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紀念商務印書館創辦120周年 全新靜安中興板塊強勢崛起

2020-12-03 中國日報

重磅:紀念商務印書館創辦120周年 全新靜安中興板塊強勢崛起

發布時間:2017-02-10 18:18:44.0大河網

      重磅消息:據靜安區文化局及文史館官方消息,位於新靜安核心腹地,由上海萬科主導的原商務印刷館第五印刷所舊址修復工作已全部完成,本月11日(即2017年元宵節),商務印書館這座與北京大學齊名的機構創辦120周年慶典暨歷程展覽將於此拉開序幕。作為整個萬科·翡翠雅賓利近50萬平米城央大城內的重要組成部分及精神象徵,商務印書館第五印刷所舊址修復工程完工讓這座偉大的歷史建築再次回到公眾視野。從2015年兩區合併之後新靜安成立,到2016年新靜安十三五規劃的提出,再到2017年這座城市文脈之源商務印書館的修復,象徵著眾多中心社區聚集的靜安中興板塊強勢登場。

        圖片來自於商務印書館公眾號

        圖片來自原商務印書館公眾號

      商務印書館到底有多「牛」

      縱觀近代中國文化史,商務印書館始終是一個繞不開的裡程碑。中國出版業巨擘商務印書館自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2月11日在上海創辦以來,成為上海乃至全國的重要文化教育事業機構和最大出版印刷企業。以張元濟為首的文化大家在這裡將中國文化傳向世界作出了巨大貢獻,同時陳雲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商務印書館的革命鬥爭歷程,使其成為重要的紅色堡壘。

      一個多世紀以來,商務印書館以「昌明教育,開啟民智」為己任,竭力繼承中華文化,積極傳播海外新知,創造了中國文化出版事業的輝煌。一百餘年以來,商務出版圖書5萬餘種,代表性出版物有《辭源》、《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等。商務印書館也因此成為當時的文化聖地,聚集眾多時代先賢與名人志士,泰戈爾來中國期間,曾到商務印書館演說,後來,矛盾、葉聖陶、老舍、陳雲等知名人士曾在商務印書館工作。毛澤東、胡適等和商務印書館均有許多淵源。

        圖片來源於《做書》公眾號

        商務印書館名人牆

      作為商務印書館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靜安區天通庵路190號的商務印書館第五印刷所舊址是靜安區公布的不可移動文物。特別是近年來,靜安區人民政府與上海萬科一同致力於修復商務印書館第五印刷所舊址,推動城市文脈復興及城市更新,成效顯著。2017年2月11日,恰逢商務印書館120周年華誕之際,由靜安區文化、文物部門將與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上海碩誠置業有限公司(萬科·翡翠雅賓利)等單位合作,主題為「起點·中國現代出版」商務印書館120周年紀念2月11日在修復後的商務第五印刷所拉開序幕。

        商務印書館歷史照片(圖片來源於網絡)

      萬科助力修復,時代意義何在?

      「撤二建一」後的新靜安,在城市發展的語境下,城市文化復興亦然成為重要課題,而作為上海市中心的文化瑰寶,商務印書館時代意義不言而喻。一方面,是對城市記憶的承載,在促進文化崛起、孕育國民意識上有著不可或缺的歷史地位。另一方面,作為政府部門重點打造的文化地標,則是對文化資源的重塑。無疑是新靜安的城市復興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場對商務印書館的復興運動已勢在必行。

      1932年,商務印書館被日軍炸毀,堪與北大媲美的文化重鎮毀於一旦,閘北隨之隕落(圖片來源於網絡)

      自2015年進入到浦西新靜安的萬科,不僅僅將內環十年經典項目在產品及服務上全面升級,還積極加入到城市復興與文化重塑的大局中,在商務印書館第五印刷所的修復中,在舊城改造的推動中,在老舊小區的物業改造中,萬科更是不遺餘力,政府搭臺,萬科及相關企業等多方唱戲。也正因為如此,翡翠雅賓利並非單一的樓宇經濟與人居更新,其背後所隱含的正是萬科企業社會責任的踐行。

        修復後的商務印書館實景圖

      靜安中興板塊進入「快車道」

      作為合併後對新靜安重點發展區域,中興板塊位於靜安區十三五規劃一軸三帶,其十三五中舊城改造、交通路網升級,產業帶發展對核心區域,大量高端項目、酒店商務集群無疑是重大利好。

        中興板塊區位示意

      而作為萬科翡翠系布局靜安城央的第一個項目,翡翠雅賓利三期即按照萬科翡翠系標準進行升級打造,對升級區域人居意義非凡,四期規劃的綜合體已將年內啟動,約50萬方的中興大城即將形成;同時作為2017年上海樓市的焦點,萬科將與融信攜手開發中興路項目,板塊價值不言而喻;商務第五印刷所舊址修復完成,政府機構的重點打造,新靜安文化地標形成,靜安中興板塊發展亦然進入快車道。

