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起源於韓國嗎,它的設立,真的是為了紀念屈原嗎?

2020-12-19 考古小隊長

前天是農曆的五月初五端午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吃香噴噴的粽子,還有入口甜香的菖蒲酒呢?眾所周知,端午節在中國由來已久,每個地方過節都有不同的習俗。不過,在距離中國東北不遠的韓國,他們也同樣在過一個叫江陵端午祭的節日。和我們過的端午節不同,韓國的端午祭一般從農曆的4月初5持續到5月初5,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裡,他們祭祀山神,開展演藝活動,比如演出假面劇,即讓演員們頭戴高帽,塗上胭脂,在無聲的情境下,僅憑動作進行演出,還有類似於蕩鞦韆和拔河這樣的民俗活動。和中國的端午節差距還是挺大的。不過2005年11月25日,韓國申報的「江陵端午祭」正式載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名錄》,這一舉動在網上引起了熱烈的討論。

在這之後,雖然專家紛紛出來闢謠,但就端午節這個節日而言,它到底是不是韓國的呢?而這就要從端午節的發源講起了。有這樣一種說法,在古代曆法中「午月」是後來的農曆「五月」,而端午節始源於夏至,關於夏至,春秋戰國時期的《禮記》這樣記載:「是月也,日長至,陰陽爭,死生分,君子齊戒,處必掩身。」也就是說,在古人眼裡,午月就是五月,是一年中白晝最長的月份。這個月不僅溼熱難耐,而且疫病頻發,被古人稱之為「惡月」。由此看來,端午節前身的具體日期在春期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只是當時的人們還沒有形成現在這樣眾多的習俗。而在大約三百年後的兩漢,「午月午日」這一概念逐漸演變成了具體的日期——五月五日。比如司馬遷寫的《史記 孟嘗君列傳》和東漢王充的《論衡 四諱》等都記載了這樣的習俗。

至此,相比於戰國時期「五月五日「代替了」午月午日「,還誕生出了更多的習俗,而在漢代之後的魏晉南北朝,」端午「一詞第一次出現在史料中,代替了兩漢的」五月五日「。端午節為什麼不叫」端五節「,是因為有資料稱五月五日在古代代表了不吉之日,為了避免忌諱便做了改動,從此「端午」兩字便沿用至今。而且不同於春秋戰國,魏晉南北朝時代的生產力要更為發達,這導致人們的思想相較於以前也要更加開放,所以關於端午從戰國時期傳承下來的神話面臨著信仰力不足的問題。而解決這一問題,取代老神話的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歷史名人的故事了。

端午節用來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說法,是千百年來中國人公認。楚國大夫屈原雖然擅辭令,也推行了許多良策,卻因自己的君主楚懷王聽信讒言而被疏遠,而後又被太子蘭流放,屈原看到了國家的腐敗,救國的理想也跟著破滅了。在寫完絕筆《懷沙》後,跳汨羅江殉國。百姓們為了保護屈原的身體不被河裡的魚蝦吃掉,就集體划龍舟尋覓屍體,並把裝米的竹筒投進江裡。雖然屈原一度被人們認為是端午節的源頭,但是有學者認為早在春秋屈原死前的200年左右,端午節祭祀就已形成,而這種習俗源於吳國大夫伍子胥。

春秋時的伍子胥,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他是楚國人,父兄都被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去往吳國,助吳伐楚,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兒子夫差繼位,夫差不聽伍子胥的忠言。吳國宰相,受越國賄賂,用讒言陷害子胥,夫差相信了。並且賜子胥寶劍,讓子胥自刎。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死前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的東門上,我要親眼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夫差聞言大怒,在五月五日這天用皮袋把伍子胥的屍體裝上投入大江,奇怪的是,這個皮袋不僅沒有沉到水底,反而逆流而上的滑著,人們覺得是神靈顯現,稱伍子胥是「波神」,因此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伍子胥死後的600年左右,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據說在紹興一帶,每年的五月五日都會在龍舟競渡時設立曹娥的排位,以示紀念。

關於端午節的歷史傳說有很多很多,更令全國各地形成了不同的民俗,江南一帶多舉行賽龍舟,北方沒有這麼多的湖泊就多插艾草喝雄黃酒等等。而這些習俗和韓國相差甚遠。所以部分學者稱中韓兩國端午節彼此之間並沒有關係,雖然兩個節日可能都起源於中國,但是因為流傳到其他的國家和當地文化整合之後,習俗也就出現了地方化的現象吧。2008年我國把端午節列為了國家法定節假日,雖然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不再相信波神的存在,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還要過端午呢?其實小編覺得在通信發達的時代,即使是最親的人,我們也越來越少的見面,而有一個機會,能夠讓團圓在飯桌前的家人們,嘮叨著久遠的話題,讓遠方漂泊的孩子,也能抽出時間問候以下父母,而天下所有的國人,也都因為文化的關係,雖然身處不同的時空,卻感懷著一些同樣的歷史故事,同樣吃著粽子,在同一時間做著同一件事的浪漫,或許是這個時代端午節帶給人們的饋贈吧。

