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甄嬛傳》的朋友,一定看到過蘇培盛在給沈眉莊送皇上賞賜的金瓜子吧?
當時他一看到是一把金瓜子瞬間就跪地大喊:要不得,要不得這麼貴重的物品。
要知道,當時蘇培盛可是皇帝身邊的紅人,看得金銀珠寶多了去了,甚至比後宮的妃子見得都多,但是面對這金瓜子卻嚇得夠嗆。
金瓜子在清朝可以說是皇家御賜之物,在民間基本是見不到的,也不讓流通的。
金瓜子象徵的意義遠遠大於實用的價值,也就是說,別看金瓜子個頭小,但是每一個瓜子都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得到的。
01清朝皇帝打賞的金瓜子是真金嗎?
有人好奇,當時清朝皇帝打賞的金瓜子真的是真金做的嗎?
有些人以為金瓜子是把金箔粉塗抹在瓜子上,所以變成金色,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金瓜子之並不是真的瓜子,而是用金子做成了瓜子的模樣,因此是實實在在的金子,這點不用質疑,也根本不可能吃。
02金瓜子的「歷史」
如果你對文物有一些了解的話,一定知道馬未都,他就曾收藏了許多的金瓜子,而且他收藏的金瓜子都特別的逼真分量也特別足,雖然在外表上跟真正的瓜子沒有太多的區別,不過製作的過程中卻特別的繁瑣。
據說最開始金瓜子最開始是被當作碎金進行流通的,在宋朝的時候,因為金瓜子特別容易攜帶,因此,當時的達官貴人出門都會攜帶幾個,當作銀子進行使用。
不過,到了明朝的時候,金瓜子就已經禁止在民間進行流通了,而且他的價值也慢慢地顯現出來。
不過,後來就開始把金瓜子的重量做到了20g-30g左右了,如果按照清朝的價格進行計算的話,一兩金子大約可以算成20兩銀子,那麼一個金瓜子也自然會非常的名貴了,如果再把金瓜子則算成清朝官員的年薪話,一年也就鞥領1到2個金瓜子而已,所以,當時在《甄嬛傳》裡蘇培盛才會如此的驚嚇。
要知道,當時能獲得金瓜子賞賜的人,不僅僅是看重金瓜子的價值,更是看中了金瓜子背後的價值,這個代表皇帝賞賜的金瓜子,一般是不會有人捨得賣掉的,只會供奉起來,就算是賣掉,相信當時也沒有人敢冒險去買。
03金瓜子的意義
其實,宮外的官員並不看重金瓜子代表金錢的含義,更多的是看重金瓜子背後的榮譽感。
要知道,在那些年裡,皇帝能授予的物品絕對不會差的,而且背後還會有極大的榮譽感,就拿金瓜子來說,官員拿到金瓜子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回到家中把金瓜子放起來,而這種榮譽感就像得到黃馬褂一樣,意義非凡。
同理,這種金瓜子也是皇帝對妃子們表達愛意的一種方式,如果妃子能得到許多金瓜子的話,那麼說明她在後宮的地位也是不一樣的。
04結尾
以前的金瓜子就算是放到現在也是價格不菲的,但是如果我們偶然間能得到金瓜子,也肯定不會選擇去買,而是把它放起來,留作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