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大陸臺商是"西移北上"還是"東歸""南進"?

2020-12-19 環球網

大陸經濟環境的迅速變化與經濟結構的調整、土地價格的上漲、勞動力供給的減少與工資的上漲、環保意識的覺醒,對習慣於舊有經營模式尤其是以代工與外銷為主的大陸臺商的經營活動造成很大壓力。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後又出現嚴重的歐債危機,對以外銷為主的臺商造成更大的壓力。於是,在此背景下,臺商的轉型升級與持續發展成為最為迫切的問題。在轉型升級與持續發展問題上,臺商又面臨向大陸內陸中西部及東北轉移 (稱為「西移北上」)還是 「東歸」(返臺投資)或「南進」東南亞的戰略選擇。

返臺投資不是大陸臺商主流

臺商返臺投資已成為臺灣當局重要的財經政策之一。民進黨執政後,為遏制臺商赴大陸投資,就開始採取稅收優惠政策積極鼓勵臺商返臺投資(稱為「鮭魚返鄉」)。國民黨重新上臺執政後,在擴大開放兩岸經濟合作與推動雙向投資的同時,也繼續鼓勵臺商返臺投資,並取得一定進展。日前臺當局在出臺的「經濟動能推升方案」中仍將「推動臺商回臺」作為重要政策之一,爭取今年臺商回流投資目標達到500億元新臺幣。但臺商返臺投資更多的是對其事業在海峽兩岸重新布局,在大陸事業發展成功後,重新開拓島內市場,但不是結束大陸投資、回到臺灣發展,只有極少數企業放棄在大陸的投資。返臺投資的臺商主要從事與觀光旅遊與公共建設相關的產業,真正返臺從事製造業的不多。尤其是受制於臺灣政治、環保、勞工與經濟結構調整方向(製造業外移)等諸多方面的限制,臺灣並不適合從事製造業或實業的臺商返臺投資發展。因此,「東歸」不是大陸臺商轉型升級與發展的主流,只是部分臺商的選擇與兩岸事業布局。

向大陸中西北部轉移具遠見

「南進」是自李登輝執政後期開始推動的臺商對外投資戰略之一,有更多的政治考慮,主要是分散臺商對大陸投資,但並不成功,絕大多數臺商還是選擇了「西進」,即轉向大陸發展。今天在大陸經濟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特別是成本迅速上漲的情況下,「南進」雖然是臺商的選項之一,但並沒有成為主流,大陸一直佔臺商對外投資總量的60%以上,「西移」仍是臺商發展的主流。尤其是臺商的「西移北上」即向大陸內陸、中西部與東北轉移,將是臺商轉型升級與未來發展最具遠見的選擇。

近年來,隨著中西部經濟環境的改善,成為臺商迅速轉移的重要據點。重慶、四川、廣西、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的臺商投資發展迅速,尤其是短短幾年時間臺商IT企業迅速向重慶與成都等地轉移,成渝地區已成為中國甚至世界新的IT生產重鎮。目前中西部地區的經濟規模與內需市場已超越許多國家或地區。尤其是中西部的礦產與自然資源、人力資源的潛力正在發揮作用,還有東部沿海地區不具有的稅收等優惠政策,預計將是未來世界經濟發展的下一個重要窪地。另外,東北地區重化工業基礎或實體經濟實力雄厚,是非常具有潛力的發展地區,也將成為下一撥臺商投資轉移與兩岸實業合作的重點地區。

可以說,大陸臺商在區域布局發展上,雖然「東歸」與「南進」是選項之一,但不論是從經濟實力還是發展潛力、不論是從產業鏈的完整性還是產業分工優勢觀察,大陸中西部與東北地區將是臺商轉型升級與未來發展的重要選擇。

導報特約撰述人:王建民(中國社科院臺研所研究員)

