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省會/省府」的歷史變遷!

2021-01-09 最愛肉丸子先生

上期丸子為大家描述了中國經濟最強省之一的江蘇省省會的變遷,今天丸子要為大家講的是華南六省之一的「廣西壯族自治區」省會/省府的變遷。

先賣個關子,其實廣西「省會」的變遷沒有之前所講的河南、河北、安徽、江蘇這個省那樣顛沛流離,它只在兩個城市之間跳來跳去,你知道是哪兩個城市嗎?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看看吧!

宋代分廣南路為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廣南西路簡稱為廣西,廣西之名始於此。

1.桂林(1363~1912年,549年)

廣西之名出自宋太宗宋至道三年(997年)定天下為15路,將廣南路分為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廣南西路簡稱為廣西,這就是廣西的來歷,此時廣南西路的治所在靜江府(今桂林)。

蒙古人滅宋後,將廣南西路併入湖廣行中書省。到了元朝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元朝政府始設廣西行中書省,治靜江府(今桂林),此為廣西建省之始。

明朝建立之後,將廣西省改為廣西承宣布政使司,將靜江府改為桂林府(今桂林),治所仍在桂林。

滿清入主中原之後,仍承明制,只不過將廣西承宣布政使司改為廣西省,省會駐桂林府(今桂林)。

清朝末年,中法戰爭清政府不敗而敗,法國遂佔領越南。為了加強對法屬越南的邊防,1906年兩廣總督岑春煊和廣西巡撫林紹年上表朝廷,要求遷省於南寧。清政府沒有同意這個請求,但是同意把廣西提督府遷入南寧。

2.南寧(1912~1936年,24年)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清朝滅亡。廣西省會遷往南寧又舊事重提,1912年2月,南寧武鳴人陸榮廷當上了廣西都督,獨攬廣西軍政大權。上臺之後就著手將省會從桂林遷往南寧。不過當時有很多廣西官員反對,甚至形成了兩個勢不兩立的「桂林議會」和「南寧議會」,爭論持續白熱化。

1912年10月17日,廣西省「臨時參議會」表決同意將省會遷往南寧,雖然當時有些部門以繼續停留在桂林作為抗議,但是終究還是遷往了南寧,1915年5月獲得北京臨時政府內務部的批准。

3.桂林(1936~1950年,14年)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南京國民政府迫於形勢決定與桂系握手言和。1932年,李宗仁、白崇禧主政廣西。出於抗戰的準備和安全的考慮,1936年廣西又將省會遷回了桂林。

4.南寧(1950年~至今)

1949年12月11日,廣西全境解放,1950年1月,南寧正式被確定為解放後的廣西省會。1958年3月5日,廣西建立省一級的廣西壯族自治區,自治區首府為南寧市。

PS.插曲—柳州

1950年6月,有關人員曾提出柳州地處廣西地理中心,有鐵路通過,交通便利。從交通條件、產業基礎還是城市規模都在南寧之上,可以將省會改設在柳州。不過最後由於其他原因的考慮最終將省會停駐在了南寧。

