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更像江湖術士?北大教授:他的書是民間演義,全是胡言亂語

2020-12-09 清諾晗history

"你不相信你眼中的我,卻相信別人口中的我。"——宮崎駿

飽受爭議的文人從來都不少,就拿南懷瑾來說,他被不少人稱為"一代宗師",也被一些人稱為"滿口胡言的大騙子"。

他宣揚國學,一生為中國正統文化的建設與傳播所努力,卻總有人盯住他明明修道卻生兒育女且葷腥不忌不放。北大的教授對他也頗有微詞,稱他的書只適合文盲村夫看

大師也有黑歷史

每個人都有黑歷史,每個人也都有重新來過的機會。

南懷瑾出生於1918年3月18日,是個地道的浙江人。雖然後來被著稱為"國學大師",但讓人沒想到的是,大師年幼時也學習不好,而且成績差到了人們想像不到的地步

1931年,南懷瑾小學畢業考試位居倒數第一,也因此只得到了證書。父親認定他讀書沒有出路了,再讀下去也不過是浪費時間,便想讓13歲的南懷瑾去學一門手藝養活自己,學習木雕或者到商店裡當個學徒

南懷瑾心氣兒高,自然沒有答應,但他也不想再在學校裡學習了,而是要求在家裡自學。無奈之下,父親只得妥協,並且在南懷瑾在家自學的三年裡給他請來葉公恕來當他的老師

雖然後來南懷瑾在文化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績,但還是有些看不慣他的人緊抓著他小學畢業考試倒數第一的事情不放,好像這個"汙點"就必須跟隨他一輩子,再大的成就也抹不掉

更可笑的是,真的有一些人因此對南懷瑾"由粉轉黑",也許他們眼中的大師就必須得是從小優秀到大的吧。

其實南懷瑾的家人對他要求並不高,即使他生在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家庭,長輩們卻不求他成為一個大文人,祖母還對他說過,讀書可以,但不要做官。父親對他的要求就更簡單了,只希望他平安安穩地度過一生,至於書,讀得好不好都不重要。

所以,從頭到尾,只有南懷瑾一直在"苛求"自己,他不甘心於平凡,決心要做出一番成就來

修行之路

1935年,年僅17歲的南懷瑾早早地就結了婚,新娘是他的姨表姐王翠鳳,不久就有了兩個人的第一個孩子南舜銓。雖然已經成立了家室,但南懷瑾並沒有因此放棄他的學業,家人也都支持他繼續求學。

這次南懷瑾沒有繼續學文,而是跑到浙江國術館學武去了。後來他在金陵大學研究院社會福利系肆業,並且獲得了武術教官的資格。

1937年,抗戰爆發,南懷瑾孤身一人入川,考入了中央軍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畢業後進入中央軍校軍官教育隊。這時候南懷瑾還沒有開始研究國學,還不被人們所熟知,但這艱難的修行之路為他後來的成就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1943年,南懷瑾和袁煥仙相識相交,雖然二人年齡差極大,但這並不影響他們之間的交流和惺惺相惜。南懷瑾也是在這時開始接觸佛法。後來,南懷瑾跟隨袁煥仙到了成都的靈巖寺,並成為維摩精舍的開山首座弟子。

從此南懷瑾開始潛心參禪,之後打算在峨嵋山閉關三年,但中途得到消息稱有人要加害於他,於是不得不離開成都,最終在五通橋閉關完成了他的三年之願。

1949年春天,南懷瑾到了臺灣,這時的他已經小有名氣,開始在臺灣各個大學講學。但這場修行之路,還遠遠沒有走到盡頭

坎坷旅途

1955年,南懷瑾迫於生活困苦,出版了《禪海蠡測》一書,但收效慘澹,連一本都賣不出去。無奈之下,南懷瑾攜家人搬到了菜市場附近。

在此期間,他又完成了《楞嚴大義今釋》和《楞伽大義今釋》兩本著作,但都和《禪海蠡測》的效果差不多。

少有人知道他是在怎樣艱苦的條件下完成這幾本書的,在昏暗狹窄的小屋子裡,南懷瑾一邊費盡心思寫書還要一邊照顧哭鬧中的嬰孩,其坎坷程度可見一斑。

對一個志向遠大的文人來說,更讓他痛心的可能還是飽受一些人的爭議吧。李敖在《李敖笑傲江湖》一書中就直言不諱地表達出了他對南懷瑾的不滿,稱南懷瑾實際上就是個騙子。

北大的教授李零也對南懷瑾的書提出批評,認為他的書是民間演義,全是在胡言亂語,只能矇騙一些文化程度較低的村夫和文盲。

其實他們這樣說也不是空穴來風,因為他們都是接受過科學知識的人,自然不會相信"辟穀一個月"及"看見一個高人用手一指就折斷了遠方的一棵大樹"這種話,更不會對南懷瑾的"陰陽風水""念咒畫符"產生認同感。