相關焦點

  • 臺商看"新南向":向西還是向南其實不是問題
    ——節節高升的數字,更堅定了她的認知:如今臺灣經濟沒落,大陸的政策又很禮遇臺灣,一直在支持臺灣食品,「兩岸一家親,中國人就是支持中國的產品!」  連記茶莊負責人林柏東也在剛剛閉幕的天津臺灣名品博覽會上大展拳腳,他認為大陸近年經濟起飛,高端市場有很大的前景,而且大陸政府不斷在建構一些好的平臺讓他們做生意,很方便。
  • 如果澳大利亞大陸南移15個緯度,降水分布恐將變成「西多東少」
    那麼,我們來看看大洋洲,主要就是「澳大利亞大陸」的緯度分布情況,澳大利亞大陸位於南半球,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北部與亞洲的馬來群島隔海相望,南部與南極洲隔海相望,澳大利亞大陸的面積約為769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小的大陸,形態呈東西長南北窄的不規則形態,緯度範圍大約為南緯10°至南緯40°左右。
  • 臺商在大陸
    像平時我們喝的上島咖啡、天福茶葉,吃的統一、康師傅方便麵,戴的寶島眼鏡,穿的達芙妮女鞋,享用的都是臺商在大陸生產的產品。臺商投資大陸30年,影響著大陸同胞生活的方方面面。  從1983年第一家臺資企業廈門三德興公司(當時是以港資身份註冊)算起,臺商活躍在大陸的經濟舞臺已經三十多年了。時至今日,臺商在大陸的經營如何?對兩岸關係的影響如何?將來的前景如何?
  • 漢字姓名學之「東」「南」「西」「北」的分析
    有很多人喜歡在名字裡使用東、南、西、北這些代表方位的字,但是大家真的知道他們的意思嗎?讓家騏來為大家分析。古時候主人之位在東,賓客之位在西,所以主人被稱為「東家」,如果請別人來家裡做客,稱為「做東」。太陽升起的方向代表著開始、開頭、希望。古代的大部分時期,太子在皇宮裡都是住東宮,象徵著未來的希望,也代表未來的主人。
  • 「一輩子難得有這樣的機會」——大陸臺商的改革開放記憶
    祖國大陸的改革開放,同樣為臺灣同胞提供了大顯身手的舞臺。隨著兩岸交流恢復並持續擴大,臺商群體立於潮頭,在大陸發展的時代巨流中寫就無數創業傳奇。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已廣布大陸東中西部的臺商撫今追昔,有著共同的體認:成為大陸發展進步的參與者、見證者和分享者,是彌足珍貴的經歷,其中更蘊含著繼續前行的信心、勇氣和責任。
  • 跟隨臺商西進腳步 富邦華一銀行武漢分行正式開業
    富邦華一銀行武漢分行11月13日正式開業,首度揮軍大陸中部市場,跟隨臺商西進腳步再下一城!至此富邦華一銀行的營業網點已達24家,為大陸唯一全牌照經營的臺資銀行,且營業網點最多、規模最大。  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富邦華一銀行董事長洪佩麗及富邦華一銀行行長詹文嶽當日共同出席了武漢分行揭牌暨銀企合作籤約儀式。
  • 臺灣政治大學教授林祖嘉: 臺商投資大陸勢在必行
    中新網4月10日電 日前在廈門舉辦的海峽兩岸經貿論壇上,臺灣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經濟學博士林祖嘉就兩岸經貿交流、臺商在海峽西岸經濟區的作用等話題表示,到大陸發展可以賺到更多的錢,如今臺商投資大陸是勢在必行。
  • 跟隨臺商西進腳步 富邦華一銀行成都分行開業
    富邦華一銀行成都分行與大陸著名連鎖書店「言幾又」跨業合作,打造為「書房銀行」,為成都零售金融市場注入新活力。(富邦華一銀行提供)     富邦華一銀行成都分行9日開業,是富邦華一銀行在大陸大西部開設的首家分行,同時也是四川首家臺資財富管理銀行。隨著臺商西進腳步,富邦華一銀行將服務網絡由沿海地區拓展至內陸市場,加速在西部的戰略布局,在大陸的營業據點達到23家。成都分行並與大陸著名連鎖書店「言幾又」跨業合作,打造為「書房銀行」。
  • 古代地圖是上北下南還是下北上南?
    因為他說:中國地圖在500年前的古代,是下北上南!此話一出,小編立刻查閱了資料:資料來源:米南德我們現在見到的地圖,全部都是以上北下南為方位標示的。因此,對於分不清東南西北的人來說,看看地圖也大概能夠知道模糊的方位概念。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古人的地圖根本無此概念。
  • 日本如果不「南進」也不「北上」會如何
    看來日本子還是低估了沙皇家無褲套繼承者紅毛子的力量!還在被戰勝尼古拉的光環籠罩!一邊大日本海軍可是世界第三,吃得好住得好,自9.18以來一直是打醬油的角色,如果去打一下白人的海外殖民地,想來反正是殖民地換個主人也沒關係,何況人家歐洲那邊下士大哥正春風得意馬蹄疾,結果高興沒幾天就引火上身,不是不報日子未到,最後除大陸上死不死活不活的委員長應了那句「虐我千百遍,待你如初戀
