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端午節是紀念屈原嗎?

2020-12-19 楊昌鳴翻書

今天是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朋友們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嗎?知道端午節和哪位詩人有關係嗎?了解端午節的飲食文化嗎?我們請來作家、學者崔岱遠(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副編審),與各位一起分享端午節的文化話題。

崔岱遠:提到粽子,各位朋友都提到了詩人屈原。屈原生活在公元前300年左右的時代。但實際上粽子的歷史比屈原要長2000年。在新石器時期,先民在夏至這天祭祀百物之神。他們認為夏至這一天很可怕,因為過了這一天黑夜在一天天變長,所以這一天叫「惡日」。在古代不用公元紀年,用的是天幹地支,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於是就有了「午」,因為冬至這個月是第一個月,叫「子月」,子醜寅卯辰巳午,推算下來五月就是「午月」,端午節就這麼出來的。由於他們認為這一天很可怕,就把牛的腦袋砍了,用牛頭祭祀。後來到了西周,人們覺得這種祭祀方法很野蠻,就用草裹上米做成一對牛角樣子的「角黍」擺在那兒,這就是粽子的來歷。再後來人們用一種水生植物,「茭白」的葉子,裹上北方產的大黃米,代表陰陽相裹,這個東西就叫粽子,所以跟屈原沒關係。

主持人:那麼屈原和粽子間的傳說怎麼流傳下來了?

崔岱遠:屈原是戰國時期的一位楚國大夫,也是位大詩人,五月初五這天投江而死。當時,當地人將大米塞進竹筒,再扔進江裡。後來,因為他是死在水裡的,人們認為他是水神。南方有祭祀水神的傳統,因為屈原是一位大詩人又是一位愛國者,他的道德和文化力量遠遠大於曹娥等其他投江而死的人,所以就把屈原傳下來了。東漢時有一個傳說,一個人在汨羅江畔碰見一位身著白衣服的人,這個人說我就是屈原,非常感謝你每年來祭祀我,但扔到江裡的東西都被蛟龍偷吃了。請用葉子將其包裹後用五彩絲線纏繞,因為蛟龍怕五彩絲線。之後這種風俗就傳開了,所以東漢以後,粽子才真正和屈原產生關係。

主持人:端午節好像還有闢邪的習俗?

崔岱遠:端午節的文化內涵不僅是紀念屈原,第一個文化內涵就是感知夏季,第二個是紀念屈原,另外一個是闢邪。古人沒有科學觀念,他們發現一到夏天就愛得病,怎麼辦呢?第一件事就是吃五毒餅,就是把五種毒蟲刻在一個餅上,五種毒蟲有蛇、蠍、蜘蛛、蜈蚣以及癩蛤蟆(蟾蜍)。還有就是五彩絲線,因為他們認為「邪」「魔」怕五彩的東西。還會把雄黃抹在小孩兒的腦袋上,畫一個「王」字,喝雄黃酒。女孩兒會用五彩絲線纏一個小粽子掛在身上。類似的還有吃「五黃」,後來南方又衍化出吃「五紅」。闢邪還有幾個有趣的風俗,在門上掛三樣東西,一個是菖蒲葉,因為它長得像寶劍,所以覺得闢邪;第二個是艾蒿,它的子長得像小錘子,人們認為這個東西叫鞭子,可以打妖怪,所以闢邪;第三個是大蒜。而且這三個東西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驅蚊。

主持人:崔老師您再講一下大家提到的賽龍舟。

崔岱遠:賽龍舟其實跟屈原沒有關係,屈原投江是真的,他投江的時候身邊沒有人。有首詩叫《漁夫》,這首詩的大概意思是這樣的,就是屈原在江邊碰到一個漁夫,屈原說眾人皆醉我獨醒,漁夫說「滄浪之水清兮」,就是說如果滄浪之水是清的呀,它可以洗我帽子上的纓子,「滄浪之水濁兮」,髒水可以洗洗腳,你何必想不開呢。結果屈原沒有聽他的話,漁夫覺得這個人死心眼就離開了。元代蒙古族南下佔領中原,忽必烈滅了大理國,就是現在的雲南。大理國的人要逃命,他們順著瀾滄江劃到了湄公河,是劃著龍舟跑的。賽龍舟這個風俗起源於明代,但是逃跑這件事兒總歸不光彩,所以人們願意把它附著在屈原身上。

聽眾:端午節時南方會划龍舟,那麼北方會做什麼?

