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各地方言不同,所以流傳於農村的俗話用字上也是不同的。但如果我們深究其中的含義就會發覺,這些話雖然用字不同,雖然各地的規矩有所不同,但俗話之間的意思是相通的。
比如這句「富不回鄉,男不辦三」,在我們豫北這邊,其實是有一個順口溜的,是這樣說的:男到三十不過生,過生就會陷深坑。女到四十不慶祝,慶祝就會斷前路。窮不探親多說話,說話就會挨鐮把。富不回鄉多顯擺,顯擺就會把命拐。
這裡的挨鐮把和把命拐都偏方言,鐮把說的就是鐮刀的把子,意思是有人會用鐮刀的把子打,把命拐的意思就是把命丟。
這裡有點危言聳聽,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來,這個富不鄉和男不辦三其實是從這些話裡擇出來的。
那麼,這句話究竟是個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一、這句話啥意思
什麼叫富不回鄉?很多人對故鄉是有情結的,因為我們的文化傳統就是這樣,講究落葉歸根,一個人不管走多遠,不管多大本事,故鄉是他永遠的牽掛。
那麼,這裡的富不回鄉是咋回事?難道在外面混得不好,窮了才能回去?富了反而不能回去?
其實這句話貌似簡單,但卻深含著人性的哲理。項羽進入鹹陽,終結了秦朝的命運,自封西楚霸王,然後把鹹陽秦皇宮一把火給燒了,他要回老家去顯擺,按照他的意思,如果富了不回鄉,豈不是錦衣夜行?別人誰知道自己發財了?
於是,他落了個沐猴而冠的名聲。試想一下,如果清朝入關後,只是搶奪一番又回他們的盛京,那還會有近三百年的國運嗎?
往小了說,有些人富了後,覺得回家可以顯擺,我富了要回去讓他們看看,這固然可以得到別人的阿諛奉承,但同時也有可能埋下禍患,一些別有用心的人,一些嫉妒的人也許會生出壞主意。
其實這樣的事在過去並不少見,但要簡單理解這句話的意思,那就膚淺了。富不回鄉,乍一看好像說的是富了不要回家鄉,其實裡面暗含的意思是如果在外面富了,回家鄉後更應該謙遜,不要不可一世,富而不驕,財不外露,這才是這句話的重點。
男不過三的意思其實很明白,也非常簡單,古人講三十而立,這個時候正是立業、立志的時候,正是拼搏的時候,不管你混得多好,這個時候仍然需要拼搏,但這個時候卻合計著過生日,無疑會讓自己失去上進心,並且會得到一些違心的奉承話,人不怕一時聽到奉承話,就怕身邊全是奉承人,這會讓人迷失自己的。
所以,男不過三,並不是說你不可以辦三十歲生日,而是要低調行事,比如和自己全家吃頓飯,不要大張旗鼓,因為還沒有到那個時候。
二、這句話有道理嗎
不管是從字面意思還是從深層理解上,黑嫂個人認為這句話都是有道理的。
道理在何處?
首先說這個富不還鄉,我們上面就已經說了這個富不還鄉的解釋,不能簡單理解成富了就不回家鄉了,而是富了回去後要低調,不要不可一世。
怎麼不能回呢?回去後,為家鄉做點好事,帶動家鄉的人再就業,在家鄉創造出更多的財富,這不是更好嗎?
有人說這個富不還鄉是講你過得好了最好不要回家鄉,如果回去,過去看不起你的親戚就會跑來借錢,你借了他們不還,你不借他們背地裡罵你。
的確是有這樣的現象,但這太膚淺了,真正的富人,你讓他不回家鄉能憋死他,特別是自己打拼而富起來的人。
能做到富了回去而不張揚,則算是理解了這句話中的含義。
男不過三這句話中的道理在何處?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男人到三十歲時,父母大多在世,古人講父母在世不慶生。說的是,如果父母尚在人世,自己是不應該慶祝生日的,因為上有父母,自己慶祝什麼生日?
再者說了,自己的生日,其實也是母親的受難日,她生孩子不容易,受了不少苦,自己是要慶祝她的受難日嗎?
從事業上來說,一個人三十歲時正處在拼搏的年紀,這時候不要花天酒地,更不要沉迷於虛偽浮躁,而什麼舉辦生日這些,正是虛偽浮躁的表現。
故,黑嫂認為這句話有道理。
最後:當然了,黑嫂在這裡仍然要說明,這只是黑嫂認為有道理,要知道道理都是相對的,並不是絕對的。一件事,從兩個方面看,從不同的立場看,就會有有道理和沒有道理之分別。這些道理是需要個人從生活經驗以及生活經歷中去感悟的。更不能說自己感覺有道理就一定有道理,而且還根據自己的經歷去強求別人認同自己所認為的道理。強求別人認同自己的道理,本身就是一種不講道理。您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