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3元一斤,青椒3.5元一斤,茄子3一元一斤……」,每天下班回家的那條街上,天天都會聽到這樣的吆喝聲,以前自己喜歡點外賣吃,聽著吆喝聲就走到了街道的盡頭,自從老媽天天打電話叮囑自己少吃外賣,自己做飯對身體好,外賣不健康等等,再加上周邊的外賣差不多吃了個遍,確實是不知道吃什麼好,在網上買了廚房用具開始了自己的烹飪生活。
再次走上回家的那一條街道,還是熟悉的吆喝聲,不一樣的是,遠遠望去,有一家蔬菜攤特別引人注目,菜攤面前圍滿了人,這家蔬菜攤的生意可真好啊,心裡這麼想著,腳步也就不由自主地走了過去,是一個頭髮花白的大娘經營的,她攤上的蔬菜也不比別家的新鮮,但是看上去就是十分整潔,老大娘對前來每一個購買蔬菜的人態度也非常好,笑呵呵地把稱好的蔬菜放到每一位顧客的手中。這麼多家蔬菜攤,為什麼這位大娘的生意獨好呢?
1、60歲大娘進城享清福,閒不住擺攤賣蔬菜
這位大娘姓王,今年剛好60歲,剛被兒子接到城裡來生活了幾個月,那麼為什麼好好的清福不享,反而在街邊擺攤賣菜呢?王大娘是過慣了苦日子的人,自己一人把兒子辛辛苦苦拉扯上大學,好在兒子爭氣,從小學習好,又聽話懂事,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後,不到5年就自己攢錢付了房子首付,就立馬把王大娘接到城裡面來了,說是不想母親一個人在家,沒人照顧,親戚鄰居都誇兒子懂事。
直到來了城裡之後,王大娘才發現,兒子所承擔的壓力不小,每月的房貸和基本的生活支出,現在還多了自己的開銷,每天基本上都是加班到深更半夜才回家,農村人想要在城市裡面安家立命,沒那麼容易。王大娘以前就是靠著賣菜供養兒子上大學,幾個月下來和周邊的菜販子老太太混熟之後,在兒子的幫助下,就擺了一個菜攤,賣起了蔬菜。在父母心中,無時無刻都在替孩子打算。
2、剛出攤就遭遇滑鐵盧,大娘眼疾手快拯救蔬菜攤
周邊的蔬菜攤確實不少,但基本上都是賣番茄,土豆,茄子等等蔬菜,賣大米糧油雞蛋的都沒有,這些都必須要再走1公裡到大超市去購買,對於一些上了年紀的老年人老說,很是不方便。看準了這一個商品缺口,王大娘就和兒子商議,去進購一批雞蛋過來,王大媽的蔬菜攤離小區是最近的,因為前面的位置都被其他人佔滿了,最前面是一個十字路口,每天下班的人都會從那邊過來,所以大家都覺得越靠前生意越好,王大娘是後來加入者,只有選擇最後面。就是靠著這麼一個雞蛋,王大娘就做活了蔬菜攤,後來生意越做越好,每天都是周邊銷量最高的,那麼這一個雞蛋到底有著什麼樣的魔力呢?
雖說王大娘有賣蔬菜的經驗,但是村鎮畢竟與城裡面不同,無論做什麼生意都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大娘剛出攤的時候還差點和別人吵了一架,明明是王大娘先到佔的位置,可別人卻說這個攤一直都是他在這擺,你這新來的怎麼一點不懂規矩,大娘幸好脾氣好,不然得和別人吵起來。就這麼一條街,擺地攤賣菜的就有4 、5家,每一家的蔬菜品種和價格還都差不多,那麼王大娘的蔬菜攤是如何從中脫穎而出的呢?接下來就把王大娘的操作分享給大家,看看她是如何一步一步把生意慘澹的蔬菜攤做到銷量第一,高手操盤就是不一樣。
3、蔬菜攤生意不好,全靠一個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