相關焦點

  • 端午節的起源是為了紀念屈原嗎?
    說起端午節的由來,可能很多朋友會認為是為了紀念屈原而來,但其實真正的端午節的歷史要比屈原早得多,紀念屈原說只是後世附會"歷史人物紀念說"的一種罷了。端午節划龍舟所以,端午節,本來是我國古代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的節日,比屈原生活的戰國時期要早很多。
  • 對話:端午節是紀念屈原嗎?
    今天是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朋友們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嗎?知道端午節和哪位詩人有關係嗎?了解端午節的飲食文化嗎?我們請來作家、學者崔岱遠(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副編審),與各位一起分享端午節的文化話題。崔岱遠:端午節的文化內涵不僅是紀念屈原,第一個文化內涵就是感知夏季,第二個是紀念屈原,另外一個是闢邪。古人沒有科學觀念,他們發現一到夏天就愛得病,怎麼辦呢?第一件事就是吃五毒餅,就是把五種毒蟲刻在一個餅上,五種毒蟲有蛇、蠍、蜘蛛、蜈蚣以及癩蛤蟆(蟾蜍)。還有就是五彩絲線,因為他們認為「邪」「魔」怕五彩的東西。
  • 端午節的來歷,你知道其實端午節並不是用來紀念屈原的嗎
    馬上又要臨近端午節,端午節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相傳這是為了愛國的屈原投江後,楚國百姓們都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而這一天我成為了我們現在所說的端午節。但是你知道嗎?端午節其實在屈原投江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 端午的起源可不是為了紀念屈原!你真的了解端午節嗎?
    由於古代南北風俗各異,端午節在全國各個地方的叫法也大不相同:有五月節、天中節、女兒節、端陽節等20多個名稱。要說端午節的起源,人們馬上想到的是,屈原五月五日懷石自沉汨羅江,人們為了紀念屈原,舉辦活動,後來才演變成了全國性的節日端午節。
  •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嗎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嗎 從小,長輩們就告訴我們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我們要包粽子吃,喝雄黃酒,還要在門前懸掛艾蒿來去惡闢邪,而且還有賽龍舟可以觀賞。
  • 端午節的意義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誰的
    導語: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我們便迎來重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每當端午節到來之際,每家每戶都會包粽子來吃,這是端午節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是非常重要的傳統習俗,具有一定的寓意。那麼,到底每年過端午節的意義是什麼呢?端午節是為了紀念誰的?一起來了解。
  • 吃粽子是因為端午節嗎?是為了紀念屈原嗎?原來我們都錯了!
    端午節對很多現代社會的人,尤其是年輕人來說,好像只是一個吃粽子的節日,而它原本是一個內涵極其豐富的重要節期。它起源於中國,從漢代、魏晉以來就十分盛行,之後又傳播到了亞洲大部分地區,比如越南、日本、韓國等國。
  • 端午節真的是為了紀念屈原嗎?其實這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而已
    一直以來我們接受的教育,賽龍舟和吃粽子都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傳說中,那些敬愛屈原的人們,駕著龍舟在汨羅江撒粽子,避免河中的魚蝦吃壞屈原的屍體;而屈原也因此成了端午節的象徵人物。但是真是這樣嗎?
  • 端午真的是因為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
    端午真的是因為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時間:2020-06-25 10:1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真的是因為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 端午節到了,在此先祝大家端午安康。
  • 端午節日說端午:端午真是為了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近年來,有關端午節文化內涵、習俗的一些討論成為熱門話題:端午節源於紀念屈原嗎?這一天能不能互祝「快樂」?
  • 端午節並非是紀念屈原的
    端午節是一個比較古老的節日,它源於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經有2500~3000年的歷史,端午節的主要項目有賽龍舟,划龍船,吃粽子。不過作為北方人的我,只是吃粽子,關於端午節的起源和傳說,大家比較認可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所設立的節日。