總體來說廣西省會的變遷規律:「若守成,則選桂林;若進取,必選南寧。」

相關焦點

  • 以世俗生活展現歷史變遷——評南飛雁長篇小說《省府前街》
    作為一部長達40萬字的長篇小說,《省府前街》(河南文藝出版社2019年5月出版)選取1936年至1954年為主幹時間段,以開封、鄭州為地域軸心,以老開封省府前街上幾戶人家的命運變遷為切入點,以抗戰時期開封淪陷、抗戰勝利後行政機關回遷、解放戰爭時期開封解放、新中國成立後河南省省會由開封遷往鄭州為主要節點,展示了千年古都開封特定時期的嬗變軌跡以及眾多人物在時代巨變下的起伏與蛻變、惶惑與新生。
  • 河北省省會的變遷歷史
    設省後1928年10月省府官員遷到北京辦公,兩年後又遷回天津。1935年,省府又由天津遷到保定,並確立保定為河北省省會。隨著日本侵略者的入侵、抗日戰爭的開始、解放戰爭的進行,當時的省政府如風雨飄搖中的一葉小舟,不斷的變換地點,還曾一度流落到陝西。  1949年7月,華北地區大部解放,河北境內解放區連成一片。
  • 廣西的省會,為何在南寧與桂林間變遷了4次,最終卻是南寧獲勝
    省會城市的定位非常重要,省會城市的定位如果選對了,那麼省會城市的發展就向前邁進了一大步,而且每個城市的定位都要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才能作出決定,很少會出現省會城市與首府城市交換的現象,但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省會城市前前後後總共變化了4次,可以說是比較罕見的,為什麼最後還是放棄南寧呢?
  • 廣東最有魅力的城市,省府曾五次遷抵這裡,被稱為粵北「小廣州」
    連州地處廣西與湖南交界處,地理位置極為重要,但是交通較為落後。連州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古城,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內陸和沿海地區的主要通道,是湖廣兩省的商品貿易集散地。也正是如此,在抗戰時期廣東省政府曾5次遷抵這裡。這座粵北古城也因此而被譽為「小廣州」。
  • 民國38年,河北省會為何頻繁更換遷移?
    在民國時代,扮演過河北省省會角色的城市眾多,從天津、北平、大名,再到保定,每一次搬遷的背後都有著深遠的經濟政治思考。河北的省會變遷史,就是一部河北近代史。清朝年間 河北省會三易其手在石家莊、保定、邯鄲與秦皇島、唐山之間隔著京津。
  • 以地圖展示廣西歷史變遷 大型歷史地圖集開始編制-廣西新聞網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訊(記者廖海生 通訊員韋紹寧)近日,記者從自治區測繪局獲悉,為了全面展示廣西政區、自然、人口、民族、經濟、文化等歷史變化,區測繪局聯合廣西師範大學、桂林工學院等單位,啟動了《廣西歷史地圖集》的編制工作。該地圖集計劃於2009年編制完成,同時建立「廣西歷史地理信息系統」。
  • 廣西省會是怎麼從桂林遷往南寧的
    廣西分屬桂林郡、象郡,這是廣西歷史上第一次劃分行政區。公元997年,北宋至道三年,廣南路分為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廣南西路簡稱為廣西。治所設在了靜江府,也就是今天的桂林市。之後,廣西主政的多數官員就建議將省會遷往南寧,強化對廣西邊境的控制,南寧位於中南部偏西,位置適中,有利軍政對駐地和邊界控制,但是被清政府否決。
  • 安徽為什麼喜歡換省會?
    放在歷史上看,能參與安徽省會競爭的城市甚眾。安慶、蕪湖、蚌埠、當塗、歙縣等縣市都有過參選的機會,而且安徽省會在歷史上也確實幾易其手,直到合肥成為最終贏家。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帳號【地球知識局】ID:diqiuzhishiju,已獲作者授權。
  • 廣西有幾個城市適合做省會?
    第一個自然就是南寧了,南寧作為省會已經有百年歷史了,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個二線城市,經濟規模龐大,集全區之力已經發展了70年,經濟總量位居廣西之首,南寧地處中國華南地區、廣西南部,中國華南、西南和東南亞經濟圈的結合部,是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泛珠三角合作等多區域合作的交匯點,也是中國面向東協開放合作的前沿城市
  • 古代桂林為什麼會長期成為廣西省會?
    文/王凱迪人們談起廣西歷史的第一印象,總是小學歷史課本上那篇由作家陳淼創作的遊記散文——《桂林山水》,一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遊」,讓我們對於那秀美的山水有一種朝聖般的熱忱。因此,很多人會在第一時間選擇把桂林當作廣西的省會。