  • 再謁大陸 臺塑老闆北上「買煤」
    在臺商投資祖國大陸的新一輪熱潮中,臺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幾天前北上買煤。  作為臺灣實業界標誌性人物,這是王永慶今年第三度造訪大陸,其一舉一動都為島內臺商所關注。4月他前往河南考察開電廠和醫院之事;6月又赴上海、寧波、廈門等地考察。  王永慶此行北上,陣容龐大。
  • 《旺報》:還大陸臺商一個公道
    《旺報》19日頭條發布評論文章「還大陸臺商一個公道」。文中提到,依據中華徵信所最新報告,2019年臺灣整體上市公司認列大陸轉投資事業收益新臺幣3744億元,繼2018年創3695億元歷史新高后再攀高峰,也是近10年來第5次刷新紀錄。事實證明,大陸市場依然甜美。
  • 臺灣媒體人看十九大:臺灣青年西進大陸潮流會越來越大
    臺灣媒體人看十九大:臺灣青年西進大陸潮流會越來越大 2017年10月25日 16:05:54來源:中國臺灣網 楚何表示,中國大陸繼續釋出對臺灣各領域交流合作的善意,而臺灣面對大陸越來越開放的國際合作項目,若置身事外,必然在國際現實下走窄路。大陸不斷對臺灣民眾端出優惠措施,吸引大批青年、學生前往大陸就業就學,民進黨當局若不能以務實態度與大陸往來,這股臺灣青年西進的浪潮將越來越大。
  • 臺商投資大陸應步步為營
    在臺商投資大陸的熱潮中,雖然大部分臺商從中獲取了巨大的利潤,但是,由於某些原因,一些臺商的投資出現失利情況。一九九四年到上海的現任華潔紙業總經理楊亮,歸納臺商在大陸投資失敗的原因:「自有資金不足」和「專業能力不具優勢」。精實整合行銷市調部總經理莊雅萌也有同感,「很多臺商憑自己的感覺和觀察,只和朋友討論就認為可以做,貿然投入。」
  • Word天 臺商抱怨小英的「商計」:只能自求多福
    中國臺灣網7月19日訊 最近臺商又出來抱怨了,蔡英文當局寧願加大力道推動「新南向」,也不願思考如何解決兩岸當前僵局,到大陸求發展的臺灣人,只能自求多福。臺灣「中時電子報」今日發表評論文章《當企業用腳投票離開臺灣》指出,當企業對執政者開始投下不信任票,出走就是必然的結果。
  • 臺商是大陸改革開放的弄潮兒(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四十周年)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歷程,臺灣鄉親在祖國大陸也迎來了事業的春天。臺商是大陸改革開放的弄潮兒,相信許多人在大陸高速發展的列車上,體驗到了「飛一般」的速度。作為一名臺商,我同樣深有體會。  改革開放40年的過程中,大陸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
  • 大陸臺商千大排名出爐 營收總額達7336億元
    不過,這些數據還只是保守統計,據受委託進行調查的中華徵信所指出,兩岸分工普遍是臺灣接單、大陸出口,很多臺商的隱藏實力仍未被發現。而未來臺企走向仍呈現出大趨勢:外移大陸速度繼續加快,國際區域分工更為明顯。
  • 「南移東擴」鹽城高速發展,在鹽城定居你是選南環還是東環?
    「南移東擴」是近年來鹽城城區擴大發展的兩個方。大家斟酌一下看看鹽城哪裡更適合自己居住。東環方面:高架三期——東環路、黃海路東延、機場線、青年路東延高架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建成後只需20分鐘便可暢達全城,高鐵樞紐也與河東板塊咫尺之遙。
  • 設惡法亦難阻臺商西進陳水扁當局庸人自擾
    著名股票策略分析師蘇廷翰在「三合一」選舉結束後曾經預測,民進黨大敗之後,未來若選擇擁抱基本盤,三通與大陸觀光客來臺的開放將無可能,對臺商大陸投資限制,也不會有鬆綁的跡象。  臺灣「經濟部」訂出的惡法,凡資本在50億元新臺幣以內的公司,在大陸投資的上限不得超過淨值的40%。主要都在針對中小型企業來設限,目前不少中小型上市公司違反這項規定,往大陸大量投資。
  • 長三角臺商放眼更廣闊大陸市場
    有著「天府之國」美稱的四川省11日在上海舉行推介會,介紹當地經濟布局和營商環境,邀長三角臺商共享商機。「川臺產業合作推介會」吸引了110多位臺商參會,涵蓋生物醫療、食品加工、進出口貿易、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現代服務業等諸多行業。四川省臺辦主任羅治平表示,近年來,臺企在川發展保持良好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