  •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端午節的由來,存在很多爭議,你知道嗎?
    端午節就要到了,每每提到端午,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屈原了,而吃粽子、賽龍舟等節日習俗,也是為了紀念屈原而舉行的活動,長久以來,這種觀念都深入人心,成了共識。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對於端午節究竟是為了紀念誰這個問題,其實一直存在很大爭議,不同的地區都堅持著自己的觀點,甚至在學術上,也存在著異樣的聲音。關於端午節所紀念的人物,主要的說法有三種,一說紀念屈原,一說紀念伍子胥,一說紀念孝女曹娥,還有說是紀念介子推的。下面便分別來了解一下吧。
  • 端午節就是紀念屈原?你可能真的錯了,其實,端午節的起源是……
    端午節起源於歷史人物的說法有多種:一是起源於歷史人物說,二是「龍圖騰說」。(一)起源於歷史人物說1.屈原說屈原之事,《史記》有載,屈原,名平,楚之大夫。他晚年遭奸人排擠,不被楚王重用,最後鬱郁不得志的他跳汨羅江以明志。
  • 「端午節」真的為了紀念屈原嗎?這個流傳千年的謊言,忽悠多少人
    歷史叔還是繼續在碼文,咱們今天來說說端午節這個節日。一提到端午節,很多人都會想到龍舟、粽子,當然還有屈原。很多人都以為端午節是屈原投身汨羅江之後成立的一個節日,據說屈原在五月初五那天跳江,後人為了紀念他於是就設立了這個節日。
  • 端午節一開始真的是為了紀念屈原?那些鮮為人知的冷知識
    端午節一開始真的是為了紀念屈原?真的是為了紀念屈原嗎?又為什麼要賽龍舟?這些真的跟屈原有關係嗎?答案是,NO!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端午節與屈原之間的誤會。想要理清這之間的誤會,我們得先知道,到底是先有的屈原還是先有的端午節。我們都知道,屈原是我國戰國末期偉大的愛國詩人。那麼,端午節又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據考證,端午節最早是祭祀的節日。
  • 端午節起源其實跟屈原沒啥關係,它比屈原早1000年
    如果我說端午節起源於蒼龍七宿,你們會不會覺得我犯中二病?還是什麼小說、動畫片看多了?其實端午節還真就起源於星象之中的蒼龍七宿,屈原只不過是恰巧在端午節投了江,當地人才在過節的時候融入了他的故事傳說。01、小時候我們學的端午節來源,只是個故事,並不是真實的歷史接受過N年義務教育的我們,都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這個屈原是楚國的忠臣,他給楚王提出諸多建議,但是楚王偏偏不聽,還故意疏遠他。後來楚國被秦國消滅,屈原不肯投靠秦國,就抱著石頭投江,來展示自己的高潔品質。
  • 『端午節真正的由來』端午節真的起源於屈原嗎?
    關於『端午節真正的由來』端午節真的起源於屈原嗎?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端午節真正的由來』端午節真的起源於屈原嗎?,華圖教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小編便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端午節真正的由來,端午節相關的信息,下面分享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 端午節的歷史意外地久遠,和紀念屈原其實並沒有什麼關係?
    如果單憑沒有旁證,就認定是司馬遷無中生有地編造了整個屈原的列傳出來是不客觀的。我們姑且認為屈原確有其人,而史記裡面關於他的記載都是可信的。那麼端午節和屈原又有多大的關係呢?端午節真的是因為紀念屈原而誕生的嗎?其實仔細一想就會發現有不合理的地方,楚國被秦國攻滅的時候,屈原眼看著國破家亡深感自己無能為力,所以帶著一腔悲憤投江自盡。
  • 端午節只是為了紀念屈原?不僅如此紀念人,還要紀念它
    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很多人都覺得這是為了紀念屈原,其實不僅有屈原,還有其他人,甚至還有一個不是人!弄清這寫之前,先來弄清楚端午節的習俗吧!二、賽龍舟,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為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過去相救,但終末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初五以划龍舟作為紀念,借龍舟驅逐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三、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戴香囊,香囊內有艾葉、硃沙、雄黃、香藥,清香四溢,可做為驅邪,香囊外觀很美,小孩子都很喜歡戴。
  • 端午節真的是「紀念屈原」嗎?
    說到端午,大家第一反應基本都是為了紀念楚國大夫屈原跳了汨羅江而死。人們怕他被魚吃了,劃著龍舟往江裡扔粽子向水裡倒雄黃酒,然後就形成了端午節?接下來小編為您講解端午節到底是怎麼來的:幾十年前,根據聞一多先生的考證,他發現早在屈原之前浙江蘇南的吳越地帶,早就擁有在陰曆五月的時候賽龍舟,驅蟲蠍等活動,要說和什麼名人有關係的話,其實也不是和屈原有關係,而是吳國名臣含恨而死的伍子胥,不久之後考古工作果然有了新的進展,就在浙江寧波餘姚的河姆渡遺址中就發現了很多獨木舟,船槳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