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真的是因為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

2020-11-21 川北在線網

端午真的是因為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

時間:2020-06-25 10:1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真的是因為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 端午節到了,在此先祝大家端午安康。先說個冷知識,在21世紀裡,有3次端午節日期都是在陽曆6月25日,是21世紀裡端午節最晚的日期,這三個年份分別是2001年、2020年和2058年,今年端午節是最晚3次端

  原標題:端午真的是因為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

 

  端午節到了,在此先祝大家端午安康。先說個冷知識,在21世紀裡,有3次端午節日期都是在陽曆6月25日,是21世紀裡端午節最晚的日期,這三個年份分別是2001年、2020年和2058年,今年端午節是最晚3次端午節中的一次。

 

  一、端午真的是因為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流傳久遠,其由來的說法不一,接下來我將給大家詳細說說。
 

  屈原像

 

  據傳,楚國愛國詩人屈原於五月初五投汨羅江,端午節是紀念他的逝世。但也只是傳說,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

 

  屈原至於江濱,被髪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夫聖人者,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

 

  乃作懷沙之賦。......

 

  於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沒有明確說明屈原投江事件的具體發生時間。

 

  屈原以五月五月投淚羅水,而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簡貯米,投水以祭之。

 

  漢建武中,長沙區曲,白日忽見一士人,白雲三閭大夫,謂曲日:「聞君當見祭,甚善。但常年所遺,恆為蛟龍所竊,今若有惠,可以楝葉塞其上,以彩絲纏之,此二物蛟龍所憚也,曲依其言。今世人五月五月作粽,並帶楝葉及五色絲,皆淚羅水之遺風。

 

  以上為《續齊諧記》對屈原投江的描述,是最早記錄屈原投江於五月五日的,作者為南朝梁吳均。但這是一本神話志怪小說,不足以作為正史進行證明。

 

  對於端午作為紀念歷史人物這一說,學術界至今仍認為只是後世牽強附會之說,而且很多的端午習俗也並不是因為屈原。

 

  聞一多在文章《端午考》、《龍的節日》及《端節的歷史教育》中認為端午節並不是紀念屈原,最早出現是作為舉行圖騰祭的節日,進行祭典是為了「請龍」與「祭龍」。因為古人認為龍有吉祥之意,掌管風雨。而在端午節出現之前,原本為『祭龍』。

 

  二、端午節的習俗

 

  1、賽龍舟

 

  賽龍舟據傳是因為人們在屈原投江後,不忍屈原就此死去而划船追趕,藉以龍舟驅趕魚類,不讓魚吃掉屈原的身體。慢慢地便形成了今天的賽龍舟的習俗,今天仍有很多地方每年都會舉行龍舟大賽。
 

  2、端午浴(沐蘭湯)

  簡單來說,就是草藥浴。這習俗在西漢末的《大戴禮記》中有記載,但文中的蘭不是蘭花,而是菊科的佩蘭或草藥,有香氣,可煎水沐浴。據說可治皮膚病、去邪氣。每個地方也不盡相同,在廣東,用艾、蒲、鳳仙、白玉蘭等花草煮水而後沐浴。而在湖南、廣西等地,則用柏葉、大風根、艾、蒲、桃葉等煮成藥水洗浴。而且不論男女老幼,全家都洗。

  3、拜神祭祖

  拜神祭祖是端午節重要習俗之一。祭祖作為一種傳承孝道的習俗,按照民間的觀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一樣是應該認真頂禮膜拜的。因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靈」,時時刻刻的在關心和注視著後代的子孫們,塵世的人要通過祭祀來祈求和報答他們的庇護和保佑。

  4、 吃粽子

  粽子,屬籺的一種,籺在南方比較流行,逢年過節做籺拜神是傳統習俗。每年五月初,百姓多會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粽子分為鹹粽和甜粽兩大類。端午食粽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已成了中華民族影響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民間飲食習俗之一,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粽子

 

