。「冷在兜」說的就是冷在了年底,也就說年後會暖和的比較早。

其實,在南方還有一說「冬至在月頭,無被不用愁」的意思是,如果冬至節氣在月初的話,當年冬天的氣溫會略高一些,即便是沒有棉被也不用擔心,也能安全過多。

「冬至在月尾」又怎麼說

還有下一句,那就是「冬至在月尾,大雪起紛飛」,這句俗語的意思是,如果冬至節氣在月末的話,當年冬天的降雪會很頻繁,氣溫也會很低,是個冷冬。

在民間還有一說「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的意思是說,冬至節氣是在農曆十一月份的末尾,那過年前就不會冷,最冷的時候會在正月過年期間,甚至還會持續到農曆二月份。

不過在其他一些地方有另一種說法「冬至在月尾,春寒凍死鬼」,意思冬季不太冷,寒冷天氣多出現在立春之後,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倒春寒」氣候。

不過對於農民來說,寧可要冷冬也不要暖冬,暖冬會在明年年初的時候給人們帶來「倒春寒」,所以對於今年冬天的期盼,也許只有降溫才是最合適的了。

「冬至在月中,夾襖也過冬」

俗語「冬至在月中,夾襖也過冬」,說的是冬至在農曆月中的話,那這一年的冬天就比較的暖和,厚厚的棉衣棉褲都穿不著了,只穿著夾襖夾褲就能度過這個冬天。

還有「冬在中,單衣過冬」,這就是指如果冬至處於農曆十一月的月中,那麼這個冬天將會是暖冬,這樣一來天氣比較暖和。人們只需要穿一件單薄的衣服就可以度過這個冬天。

雖然有些誇張,但是其意都是說,如果一年的冬至日在月中,天氣不會太冷。意思就是這一個冬天都將是溫暖的,就算是天比較冷也很少下雪,所以會是個暖冬。

那麼今年冬天會冷嗎?這個問題是入冬後人們最關心的問題,不過這些俗語都是老祖宗的經驗之談,是值得相信,也是值得參考的,我們應該好好珍惜。各位看官,你說呢?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分享、點讚、評論、收藏吧!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冬至在月頭,要冷到年兜」,今年冬天會冷麼?
    時間過得真快,大雪節氣剛過去不幾天,我們就馬上迎來了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節氣,在這一天太陽會直射南回歸線,從這一天開始太陽直射點會出現「回頭」,從冬至開始太陽會照射北半球多一些,也就是會出現晝長夜短的情況。
  • 農村俗語「冬在頭,天冷在年關」是啥意思?今年冬天會是冷冬嗎?
    已經過完大雪節氣有幾天的時間了,天氣也一天比一天冷,距離冬至節氣的腳步越來越近。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冬季的第4個節氣。進入到冬至節氣後,真正的寒冬也已經到來,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在頭,天冷在年關」,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馬上冬至,農諺「冬在頭賣被買頭牛,冬在尾大寒凍死鬼」今年冷嗎
    要說俗語也是農村的一種文化,農民在農村裡生活都是離不開俗語的,因為有的俗語也是農民作為耕種的一種參考,像以前的時候農村並不發達,耕種的時候都是沒有天氣預報來看,那怎麼辦呢?他們只能根據往年的俗語來分析下年的天氣情況,這樣對於耕種來說也是有很大的幫助,就比如這句俗語「冬在頭賣被買頭牛,冬在尾大寒凍死鬼」,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農村俗語「冬在頭凍死耕牛,冬在尾倒春寒」,在理?今年冬在哪?
    導讀:農村俗語「冬在頭凍死耕牛,冬在尾倒春寒」,在理?今年冬在哪?隨著節氣的更迭,天氣變得愈來愈冷,全年最為寒冷的季節也終將到來,俗話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寒冷的氣溫也被叫做:大寒小寒,凍死老漢,農村關於冬至的俗語向來都有很多,其中就有一句俗語叫做:「冬在頭凍死耕牛,冬在尾倒春寒」,說的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冬在頭,凍死老牛;冬在中,單衣過冬」,今冬冷不冷?
    導讀:農村俗語「冬在頭,凍死老牛;冬在中,單衣過冬」,今冬冷不冷?隨著時間的流逝節氣的更迭,天氣愈發的寒冷起了,俗話說小雪封地,大雪封河,隨著大雪節氣的度過,北方地區也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冰天雪地的季節。至於冬天冷不冷,農村的俗語之中也都有描述。那麼今年的冬天冷不冷呢?俗語通常會根據一個節氣發生的時間階段,作為天氣預測的區分,其中對於冬至的到來,就有很多的俗語所描述。
