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鄰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是啥意思?這句話有道理嗎?

2020-11-21 騰訊網

農村俗語和老俗話以通俗易懂、言簡意賅和誇張的特點深受大家的喜愛,或指導生產,或指引迷津,農村老俗話總能在合適的時間出現在需要的人身邊,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一句農村俗語就是「鄰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下面一起來看看:

農村俗語「鄰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是啥意思?

「鄰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的意思是鄰裡之間有三樣東西不能比,親戚之間有三種親戚之間不能走動。

鄰有三不比:鄰裡之間三種不能互相攀比的東西分別是父母、老婆和金錢,農村有這樣一句老話,說的是「薄地、醜妻、爛棉襖」為農村「三寶」。人一生下來父母就註定了,沒得選也沒得改,而且命中唯一。自己的老婆好與壞只有自己知道,覬覦別人的老婆實則是不道德也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親有三不走:親戚本來就是血緣關係的維持,按道理來說應該有很大的共性,再通過親戚之間禮尚往來,使得關係得以延綿。但是當自己親戚當中有不務正業者、沾染毒品和爛賭的,就要非常小心了,因為這三種人最後都會走上不要臉的路子。不要臉看似是一句罵人的話,實際上更多地說明了一個人誠信有問題,有信的人和沒有誠信的人打交道,最後吃虧的是哪一方,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敬而遠之。

這句話有道理嗎?你怎麼看?

@婷子

現在的人就喜歡比來比去,鄰裡之間,親戚之間都是這樣,其實沒必要比來比去的。

「鄰有三不比」,意思是鄰裡之間距離都比較近,低頭不見抬頭見的。碰到鄰居就少不了家長裡短的,在一些事情上難免會進行比較。不過有幾種還是不要比較的好,第一種是不比掙錢,第二種不比孩子,第三種不比房子。每個家庭的情況與富裕程度都不同,錢財乃身外之物,夠用就行,沒必要攀比。孩子是自己的,如果經常與別人家的孩子攀比,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所以,為了孩子,不要在說「你看某某家的孩子」這類傷孩子的話了。至於房子和金錢是一樣的概念,住著舒適即可,又有什麼可比的呢?

@笑紅塵

「親有三不走」,意思是第一種勢利眼的親戚不走,第二種沒情義的不走,第三種愛算計的親戚不走。勢利眼的親戚眼中只重眼前利益,你得勢就巴結你,你失勢就狠踹你,這種親戚不走也罷。沒情義的親戚一般在你遇到困難時,不會出手相幫,比如孩子生病急用錢,身上錢不夠,親戚帶錢了卻不願意借,這種的親戚還走他幹什麼。愛算計的親戚比較重利,處處算計別人,目的就是賺錢與省錢,比如借錢要高利息,幹活為省錢,就找親戚幫忙,給低工資。

@小馬哥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鄰居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確實要比親人更可靠,但鄰居也是最有可能產生矛盾的,因為離得太近,出問題概率則會更大。

@無中生有

我是這樣的想法:不論是親戚還是門口人,只要在我困難的時候,伸手幫助過我的人,永遠,永遠都是我的恩人,無論窮富!

@和值有約

人窮沒親戚。一點不假,過好自己的日子,別人再好的日子,也是別人的,自己再窮也要往前過,所以過好自己的小日子,不卑不亢。

總結:別和鄰居去計較,去對比,多一點關心和友愛。對於好的親戚,我們要多走動,讓親戚關係更融洽。人生幾十年,與人相處也要謹慎;人生不易,別讓自己活得太累,做人要對自己有信心,不用去羨慕別人,過好自己最重要。

