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商報報導了鄭州市金水區大石橋街道辦事處崗杜街146號院升級改造過程中遇到的「方便」難題,引發網友、市民關注。
居民用了三四十年的衛生間屬於違建,不拆無法完成改造,拆了沒地兒方便。類似的歷史遺留「難題」如何破解?大石橋街道辦事處找到了初步方案。
崗杜街146號
回顧:這小區廁所是違建,怎麼改造辦事處也犯難
4月27日,河南商報關注了鄭州金水區大石橋街道辦事處崗杜街146號樓改造過程中,居民違建廁所、廚房該怎麼拆。
鄭州一老舊小區改造遇尷尬:居民用了三四十年的廁所竟是違建,咋回事?
崗杜街146號
崗杜街146號樓建設於上世紀70年代,屬於筒子樓。入住初期,居民並沒有屬於自己家的獨立衛生間,使用的是公共衛生間。
後來,為了方便生活,一些居民在自己屋裡搭建衛生間,因為房屋面積較小,一樓住戶就將房子窗戶部位改造成門,向外延伸搭建小房子,用作衛生間。
三四十年過去,一樓住戶搭建的衛生間雖然方便了居民生活,但實打實屬於違建。
這道歷史遺留難題,讓小區改造升級陷入尷尬境地。
辦事處牽頭對小區進行改造升級,拆除這些違建時,遭到一些居民反對。因為如果拆了,他們可能就會暫時沒有地方「方便」,但如果不拆,小區也的確年代久遠,改善居民居住環境迫在眉睫。
怎麼辦?辦事處為這事犯了難,只好暫時先「放一放」,爭取能夠找到兩全其美的辦法。
進展:辦事處找到初步解決方案
關於崗杜街146號院升級改造過程中遇到的「方便」難題,4月29日,河南商報記者從相關部門獲得一份「情況說明」。
「情況說明」稱,崗杜街146號樓共4層,兩個門洞,共計32戶居民。每個門洞每層有公用衛生間兩間,一層4戶共用。
目前146號樓居民如廁情況是:少部分居民仍在使用公用衛生間;二層以上部分居民在居室內自接管道設置了簡易廁所;一樓8家住房均在樓前佔用公用面積建房設置了廁所、廚房等設施;同時這8戶居民中的部分居民還佔用樓後公用面積建蓋了房屋。
「情況說明」顯示,對於崗杜街146號樓改造問題,鄭州市金水區大石橋街道辦事處的方案是,恢復修建8個每層均有的兩間公用衛生間。拆除一樓住房佔用公用面積建蓋的違章建築。拆除違章建築的工作,將在每層公用衛生間後改造後進行。如一樓住戶不願使用公用衛生間,也可採用樓上居民在室內設置簡易廁所方式,但想使用公用面積建蓋自家單獨使用廁所的做法,是不被允許的。
河南商報從大石橋街道辦事處獲悉,「情況說明」中的方案,的確是該辦事處制定的。不過只是初步方案,在具體執行中,會進一步與居民溝通協調。(首席編輯 華麗娟 編輯 吉倩倩)
【來源:河南商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