  • 廣西行政區域變遷史
    廣西地形圖歷史上的廣西廣西屬於廣南西路,簡稱廣西,治所在桂州(今桂林)。廣西之名由此開始。明朝版圖清朝沿襲明朝制度,但改布政使司為省,廣西屬於廣西省,省會駐桂林府1949年12月,解放廣西,設廣西省,省會在南寧。
  • 變遷最為頻繁的省,當屬河北省歷史上有六座城市做過省會?
    省會是一個省最重要的城市,集中了本省最重要的資源,省內的人都嚮往省城,能在省城居住生活的人是比較有自豪感的。中國有不少省份曾經有二三個城市做過省會,有個別省份多達六個城市,這個省會變遷最為頻繁的省份,你知道是哪嗎?
  • 廣西簡稱「桂」,省會怎麼是南寧而不是桂林
    廣西簡稱「桂」,讓人聯想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然而,這片土地的省會卻是南寧,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關於「桂」的兩種說法 「桂」和桂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桂樹是木犀屬的常綠闊葉喬木,喜暖喜光,高大挺拔。《本草綱目》認為桂能「治百病,養精神,和顏色。」
  • 雄踞省府路的「貴府」,何以成為貴陽城市中心的中心?
    歷史,或者記憶,是一個城市歸屬感的源泉之一。貴陽過去是怎樣?過去發生過什麼?有哪些已經載入或應當載入史冊的東西?對這些問題、包括細枝末節的追尋,不是考據癖,不是附庸風雅,而是營造城市吸引力、向心力乃至生命力的功德之舉。具有百年歷史的省府路,見證了貴陽歷史的更迭,蘊含著貴陽的歷史,不僅是一條凝聚著許多貴陽人心中特殊情結的路,同時也是眾多貴陽人一致認可的城市中心。
  • 廣西的省會原本在桂林,1950年,為何遷到了南部的南寧?
    說起各個省的簡稱,相信大家對廣西自治區應該也比較熟悉。廣西自治區的簡稱是桂,沒錯,就是桂林的桂。這是因為桂林是建立最早的州郡,至於廣西的省會則是在南寧。其實在歷史的長河中,廣西的省會曾經長期設立在桂林。直到近代的歷史中,才開始在桂林與南寧之間反覆更換。
  • 中國省會變遷最為頻繁的省份,有六座城市做過省會,有山有水
    省會是全省最重要的城市,集中了本省最重要的資源,省內的人嚮往省會,能在省會生活的人感到自豪,中國有不少省份曾經有二三個城市做過省會,有個別省份多達六個城市,這個省會變遷最為頻繁的省份,你知道是哪嗎?位於華北地區的河北省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春秋戰國時期河北省隸屬燕、趙,清代隸屬直隸省,河北省的省會頻繁變遷,說也不敢相信,曾經北京和天津都是河北省的省會,當然,這一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國時期。
  • 你不知道的北京 曾是河北省會
    [摘要]民國河北建省後,省會也幾經變遷,保定、天津都曾作為河北省省會,鮮為人知的是,北京也曾短暫作為河北省省會。抗戰勝利後和解放戰爭末期北平還臨時做過河北省省會,省府在鐵獅子胡同的段祺瑞執政府舊址辦公。說到直隸,自然會聯想到河北。事實上,從明清設置直隸省以來,整個華北大部分地區都屬於直隸的管轄範圍,不僅包括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還包括山東、河南的小部分地區。「河北省」真正出現在歷史舞臺上,還是到了民國十七年(1928年)。
  • 此地是廣東省四線城市,在民國時,卻代替廣州成為臨時省會
    眾所周知,廣州是廣東的省會,但不知道這個地方在民國時期曾是廣東省的臨時省會,1938年,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國的廣東省省會被日本侵略者佔領,廣州陷落。於是,從省府遷到了1938年到1945年,這裡居然成了省會,八年時間過去了,1945年日本投降,省會又遷到了廣州,那是什麼地方?
  • 四川又一古鎮走紅,元代曾是巴蜀省府,已有2000年歷史,就在綿陽
    四川又一古鎮走紅,元代曾是巴蜀省府,已有2000年歷史,就在綿陽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的旅遊需求也在不斷的變化和升級,而且口味不一,所以才衍生出來了那麼多形態各異的景點,古鎮文化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 曾經的廣西省省會桂林,為什麼今天沒有成為廣西的首府?
    如今廣西的首府,是南寧市。南寧成為廣西的首府並沒有多久,一百年都不到。在南寧成為廣西首府之前,南寧只是一座默默無聞的小城市。是在建國之後,廣西省不復存在之後,才發展起來的。在南寧成為廣西首府之前,廣西省的省會是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