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六祖壇經》精華,句句精闢,令人深思!

2020-12-13 騰訊網

《六祖壇經》

是佛門唯一一部由中國人宣說的經典

自唐宋以來禪宗的大部分語錄

都可以從此書中找到思想源流

《六祖壇經》更是作為唯一一部

中國佛教代表作

入選為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之一

它的意義與價值不言而喻

深入淺出的文字

足可成為每一個人在修行過程中

的箴言和座右銘

上海玉佛禪寺聯合上海大圓通寺

邀請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博士生導師

王德峰教授開講《六祖壇經》

與大家一起探討經典、了解禪的智慧

課程將會在春節後繼續與大家見面

現在一起來回顧下

《六祖壇經》中的智慧偈語

遠途書畫張光遠

隨其心靜,則佛土淨。

遠途書畫張光遠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遠途書畫張光遠

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來自由,心體無滯,即是般若。

遠途書畫張光遠

迷時師度,悟了自度。

遠途書畫張光遠

凡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其實妙用,名為功德。

遠途書畫張光遠

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寂寂斷見聞,蕩蕩心無著。

遠途書畫張光遠

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門。外有五門,內有意門。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無。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壞。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遠途書畫張光遠

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非風動,非幡動,仁者心動。

遠途書畫張光遠

凡夫愚迷,只知懺其前愆,不知悔其後過。以不悔故,前愆不滅,後過又生。前愆既不滅,後過復又生,何名懺悔?

遠途書畫張光遠

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本性自淨自定,只為見境,思境即亂。若見諸境心不亂者,是真定也。

留言

趕快留言,《六祖壇經》讓您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

分享

讀《六祖壇經》,最大的收穫與體會?