崔岱遠:這個習俗有很強的地域性,因為北方沒有那麼多河流,所以沒法划龍舟。北方會喝雄黃酒,在小孩腦袋上畫王字,代表「老虎」,還會在門上掛菖蒲葉、大蒜和艾蒿。

【粽子的「正確打開方式」】用來捆粽子的線叫「馬蓮」,上面有個「活扣」,一拉就開。一般都用兩片或三片粽葉,如果葉子寬就用兩片,葉子窄就用三片。粽葉是葦葉,所以吃起來有股清香。脫去粽子綠色的外衣,露出它米色的胴體,入口後香甜軟糯。

摘編自《國際人才交流》2017年第6期

相關焦點

  •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嗎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嗎 從小,長輩們就告訴我們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我們要包粽子吃,喝雄黃酒,還要在門前懸掛艾蒿來去惡闢邪,而且還有賽龍舟可以觀賞。
  • 端午節的起源是為了紀念屈原嗎?
    說起端午節的由來,可能很多朋友會認為是為了紀念屈原而來,但其實真正的端午節的歷史要比屈原早得多,紀念屈原說只是後世附會"歷史人物紀念說"的一種罷了。端午節划龍舟所以,端午節,本來是我國古代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的節日,比屈原生活的戰國時期要早很多。
  • 端午節的來歷,你知道其實端午節並不是用來紀念屈原的嗎
    馬上又要臨近端午節,端午節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相傳這是為了愛國的屈原投江後,楚國百姓們都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而這一天我成為了我們現在所說的端午節。但是你知道嗎?端午節其實在屈原投江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 端午節並非是紀念屈原的
    端午節是一個比較古老的節日,它源於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經有2500~3000年的歷史,端午節的主要項目有賽龍舟,划龍船,吃粽子。不過作為北方人的我,只是吃粽子,關於端午節的起源和傳說,大家比較認可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所設立的節日。
  •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端午節的由來,存在很多爭議,你知道嗎?
    端午節就要到了,每每提到端午,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屈原了,而吃粽子、賽龍舟等節日習俗,也是為了紀念屈原而舉行的活動,長久以來,這種觀念都深入人心,成了共識。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對於端午節究竟是為了紀念誰這個問題,其實一直存在很大爭議,不同的地區都堅持著自己的觀點,甚至在學術上,也存在著異樣的聲音。關於端午節所紀念的人物,主要的說法有三種,一說紀念屈原,一說紀念伍子胥,一說紀念孝女曹娥,還有說是紀念介子推的。下面便分別來了解一下吧。
  • 端午節起源與屈原無關,為什麼卻成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作為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被看作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可是史學界對此一直存有疑義,特別是民國期間,質疑的聲音很多。筆者從多角度考證,初步判斷出:「端午節的起源可能與屈原無關,但屈原讓端午節的意義升華,成為凝聚民族人心的全國性節日。」
  • 端午要早於屈原,為何說端午節是用來紀念屈原?這裡告訴你答案
    哈嘍大家好,今天小編講的文章是端午假不要只感謝屈原,此地人說伍子胥曹娥,屈原端午節誰更早?端午節小長假玩的開心嗎?說起端午節你有沒有這樣的疑問,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真的為了紀念屈?賽龍舟又是怎麼一回事?這一切真和屈原相關嗎?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聊聊端午節和屈原的誤會。
  • 端午真的是因為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
    端午真的是因為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時間:2020-06-25 10:1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真的是因為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 端午節到了,在此先祝大家端午安康。
  • 端午節紀念屈原,到底是在紀念什麼
    說起端午節,可能吃貨們首先想起的是香糯可口的粽子,體育愛好者首先想起的是賽龍舟,酒鬼首先想起的是雄黃酒……端午節的文化內涵可謂是十分豐富,其慶祝形式也是多種多樣,它是我們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也是中國首個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節日。