  端午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如掛艾葉菖蒲、扒龍舟、打馬球、跳鍾馗、戴香包、畫額、放紙鳶等等,不一一列舉。而且因為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在節日上也會加上當地的故事傳說等等,因而端午節在全國各地的習俗也不盡相同,每個地方的習俗可能完全不同,不必刻意追究。

 

  三、後記

 

  端午節作為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歷史悠久,文化意義深遠。不管端午節是否真的是紀念屈原,其作為我國的一個重要節日,我們賦予了端午節更多的文化意義,其不僅僅是一個節日,對於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也是意義重大,對於教育人民愛國愛家也是十分重要。

 

  端午安康。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fun99.cn/

相關焦點

  •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嗎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嗎 從小,長輩們就告訴我們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我們要包粽子吃,喝雄黃酒,還要在門前懸掛艾蒿來去惡闢邪,而且還有賽龍舟可以觀賞。
  • 端午的起源可不是為了紀念屈原!你真的了解端午節嗎?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至今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人們在這一天歡聚一堂,吃粽子,賽龍舟。其中蘊涵著中國人獨特的民族精神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要說「端午」二字的由來,最早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記》:「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端」指的是「開端」、「初」的意思。
  •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是什麼?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有哪些呢?從小到大,我們只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也只知道端午要吃粽子,划龍舟,那麼端午節還有一些其他的來歷和習俗,你知道嗎?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之紀念屈原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
  •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關於端午節的歷史淵源
    以往,每年端午節大多在高考和中考之前到來。但是今年,高考和中考卻在端午節之後,這就意味著考生要先慶祝完端午節,才參加考試。今年的端午節是在6月25日,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些什麼呢?具體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端午節的來歷,你知道其實端午節並不是用來紀念屈原的嗎
    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而這一天我成為了我們現在所說的端午節。但是你知道嗎?端午節其實在屈原投江之前就已經存在了。「端午」一詞實際上最早被發現是於西晉名臣周處的《風土記》,這本文獻記載了很多關於端午的習俗習慣,但是關於端午節究竟起源於何時,則沒有一個較為準確的說法。而依據南朝梁人吳均的《續齊諧記》及宗檁《荊楚歲時記》,認為端午節不光是紀念屈原,還可能是為了紀念伍子胥、曹娥等。
  • 【雲賞端午】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雲賞端午】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2020-06-23 20: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端午節來歷,端午與屈原有啥關係?
    沒錯就是——端午節,每年端午的時候我們都說,賽龍舟哇、吃粽子哇、喝雄黃啊、插艾篙。但是大家真的了解嗎?了解為何每年的五月初五我們都要這樣嗎?不知道的話沒關係在接下來小編會一點一點告訴大家,知道了也沒關係,就當大家跟小編一起來溫習一下。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傳承了幾千年的節日,以及這個節日所代表的意義。首先先來介紹一下端午節的來歷。
  • 重溫端午節的來歷、屈原的傳說故事和習俗「巧手荷包話端午」
    「巧手荷包話端午」一、活動目的:通過端午節主題活動的開展,重溫端午節的來歷、屈原的傳說故事和習俗活動,感受濃鬱的傳統文化氣息;二、活動主題及相關信息1、主題:「巧手荷包話端午」;2、時間:2020年6月23日下午3:00;3、地點:經典匯三、活動流程1、話說端午節,感受傳統文化的氛圍;2、團隊下半年的活動計劃、分工和目標;
  • 對話:端午節是紀念屈原嗎?
    今天是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朋友們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嗎?知道端午節和哪位詩人有關係嗎?了解端午節的飲食文化嗎?我們請來作家、學者崔岱遠(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副編審),與各位一起分享端午節的文化話題。在古代不用公元紀年,用的是天幹地支,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於是就有了「午」,因為冬至這個月是第一個月,叫「子月」,子醜寅卯辰巳午,推算下來五月就是「午月」,端午節就這麼出來的。由於他們認為這一天很可怕,就把牛的腦袋砍了,用牛頭祭祀。後來到了西周,人們覺得這種祭祀方法很野蠻,就用草裹上米做成一對牛角樣子的「角黍」擺在那兒,這就是粽子的來歷。
