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0|向世界講述武漢的真相

2021-01-09 新華社新媒體

編者按:看見,聽見,感知,銘記。

2020,他在武漢,記錄疫情籠罩之下的凡人故事;他在長江,風雨逆行匯集成抗洪救災的篇章;她在深圳,傾聽奮鬥者的講述感受奇蹟背後的力量;她在香港與北京,以多元視角呈現雙城眾生百相;他在雲南,聚焦人間冷暖詮釋世間真情。

他們,是新華社記者。為了有溫度與力量的報導,為了呈現立體而真實的中國,他們一直在路上。

讓我們跟隨他們的腳步,走過2020;透過他們的眼睛,銘記2020。

2020年的春天,新華社記者徐澤宇在武漢,記錄疫情籠罩之下的凡人故事,向世界傳遞中國實情。他的講述,吸引了逾百萬海外網友的關注——

在2020年接近尾聲之際,我的海外社交媒體帳號的粉絲量突破了100萬。在我年初前往武漢增援疫情報導之前,我的帳號還沒有人關注。

從0到100萬,2020年見證著我的改變。我不僅開始用自己的海外社交媒體帳號,向世界發出中國的聲音;更作為一個記錄者,留存下無數普通人偉大而真實的瞬間。

今年2月3日,武漢當日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242例。那天早上,我登上南下的高鐵列車,從北京出發前往武漢進行報導。  

徐澤宇(左一)登上前往武漢的高鐵列車。

在武漢,我嘗試用手機這種最簡單的設備記錄新聞現場,並用英文VLOG這種形式——即主觀鏡頭的視角,為全世界受眾還原一個真實的疫情中的武漢。直到武漢解封,《今日武漢》共播出13集。鏡頭中展現的,都是武漢普通人在疫情中所經歷的最不平凡的事情。

疫情報導是一場與時間賽跑、和病毒較量的鬥爭。在拍攝《今日武漢》的80天中,我走進定點醫院、方艙、超市、社區、消毒站,記錄著那些始終以極大勇氣堅守在崗位上的人們。這其中,有連續在醫院奮戰幾個月沒有回過家的醫務工作者,有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堅持每天為居民送菜送藥的社區人員,還有不遠千裡從家鄉趕來支援的各省醫療隊員。 

徐澤宇在方艙醫院採訪。  

那時的武漢,人們雖都保持高度警戒狀態,緊張卻不恐慌,忙碌但依然有序。在採訪中,我跟拍過外賣小哥、環衛工人、社區工作者和援鄂醫務工作者,我親眼看見全國各地集中力量馳援武漢,黨員幹部冒著危險衝在前面。我用筆和鏡頭記錄下了這些眾志成城的故事。

視頻拍攝完成後,《今日武漢》VLOG系列在新華社海媒平臺和我剛開設的個人帳號上播出,最終瀏覽量過億。這次探索也讓我深刻體會到,記錄下身邊平凡人不平凡的事,向世界展現一個更加真實、立體、人性化的中國,也正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關鍵。

徐澤宇在武漢天河機場採訪援漢解放軍醫療隊。

讓我高興的是,評論區裡讚嘆、感恩、加油的留言,溫情滿滿。後來我把視頻發布在我個人的推特帳號上,留言區裡收到了來自BBC的連線採訪邀請。我意識到,這是讓世界了解武漢的機會。

在武漢期間,我以一名新華社記者的身份,共接受了3次來自BBC的全球連線直播採訪,把在武漢看到的真相大聲說出去,讓全世界都聽到了我們的聲音。  

徐澤宇與BBC直播連線。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2020,從新冠疫情到脫貧攻堅,發生在我們每個人身上的事都是這個時代的側影。

如今,我的海媒個人帳號已進入常態化發稿。作為一名記者,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記錄下這個大時代中的動人故事。這就是我的2020,努力做好一名記錄者、一名講述者、一名新華社記者。