這和他們接受的知識相悖,並且那些話也確實缺乏說服力,難以讓人相信。在很多人眼裡,比起國學大師,南懷瑾更像是一個古怪的江湖術士

偏佛學的"國學家"

相比於"國學家"這個稱呼,南懷瑾實際上更偏向於"佛學家"。他早年和袁煥仙老師學習的便是佛法,之後的一系列著作也都是圍繞佛法而展開,並且涉獵很廣,見解清奇,和普通的"正統國學"有很大差別。

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禪宗他都有在書中談及,甚至還講武術,丹道和發財之道等等,可以說是把他所了解的全都寫上了,這就使得他的書知識綜合的同時也顯得有些"不倫不類"

除此之外,南懷瑾並不過分注重給人傳授理論知識,他想做的更多是想讓他人從書中有所感悟,可以在自己的思考中領悟到一些東西。

南懷瑾的書表面上通俗易懂,但實際上高深莫測,沒有一定國學基礎的人看那些書只能得到它最淺顯的東西,只能看到一些"迷信"的言論,而無法感知到語言背後的深意

就這樣,南懷瑾不被任何一方所承認,研究國學的文人學士不欣賞他,研究怪力鬼神的江湖術士也不待見他。但南懷瑾先生也自知自己與這二者"道不同,不相為謀",主動和他們保持距離,劃清界限

1977年,南懷瑾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文學作品—《論語別裁》,他用通俗的語言向我們描述了一個生動鮮活的孔子,用一個個有趣的故事向我們講述了難懂的論語語錄。這不僅讓更多的人願意讀《論語》,還刊正了許多人以往對傳統文化的誤解

1994年,南懷瑾在廈門南普陀寺主持了七天的禪學講座,他向人們親自講解禪修要義,還帶領人們進行禪修實踐,他想把自己的全部經驗和知識傳授給後人。從這以後,才有了不少人追捧的《南禪七日》