  •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不只是屈原故事、划龍舟和吃粽子,還有更多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不只是屈原故事、划龍舟和吃粽子,還有更多文/@成長新視點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歷史悠久,來歷傳說多樣,習俗更多多彩。最深入人心的來歷,是與屈原有關的故事;流傳最廣泛的習俗,主要是划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和掛艾草(菖蒲)。
  • 五月五過端午,這一天都有什麼講究,端午節的習俗你了解多少?
    五月五過端午,這一天都有什麼講究?端午節的習俗你了解多少端午將至,想必家家戶戶都在為迎接端午做準備吧!每當過節的時候,我們都能感受到熱鬧的氛圍,家人朋友們相聚在一起品嘗美食,感受節日特有的風採,延續祖先們建立的習俗。
  • 端午節的來歷與傳說 端午節全國各地的習俗
    端午節的來歷與傳說(圖片來源:暱圖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端午節的來歷與傳說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繫起來。傳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 今日端午:關於端午節的來歷,你知道多少?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四大傳統節日。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有那麼幾種說法,一起來看一下。一:紀念陳臨。陳臨是漢順帝時期的人,官做的很大,先是當蒼梧太守,後來又做了廷尉,相當於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他為官清廉,深受當地百姓愛戴。
  • 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端午節的來歷 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
  • 端午吃粽子不是為紀念屈原?這些端午節冷知識你知多少
    端午吃粽子不是為紀念屈原?這些端午節冷知識你知多少時間:2020-06-25 17:1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吃粽子不是為紀念屈原?這些端午節冷知識你知多少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 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
  • 端午節,粽子香,然而你知道端午節由來嗎?端午節紀念又是誰?
    端午這個詞第一次出現,是在西晉時期周處的《風土記》出現,該書記述了當時的地方風俗,是中國較早記述地方習俗和風土民情的著作,在書中是這樣記述端午的: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端這個字在古代的漢語,有初始的意思,所以端五,也就是初五的意思。
  • 端午節的起源:最年輕的屈原說——那些初始的端午習俗
    提到吃粽子和採茱萸就不得不提到端午。二、端午起源說端午要吃粽子、賽龍舟、戴掛件、制香囊。賽龍舟和粽子還可以理解為打撈屈原的屍體和防止河魚吃掉屈原,其他兩項明顯與屈原關係不大。可見,屈原的傳說只是端午節習俗的構成要素之一。不僅如此,這位年代最久遠的名人在端午節的眾多傳說中可以說是最年輕的一個。一個傳統節日,多少與原始宗教信仰和巫術有關。端午節賽龍舟,而龍,是圖騰。
  • 端午節的來源和屈原沒關係,因為屈原也過端午節
    又是一年端午節,祝大家端午安康啊!那麼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源嗎?我想你一定會說,這誰不知道啊。小學課本上不是寫著的嗎,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但其實,這是騙人的。歷史書上可從沒說過,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啊。02 端午節的靠譜來源端午節其實不是紀念屈原的,它的來源更早一些。最初,端午節是從夏至演變而來的。
  • 端午節後話端午:到底是不是紀念屈原的,還能好好說端午節快樂麼
    這個時候,同事@了一下群主,說:端午節,不能說快樂。群主很納悶兒,就問了:為哪樣?(方言,即:為什麼)同事說:因為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老屈都跳江了,我們還能說端午節快樂麼?群主是學文學的,他自然知道端午節、屈原是怎麼回事兒,於是群主說:端午節早在戰國之前就有了,難道老屈提前去跳江了?果然,看到群主幽默的回覆,這下子,同事也掛不住了。
  • 端午節裡讀端午 3本書讓你了解屈原和端午節
    原標題:端午節裡讀端午 3本書讓你了解屈原和端午節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的節日。屈原也是比較少有的以節日來紀念的歷史人物,歷代傑出的政治人物如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垂範千年的思想家孔子,飲譽後世的文學家李白、杜甫,都無此殊榮。讓我們從書中了解端午,了解屈原。1 《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