策劃:趙丹平

監製:衛鐵民、劉愷

記者:徐澤宇

編輯:談昦玄

新華社對外部出品

相關焦點

  • 《堅定——一個外國人的武漢日記》:向世界講述中國抗疫故事
    《堅定——一個外國人的武漢日記》:向世界講述中國抗疫故事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王俊 2020-12-09 17:27 來源
  • 他們眼中的武漢,美麗而堅韌!五位外國人向世界講述2020年武漢戰疫...
    近期,黎巴嫩小哥楊航寫的「武漢抗疫日記」在網上火了!網友表示:太感動!謝謝你讓我們看到了疫情防控期間真實的武漢!像楊航這樣通過文字或視頻向世界介紹2020年武漢真實情況的外國人,還有很多。他們的故事在臉書(Facebook)海外社交媒體平臺「發現武漢」(@Discover Wuhan)上傳播,引發網友強烈反響。
  • 「要向世界講述,武漢這座英雄城市所經歷的一切」
    3月8日16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湖北武漢舉行記者見面會,6名疫情防控一線的巾幗奮鬥者與記者見面交流。廖君新華社湖北分社記者廖君從去年12月30日以來一直在報導一線。她說:「同事們叫我鐵人,幾百名奮戰在戰疫一線的新聞工作者都是鐵人。我們必須用鐵的意志、鐵的行動,報導這場戰鬥,要向世界講述武漢這座英雄城市所經歷的一切。我們要以手中的筆和鏡頭為武器,向世界大聲講述戰疫的中國故事、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這是我們的初心和使命。」
  • 「像戰士一樣守護真相」,《堅定:一個外國人的武漢日記》出版
    疫情暴發,他放棄撤僑機會,選擇留下,與武漢人民站在一起;當意識到中國面臨少數國家新一輪栽贓污衊、歪曲抹黑時,他拿起手機當上主播,接受了100多次外國媒體的採訪,用數據和事實向國際傳播武漢和中國抗疫的真相……他叫阿德漢·賽義德,一個80後黎巴嫩青年
  • 用親身經歷向世界講述他眼中的中國力量 黎巴嫩留學生出版「武漢...
    「謹以此書獻給:新冠肺炎疫情的所有受害者,受到新冠病毒和種族主義病毒影響的每個人,每一位真相的守護者,全體武漢人民和世界上所有堅持與之鬥爭的人民。」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定量經濟學專業的黎巴嫩籍博士生Adham Sayed(中文名為楊航)剛剛出版了中文版和英文版書籍《堅定——一個外國人的武漢日記》。
  • 「向我的武漢『家人』致以深深問候」
    在動人的歌聲中,印尼民眾手捧蠟燭向武漢和中國送去祝福。印尼留華同學會主席洪培才表示,舉辦此次活動是要告訴印尼人民:中國人民是印尼人民的好朋友。「前幾年印尼發生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時,中國人民無私地幫助了我們。現在中國人民遇到困難,我們也應該全力以赴提供幫助。」
  • ...黎巴嫩博士生出版「武漢抗疫」紀實,向世界傳遞他眼中的中國力量
    「謹以此書獻給:新冠肺炎疫情的所有受害者,受到新冠病毒和種族主義病毒影響的每個人,每一位真相的守護者,全體武漢人民和世界上所有堅持與之鬥爭的人民。」華中科技大學定量經濟學專業的黎巴嫩籍博士生Adham Sayed(中文名:楊航)剛剛出版了中文版和英文版書籍《堅定——一個外國人的武漢日記》。
  • 成都:戰疫英雄進校園 向小學生講述武漢一線故事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鑫昕)兩位曾在武漢一線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資深醫務工作者近日通過視頻,向成都泡桐樹小學的孩子們講述了武漢戰疫故事。這是該校在常態化疫情防控期間為孩子們精心組織的「戰疫情、迎大運」健康文體活動內容之一。
  • 向世界講述南京1937 他們是國際和平使者!
    姜哈娜等人是一群生活在南京的國際和平志願者,他們通過社交平臺傳播、接待遊客、演講等多種方式,向世界傳遞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真相,也在傳遞守護和平的聲音。目前,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匯聚了200多位來自美國、韓國、以色列、巴基斯坦等多個國家的國際和平志願者。他們讓和平的理念在全世界生根發芽。
  • 記錄68天居家隔離體驗 黎巴嫩學子出書講述武漢抗疫故事
    12月14日,該書作者、華中科技大學黎巴嫩籍博士生楊航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我要還原一個疫情期間真實的武漢,那是我和武漢人一起戰鬥的歷程。」2015年夏天,阿德漢·賽義德離開黎巴嫩,來到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攻讀博士研究生。「在這裡,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條,有一個非常好的學習環境。我喜歡圖書館,喜歡這裡處處有樹木,還有大大小小的湖水。」
  • 復旦大學、武漢大學、中南大學接力追夢向前|我...
