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富不回鄉,男不辦三」,說的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2020-12-13 李子說農

老話說:「富不回鄉,男不辦三」,說的是啥意思?你發財以後,會回農村老家嗎?

在農村裡,流傳了許許多多的農村老話,而這些農村老話千姿百態、形式各異,有關於生活經驗的、有關於氣象的、有關於相術的、還有關於節氣的等等。而正是這些農村俗語,就像一個農村小夜曲一樣,把農村裡的人文物事點綴的有滋有味。

因此來說,這些農村老話不僅給予我們生活經驗,而且還是特別有趣的。而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這句農村老話:「富不回鄉,男不辦三」,那麼這句俗語說的是啥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如果發財後會不會回農村老家呢?李子來回答:

「富不回鄉」的意思:

一些人在富裕之後還是挺願意回鄉呢,而會鄉的目的就是想證明什麼。而前幾天我看到一個段子,說:有人在城裡賺了幾個錢,又買了名牌小車和包包,但是他回村的時候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有錢,就在村口故意的把車開到溝裡,然後回村找人幫忙。就這樣,全村的人都知道這小子發家了、有錢又抽好煙,而這人也極大的獲得了虛榮感,所以來說這就是回鄉的好處。

那麼為什麼老祖宗認為「富不回鄉」呢:

俗話說得好:「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而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如果人富裕了,就算你住在深山老林裡都有人知道的。因為這人一旦富裕之後,一些窮的親戚朋友、左鄰右舍的都想法佔富人的光。也正是如此原因,一些富人也是不堪騷擾,就算是有錢了也不會自己的故鄉去住。

別的咱們先不說,就拿大衣哥來說吧:在大衣哥成名之前,村裡很多人都是認為大衣哥不學無術,並刻意疏遠他。但是在大衣哥成名之後,並沒有生活在城市裡,又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可是當大衣哥榮歸故裡後,麻煩事卻是接連不斷了:首先,一些親朋好友跟大衣哥借錢,借了錢之後並沒有打算還他。其次,一些人利用大衣哥的流量去拍視頻,然後拿到網絡上曝光去賺錢。其三,還有一些喝醉了酒的人對大衣哥的門用腳踹個不停。

而這三條中的任何一條,就讓普通人承受不住,辛虧大衣哥還是非常善良的,否則的話一些富人早就忍耐不住而搬家了。因此來說,這「富不還鄉」還是有道理的。

「男不辦三」的意思:

而這句話完整的俗語是:「男不辦三,女不辦四」。而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作為一個男人來說,不要辦30歲的生日宴會,而女人則不要辦40歲的生日宴會。

現在我們也常常看到一些二三十的年輕人,動輒就舉行自己的生日宴會,而這宴會的隆重程度,就和結婚一樣。但是在年輕人的宴會上,一些農村老人也是深惡痛絕的。

而說到這裡我們年輕人也是比較納悶了,為什麼老祖宗認為「男不辦三」呢:

首先來說:而老祖宗認為,男人過生日的時候是以五十歲為界限的。一般來說人到了五十歲叫做「過生日」,五十歲以後才是名正言順的「做壽」。六十歲稱為「祝壽」,而六十九歲則過七十大壽,俗稱「整壽」。

所以人到了五十歲以後,在過生日的時候都是晚輩被長輩過得;而小孩過生日,則是長輩給晚輩過得。而男人在三十歲的時候,如果去過這個生日自然是不倫不類的、很尷尬極了,到底是長輩給晚輩過生日呢,還是晚輩給長輩過生日呢?

其次來說:俗話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而人在三十的時候,正是而立之年,也是闖蕩事業的最佳時機。

如果這時候男人由於「玩物尚志」,而去過生日的話,這對男人來說自然不是什麼一件好事,在長期的「好惡勞逸」下,男人在三十的時候自然就沒有了創業之心,久而久之就會被荒廢了。而還有些人迷信的認為,男人在三十歲大過生日的話,以後會孤獨終老的。不管這件事是不是真的,但是老祖宗對這男人在三十過生日,也是很不看好的,所以也就有了這「男不過三」之說。

綜上所述:

其實老話說的:「富不回鄉,男不辦三」還是有一些道理的,而這也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精髓。至於我發財後會不回農村老家,我認為還是要回的,不過要低調做人、低調做事才好,不以自己有錢而盛氣凌人,而是要儘量的去照顧村裡的一些老人,這畢竟還是一件善事。

