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暗藍
責任編輯:範領
網絡編輯:翰語
在如今的疫情面前,每個人都在緊緊關注著疫情的情況。從每天的新聞裡,我們知道了許多平日裡不曾注意到的地方,我們知道了那些平日裡看似普通的工人竟能爆發出如此強大的力量,在十天內建成了一座醫院。我們知道了平日裡的醫生大多都是無畏的勇者,走向抗擊疫情的前線。我們還知道了鍾南山和李蘭娟兩位院士。
幾乎每天都在新聞裡看到兩位院士為了研究抗擊病毒的方法,為了挽救患者在不停奔波。人們在敬佩之餘,心裡也難免對這兩位院士進行比較,非常好奇這兩位院士到底誰更強呢?
中年逆襲的鐘南山
說起鍾南山院士,他出生在一個醫學的世家,他爸爸就是一位很有名的醫生。畢業於北京醫學院。他現在的成就非常高,是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但是他獲得今天的成就可不是一帆風順的。
在一開始他只是在廣州的一間小醫院工作,而且還沒有一個科室願意要他。因為他主修的是呼吸科,那時對呼吸科並沒有非常重視。到後來這家醫院才組建一個呼吸科,這時鐘南山才有用武之地,而這個呼吸科這也成了鍾南山人生的轉折點,這時他已年近中年。
在這小小的科室,他觀察病人的痰液,進行了6年研究,開創中西醫療結合的方法,被世界所認可。最終成為了國內呼吸內科專家,並在SARS中做出了突出貢獻。
敢想敢做的李蘭娟
在我心裡李蘭娟院士是完全就是一位敢想敢做的鐵娘子形象。李蘭娟院士小時候學習就非常優秀。雖然家庭貧困報考中專,但是卻走進了浙江的醫科大學。經過不斷努力奮鬥,在2005年成為了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蘭娟院士敢想敢做,非常有魄力。她很早提出了研究「人工肝」的治療方法。可是遭到了很多所謂權威專家的反對,因為肝非常複雜,「人工肝」又怎麼能夠取代呢?可是李蘭娟就是不信這些所謂的權威專家,拿著僅有3000元的研究經費,開始了研究。最終成功研究出了「人工肝」,挽救了無數肝炎患者的生命。
就是因為李蘭娟院士的敢想敢做,如今的浙江的治癒率是除湖北外所在省份最多的。
雖然理解人們的好奇之心,但是將這兩位偉大的院士進行所謂實力上的比較,其實大可不必。他們都是在各自領域中的專家,都在用著自己畢生所學進行治病救人。我們應該默默的祝福他們,而不是對他們進行比較,他們也不會希望被人們進行比較的。
看著這些目前已是高齡,但仍然奮戰在抗疫戰爭一線的專家學者們。我相信每個人的心中都會燃起無窮的信心,相信這一場戰役的勝利是屬於我們的。
來源:搜狐新聞
(版權說明:本文由臺頭聞編輯,圖片均來自於網絡,轉載前請獲得授權,轉載後請標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