    「十三五」圓滿收官我們與學校並肩成長「十四五」嶄新開局我們相約,奮鬥向未來展望2021,錨定2035我們一起堅定信念,追夢向前微言教育專欄「我和我的學校」網絡微視頻接力活動新年伊始進入「追夢2035」篇章今天一起來聽復旦大學武漢大學中南大學師生們講述的故事↓↓↓復旦大學追夢百年,砥礪初心
  • 鄧小平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本文轉自《中國組織人事報》發布時間:2020年09月07日1981年當時,鄧小平的出訪有重大的戰略目標,一方面要團結周邊國家,另一方面要向西方發達國家尋求中國實現現代化所必需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等方面的幫助。他作為中共領導人,如何向世界講述中國決定了這些國家與中國國際關係的走向。最終,鄧小平以他不同凡響的智慧取得了超出預想的成果,改善了中國與鄰國的關係,使中國走上了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的道路。
  • 《武漢日記》和NHK《731部隊真相》專題片
    《731部隊的真相》2017年8月13日,日本NHK電視臺播出了專題片《731部隊的真相——精英醫學研究者與人體實驗》。而兩天之後的8月15日就是日本戰敗紀念日,而在日本稱為「終戰日」。,狡辯稱,「NHK製作這一影片,向世界傳播,性質非常惡劣,日本的公共電視臺卻在向世界宣揚這種扭曲的戰敗史觀,只強調日本是侵略國,是戰犯國」。
  • 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成「爆款」:讓世界看到武漢最真實的現狀
    熱愛分享武漢文化的初中英語老師髒辮熊用無人機拍攝武漢,她說,武漢用一種不尋常的方式走到了國際視野之下,想趁著大家都很關注武漢的時機,將武漢的文化向外推廣……《好久不見,武漢》講述了10個普通家庭在疫情防控期間的故事。為什麼要拍攝這樣一部紀錄片?「『武漢太危險,最好你不要去!』『是不是現在還有很多隱瞞的感染者?』我的日本朋友對武漢有很多偏見。
  • 毛澤東向世界講述的延安故事
    延安時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實現了對外關係由民間外交向「半官方外交」的轉變,利用各種渠道和形式向世界講述延安故事,擊破了國民黨的新聞封鎖和政治污衊,使世人看到了真實的共產黨及其領導的紅色區域,贏得了世界愛好和平人們的友誼和支持,為實現中華民族站起來的歷史使命奠定了堅實國際基礎。
  • 108家博物館花開武漢三鎮 博物館之城講述「武漢故事」
    武漢革命博物館、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中共中央宣傳部舊址暨瞿秋白舊居陳列館等場館,向市民講述的是大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在武漢開展的一系列紅色革命的歷史。讓世人知道,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講武漢的抗戰故事。
  • 清華武漢籍女學霸英文演講,以親歷者身份為世界講述武漢故事
    張睿茹,生於武漢,2018年進入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外文系。3月31日,她在「新時代大講堂」發表英文演講《疫情後,我讀懂了萬眾一心 》,以一個親歷者的身份為世界講述武漢故事。春節假期回到武漢,張睿茹遭遇了父母被確診住院、自己被隔離觀察的情況,疫情期間獨自生活和在隔離點與醫生、護士相處的經歷使她變得獨立、堅強,更加懂得感恩。幸運的是,她的父母都被治癒,她也開始參加學校的網絡課程。張睿茹說,疫情期間,有一種愛的光輝在醫護人員、志願者等每個勇於抗擊病毒、不顧安危幫助他人的人身上閃耀。
  • 這部武漢紀錄片衝進了奧斯卡,我們該讓世界看到怎樣的抗疫真相?
    76天,是疫情爆發後武漢封城的時間,影片記錄的是武漢四家醫院重症病房的真實故事。這部紀錄片已經在若干國外電影節展映過,目前爛番茄新鮮指數100%,還被選入了2021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大名單,有望獲得正式提名。消息有些延遲地傳回國內,網友都感到很意外。有人問,奧斯卡會讓這種展現中國正面形象的紀錄片提名嗎?也有人說,這是我們自己的故事,拿不拿獎,真的無所謂。
  • 時隔4月,武漢向世界宣布:「我回來了」
    武漢這座英雄城終於解封,迎來春天,在這一個春意盎然的時刻,武漢也迎來了自己的春天。武漢在1月份時,因為新冠病毒嚴重傳播,導致疫情擴散,所以武漢決定封城。而武漢之所以封城,變得失去了煙火氣息,主要是想避免疫情的再一次傳播,也為了更好的控制武漢市的疫情傳播。武漢最後採用了"封一城,護一國"的方法,向全國人民展示了武漢人的責任感,而武漢這一座城也成為了全國人民格外關注的城市。
  • 《我叫大連》: 原型人物自述收錄在《武漢!武漢!》
    8月6日,@電視劇在一起 官方微博發布了由鄧倫、李沁、董潔等主演的《在一起之我叫大連》預告片,《在一起》是一部抗疫系列劇,而《在一起之我叫大連》是其中的一個單元。故事講述了一個大連小夥小強誤闖武漢,一開始只在隔離區打掃衛生,後來蛻變成為一名抗「疫」戰士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