因此來說,雖然這俗語終歸是俗語,我希望大家在發財之後,能多做一些善事吧!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說「富不回鄉,男不過三」,這句話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但如果我們深究其中的含義就會發覺,這些話雖然用字不同,雖然各地的規矩有所不同,但俗話之間的意思是相通的。比如這句「富不回鄉,男不辦三」,在我們豫北這邊,其實是有一個順口溜的,是這樣說的:男到三十不過生,過生就會陷深坑。女到四十不慶祝,慶祝就會斷前路。窮不探親多說話,說話就會挨鐮把。富不回鄉多顯擺,顯擺就會把命拐。
  • 農村俗語「富不回鄉,男不辦三」分別是哪句話裡面的?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富不回鄉,男不辦三」分別是哪一句話裡面的?有道理嗎?不過這兩句話雖然有些風馬牛不相及,卻各有搭檔和出處,也都是農村老人們常常念叨的兩句話。「富不回鄉」與「窮不走親」是一對兒俗語搭檔。窮不走親,意思是說,人在貧窮的時候,儘量不要去親戚家串門閒坐,因為不管你是不是去借錢,親戚們都會提防著。你若是真的去借錢了,那可能會自討沒趣,再說了,人家也不能每回都借給你錢,能救你一次急就不錯了。你若不是去借錢,讓人家白擔心一場,你一進門人家就趕緊得想辦法怎麼才能避免你開口借錢!這不是兩不自在嗎?而富不回鄉就更好理解了!
  • 俗語:「人窮不走親,人富不回鄉」,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人窮不走親,人富不回鄉」,什麼意思?有道理嗎?文|一路說古說今我國文化流傳了很長時間,衍生出了很多民間的俗語,雖然有的聽起來很直接很武斷,但是分析下來並不是沒有道理,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就俗語:「人窮不走親,人富不回鄉」。說的就是人窮的時候不要老是走親戚,人富有的時候也不要總是回老家。它反映的就是現在的人心和社會的風氣,為什麼說它是對的呢?
  • 你知道「富不回鄉,窮不省親,男不辦三,女不過四」是啥意思嗎
    其實這句話是斷章來的,全話是「富不回鄉,窮不省親;男不過三,女不過四」這四句話說得比一定是全對,但是在人際交往和人情場來說,還是很有借鑑的意義的。富不回鄉,意思是自己在外面賺到了錢,最好不要回老家其實這個是很容易理解的,家鄉的還是在家鄉沒有出去外面發展,自己的經濟各方面未必會很好,尤其是在農村,一旦有什麼大事,比如買房子買車子,辦喜事等等急需用錢的時候,知道您有錢,首先想到的就是跟你借錢,這個時候就很尷尬。
  • 老話「窮不走親,富不還鄉,男不辦三,女不辦四」,是什麼意思?
    老話常說:「窮不走親,富不還鄉。男不辦三,女不辦四」,為了便於大家理解,我逐句為大家解釋一下。窮不走親——:這句話應該不難理解,「人窮志短,馬瘦毛長」,人窮也就沒了親戚和朋友,也就沒了來往。親戚朋友看你像避瘟神一樣,與其受辱,還不如待在自己家裡哪也不去。有句話叫做「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居鬧市無人問」。努力奮鬥,憑自己的雙手開創美好的生活才是唯一的出路,靠別人都是扯淡。「富不還鄉」——:的意思是說,在外面打拼掙錢發財了,最好不要回老家。
  • 「一不做,二不休,不三男,不四女」,農村老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其中,不少老話都和數字有關,比如「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三不親,三親,句句戳人心」等。今天筆者要分享的這組俗語是「一不做,二不休,不三男,不四女」,也是由數字組成的,那麼這句農村老話說的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 農村俗話「窮不走親,富不回鄉」,是什麼意思?
    在我國的農村,有很多俗話,這些俗話大家一聽都很熟悉,很多是話糙理不糙。作者今天就和大家聊句很現實的俗話,叫「窮不走親,富不回鄉」,這是農村在談論人情往來時,常說一句俗話那這句話啥意思呢?這真的是現實的一種真實寫照嗎?首先,咱們了解這句話的出處,這句話出自於《增廣賢文》意思是:「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有錢道真語 無錢語不真 不信且看席中酒 杯杯先勸有錢人,人窮不走親,富不串鄰門,門前放根討飯棍,親戚故友不上門。 」這些都是金錢社會人際關係的真實寫照。
  • 在農村,老人常說:「男不做九,女不做十」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男不做九,女不做十」什麼意思?像一般的農村人都懂得一些老話俗語,這些老話俗語一般都是聽老人們說的,老人們也是從自己的生活中體會出來的。在學習或者工作中用一兩句老話俗語還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讓說的話更加通俗易懂,富有說服力。  但是還有一類俗語說的是一些人們在生活上要避諱的事,雖然說這裡面有一點封建的意思,但是也不是沒有道理的,我也聽村裡的大人們說過這樣的老話俗語。有時候,仔細去想想還挺有意思的。
  • 農村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是啥意思,有什麼道理?
    在農村的人生活久了的話,就知道一些農村的特色,而在城裡是沒有見過的這些,其實也可以說是祖先們留下來的一些規矩,需要後人去遵守吧,經常會把這些些規矩濃縮成了農村的俗語,告訴後人他們該怎麼做?其實這些事祖先智慧的結晶,從這些詞語中可以了解農民的一些想法,還有農村的情況,下面就有三句俗語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有什麼道理呢?小夥伴們,隨小編去看看這三句是什麼吧!1.冬不坐石頭,夏不坐木,相信聽了的人都能夠非常理解這句話的意思,說的就是在冬天不能坐石頭,在夏天不能坐木頭,怎麼會有這種說法?我們可以知道在農村人嗎?