  • 農村人說:「冬在中,單衣能過冬」啥意思?今年冬天冷不冷?
    農村人說:「冬在中,單衣能過冬」啥意思?今年冬天冷不冷?一年四季,季季不相同,各有各的特色。在北方,相信讓人印象最深的季節就是冬季了吧。寒冷的冬天,白色的雪花與紅色的鞭炮交織,一片白色的大地,與喜慶的年景總是那麼的搭配。
  • 農村俗語「冬至在月頭,無被不用愁」啥意思?今年冬天會冷嗎?
    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說,春節是國人最傳統的節日,但是在古代,冬至卻是最重要的節日,在民間還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冬至這一天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儘管現在人們對冬至節氣已經沒有以前那麼重視,但是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依然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在月頭,無被不用愁」,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冬至是什麼時候呢?今年冬天會冷嗎?
  • 農村俗語「冬至中,單衣就過冬」是啥意思?今年冬天還會冷嗎?
    現在每天電視、廣播每天都有天氣預報,在這個沒有廣播和電視的時代,人們是怎麼預測天氣的?其實也不難,勞動人民是最有智慧的,他們會根據天氣變化和自然生長的規律,總結出一套自己的預測系統,也能在指導農民生產生活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農村俗語「冬至中,單衣就過冬」是什麼意思?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還有指導意義嗎?按照這個俗語推算,今年的冬天到底冷不冷?
  • 農村老人說:「立冬晴,養窮人」,啥意思呢?今年的冬天會冷嗎?
    今年的冬天會冷嗎?立冬之後天氣越來越涼,天氣也開啟了冬天模式,樹上的黃葉隨著寒風的吹拂飄落,早上會有了明顯的白霜,冬天掐準了時間點,準時的來到我們的身邊,關於立冬這一天的天氣,在各地都有很多種的說法,立冬這一天的天氣晴朗,或者是下雨,甚至是刮什麼方向的風,都有很多種的說法,按照民間的說法,在立冬這一天的天氣變化,對於整個冬季的天氣走向是有很深的影響。
  • 農村俗語「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啥意思?今年春節會冷嗎?
    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春節時會不會冷呢?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的意思是,如果冬至出現在月初的話,那麼今年的冬天會比較寒冷,不過最冷的時間段將會在春節前後出現。
  • 今年冬天會冷嗎?
    這句農村俗語說的也是非常有道理的。因為冬天年年有,只是推遲不推遲的事情,不一定是大學到來以後天氣就變得寒冷,由於去流的原因或者是海洋暖流的原因,造成了北方冷空氣南下的比較晚。但是北方的冷空氣每年都會南下,只是來的早晚的問題,如果說冬天不冷的話,那麼就會迎來倒春寒的現象,這也使得驚蟄等天氣變冷的一個主要原因。 乍暖還寒!
  • 俗語「冬至中,單衣就過冬」,今冬會冷嗎?專家:冷暖已成定局!
    題中的「冬至中,單衣就過冬」只是整句俗語中的一部分,整句俗語為「冬至頭,要冷在年兜;冬至中,單衣就過冬;冬至尾,大寒正二月」,這句俗語是從冬至時在農曆月份的不同時期時,冬季寒冷程度的描述。今年冬至的時間是公曆的12月22日,農曆的十一月二十七,也就是俗語中所說的「冬至尾,大寒正二月」,這也就可以很好的解釋為何已經過了大雪節氣,天氣依然還很暖和的原因。那麼為何今年的冬天會這麼暖和呢?
  • 農村俗語「雪打臘月頭,瘦馬不瘦牛」是什麼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今天已經是農曆臘月了,距離過年還有不到30天的時間。臘月的到來,不僅意味著離年關越來越近,同時也意味著最冷的月份已經到來。臘月最為全年最後一個月份和最冷的一個月份,在農村中關於臘月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雪打臘月頭,瘦馬不瘦牛」,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有沒有道理呢?
  • 俗語:「冬至中,暖烘烘」,講的是什麼?今年冬天會不會冷?