        翡翠雅賓利實景航拍鳥瞰圖

        翡翠雅賓利實景拍攝圖

      未來,隨著政府規劃的持續傾斜、整體開發的高舉高打與持續深入,靜安中興板塊的崛起已經勢不可擋。

      (責任編輯:石蘭)

      

相關焦點

  • 商務印書館創辦120周年
    2月11日,中國現代出版業的起點——商務印書館迎來了創辦120周年紀念日。  當天,上海市靜安區聯合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張元濟研究會等在商務印書館第五印刷所舊址舉辦了「起步——中國現代出版」專題展,講述商務印書館從1897年創辦以來走過的路程。
  • 商務印書館迎創辦120周年
    商務印書館迎創辦120周年 2017-02-11 17:52:0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2月11日,紀念商務印書館創辦
  • 閱盡中國出版業百年變遷,商務印書館今迎120歲生日
    這兩本經典的工具書都出自現代中國重要文化教育事業機構和最悠久出版印刷企業——商務印書館。自1897年創始以來,這家中國出版業的巨擘,已經走過風風雨雨120個年頭。 今天上午,一場名為「起步——中國現代出版」的專題展在天通庵路190號商務印書館第五印刷所舊址舉行,這裡也是商務印書館在上海的唯一舊址。專題展也拉開了一系列商務印書館120周年紀念活動的序幕。
  • 商務印書館迎接成立120周年 15日將舉辦主題活動
    上個世紀的上海商務印書館天通庵路190號商務印書館第五印刷所舊址  東方網記者付楊6月13日報導:今年是商務印書館上海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20周年,為響應上海建設文化大都市的號召,提升文化影響力,2017年6月15日上午10點,商務印書館將在天通庵路190號舉辦120周年主題活動。
  • 商務印書館走過120年
    《新華字典》是商務印書館推出的品牌工具書(記者張知依)8月21日,「商務印書館與中國現代出版和現代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今年是商務印書館創立暨中國現代發端120年。商務印書館宣布成立學術委員會,並設立500萬元學術基金,用於資助學術出版、學術會議、學術研究、學術交流和學術翻譯等事項。商務印書館1897年創立於上海,1954年遷至北京。一百餘年以來出版了包括《四部叢刊》、《四庫全書》和《萬有文庫》為代表的古代典籍和現代知識叢書《辭源》、《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和《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為代表的中外品牌工具書。
  • 閱盡中國出版業百年變遷商務印書館迎120歲生日
    本報記者 蔣迪雯 攝  現代中國重要文化教育事業機構和最悠久出版印刷企業——商務印書館,這家中國出版業的巨擘,已經走過120年。  昨天上午,一場名為「起步——中國現代出版」的專題展在天通庵路190號商務印書館第五印刷所舊址舉行,這裡也是商務印書館在上海的唯一舊址。專題展也拉開了一系列商務印書館120周年紀念活動的序幕。
  • 商務印書館舊址紀念館留住城市記憶
    120多年前,商務印書館在上海的誕生,開創了中國近代出版業,也創造了20世紀中國文化史上的燦爛輝煌。作為中國出版業巨擘、近代中國重要文化教育事業機構和最大出版印刷企業,商務印書館是中國唯一一家跨越三個世紀、存有120多年歷史的出版機構。其堅持以「昌明教育,開啟民智」為己任,竭力繼承中華文化,積極傳播海外新知,歷經劫難,不斷重生,創造了中國文化出版事業的輝煌。
  • 商務印書館120歲|從印刷起家,還發明了中文打字機
    [摘要]在商務印書館成立120周年之際,6月15日,「向印刷人致敬」紀念主題活動在上海商務印書館第五印刷所舊址舉行。120年前,靠著兩部手搖小印機、三臺腳踏圓盤機和三部手扳壓印記,一群印刷人以上海江西路德昌裡為起點,在寶山路、天通庵路、齊齊哈爾路、富聯二路等地染上了印刷的墨香。在商務印書館成立120周年之際,6月15日,「向印刷人致敬」紀念主題活動在上海商務印書館第五印刷所舊址舉行。張元濟家屬、夏瑞芳家屬等12位印刷人代表接受了商務印書館上海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20周年紀念大銅章。
  • 商務印書館120歲|商務從印刷起家,還發明了中文打字機
    在商務印書館成立120周年之際,6月15日,「向印刷人致敬」紀念主題活動在上海商務印書館第五印刷所舊址舉行。張元濟家屬、夏瑞芳家屬等12位印刷人代表接受了商務印書館上海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20周年紀念大銅章。上海商務印書館第五印刷所舊址本身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1923年11月,商務印書館第五印刷所在天通庵路190號落成。
  • 商務印書館打通諸多界限,推動了中國近代文化的轉型