  • 俗語:「三十不發,四十不富,五十尋死路」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三十不發,四十不富,五十尋死路」是啥意思?有道理嗎?很多俗語就是提醒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就該有不同作為,這可以讓我們人生更容易成功。如「三十不發,四十不富,五十將來尋死路」,這句俗語到底是啥意思?你認為有道理嗎?
  • 在農村,俗語裡說「窮時不訪親、富時不返鄉」,大家說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俗語裡說「窮時不訪親、富時不返鄉」,大家說有道理嗎?我們的國家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文明歷史的四大古國之一。而且我國自古以來,也一直都是一個超級農業大國。
  • 農村老人常說「 男招窮,女招富」是什麼意思,說的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人常說「 男招窮,女招富」是什麼意思,說的有道理嗎?我們從小在農村生活,小時候的時候家裡都沒有通電。
  • 農村俗語「富不離書,窮不離豬」什麼意思,老祖宗的話有啥道理?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俗語「富不離書,窮不離豬」什麼意思,老祖宗的話有啥道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變好了,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但現在的年輕人都很喜歡聽老人講話。
  • 農村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啥意思,有道理嗎?這句農村俗語,在很多地方是這樣說的,「富怕添兒,窮怕添女」,其實意思是一樣的。這句農村俗語是我國古代社會農村的真實寫照,非常符合那個農村社會現實生活,非常貼切生活,但是,在現在這個時代,已經失去它存在的現實意義,成為一個不切近現實的農村古老的俗語,已經被時代所淘汰,已經被農村人逐漸淡忘磨滅了。這句農村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富不添丁」,在有些農村是說「富怕添兒」,是說一個富裕的農家,是害怕多生兒子的。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農村老話說「風不刮,樹不搖,老鼠不咬空心瓢」,這是啥意思?
    這些話大都是祖祖輩輩從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仔細琢磨都是非常有道理的,即使放到現在,道理也一樣適用。 1.風不刮,樹不搖,老鼠不咬空心瓢 農村老話說的好,沒有風,樹就不會搖,老鼠是不會去咬空心的瓢,因為咬不動。
  • 「門前有馬不為富,家中有人不算窮」,這句俗語說的是啥意思?
    第一,人前顯貴,鬧裡奪爭很多農村人雖然去了城市,但其實經濟條件並不是特別的好,但他們每次回鄉之前,都會選擇買好的東西來給自己撐門面。比如說買車,就需要買自己能力範圍內或超出能力的,或者找朋友借一輛好車,才可以安心的回家,因為需要面子上的顯擺。
  • 「窮看廳堂,富看廚房」,說的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原創文章,嚴禁轉載現在很多人家裡有沒有錢其實是已經很難看出來了因為大家的生活質量都變得很高,希望自己住的地方也變得更加富麗堂皇,要是遇到家中有年輕人結婚的話,裝修得更捨不得了,但是在農村到話有句話就會讓人記憶深刻,有粉擦臉上說的就是家裡讓人一看就知道是不是有錢人
  • 農村俗語「嘴上沒毛、做事不牢」到底啥意思?真的有道理嗎?
    導語:農村俗語「嘴上沒毛、做事不牢」到底啥意思?真的有道理嗎?在農村生活的人都知道,大家沒有圍在一起閒聊的時候,時不時的都會從口裡冒出出句通俗易懂的農村俗語來。似乎這些農村俗語已經是刻在腦子裡的東西一樣。
  • 俗話說「男佔三八必發,女佔三八必寡」,說的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俗話說「男佔三八必發,女佔三八必寡」,說的是啥意思?有道理嗎文/歷史通心在我們上下五千多年的歷史中,誕生了許多極具魅力的傳統文化。不得不說古時候雖然物質匱乏,而且又不怎麼發達,但我們偉大老祖宗的智慧也是不容忽視的!就比如說他們所創造的一些東西,即使放在我們現如今的生活中也是十分有道理的。就比如說我們在現如今生活中,常常聽到的俗語,也有一些還是很有道理的。接下來,小編也為大家帶來在這樣一句很有意思的俗語「男佔三八必發,女佔三八必寡」這說的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那我們就接著往下看吧!
  • 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啥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啥意思?有道理嗎?中國的文化不僅存在與那些大家的言談和著作中,那些目不識丁的農民也有自己的大智慧,千古流傳下來的俗語大多出自這些農民口中。話糙理不糙,裡面的話別有深意,值得我們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