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說:「窮灶門,富水缸」啥意思?還有現實意義麼?
在村裡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中午放學回家的路上,突然聽到村裡嚷嚷聲,發現有人家房屋冒著濃煙,很多人帶著家裡水桶和臉盆跑去。我跑到地方,看見黑娃家的瓦房房頂塌了一間,村子的人都拎著水桶去幫忙,當時村裡人們的飲用水,多都是挑水井裡的水吃,人們排隊打水幫黑娃家瓦房滅火,父親看到我讓我回家去,不要在那裡礙事。當時那種場景,是我第一次看到有人家房屋失火,看著黑娃媽哭的樣子,給我幼小的心靈帶來不小衝擊。
事後我從村裡人們那裡了解到,黑娃媽做飯的時候,由於不小心,土灶裡的火掉了出來,引燃了灶門前的柴堆,繼而引發的火災。黑娃家著火的主要原因,是那天黑娃媽看著天氣要下雨,把乾柴堆滿了灶門,灶門前柴堆著火以後,廚房水缸裡的水恰巧又見底了,沒有及時滅火造成的火災。那種鄉鄰們齊心協力救火的場景,使得我一下子就記住了村裡老人說過的話:「窮灶門,富水缸。」意思很明顯,在那個年代,村裡家家戶戶都是燒土灶做飯,廚房裡難免會有柴火堆,和大水缸,要經常保持水缸有「富足」的水,柴火隨用隨拿,不易在廚房裡積攢太多,以防火災隱患。所以你看,農村廚房裡灶臺前,過春節的時候,會張貼上「小心火燭」,時刻警示人們要預防火災隱患。
富水缸,其實在以前家家戶戶使用水缸的年代,還有更深刻的含義。以前農村相親,女方家會看男方家廚房裡的水缸,看看水缸滿不滿。如果水缸裝滿了水,說明這家人很勤快,過日子有備無患,防患於未然,是一方面的優點,有利於促進相親成功;如果水缸裡水少或者沒有水,女方就會認為這家人比較懶惰,做什麼事情也沒有規劃,日子是得過且過,不懂未雨綢繆,就會給相親帶來消極影響。這種以小見大的判斷雖然並不絕對,但是,還是有一定的道理。話說回來,現在相親,雖然看重男方的方面不一樣,在農村看水缸也只是一個梗,本質上也是看好男方有勤勞的品質為佳。
「窮灶門,富水缸」這句老話,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說,雖然廚房做飯形式有了很大改變,現在農村的房屋建築,多採用鋼筋混凝土材料建成,廚房裡做飯用的「燃料」也多樣化,並不都是用柴火做飯。但是,村裡人每年還會在廚房裡張貼「小心火燭。」其意義還是警示人們,水火無情,要防患於未然。因為無論我們是用電、燃氣、煤或者柴火做飯,都需要熱量來烹飪食物,無論用哪種模式「生火」做飯,在正確的操作下,稍加注意都是很安全,沒有什麼隱患。比如:用電後及時關電路,時常檢修線路和水管等;用燃氣後記得及時關緊閥門,家裡長時間沒人的情況下,記得關閉好總閥門;用煤要保持廚房的通透性佳,注意煤氣的安全隱患;用柴火做飯的廚房,還是要「小心火燭」,窮灶門,富水缸,有備無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