相關焦點

  • 農村有句俗語「鄰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
    因為人都被高度的固定在了每一寸土地上,所以咱們老祖宗的生活居住相對來說就非常固定,固定在同一片土地上,子子孫孫耕種著同一片土地,供養著那些吸血的統治階級,這就是咱們古代農民的悲哀。也正因為這種結構特點,所以咱們國家農村擁有了自己特殊的文化傳承,比如說唐詩宋詞在士大夫階級流傳,而農村俗語老話則成就了農村人的智慧。
  • 老人常說:「酒有三不喝,人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指的是什麼
    老人常說:「酒有三不喝,人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指的是什麼?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重情重義的國度,淳樸的中國人民也一直受到世人的稱讚。為了讓後人少走彎路,農村就有一句俗語,說「酒有三不喝,人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相信大家也日常生活中,特別是男人一定少不了酒場,也經常相互比較,更有很多親戚朋友要走訪。那麼,老祖宗留下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首先說:「酒有三不喝」,是那三不喝呢?
  • 俗話說:「鄰有3不比,親有3不走」,老祖宗的智慧確實在理
    幾千年的中華文化傳承,老祖宗根據生活經驗總結出了很多簡單易懂的俗語,每句都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而這句「鄰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則蘊含了老祖宗總結出來的處世智慧。古人都是從農村時代過來的,所以這句話講述的也是農村的房子,農村的每戶房子都是自建的,所以會有差別,在現在這個時代,我覺得不要比的就是家世。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際遇,一生安安穩穩,平平淡淡即好。雖然老話說,遠親不如近鄰,但是畢竟是親戚,平常還是要多走動,不過老祖宗的經驗之談,到底哪三種親戚不能走呢?
  • 農村俗語「寧嫁屠豬佬,不嫁讀書人」,這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俗語「寧嫁屠豬佬,不嫁讀書人」,這話啥意思,有道理嗎?在我國的古代,有著近5000年的歷史文化,在這歷史的文化年代中,有很多語言都流傳了下來,農村俗語就是其中一種,雖然這些話歷史悠久,正是因為這些話有流傳下來的價值,所以才會流傳下來。現在還在不少的地方能夠聽到正宗的農村俗語。古代的一些俗語,也代表著當時的文化,把它流傳至今也是大家覺得它有深刻的道理。
  • 農村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這句話啥意思?
    農村俗語很多都有一定的警示意義,或宣揚美好品德,或教育後人遠離奸邪。雖然伴有一定的誇張手法,但從長遠看來確實是有一定道理的。就拿今天這句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來說,一起來看看吧!
  • 農村俗語:「頭伏餃子,二伏面」,啥意思?你覺得有道理嗎?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俗語:「頭伏餃子,二伏面」,啥意思?你覺得有道理嗎?在農村至今仍舊存在著很多俗語,作為農村的傳統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俗語總是和農民朋友的日常息息相關的,因為農耕對於農民朋友們來說是一種日常勞動的方式,因此在俗語中也有著很多相關的描述,有的是為了提升後人的效率,有的則是對於一些行為習慣的總結。
  • 「五鬼樹不進宅」,這句話啥意思呢?你覺得有道理嗎?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五鬼樹不進宅」,這句話啥意思呢?你覺得有道理嗎?農村的文化特點比較突出,其中的一些話往往十分有趣,因為這些俗語的存在能夠給後人帶去很多生活中的幫助,也因此能夠帶來不少啟發,如今在農村是非常流行的。關於種樹也有俗語,因為就算自己對於這件事情沒有什麼看法,也是會讓鄰居們說閒話,到時候也是不利於鄰裡至今的生活。關於這件事有著一句俗語,那就是「五鬼樹不入宅」,是想要表達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窮不串親,富不串鄰」,說的有道理嗎?
    文/濤聲依舊 農村俗語:「親戚別共財,共財斷來往」,說的有道理嗎? 在農村當中,總有那麼一些人堅守在這片土地當中,把農村當作自己自始至終唯一的家,這就是農村人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始終在農村待著的老人們看上去大門不出,但是實際上他們早已經是闖蕩了一輩子,才回到這裡的,他們所創造的那些俗語就可以證明,這裡面包含的人生哲理只有用一輩子的人生才能得到,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幾句。
  • 農村俗語:人悶心毒,狗悶嘴惡,什麼意思?這句話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人悶心毒,狗悶嘴惡,什麼意思?這句話有道理嗎?在農村生活,你就發現農村的生活是很豐富的,不僅能見到很多你在城市裡沒見到的東西,連一些話語你也是覺得比較新鮮的,有時候可能就幾個字,可是想想還是很有意思。
