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談到過年,最歡喜的群體莫過於孩子了。因為不僅有新衣服穿,各種美食吃,還能收到來自各家長輩的紅包。
不過對於大人來說,過年其實沒什麼年味,更多的是人情往來。孩子們最歡喜的紅包,恰恰也是令大人最頭疼的事,說是紅包,但哪家孩子收到的錢,大人都要再如數還回去。
尤其生活水平提高之後,紅包的數額也變得越來越大。80、90後這一輩過年收到紅色的票票就算比較大的紅包了,但現在的壓歲錢已經漲到了以千甚至萬為單位,若家中親戚孩子多,不多準備些壓歲錢都過不去。
尤其二孩政策開放之後,兩個孩子成了家庭標配,這意味著給一個家庭就要拿出兩份紅包,搞得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敢過年了。
親戚倆孩子自家一孩子,過年紅包怎麼給?
小陳兩口子前幾天就因為過年給孩子紅包這個話題吵了一架。
丈夫的親哥哥跟他們住在一個院子裡,從前兩家都只有一個孩子,無論紅包給多少,雙方都會用一樣的數額再包回來,說到底就是走個程序而已。
可二孩政策開放之後,對方家又添了個二寶,這就給他們帶來了一個大難題。
小陳認為應該將之前的份額分成兩份,一人一半,這樣到時候回紅包還是一樣的。但小陳的老公認為這樣做未免太難看,何況一年就給一次紅包,直接給兩份也沒什麼。
正在兩人爭執不休之時,婆婆的一句話直接平息局面:
換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那個孩子,往年收紅包的時候都是這個數額,到今年忽然變成一半了,會想什麼?
小陳兩口子恍然大悟,在這件事上他們確實只考慮了紅包給多少錢,卻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心理。
最終,他們還是按照原來的數額給了兩個孩子一人一份,最後親戚家也回了一個往年雙倍的紅包,圓滿解決。
其實這位婆婆的說法很有道理,過年最主要的就是圖個樂呵,千萬不要因紅包的問題讓孩子不高興。
說到這個話題,也有很多人有疑問。如今這樣大額的壓歲錢,應該怎麼處理?這直接關乎到教育問題。
處理孩子壓歲錢的幾種方式
1)連哄帶騙式
有的家長怕孩子收到壓歲錢亂花,就會採取連哄帶騙的方式,把錢騙到手。
口頭上說「媽媽幫你存起來」,實際上根本就沒有幫孩子保存的意思,平時不小心就花掉了。哪怕孩子想起來朝父母要,也會宣稱「給你交學費、報補課班、買玩具用掉了。」
孩子沒有機會見到錢,就會覺得錢一到父母手裡,保存保存著就沒有了。沒有機會花錢,更別說培養理財意識了。
2)自由放任式
還有的家長比較開明,認為孩子收到的紅包讓他自己自由處理就好了,提前培養理財意識也挺好的。
家長的這種想法雖然沒錯,對於年紀大的孩子可能適用。但年紀小的孩子對錢沒有概念,讓他掌控這麼大數額的錢太不現實,不僅可能把錢花到不該花的地方,還可能被人騙走。
這種情況下要適當幹預,參與到孩子的管控過程中才行。
3)幫助理財式
理智的家長一般都會選擇這種保管壓歲錢的方式,留一部分小錢給孩子自己掌控,用於購買玩具、文具,給家人的禮物……
哪怕一次性消費完也不加管制,但要讓孩子對自己的選擇承擔後果,花完後再向父母要錢就難了。
另外的大錢,則給孩子辦理一張銀行卡存起來,讓孩子從小具備存儲概念。
不管怎麼說,春節是一個闔家歡樂的節日,大人給孩子紅包也象徵著一種祝福和疼愛。如果只是在數額上攀比或算計,就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紅包數額多少,還要以孩子的感受為重,情商高的大人自然會回相當的禮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