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與歸/文近日,江蘇省印發《關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實施意見》稱,鼓勵錯峰休假和彈性作息,探索在有條件的地區實施「2.5天小長假」政策措施。江蘇不是首個吃螃蟹者,梳理一下會發現,截至目前,全國已有10多個省份出臺了鼓勵2.5天休假的意見。
錯峰休假和彈性休息,有很多好處,比如緩解集中出遊的交通壓力,這不會有人反對。至於每周休2.5天,少上班、多放假,如果還不耽誤掙錢,我相信所有人也都對此贊同。但現實情況往往是複雜的,2.5天休假仍然面臨諸多困境。
首當其衝的就是帶薪休假制度尚未徹底落實的現實大環境。雖然中國於2008年就開始實施《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但直到2012年,《中國青年報》做過的一份針對4325人的社會調查顯示,50.4%的受訪者所在單位從不實行帶薪休假。2018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對2552名在業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40.1%的受訪者表示沒有帶薪年休假。
從數據可以看出,現如今,帶薪休假還只是一部分工薪族的權利,很多地方的很多企業,還沒有條件或者說還沒有主動將其落實到位。如果假休了,工資減少了,這恐怕非但不能拉動消費,反而會抑制消費。
站在企業的角度講,讓員工多休息半天,意味著少了半天的產出,還得為這半天買單,一減一增之下,無疑會進一步加重企業負擔。這在為企業減負降稅的大背景下,顯然有著現實窘境,一些企業恐怕也心有餘而力不足。
不僅帶薪休假沒有徹底落實,目前很多企業,仍然因為種種原因,法定的無法落實法定的8小時工作制和雙休日。據《法制日報》不完全統計,目前至少有84家網際網路公司實行996工作制。網際網路公司中實施「大小周」(一周雙休,一周單休)的也不在少數。也就是說,在很多人還無法正常走路的情況下,就開始探索讓一部分人跑起來,缺乏合適的時機和堅實的現實基礎。步子太大,也容易對企業傷筋動骨。
而從實際目的來看,如果一項新的政策僅僅是為了刺激消費,而不是回歸對個人休息權的保障,就很容易跑偏,也難以抵達初衷。一周多休息半天,當然可以給予普通工薪階層更多時間和精力去消費。但前提是,你得在四天半時間內,掙足了7天的消費資本。
事實上,很多企業之所以形成了「大小周」或「996」的「反法定」工作制度,並非完全強迫:加班可以掙更多的錢,獲得公司更多的福利。員工「心甘情願」多加班背後的動機,無非還是消費欲望大於消費能力。所以,每周休2.5天,誰都想要,但回到現實,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都有太多難言之隱,只能想想罷了。
此外,還要認識到,對於很多加班族來說,如今在休息權上最大的問題,不是患不足,而是患不公。最怕就是,在現有的加班文化和休息權格局下,本來就已經呈現出從996到全雙休的梯次差,再讓2.5天制度進一步拉大這個差距,會不會淪為少數人的福利?
所以,2.5天休假,看上去很美,但對於很多工薪族和企業來說,還是只敢遠觀不可近玩。也正因此,與其踮起腳尖眺這兩天半休假,不如腳踏實地全面落實好帶薪休假,通過讓利於企業、讓利於民的方式,逐漸消解加班文化。如此,民眾一手有錢,一手有時間,方可安心消費。
(作者是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