其實"大師"也好,"騙子"也罷,南懷瑾先生並沒有把這些稱呼放在心上,良好的家庭教育讓他能夠平和地面對眾人的言論。

比起虛名浮利,他更想做的是傳播好中國傳統文化,解放人的內心。他的貢獻我們也不能否認。那些說他是騙子的人,我們也不必追究,一笑而過就好,畢竟沒有人能被所有人理解

相關焦點

  • 南懷瑾更像江湖術士?李敖稱其騙子,北大教授批他的書是胡言亂語
    北大的教授對他也頗有微詞,稱他的書只適合文盲村夫看。李敖在《李敖笑傲江湖》一書中就直言不諱地表達出了他對南懷瑾的不滿,稱南懷瑾實際上就是個騙子。 北大的教授李零也對南懷瑾的書提出批評,認為他的書是民間演義,全是在胡言亂語
  • 南懷瑾到底是大師還是騙子?北大教授:他的書只適合文盲村夫閱讀
    莫言是我國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按道理來說他在文學上的水平應該是公認的好,可依然有很多人看不上莫言的作品;不過和這位「大師」比起來,莫言身上的爭論只能算作小巫見大巫,南懷瑾先生,應該是我國爭議最大的一位作家,曾經有北大教授對其抨擊道:他的作品只適合文盲村夫看!
  • 南懷瑾是大師還是騙子?北大教授:他的作品只適合文盲村夫看
    莫言是第一個在國內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的文學水平應該是公認的很好的,可仍有許多人看不上莫言的作品;雖然與這位「大師」相比,莫言身上的爭論只能算小巫見大巫,南懷瑾先生,應該是我國最具爭議的作家之一,曾經有一位北大教授抨擊說:他的作品只適合不識字的村夫看!
  • 南懷瑾:「大師」還是「騙子」?北大教授:他的書只宜文盲村夫看
    李敖更在書中直接開罵,「南懷瑾在我看起來,根本就是個騙子」,理由是《論語別裁》有很多「學術硬傷」。於是,一個關鍵問題就來了:南氏,作為「國學」與佛學領域的雙棲大佬、超級流量IP,爭議又如此巨大,那他的書到底值不值得買、該不該讀、應學?敝人緣分所致,讀南先生的著作較早,為老讀者,想冒昧談點體會。
  • 南懷瑾是騙子還是高人?北大教授:他的書狗屁不通、文盲村夫才讀
    而批判他的人則認為他的書狗屁不通,甚至有北大教授揚言:「南懷瑾的著作常識性錯誤很多,只適合沒有文化的文盲村夫閱讀。」此兩派可謂是旗鼓相當,彼此之間相互攻訐,自南懷瑾先生在世之時,此類言論已然是不絕於耳。愛他者視其為父母也,惡其者視其為「神棍」也,此兩端各執一詞,數十年來沒有爭出個高下來。
  • 南懷瑾究竟是大師還是騙子?北大教授:他的書只適合文盲白丁讀
    一方面,有人認為他猶如神壇的人物享譽國內外,但是也有人認為他不過就是一個臭名遠揚的人,而且還屬於那種江湖騙子,不負責任的人物。所以北大某個教授就稱南懷瑾的書只適合鄉野村夫來讀,到底是不是這樣呢,那就往下看吧。
  • 南懷瑾的錯謬「罄竹難書」
    尤其是南懷瑾的書,錯謬荒悖滿篇,真稱得上是「滿紙荒唐言」,如果誰還花時間去讀,那可真是笨伯了。只需要略翻一翻,就知道其人其書,毫無價值。  我最早知道南懷瑾,是在剛從清華轉學到北大的時候。因為我每天穿長衫,有一位同學就說,臺灣也只有兩位先生穿長衫,一是李敖,一是南懷瑾。李敖的書,也是略翻過數頁,就非常反感。過些天正好在萬聖書園看到南懷瑾的書,信手一翻,就知道這是一個妄人。
  • 徐晉如:南懷瑾的錯謬「罄竹難書」
    >羊城晚報:您什麼時候讀到南懷瑾的書?尤其是南懷瑾的書,錯謬荒悖滿篇,真稱得上是「滿紙荒唐言」,如果誰還花時間去讀,那可真是笨伯了。只需要略翻一翻,就知道其人其書,毫無價值。我最早知道南懷瑾,是在剛從清華轉學到北大的時候。因為我每天穿長衫,有一位同學就說,臺灣也只有兩位先生穿長衫,一是李敖,一是南懷瑾。李敖的書,也是略翻過數頁,就非常反感。過些天正好在萬聖書園看到南懷瑾的書,信手一翻,就知道這是一個妄人。
  • 南懷瑾:李敖稱他騙子,朱清時尊為大師,其人如何評說?
    南懷瑾一生傳奇:他曾在軍校做過教官,在大學當過教授,上峨眉山遞過發、閉過關、出過家;白髮蒼蒼的武術家南懷瑾一身絕學:他一生為佛,文字布施不舍晝夜;他一身武藝,精研醫學,曾與三教九流混跡於江湖,曾與政商大佬講研於講壇;他詩詞歌賦信手拈來,諸子百家無所不通,當世可比者鮮有;
  • 大話江湖:民間法教與江湖術士的淵源
    江湖中有眾多的職業與行當,有較為合法的巾、皮、李、瓜,也有在刀尖上討生活,動輒以命相搏的高危行當,如鏢局護鏢、綠林豪強、刀客殺手以及秘密幫會等,更有小偷小摸、閒漢清客、賭徒老千、乞丐娼妓等以偏門而生的邊緣行業。
  • 號令群神的人不是姜子牙,封神演義的民間解讀更貼合大眾
