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來風滿樓」這句詩出自晚唐許渾的《鹹陽城東樓》
一上高城萬裡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詩人任監察御史的時候,大唐王朝已經「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了。一個秋天的傍晚,他登上鹹陽古城樓觀賞風景,只見太陽西沉,烏雲滾來,涼風陣陣……詩人的憂愁思鄉之情和弔古傷今之感交織在一起,於是即興寫下了這首詩。
詩人憑欄送目,紅日已漸薄溪山,雲彩飄來,暮色降臨,落日靠近西邊的寺閣;雲生日落,一陣涼風吹來城上,吹得城樓空蕩蕩。風已颯然,雨勢迫在眉睫。心情隨景變而驟然改變,「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風雨之間,雲起日沉,雨來風滿,比喻重大事件發生前的緊張氣氛,是千古傳詠的名句。
詩句景中寓情,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呈現自然之景的同時體現豐富的生活經驗,和對歷史、現實的思考。就像許多武俠小說裡寫到遇到危險,逃離之前的神來之筆:「風緊,扯乎?」用「山雨欲來風滿樓」將「形勢逼人」自然呈現於人們面前,使身臨其境的人作出選擇:觀望?迎頭而上還是退卻?
「山雨欲來風滿樓」就是這樣一種意境,多借用到政治鬥爭的形勢緊迫、或突發事件的爆發前夕等方面的先兆。在很多時候合引用說明社會大變動即將到來的某種徵兆,告訴我們要學會時刻觀察周圍的事物,學習透過現象來挖掘本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