  • 端午節的由來:除了紀念屈原,還有多種鮮為人知的傳說
    今天是端午節,在這裡祝大家端午節安康!我們一般說節日祝福的話:節日快樂!為什麼不說端午節快樂?這源於端午節特殊來歷,你知道嗎?端午節可見在紀念屈原之前這節日就已存在,是我國古時南方先民創立於用於拜祭龍祖的節日。華夏民族都是龍的傳人,端午祭祀祖先「龍」,祈求人們健康安全。在古代,節日的建立往往與宗教祭祀扯上關係,賦予神秘色彩,祭祀龍,來祈求健康平安,這也是我們說端午節安康的原因。
  • 端午的起源可不是為了紀念屈原!你真的了解端午節嗎?
    由於古代南北風俗各異,端午節在全國各個地方的叫法也大不相同:有五月節、天中節、女兒節、端陽節等20多個名稱。要說端午節的起源,人們馬上想到的是,屈原五月五日懷石自沉汨羅江,人們為了紀念屈原,舉辦活動,後來才演變成了全國性的節日端午節。
  • 屈原,還是伍子胥?誰紀念端午節
    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小長假,興奮極了!近年來,人們對端午節的印象大多是吃粽子,但事實上蘇州寧有不少習俗!屈大VS伍大中國大多數人的端午節為了紀念屈原,蘇州人們紀念的是比屈原大200多年伍子胥。五毒衣服為了端午節,只要蘇州,7歲以後就不行了。
  • 外地人都以為自己聽錯了,蘇州的端午節,紀念的竟然不是屈原
    蘇州端午節紀念(還是祭奠?沒聽清)的是2000多年前吳國的國相伍子胥,這個事情一定要搞搞清爽。」一臉茫然,不是端午都是祭奠屈原的嗎?怎麼會變成了伍子胥?難道真的是陷入了「曼德拉效應」?記得小時候書上可是一直講的是,楚國大夫屈原忠心愛國,卻不被楚王重用,在楚國即將滅亡之際,於5月5日悲憤投汨羅江而死。
  • 端午節傳統來歷 紀念屈原最經典
    ,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 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那麼,端午節到底是為了紀念誰?紀念屈原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
  • 端午節就是紀念屈原?你可能真的錯了,其實,端午節的起源是……
    端午節起源於歷史人物的說法有多種:一是起源於歷史人物說,二是「龍圖騰說」。(一)起源於歷史人物說1.屈原說屈原之事,《史記》有載,屈原,名平,楚之大夫。他晚年遭奸人排擠,不被楚王重用,最後鬱郁不得志的他跳汨羅江以明志。
  • 端午節的意義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誰的
    導語: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我們便迎來重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每當端午節到來之際,每家每戶都會包粽子來吃,這是端午節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是非常重要的傳統習俗,具有一定的寓意。那麼,到底每年過端午節的意義是什麼呢?端午節是為了紀念誰的?一起來了解。
  • 屈原、伍子胥、曹娥,端午節究竟是為紀念誰?
    於左撰端午節是由南方興起的一個節日,關於它的由來,因為時間和地域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說法,許多都經不起推敲。我認為,端午節的風俗有著複雜和漫長的演化過程,起碼在最初時,不是為了紀念任何古人。無論是屈原還是伍子胥,都不會有如此強大和持久的力量,吸引普通民眾每年按時去紀念他們。端午節中許多習俗背後的真正目的,是祀神和祭祖,是禳災、送瘟和祈福。我們來看看《荊楚歲時記》中關於端午節的各種說法,其中羅列了紀念屈原說、伍子胥說、曹娥說、勾踐說等等,書中都一筆帶過。
  • 端午節起源於韓國嗎,它的設立,真的是為了紀念屈原嗎?
    而這就要從端午節的發源講起了。有這樣一種說法,在古代曆法中「午月」是後來的農曆「五月」,而端午節始源於夏至,關於夏至,春秋戰國時期的《禮記》這樣記載:「是月也,日長至,陰陽爭,死生分,君子齊戒,處必掩身。」也就是說,在古人眼裡,午月就是五月,是一年中白晝最長的月份。這個月不僅溼熱難耐,而且疫病頻發,被古人稱之為「惡月」。
  • 端午節的歷史意外地久遠,和紀念屈原其實並沒有什麼關係?
    大部分人對端午節的認識,可能都是來自於小時候老師或者家長的教導。「相傳屈原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自盡,愛戴他的民眾爭相划龍舟去救他,搜救失敗之後,又擔心江裡的魚會啃食屈原的遺體,於是紛紛把粽子投進江裡以求保護屈原。」——大家小時候所聽到的故事恐怕都和這個版本大同小異。
  • 端午節到底是紀念誰的?屈原,還是伍子胥,抑或另有他人?
    ~端午節歷史悠久,民間流傳著很多關於端午節來歷的傳說,主要有以下幾種:傳說一: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詩人、政治家。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最早在荊楚地區廣為流傳。把屈原和端午節捆綁在一起,始於南朝的文獻。南朝梁宗懍編撰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按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所,故命舟楫以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