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明上河圖》想到地攤經濟

2020-12-12 中國經濟網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畫作之一。作者是張擇端,是宋徽宗時的宮廷畫家。金人攻陷北宋都城汴梁後,張擇端選擇了逃離,在南宋都城臨安靠賣畫度日,後被皇帝趙構召入宮中。他憑著自己對汴梁繁華市景的回憶,畫出了這幅精妙絕倫的《清明上河圖》。

原畫長528公分,高24.8公分,描繪的是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兩岸繁華熱鬧的景象。這是一張北宋的民生風俗畫,其中儲存著很多宋代人民日常生活的信息。畫中共2000多個人物,貴賤勞役,形形色色,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每個人物只有螞蟻那麼一點大小,卻畫得個個動態準確,人物刻畫生動傳神。

有人問:這2000多人在幹啥?

用放大鏡仔細一看,大部分人在做生意。這裡是一個購物天堂。店鋪作坊,茶房酒肆,行商攤販,一派生意興隆景象。有賣雨具的,有賣花的,有賣雜貨的,有賣金銀首飾、古玩詩畫的,也有送外賣的,擺攤算命的,蓋房子的,街頭藝人表演的,看野臺戲的,等等。還有五花八門、琳琅滿目的路邊店,這裡是名符其實的百貨商店。但是,最值得注意的,這幅畫裡至少有七、八處地攤。

它們多數設在清明上河圖約275cm處圖中的焦點。在一座橋上就有兩個地攤。擺攤的小販正在叫賣,吆喝著爭拉買主。在離開橋不遠處,有個年輕人在地上鋪一塊布,擺有酒具、器皿、飯碗等貨物,四個身份不同的路人在觀看,兩人穿了長衫,似是文化人模樣,還有兩人則是農村裡打短工的。此外,不遠處,有一老一小兩個挑貨郎,坐著擺了個地攤,在賣各種時鮮的果子。旁邊,又可見兩個販夫在賣活鴨,五隻鴨子分別放在三個籠子裡,一名販夫提著一桿秤,抓住一隻鴨脖子,在仔細地稱分量,另一名夥計則在收銀兩,配合默契。這說明,早在北宋汴梁這個首都,在街頭設地攤、叫賣商品,是必不可少的一道都市的風景,也是極為尋常普通的事。

《清明上河圖》中擺地攤的活動證明:地攤是一種歷史,是商品流通和交換的歷史;當然,它也是一種文化,是一種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商業文化。與唐代人物畫相比較,張擇端把創作的視角對準了市井平民,反映市民生活,使得人物畫脫離了單純表現帝王貴族和宗教人物的傳統窠臼,更具有世俗色彩和民本傾向。這裡,煙火氣甚濃。販夫走卒,你來我往,挑擔支攤,你賣我買,大家忙得不亦樂乎。打開《清明上河圖》,撲面而來的是一種熱鬧而溫馨的感覺。地攤上賣的都是一些家常物件,質量並不一定好,但對於多數家庭來說,許多東西是生活的必需品,加上價廉物美,所以大家都樂意去採購。

地攤是中國經濟史上一種揮之不去的記憶。有人說,一座城市倘然沒有地攤經濟,就不是一個完整的城市。這話不是沒有一點道理。一個城市如果沒有地攤的存在,那麼,這個城市就沒有生機,儘管高樓林立,卻顯得冷冰冰的。一座城市如果取消了地攤文化,那麼,我們進一步可以斷言,不讓開小店和地攤的城市是一座死城。我到外地某個城市去旅遊,總喜歡到當地的地攤上去逛逛,看看有沒有當地的特色產品可買。這也是一種旅遊的樂趣。

適度放寬對大街設攤的限制,也創造了許多就業機會。在今年的「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楊寶玲建議釋放出「地攤經濟」的最大活力。緊接著,中央文明辦決定,不將佔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今年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兩會閉幕之際,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強調「打破一些不合理的條條框框的政策,讓更多就業崗位成長起來」,並提到西部某城市「設置了3.6萬個流動商販攤位,一夜之間10萬人就業」。因此,鬆綁地攤經濟,不是一時之計。

古已有之的地攤經濟,在今天,將在全國各大、中、小城市裡佔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吳興人)

