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句俗語「鄰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

2021-01-10 網易新聞

古往今來,無論是朝代的更迭還是版圖的變化,四大文明古國都已經逐漸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當中,保留下來的只剩下了咱們華夏文明。咱們華夏文明能夠得到傳承的主要原因是咱們國家自古以來幾千年的封建社會,當然老張之所以這麼說並不是替封建社會洗白,而是因為封建社會那些統治階級的壓迫,才促進了我們國家在古代發達的農業技術水平,糧食產量一直穩居直接第一。

有人說農業就像一把枷鎖,把人民牢牢地釘死在了每一寸可以耕作的土地上,這個和現在的高房價一樣,咱們老祖宗身上背負著巨大的賦稅,所以只能越來越勤勞,久而久之懶人都被逐漸淘汰了,於是乎懶人基因被逐漸消滅,中華民族總算成了這個世界上最勤勞的民族,而且是骨子裡帶的,現在大家知道緣由了吧?

因為人都被高度的固定在了每一寸土地上,所以咱們老祖宗的生活居住相對來說就非常固定,固定在同一片土地上,子子孫孫耕種著同一片土地,供養著那些吸血的統治階級,這就是咱們古代農民的悲哀。也正因為這種結構特點,所以咱們國家農村擁有了自己特殊的文化傳承,比如說唐詩宋詞在士大夫階級流傳,而農村俗語老話則成就了農村人的智慧。

農村俗語和老俗話以通俗易懂、言簡意賅和誇張的特點深受大家的喜愛,或指導生產,或指引迷津,農村老俗話總能在合適的時間出現在需要的人身邊,今天老張要和大家分享的依據農村俗語就是「鄰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喜歡的朋友且聽小編細細分解。

「鄰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的意思是鄰裡之間有三樣東西不能比,親戚之間有三種親戚之間不能走動。其中鄰裡之間三種不能互相攀比的東西分別是父母、老婆和金錢,農村有這樣一句老話,說的是「薄地、醜妻、爛棉襖」為農村「三寶」。人一生下來父母就註定了,沒得選也沒得改,而且命中唯一。自己的老婆好與壞只有自己知道,覬覦別人的老婆實則是不道德也是非常危險的事情,《水滸傳》裡面的西門慶就是最好的下場。有句話叫做遠親不如近鄰,從另一方面表現出鄰裡溝通的頻繁,但是鄰裡之間一旦出現攀比心理,就意味著關係開始不再那麼和睦,久而久之鄰裡之間別說勝親人,甚至反目成仇的大有人在。

親戚本來就是血緣關係的維持,按道理來說應該有很大的共性,再通過親戚之間禮尚往來,使得關係得以延綿。但是當自己親戚當中有不務正業者、沾染毒品和爛賭的,就要非常小心了,因為這三種人最後都會走上不要臉的路子。不要臉看似是一句罵人的話,實際上更多的說明了一個人誠信有問題,有信的人和沒有誠信的人打交道,最後吃虧的是哪一方,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敬而遠之!

現在農村人口外流非常嚴重,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逃離農村,帶來的不僅僅是表面的農村土地撂荒情況,更是幾千年農村文化的斷層,這才是最主要的,也是老張最害怕的,那麼問題來了,你覺得農村文化應該得到傳承嗎?還是應該隨著時代的發展,淹沒在工業化的煙塵當中?

