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公,從古至今一直是人類所追求的。並且為了實現貴公,人類從不停息,總是在抗爭、奮鬥。
何為貴公?
《呂氏春秋·貴公》中記載著荊人遺弓一事,不僅能夠使人生動形象地了解到貴公的內涵,而且精確地呈現出貴公的境界。
《荊人遺弓》記載道:荊人有遺弓者,而不肯索,曰:「荊人遺之,荊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聞之曰:「去其『荊』而可矣。」老聃聞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則至公矣。
楚人遺弓而不去找,是因為在楚國丟失的,所以就會有楚人拾到弓。楚人已經拋開了個人,以國家為公。
孔子在這一基礎上去掉了「荊」,不再以國家為公,而是更進一步,以人類的利益為中心。能夠做到以天下為公的思想,足以值得所有人學習,並且這是每一個有識之士一生應當追求的境界。
不過,孔子的境界和老子的境界相提並論,就差了一點兒了。老子說去掉「人」,將人歸屬於天地萬物,將人從世俗中超脫出來,與自然同為一體,天地萬物都應當是平等的,全宇宙也都應當是平等的,我們都應當一視同仁、公正對待。所以,老子這樣的人才是達到了大公的最高境界。
在現代這個物慾橫流、急功近利的社會中,我們是不是應該停下來仔細地思考一下,自己是否被利慾燻了心,為了達到目的而變得不再純粹,不擇手段地謀求私利。我們是不是忘卻了「貴公」二字,變得自私自利,損害他人、社會的利益。
我們嘲諷不公,怒斥不公,憤懣不公。大公何在?大公,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