相關焦點

  • 《六祖壇經》中的精華10句,句句精闢,讓你大徹大悟!
    出自《六祖壇經·般若品第二》。【譯文】迷人靠嘴說,智者總是心在行動。2、迷時師度,悟了自度。出自《六祖壇經·自序品第一》。【譯文】迷的時候需要老師來救度,悟了之後就是自己救度自己了。3、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
  • 《六祖壇經》與禪宗 一
    《六祖壇經》與禪宗 一為什麼我說六祖惠能堪稱東方如來呢?六祖39歲時,步行十多天從翁源到廣州的光孝寺,請印宗長老為他落髮,正趕上印宗大師在為大眾說法。當時印宗長老相當於現在廣東省佛協會長,堪稱長老。因為六祖不識字,通常說法都是用日常生活中大家耳熟能詳的事情來比喻,所以人們很愛聽。後人說《六祖壇經》是「農民的經」,所談的禪是「農民的禪」。毛澤東、蔣介石、蔡元培三人非常推崇《壇經》。正因為《壇經》步步到位,深入淺出,所以人見人愛,後人幾乎熟讀能誦。當年,六祖原打算在此弘法,結果因緣轉到了曲江寶林寺。
  • 六祖慧能:六祖壇經
    六祖慧能:六祖壇經  《六祖壇經》,佛教禪宗典籍。亦稱《壇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禪宗六祖惠能說,弟子法海集錄。《釋門正統》卷八《義天傳》有「大遼皇帝詔有司令義學沙門詮曉等再定經錄,世所謂《六祖壇經》、《寶林傳》等皆被焚」等語,似宋遼時期此書已入經錄。現有明清諸藏本、房山石經本及流通本等。1976年日本影印《六祖壇經諸本集成》,匯集各種版本《壇經》十一種。
  • 楊曾文:怎樣讀《六祖壇經》
    原標題:楊曾文:怎樣讀《六祖壇經》關於禪宗的史書、語錄很多,最簡便的方法莫過於通過讀《六祖壇經》來了解。二、關於《六祖壇經》按照佛教的傳統,只有記述佛說的著述才被稱為「經」。然而在歷代由中國人撰述的汗牛充棟的佛教著述中,記述六祖慧能(638~713)生平事跡和語錄的《六祖壇經》卻被奉為「經」。《六祖壇經》是禪宗所依據的最重要經典,主張人人生來具有與佛一樣的本性,只要能夠自我體認自性就能達到覺悟解脫。
  • 《六祖壇經》裡最精華的十句佛語,受用一句便如雲似水!
    出自《六祖壇經·自序品第一》。【譯文】迷的時候需要老師來救度,悟了之後就是自己救度自己了。2、迷人口說,智者心行。出自《六祖壇經·般若品第二》。【譯文】迷人靠嘴說,智者總是心在行動。3、一切即一,一即一切。
  • 《六祖壇經》的經典名句,句句印入人心
    六祖壇經的經典語句,帶你了解佛法,句句印入人心盧惠能小的時候沒有上過私塾,長大了靠賣柴為生,求法之時舂米勞作,得法之時,南逃山中十五年,為他人解說經典,也是隨言解說,所以惠能法師在生活中也常常留下了很多經典名句。
  • 六祖壇經|修習《法寶壇經》
    惠能說,我所說法,有抄錄流行於世,名為《法寶壇經》。你們可守護壇經,相傳相授,度化眾人。能夠依照《法寶壇經》所說,即是正法。我為你們說法,但不託付法衣,是因為你們信根淳熟,決定無疑,堪任大事。此外,根據達摩祖師所傳授的偈語,法衣也不需要再傳了。達摩祖師的偈語是: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 《六祖壇經》簡介
    六祖慧能大師《六祖壇經》,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是佛教禪宗祖師惠能說,弟子法海等集錄的一部經典。《六祖壇經》是「中國第一部白話作品」。《六祖壇經》分三部份,第一部份即是在大梵寺開示「摩訶般若波羅蜜法」。第二部分,回曹溪山後,傳授「無相戒」,故法海於書名補上「兼授無相戒」。第三部分,是六祖與弟子之間的問答。《六祖壇經》是一部以惠能講經為核心、經惠能弟子以及其他僧俗在200多年間集體完成的著作。
  • 讀六祖壇經感悟——佚名
    佛教禪宗六祖慧能留下的傳世經典《六祖壇經》,在中國佛教史上,是一個非常特別的現象。經文的體裁方式已經與其它的佛經典籍完全不同。上海華宇物流《壇經》僅以慧能得弘忍五祖之法衣的經過作了詳細的描述。再無其他的內容。讀此《壇經》,可以了解慧能創立禪宗南禪的目的。其宗旨在於勸導人們保持自己的清淨自愛的本能,和本身的自在的佛心佛性。以頓悟方法,達到成佛之境。
  • 六祖壇經講,明心見性立地成佛
    各位善知識,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講六祖壇經,何謂六祖壇經呢,禪宗從初祖,達摩祖師,傳到六祖慧能,共有六位高僧,這六位高僧大德奠定了中國禪宗的基礎,而六祖是集大成者,把禪宗發揚光大,其一生說法三十餘年,有名的弟子有四十三個,其餘的弟子也不計其數。
  • 初讀《六祖壇經》,我學會了讀書