(作者:西方遊龍,本文由「我掌管著我的青春」創作)閱後如果喜歡,不妨關注、點讚和評論,謝謝!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諒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鄰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是啥意思?這句話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和老俗話以通俗易懂、言簡意賅和誇張的特點深受大家的喜愛,或指導生產,或指引迷津,農村老俗話總能在合適的時間出現在需要的人身邊,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一句農村俗語就是「鄰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下面一起來看看:
  • 老人常說:「酒有三不喝,人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指的是什麼
    老人常說:「酒有三不喝,人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指的是什麼?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重情重義的國度,淳樸的中國人民也一直受到世人的稱讚。為了讓後人少走彎路,農村就有一句俗語,說「酒有三不喝,人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相信大家也日常生活中,特別是男人一定少不了酒場,也經常相互比較,更有很多親戚朋友要走訪。那麼,老祖宗留下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首先說:「酒有三不喝」,是那三不喝呢?
  • 俗話說:「鄰有3不比,親有3不走」,老祖宗的智慧確實在理
    幾千年的中華文化傳承,老祖宗根據生活經驗總結出了很多簡單易懂的俗語,每句都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而這句「鄰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則蘊含了老祖宗總結出來的處世智慧。鄰居是我們一生之中接觸時間很長的人,人總會拿自己和別人相比較,那麼鄰居之間有哪三樣不要比呢?第一不能比的就是錢財。
  • 農村俗語:「窮不串親,富不串鄰」,說的有道理嗎?
    文/濤聲依舊 農村俗語:「親戚別共財,共財斷來往」,說的有道理嗎? 在農村當中,總有那麼一些人堅守在這片土地當中,把農村當作自己自始至終唯一的家,這就是農村人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始終在農村待著的老人們看上去大門不出,但是實際上他們早已經是闖蕩了一輩子,才回到這裡的,他們所創造的那些俗語就可以證明,這裡面包含的人生哲理只有用一輩子的人生才能得到,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幾句。
  • 農村俗語「人窮不走親,富貴不還鄉」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俗語「人窮不走親,富貴不還鄉」什麼意思,有道理嗎?現在的農村和過去相比起來了,差別很大。特別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少了一些人情味,多了一些利益,或許是因為環境的影響,也或者是有著其它什麼原因,總得來說,不管是老人還是年輕人都變得很勢力。
  • 在農村,俗語「明七暗九,暗九大關口」,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大家好,這裡是「豬友巴巴」,每日點評農村大小事,更有趣味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三農趣事,農村新鮮事,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呀!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在農村,俗語「明七暗九,暗九大關口」,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裡,留下來了很多的農村俗語,這些農村俗語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而且字字珠璣,句句屬心。而這句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就很明確的說了這一點,那麼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什麼呢?
  • 農村俗語:姐死門檻斷,哥走侄不親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姐死門檻斷,哥走侄不親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有很多年輕人都喜歡到城市打工,所以在平常的時候農民基本是沒有什麼勞動力的,大部分在農村生活的都只有老人和孩子,但是這樣也導致農村的人情味越來越淡了,有些人家在過年的時候就已經不走了。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個關於農村人情味的俗語,這句俗語就是姐死門檻斷,哥走侄不親。這句俗語說的時候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這話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這話什麼意思?有道理嗎?應該怎麼理解?一些農村俗語博大精深。它是經過古人們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無論對我們做人,或者做事都是有幫助的,同時也起了警示的意義。那今天我們看一下這農村俗語「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縱有麒麟子:麒麟是瑞獸,在神話裡與鳳、龜、龍共稱為「四靈」,古人把麒麟常用來比喻傑出的人。而麒麟子的意思:就是孩子是一個大富大貴,才華出眾,聰明睿智的人,長大後必將成為傑出人才,有麒麟之才。