    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享有「中國的第五大發明」的美譽,上古時期農耕社會,二十四節氣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人與自然的一種體現,俗語說:「冬至中,暖烘烘」,講的是什麼?今年冬天會不會冷?冬至是二十四節氣的十一月中氣,還是四時八節之一,「四時」指的是春、夏、秋、冬四季,八節則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冬天是八節中的最後一個,《周髀算經》記載:「凡為八節二十四氣。」
  • 農村俗語「三九不冷看六九,六九不冷倒春寒」,今冬啥時候冷?
    隨著冬至的腳步越來越近,數九寒天的距離也不遠了,民間素來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一來冬至節氣是冬季尤為關鍵的節氣,二來冬至的天氣對於以後天氣的走勢影響很大。農村有句俗語叫做「三九不冷看六九,六九不冷倒春寒」,說的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老話說的是如果三九的時候不冷的話,那麼在六九的時候將會比較的寒冷,如果六九也沒有出現寒冷的氣溫,那麼很有可能將會出現倒春寒極端天氣的發生,倒春寒是立春之後春季萬物復甦的時候,一場氣溫極低的寒潮來襲,極低的氣溫帶來的危害是相當嚴重的。這句老話有沒有道理呢?
  • 立冬將至,農村俗語立冬陰,一冬溫是啥意思?今年是暖冬嗎?
    今年會是暖冬,還是冷冬呢?,那麼今年整個冬天降雪颳風的日子比較少,天氣比較暖和,相反如果在立冬節氣這一天是晴天的話,那麼一整個冬天中,刮北風的日子比較多,天氣也會寒冷一些,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冷冬。在我們北方冬天經常是天寒地凍,但是也會遇到偶爾的暖冬,以前家家戶戶取暖設備都不好,每家每戶都屋子裡都不暖和,但是人麼卻不期盼暖冬的到來,更喜歡冷冬。
  • 今日重陽,俗語:「重陽晴,一冬凌,重陽陰,一冬溫」,準確嗎?
    在農村關於重陽節的俗語也相當的多,很多都是關於天氣走勢的。其中就有一句俗語叫做:「重陽晴,一冬凌,重陽陰,一冬溫」,說的準確嗎?重陽晴,一冬凌:這句俗語說的是如果在重陽節這一天,出現天氣晴朗,萬裡無雲一派青睞的天氣,那麼這個冬天將會比較的冷,寒冷的冬天不但溫度低,而且出現降水的頻率還很大,低溫導致降水凝結成冰,所謂冰凌,路面溼滑,江河湖泊冰封一片,是一個十分寒冷的冬天。對於寒冷的冬天農村老人說是好事,農村有句老話叫做:該冷不冷,不成年景。
  • 農村俗語「首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是什麼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數九是古人用來計算寒天到春暖花開日期的方法,如今一九已經過完,天氣也變得越來越冷,尤其是最近幾天在強冷空氣的影響下,各地氣溫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不過現在並不是全年最冷的時候,因為三九、四九才是全年最冷的時期。在農村中關於數九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首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有沒有道理呢?
  • 農村俗語:「重陽晴,一冬晴;重陽陰,一冬溫」,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重陽晴,一冬晴;重陽陰,一冬溫」,有道理嗎?這句俗語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的,都是前人在農耕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已經指導和傳承農事繼續發揚光大。而九月初九這天農民更是記憶深刻,這天的天氣情況對後期冬季天氣有很大影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農俗,比如說「重陽晴,一冬晴;重陽陰,一冬溫」。「重陽晴,一冬晴;重陽陰,一冬溫」這句話啥意思呢。
  • 農村俗語:「一九二九不出手」是什麼意思,今年的冬天有多冷?
    農村俗語:「一九二九不出手」,是什麼意思,今年的冬天有多冷?現在已經進入了12月上旬,離「一九」還有半個多月的時間,而冬至的頭一天便是「一九」的節氣。從「一九」開始到「九九」結束,整整用了九九八十一天的時間,而古人們在這「九九歌」的農村俗語裡,也是作用的恰當好處。上面說了農村俗語:「一九二九不出手」的含義,我們通過農村俗語再來了解一下今年的冬天有多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