    文 / 莊生曉夢提起禪宗,人們總會想到參悟話禪,想到見性成佛,而禪宗的這部經典《六祖壇經》就是記錄了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悟道的一部經典。然而,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萊特,當筆者在初讀這本經典的時候,縈繞在心頭的倒不是如何去修行,如何可以成佛,反而是從其中學到了讀書的方法。
  • 濟群法師:《六祖壇經》的般若思想
    《壇經》中六祖的得法偈:「菩提本無樹,明境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也正體現了性空、無所得的思想。六祖因為領悟到性空、無所得而契入諸法真實,得到了五祖的認可,並傳給他衣缽,成為禪宗的第六代祖師。禪宗自四祖後,《金剛經》逐漸取代了《楞伽經》的地位,四祖道信勸人念「摩阿般若波羅密」。五祖弘忍創東山法門,普勸僧俗讀誦《金剛般若波羅密經》。
  • 耀智大和尚羊城啟講《六祖壇經》 400多人共聞佛法
    為了讓大家清晰的了解六祖大師和《六祖壇經》,大和尚首先講解了壇經的經題、壇經的版本、六祖大師的生平,讓大家對六祖大師有了感性的認識;接著提綱挈領的對《六祖壇經》的十品的內容進行了介紹,最後就序品的內容進行了詳細的解讀。南北佛性無分別,風動幡動覺心靜,身心皆空無所有,佛性清淨普甘霖!為什麼讀《六祖壇經》?
  • 《六祖壇經》系列講座 | 王德峰教授講述《壇經》的智慧
    數百位聽眾現場認真聆聽講座(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上海玉佛禪寺)2019年5月15日,上海玉佛禪寺·覺群人間佛教研究中心聯合上海大圓通寺圓通學府,邀請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王德峰,舉辦了第九講「《六祖壇經
  • 六祖壇經,文化的傑出代表,禪宗,壇經,六祖慧能
    六祖壇經,六祖慧能,壇經,禪宗六祖的創新精神對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任何一種民族、思想、文化要求得發展,就必須具有創新精神。六祖壇經,六祖慧能,壇經,禪宗大師說:「中國佛教的特質在禪。」這裡所指的禪,是指由六祖慧能創立的禪宗。為什麼六祖創立的禪宗能代表中國佛教的特質呢?這跟六祖的創新精神不無關係。
  • 六祖壇經|以惠能為師
    六祖惠能講完《自性真佛偈》,對眾弟子說,你們各自好住。我滅度之後,不要像世俗一般悲傷哭泣,身披孝服,讓人弔問,這並非是我的弟子,也並非是我教授的正法。只要能夠識自本心,見自本性,無動無靜,無生無滅,無去無來,無是無非,無住無往。
  • 《六祖壇經》共學記|「禪坐、拜懺、誦經、經文釋義」諸元結合
    《六祖壇經》共學記 撰文:提舍家裡有《六祖壇經》但是一直沒有讀,因緣不成熟就是這樣:寶山空回。今年三月因實施居家隔離,五月起道場法師透過網路帶領「線上共學《六祖壇經》」,將「禪坐、拜懺、誦經、經文釋義」幾個元素結合成為整體的學習,經過每周一次、連續四個月的薰陶之後,每到周日早上十點我都期待參加壇經共學。透過網路禪坐、拜懺、或聽經聞法的活動或許很多,但是像這樣多元素結合的還沒有見過。
  • 六祖壇經,六祖慧能的禪學思想歷千年而不衰
    慧能一生的禪學思想、事業功績,都被其弟子記錄下來,並結集成為中國唯一稱為經的《六祖壇經》裡了,可以說是禪宗的根本典籍,不論在中國佛教史,還是中國思想史,《壇經》都佔有不可忽視的地位。《壇經》重在自我見性,直入人心的頓悟法門,強調自我具足,一切皆備,認為美好的、理想的東西,全在我之一心,宇宙萬物、人生窮達,均由一心創造。
  • 六祖壇經,六祖慧能,慧能大師,壇經,佛法,無相,論說
    六祖壇經,六祖慧能,慧能大師,壇經《金剛經》中說到真能得見如來,得其法要的,重在於不能在相上錯誤的認知和執著貪念。所謂「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六祖壇經,六祖慧能,慧能大師,壇經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美德,佛教中國化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吸收了「孝」的儒家倫理規範思想,將一家一戶的小「孝」闡發為普度眾生的大「孝」,
  • 高僧大德《六祖壇經》精彩解讀
    高僧大德《六祖壇經》精彩解讀四祖寺方丈淨慧老和尚:六祖壇經》裡指出有三十六對,把三十六對都能很好地運用了,就能破除這些執著。所以《六祖壇經》的第一個頌子就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重點不是否定菩提樹,也不是否定明鏡臺,而是要我們破除執著。執著,就是在事物的本身以外人們強加上去的種種分別計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