  • 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房後不栽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房後不栽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農村俗語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生活經驗,對人們的生活有實際指導意義。特別是在農村裡,一些息息相關的事情自然離不開農村俗語。而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這句關於生活的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房後不栽樹」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房後不栽樹」是什麼意思:老祖宗們蓋房子是非常有講究的,由於蓋房子是一輩子的大事,所以老祖宗在建設房屋的時候,必經過一番的考量。而古時候一些仔細的人,在選擇房屋的住址時,也要經過「高人」指點才能破土動工。
  • 農村俗語:十年看婆,十年看媳,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話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十年看婆,十年看媳,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話有道理嗎?農村流傳著很多的俗語,這些俗語大都都是農民朋友們通過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雖然俗語大都反應的是生活中的小事情,但是卻都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這也是俗語能流傳這麼廣泛的原因。
  • 農村俗語「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從小在農村長大,在農村人的眼中,紅白公事都是很重要的事情。如果有人請你喝酒,你可以找藉口不去,但是如果有的人家中有人去世,別人來找你幫忙,人家已經找上門來了,那麼你是不可拒絕的,否則以後你的家中有事了,別人也不會來幫忙。在農村結婚也是一樣的道理,人家找你幫忙是看重你,畢竟誰家都會有婚嫁喪娶這樣的事,互幫互助既顯得熱鬧,還顯示這家人的人緣好,大家都來幫忙。
  • 農村老人常說「褲帶長壽命短」,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我國文化博大精深,古代的勞動人民們通過日常生活、節氣等方方面面的經驗,總結出了不少通俗易懂的俗語,而在農村裡也一直流傳這這些俗語,讀起來可能有些粗俗,但是撇開這些字面得意思,深究裡邊的含義還是非常有道理。俗語涵蓋的面很廣,各個方面都有 。
  • 農村俗語「男怕三點頭,女怕闊步走」這句話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裡這個時候還是比較忙的,因為這個時候也是芒種的節氣前後,農村裡農民都是很忙碌的,就像平時的時候農民農閒的時候大家就會聚在一起聊天,而一些俗語就是農民平時聊天的話題,畢竟農村的俗語是一種文化,作為俗語來說也是在農村裡根深蒂固的存在了好多年,幾乎在農村裡有很多的人都會說上這句俗語,
  • 農村俗語:「舅家風,三代傳」,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生活在農村,常聽到長輩們說一些口頭禪,其實這就是大家常說的俗語,而民間的這些俗語,雖說聽起來比較糙,但是細細品味的話,會有頗多的感受。記得多年前,回鄉下摸不到路了,就問到旁邊幹活的老伯怎麼走,當時由於著急,語氣稍微有點重,老伯直接說上了一句俗語,「問路不施禮,多走五十裡」,雖然是簡短的一句俗語,但是卻告訴了我一些道理,至此以後,但凡出門在外,我都以禮相待,語氣謙卑。其實俗語雖叫俗語,但是一點也不俗,只有我們細揣摩,深領悟才能深知之中的道理。比如下面的這則俗語,農村俗語:「舅家風,三代傳」,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 農村俗語:「打不斷的親,罵不斷的鄰」,你覺得有道理嗎?
    現在大家可能都有一種固有的認知就是覺得只有從書本中學到的那些知識才算是文化,但是我們也應該知道有一些文化是人們在生活中就可以創造出來的比如說農村的一些文化,可能村裡面的一些人接受教育的程度並沒有城裡面的人多,但是並不代表他們就沒有文化,他們因為生活經驗豐富,所以在一些方面還是很有優勢的。
  • 農村俗語:門前有馬不為富,家裡有人不算窮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門前有馬不為富,家裡有人不算窮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農村這裡有著非常多的俗語,這些俗語全部都是老一輩子的農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下來的,雖然有些俗語說的是十分的糙,但是其中還是有很大的道理的,所以在以前的時候,這些俗語對農民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因為農民如今的生活變化了,很多年輕人也開始到城市工作了,所以這些俗語也開始漸漸消失在農民的生活中,真是非常的可惜。
  • 農村俗語「姑姑親輩輩親,姨姨親皮皮親」,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都說「俗語能育人」,這句話是非常有出處的,農村的孩子基本上都沒有接觸過太多東西,這方面跟城市裡的孩子差距較遠,但是大多數的農村孩子都非常實在,並且很講禮節,這就表明了農村孩子的家教也不差,畢竟無規矩不成方圓,另外就是農村的孩子會經常將一些俗語掛在嘴邊,長此以往就將其中的道理熟記於心了,可能這也是在農村長大的孩子的優勢吧。
  • 農村俗語:人窮不省三筆錢,人窮不串三種門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人窮不省三筆錢,人窮不串三種門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有很多農民的生活都變得非常好了,但是雖然如此,有些老人還是忘不了以前的苦日子的,對於他們來說,雖然以前的生活十分苦,但是還是幸福的,那個時候雖然家裡窮,但是最起碼一家人還是可以生活在一起,但是現在雖然生活好了,但是想要團聚卻是非常的不容易。
  • 農村俗語「三錢不借,三禮不隨」,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那麼老人說的這句俗話到底是什麼用意呢?又沒有道理呢?首先咱們說「三錢不借」是指的哪三錢!在說下「三禮不隨」是指的什麼意思?,當然有人說可能忘記了但是你仔細想想可能嗎?其實老輩人一些俗語能流傳到現在確實也教育一些人,它還是比較有道理的,「三錢不借,三禮不隨」這句話說的也很現實,也符合農村一些實際情況,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過以上解釋中的事情呢?歡迎大家留言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