    復旦中文系嚴鋒教授曾經開過一個對一般人來說不必讀的書單,火熱一時,其中有個例子就是《封神演義》,嚴教授是這樣說的:比如《封神演義》,人物刻板,情節單一,思想陳腐,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李天飛比姜子牙對封神榜上的眾神們了解得更透徹。從民間流傳,到區域的演變,甚至官方認定,分門別類,追根溯源。把眾神譜畫了一個完整的脈絡。從文獻資料的考證,到傳說的變更,都有說明,可以幫助我們在看《封神演義》的時候,把人物甚至不連貫的情節豐滿起來。是對《封神演義》神仙人物的全面梳理。
  • 江湖術士九大法術是真是假?
    和神仙方士一樣,江湖術士一般也沒有多少真本事,他們各自的技術只是用來騙人錢財的。技術是圈套,錢財是目的。術士們有一套巧妙的騙錢方式。比如所謂「三場半門坎」。「三場」就是設三次陷階引人上構並把錢騙到手中,「半場」卻是錢到手後脫身、推卸責任,即「退場」。三場半的第一場為「吹場」,宣傳自己;第二場為「進場」,把人引入圈套,使對方信以為真;第三場為「宰場」,敲詐對方。
  • 南懷瑾究竟是一代國學大師,還是江湖騙子?
    話音剛落,伴隨著虛空似一塊大布撕開的破空聲,整座大山像有無數閃光燈打亮了,被一片光明籠罩,天空燦若白晝,持續了二十幾分鐘。兩旁的老和尚帶領小和尚們紛紛朝著光跪下,還拜向年輕的禪師:「菩薩!肉身菩薩來了!」這位年輕禪師就是南懷瑾。人們常說「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但縱觀南懷瑾的一生,卻如意堪比教科書。
  • 南懷瑾缺乏地理和歷史常識到如此地步?
    一時之間,烏煙滾滾、群情激憤,很多南懷瑾的死忠粉多表示萬難接受他們的「南師」竟然是一個不學無術的江湖把式。有一位「南粉」非常不滿的對我說,「南懷瑾是傳統文化人,又不是科學家,你憑什麼拿學術要求去評價南懷瑾?」對此,我反駁道,「莫非做一個傳統文化的知識分子,就一定不能是嚴謹的嗎?莫非信口開河就必須是傳統文化人的標配嗎?」
  • 超級探秘:坑蒙拐騙、怪力亂神——中國江湖術士分類
    算命先生算命先生是以算命為生的江湖人,最常見的就是開算命鋪子或者擺攤的,攤上放著筆墨紙硯及基本破舊的算命書,掛一塊「小諸葛」、「亞伯溫」之類的招牌,大多影視劇裡都有體現術士在農村比較常見,改革開放這麼多年了,現在農村還有不少術士以此為生的。
  • 北大教授王嶽川被攻擊為「書法騙局」,網友:江湖書法家水平
    王嶽川是中國書法界的名人,是中國最高學府北大的教授,長期作為北大書法研究的帶頭人,加上他口若懸河的演講技巧,其知名度迅速後來者居上,引得了大量的關注,業內人士稱其為天才型書法家,是中國老百姓口中的天之驕子,然而這位「大書法家」今年碰上事情了。
  • 他善於佔卜,名揚天下,是一位料事如神的術士
    不過,在我國古代一直都有這樣一個行業,它聽起來可能微乎其玄,甚至一出現就會讓人誤以為是江湖騙子,它就是術士。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是一位術士,他不僅料事如神而且算無遺策,真正達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他就是管輅。
  • 北大教授張祥龍:建議北大校園立孔子像
    的熱點還在擴散,又出現「北大立孔子像」之爭。就在5月4日北京大學110周年校慶日即將到來之際,北大哲學系教授張祥龍先生撰文《無孔子之北大無靈魂》,稱北大是「中華文明教育的正脈嫡傳」,因此建議北大立孔子像,並期望北大能「引領中華文藝復興潮流」。
  • 朱方旦作為一個江湖術士,曾經風靡一時,現在為何被參劾
    其書有曰:古號為聖賢者,安知中道?中道在我山根之上,兩眉之間。其徒互相標榜,有顧宏齊者,曰:古之尼山今之眉山也。陸光旭則曰:孔子後二千二百餘年而有吾師眉山夫子。朱、程精理而不精數,大儒之用小;老、莊言道而不言功,神仙之術虛等語,皆刊書流布,蠱惑庸愚,侮慢先聖。
  • 南懷瑾求仙問道之旅:道士揮手劈松,松樹應手而倒
    金庸老師筆下的人物,只要是會武功的,個個都能飛簷走壁,更甚至在彈指一揮間,便能置對方於死地。這種出神入化的視覺效果,總會讓坐在電視機前的觀眾產生不明就裡的疑惑:這些,都是真的嗎?所以,這麼多年,人們對於武功、世外高人等這些帶有玄乎色彩的內容而產生的好奇心從未間斷過。在這些人中,不僅有著普通的市井小民,更有聲名遠播的權貴顯要、文人墨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