  • 農村俗語「羊不姜、雞不椒、狗不蒜」是啥意思?這樣做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羊不姜、雞不椒、狗不蒜」是啥意思?這樣做有道理嗎?哈嘍,大家好,我是大廚江一舟,今天又到了和大家分享美食的時刻了,你準備好了嗎?「民以食為天」,吃飯乃是人生的頭等大事。說起吃飯,就必須有人做飯才能吃到飯。在我們平時吃的飯菜當中,可以吃肉菜也可以吃素菜。
  • 農村俗語「大門若朝西,寒夏受人欺」,啥意思?這句話有道理嗎?
    在農村,蓋房子是一件大事,除了結婚嫁娶之外,最大的喜事就是喬遷新房了。因此,蓋房子的風水也就成為了農村老一輩人最重視的事。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農村俗語,就是跟蓋房子有關:「大門若朝西,寒夏受人欺」,下面一起來看看這句話是啥意思吧!
  • 農村俗語「五虛令人貧,五實人富貴」,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的俗語很多,但多數都跟勞作和宅子有關係,因為在農民眼裡,衣食住行吃和住還是佔很大的比重,所以很多一俗語都跟這兩樣有關係,特別是農村建宅子的時候都有特別的講究,相關的俗語也特別多,下面筆者給大家分享3句俗語,來看看它們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 俗語「貧不串親,富不串鄰」啥意思?有沒有道理?聽聽老農怎麼說
    而且俗語往往蘊含的道理在人們為人處事過程中是有一定的作用,比如說過去老人經常講「貧不串親,富不串鄰」,就是其中典型的一句。那麼這句話有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今天止茶就和大家來說道說道。貧不串親說實話,在過去農村裡面大部分人家都很窮,但是也有一些相對比較富裕的親戚朋友。不要說人見利忘義或者說見錢眼開,不管在什麼時代,都有些人對於貧窮的有偏見。
  • 農村俗語:「野花進房,家破人亡」,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野花進房,家破人亡」,啥意思?有道理嗎?說到這個俗語,我就想起了鄧麗君的歌,唱的是:「雖然已經是百花開,路邊的野花你不要採」。因此來說,這句農村俗語「野花進房,家破人亡」中的野花,就是外面的女人。
  • 農村俗語「哥走侄不親,姨夫不是親」,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哥走侄不親,姨夫不是親」,啥意思?有道理嗎現在的農村建設的好,風光迷人,好多朋友節假日,都會回到農村體驗一下安安靜靜的日子,看看流水聽聽蛙鳴,簡簡單單的放鬆一下心情。農村老人在教育晚輩的時候,經常在要說的話前面加上「俗話說」,時間長了這些話就被稱為俗語。俗語說明的事情很多,有些是天氣,有些是關於周遭人情的,我們來看看這幾句俗語。(一)姐死門檻斷,哥走侄不親看到這段話,加上字面判斷理解起來應該不難。
  • 農村老話說「富不回鄉,男不過三」,這句話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由於各地方言不同,所以流傳於農村的俗話用字上也是不同的。但如果我們深究其中的含義就會發覺,這些話雖然用字不同,雖然各地的規矩有所不同,但俗話之間的意思是相通的。比如這句「富不回鄉,男不辦三」,在我們豫北這邊,其實是有一個順口溜的,是這樣說的:男到三十不過生,過生就會陷深坑。女到四十不慶祝,慶祝就會斷前路。
  • 農村俗語「嘴上沒毛、做事不牢」到底啥意思?真的有道理嗎?
    導語:農村俗語「嘴上沒毛、做事不牢」到底啥意思?真的有道理嗎?在農村生活的人都知道,大家沒有圍在一起閒聊的時候,時不時的都會從口裡冒出出句通俗易懂的農村俗語來。似乎這些農村俗語已經是刻在腦子裡的東西一樣。
  • 「男怕三十,女怕十八」,這句鄉下俗語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文/玉濁清「男怕三十,女怕十八」,這句鄉下俗語是啥意思?有道理嗎?農村的俗語包含萬象,大部分各個領域的都有,而且有些屬於被口口相傳,而小編要介紹的這句古語是「男怕30,女怕18」,這句鄉下佬話是啥意思呢?
  • 俗語:豬大三百斤,魚大無秤稱,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豬大三百斤,魚大無秤稱,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生活在農村的人,可能都有養豬的經歷,阿寧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句俗語:豬大三百斤,魚大無秤稱,不僅說了養豬,還有一些關於魚兒的知識。接下來,阿寧將為大家介紹這句俗語。這句話在字面意思上其實是說家裡養的豬,最重也就是三百斤,而養魚,就不一定了,所以就有了「魚大無秤稱」的說法。這句話阿寧覺得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阿寧村裡以前與養豬的人家,就算是養的最好的人家,到過年殺豬的時候,體重好像也確實沒有超過三百斤的。
  • 農村俗語『三六九出門走,七不出,八不歸』,啥意思?有道理嗎?
    眼看春節臨近,農村人即將走親訪友,互相祝福,由於春節是我國傳統節日,老百姓都很重視,所以春節人們做事都很講究,比如初一不能打罵小孩,正月裡不能剪頭,但是對於何時歸家出門也講究黃道吉日,比如俗語『三六九出門走,七不出,八不歸』,這又是啥講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