    以往多從思想觀念方面去研究這場「文學救國」的思想啟蒙運動,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教授董麗敏從新文化的傳播方式入手研究,認為120年前成立的商務印書館,在新文化運動中參與推進了新文學的生產。11月11日,由靜安區圖書館、商務印書館、大夏讀書會主辦的「紀念商務印書館創辦120周年主題系列講座」在上海舉行。董麗敏在靜安文化館·光影車間分享了商務印書館如何推動了「新文學」的產生。
  • 85年前倖存於炮火,她是120歲商務印書館在上海僅存的根脈
    6月10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商務印書館作為老北站地區重要的歷史文化印記,肩負著傳承靜安城區文脈的重要使命。印刷所舊址的復原揭牌,提醒著人們對中國現代出版歷史的回望與追問。  商務印書館為何誕生在上海?在昨日召開的「商務印書館與中華文化自信」研討會上,上海文史館館員、上海社科院歷史所研究員熊月之對這個問題發表了看法。
  • 商務印書館與近代中國百年精神史
    商務印書館編譯所。清朝末年,商務印書館總廠印刷車間。時逢商務印書館建館120周年,張元濟先生誕辰150周年。兩個整數年,再一次觸動中國社會的神經。整整一年裡,歡慶的、追憶的、沉思的、爭論的……種種表情與言說紛紛顯現。為什麼會這樣?
  • 商務印書館創始人夏瑞芳先生有了首部傳記
    原標題:商務印書館創始人有了首部傳記  《典瑞流芳——民國大出版家夏瑞芳》昨天面市,該書在商務印書館創立120周年之際推出,有著特別的紀念意義。  夏瑞芳先生是商務印書館創始人。1897年2月11日,夏瑞芳、鮑鹹恩、鮑鹹昌和高鳳池等幾個年輕人籌得3750塊大洋。於是,「商務印書館」在上海一個叫德昌裡的弄堂開業了。
  • 「出版不朽」 商務印書館創館紀念展亮相臺北書展
    你好臺灣網臺北2月9日消息(記者 呂貝娜) 今年是商務印書館創辦120年,也是臺灣商務印書館創辦70周年。2017臺北書展是所有愛書人匯集的地方,也提供臺灣商務印書館用「不一樣的展覽」慶生最適合的時間點。
  • 商務印書館120年|張人鳳談祖父張元濟:他不準兒子進商務
    長大後才知道,那是商務印書館在他家裡開董事會。他的祖父張元濟(1867-1959),從34歲到92歲都在為商務印書館工作,歷任編譯所所長、經理、監理、董事長,帶領商務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印刷作坊成長為國內首屈一指的出版巨擘。商務印書館在張元濟手上發展到員工四千多人、分館四十餘家,出版經典無數。
  • 120歲的商務印書館與中國現代文化的興起
    8月13日下午至14日,70餘位來自海內外高校和學術文化研究機構的著名學者、學科帶頭人以及歷史、語言學、文學、法學、出版學、信息管理學、圖書館學、公共管理學等多學科學者齊聚北京,共同研討「商務印書館與中國現代文化的興起」,以紀念商務印書館創業120年。
  • 商務印書館120歲:從誕生起就有鮮明的上海城市印記
    有「亞洲第一圖書館」之美譽的東方圖書館、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中國第一部專科大辭典《植物學大辭典》……這些都和商務印書館這個名字有關。今年是商務印書館創辦120周年。2017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被設立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6月8日,「2017年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靜安區文物保護單位商務印書館第五印刷所舊址揭牌暨專題展開幕式」在上海舉行,以「多學科視野:商務印書館與中華文化自信」為題的學術研討會同日舉行。該活動由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上海市文物局、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政府主辦。
  • 「商務印書館與中國現代出版」座談會在京舉行
    今年是商務印書館成立120周年,「商務印書館與中國現代出版」座談會21日在北京舉行。500萬元的「商務印書館學術基金」同日宣告成立。創立120年以來,商務印書館以高遠的文化抱負、獨到的開闊精神、成功的商業運作,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為近現代中國的思想文化發展,並以此為支點,為整個民族的現代化和復興大業做出了重大貢獻:推動了現代教育界實踐,奠定了中國現代學術的基礎,用現代文化推進了中國現代文明的進程,為中國現代企業制度貢獻了現代化經營管理範式。
  • 香港商務印書館成立100周年,兩任特首出席誌慶酒會
    香港商務印書館成立100周年,兩任特首出席誌慶酒會 牛琪/新華網 2014-10-23 05:56 來源:澎湃新聞
  • 商務印書館120歲啦!與上海不得不說的那些事[圖]
    東方網記者包永婷2月10日報導:1897年2月11日,商務印書館在上海江西路德昌裡創立。橫跨三個世紀,走過崢嶸歲月,明天,商務印書館將迎來120歲生日。說起商務印書館大家可能並不熟悉,但是一提到中國人幾乎人手一冊的《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等,不難知曉商務印書館正是這些經典工具書的出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