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清宮劇當中,我們經常都會看得到一些場景,受到寵愛,或者是被皇上看重的大臣,都是會受到皇帝的打賞,每當太監或者宮女收到好東西的時候,都會笑到合不攏嘴,連忙的謝賞。那麼金瓜子到底是用來幹嘛的,看起來金閃閃的樣子,真的很值錢嗎?聽聽專家們如何說。
別看是「瓜子」的稱號,但是與我們現代人吃的瓜子是很不一樣的,這種金瓜子就是碎金,並非都是同等的模樣,是沒有固定的形狀與重量的,這些碎金是通過鑄造的方式,隨意的被打造出來的,樣式不統一。雖說我們在影視劇當中,見到的都是「瓜子」的模樣,實際上都是為了好看而故意的製作的,完全不符合歷史。在古代的時期裡,是根本沒有辦法將任何的東西都打造得一模一樣的,那種工藝之後有如今的時代才會見到。但是許多人也都疑惑,為何金子要被化為碎金呢?其實,就像百元人民幣,還有20元、5元錢,花的時候會更加的方便。其實,金瓜子遠比百元大鈔還要值錢得多。雖說金瓜子沒有重量要求,但是也都有著大概的範圍。
一顆約等於一兩,相當於現在的20-30克。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在的時期裡,金子都是很值錢的東西。那麼有人也都會疑惑,一兩金子到底值多少錢呢?當然,在不同的朝代,所代表的價值也都是不同的。根據《清會典》記載,在清朝時期裡,一兩銀子就可以購買1石的糧食。
展開全文
而一顆金瓜子相當於10兩白銀,可以購買10石糧食。清朝一石是100斤,也就是說一顆可以購買1000斤糧食。算計下來的話,一顆就相當於4000元。其實,自從明朝時期開始,朝廷內就規定,黃金是不允許在民間使用,所以說在清朝的時期裡,金瓜子也就只有皇帝才能給使用,能擁有。但是卻不是用來買東西的,而是作為一種獨特的獎勵方式,賞賜給大臣或嬪妃們。
那些得到金瓜子的人,也都是會將其當成寶貝,放在手中的。畢竟,金瓜子戴白偶這的就是皇帝的寵幸,皇帝的喜歡,因此也都不會輕易的給別人,更不會用來消費,大多也都是被當成寶貝,傳宗接代下來了。金瓜子不是瓜子,也不是瓜子形狀的金子,而是一種用來打賞的碎金,它的體積很小,才有著「瓜子」的名字。
看似它很小,但是卻有著很高的價值存在。當然,在古代的時期裡,皇帝即便是想要進行賞賜,也都是論顆的,並非是影視劇當中,一抓住一大把。若是在康熙年間有著一枚金瓜子的話,那麼就相當於是懷著一大筆巨款,也真的難怪,古代的那些嬪妃們,見到了打賞,就會開心到飛起。如今,依舊還是有著許多的現代人,手中都收藏了這種物品,也代表著他們都是貴族的後代。曾經也都有記者詢問過,是否有拍賣的打算,但是許多人也都表明,即便是生活再困難,也都不會販賣。畢竟,它所代表的就是歷史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