來源:東方網

相關焦點

  • 地攤經濟,重現《清明上河圖》中販夫走卒與城市和諧相處的風景
    在《清明上河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北宋都城汴京的繁華街市,其中最為惹眼的是,在《清明上河圖》中,我們看到的是販夫走卒,引車賣漿,與市民和諧相處,其樂融融的畫面。曾經何時,網絡上就熱傳一幅漫話叫《清明上河圖之城管來了》,畫面上是城管來了之後,原本繁華的街市,立即呈現出一片雞飛狗跳的混亂景象,其諷刺之辛辣,引發人們內心深處的強烈共鳴。
  • 清明上河圖放大10倍後:發現一神秘男子,網友:這不是外賣小哥嗎
    縱觀我國各個王朝的歷史,宋朝絕對稱得上是顆璀璨之星,經濟發展空前繁榮,這一情況在北宋畫家張擇端所創作的《清明上河圖》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 宋朝經濟繁榮的縮影,交子的發明和《清明上河圖》繪製
    另有描寫北宋繁榮勝景的張擇端之《清明上河圖》將北宋東京城繁華景況描繪得活靈活現,畫作傳世至今,也得以讓後人去接近和親身體會北宋的盛世景象。交子圖示(一)最早的紙幣「交子」,成都古時經濟縮影北宋時期,民間的商品經濟得到充分的發展。
  • 《清明上河圖》如何反映汴京城市經濟
    《清明上河圖》如何反映汴京城市經濟 張臨生 2015-11-01 10:10 來源:澎湃新聞
  • 地攤經濟、夜經濟,我們可學一下宋朝
    宋朝是我國古代歷史上商業最繁盛的時期,地攤經濟、夜經濟都相當發達,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給我們留下了令人心醉神迷的繁華一夢。宋廷取消了&34;,夜經濟開始活躍起來。乾德三年(965),宋太祖就專門降旨:&34;大街買賣晝夜不絕,夜市熱鬧到三更,五更早市又擺上來了。沒有地攤經濟、夜經濟,城市就缺少市井的煙火氣,就成了冷冰冰的所在!
  • 你真的懂《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不僅是一件享譽中外的藝術品,更是一卷記載中國城市發展歷史的寶貴資料。作者通過對畫作細節的梳理,將中國城市發展與規劃的脈絡作了簡介,進而說明北宋時期的社會發展動力、城市管理及社會狀況。本書將《清明上河圖》這一畫卷分解為兩百多個細節,以畫中圖像來展現汴京這座北宋時期的「新城市」在經濟、人文和管理體制諸方面的運行狀況。
  • 別看地攤小,養活一家人,你可能沒想到地攤合法化竟然有5方面好處
    受疫情影響,很多人的工作不穩定,收入也在減少,成都對老百姓開放地攤,據說解決了10萬人的就業,而且大大提高了餐飲行業的復工率。開放地攤你贊成嗎?以前我們禁止擺地攤,是因為確實他有許多的弊病,你比如說交通問題,環境衛生問題,噪音擾民問題,所以很多城市一刀切,乾脆我就不讓你擺了。
  • 沈源與《清明上河圖》
    據北京故宮博物院編纂的《清明上河圖:珍藏版》一書介紹,傳世的《清明上河圖》在中國大陸有10件,中國臺灣有10件,日本有11件,美國有6件,歐洲有6件,其他去向不明的有5件。其中主要有三大版本:一是宋本張擇端版(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二是明本《清明上河圖》,三為清院本《清明上河圖》。
  • 清明上河圖歌詞李玉剛 清明上河圖歌詞是什麼意思
    我們都知道清明上河圖是國寶級文物,李玉剛演唱的歌曲清明上河園也深受不少人的喜歡。下面為大家帶來清明上河圖歌詞李玉剛。  清明上河圖歌詞是什麼意思  我們都知道《清明上河圖》是我國的十大傳名畫之一,也是國寶級的文物。
  • 從清明上河圖入手,淺談北宋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
    把北宋都城東京汴梁城的風土人情和經濟發展面貌生動的描繪出來,充分展示了當時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為繁華的都城開封的歷史形象,也側面發映出了北宋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讓世人矚目,本文就以清明上河圖入手,分析北宋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
  • 張擇端與《清明上河圖》
    在這漫長的二百來年間,除後唐外,開封一直作為都城,成為了當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特別是經歷了北宋一百多年的建造,汴京已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擁有人口一百多萬,繁華無比,正是這樣建都的歷史為張擇端創作《清明上河圖》提供了最真實的場景。
  • 清明上河圖再展出-清明上河圖是哪個朝代的
    清明上河圖再展出是真的嗎?2020年故宮博物院將迎來它的六百歲誕辰紀念。故宮單霽翔院長3月4日透露,故宮將用一種特殊的方式為它慶生--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最好的展覽將在最優質舒適的參觀環境中向公眾展出。
  • 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一幅描寫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現實主義的風俗畫,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水平。 從《清明上河圖》中可以看到幾個非常鮮明的藝術特色:第一、內容豐富。《清明上河圖》在表現手法上,以不斷移動視點的辦法,即「散點透視法」來攝取所需的景象。
  • 從清明上河圖看宋朝城市有多開放
    作者:吳鉤(騰訊·大家專欄作者,歷史研究者)自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問世後,後世畫家多有臨摹、模仿之作,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清明上河」題材,因此傳世的《清明上河圖》少說也有數十個版本。(清院本《清明上河圖》上的城門) 有些研究《清明上河圖》的學者,比如故宮博物院的餘輝先生認為,三幅《清明上河圖》的不同城防形態,顯示了北宋晚期東京城的防備鬆散。
  • 六個小細節,重新解讀《清明上河圖》
    原標題:六個小細節,重新解讀《清明上河圖》《清明上河圖》人物繁複,端緒宛然,宏闊而細膩,深刻又鮮活,六法深湛,筆墨精熟,誠可謂人天之奇蹟、不朽之名作。但由於年代久遠,圖中不少物象場景,已難知其意,以至影響到對圖卷題名、主題等的把握與判斷。茲參以相關文獻及現實生活,嘗試對圖中六種景象作一些辨析。
  • 看了《清明上河圖》,再看《流民圖》,反差如此強烈
    要形容北宋的繁華,首推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然而,在這張圖的背後,又有幾個人知道,還有一張早些時代的《流民圖》呢?今天,筆俠就給大家對比一下這兩張圖。清明上河圖《清明上河圖》作於宋徽宗時代,也就是公元1100年以後,甚至可以精確到宣和年間(公元1119-1125年),在這期間,北宋的繪畫藝術達到了一個頂峰。
  • 這個木雕《清明上河圖》,讓外國人目瞪口呆,重點是看細節
    前段時間,木雕大師鄭春輝的《清明上河圖》在海外展覽,讓許多外國人駐足欣賞,讚嘆聲絡繹不絕。甚至還有人將其作品發到網際網路上,眾多外國網友看到之後,都不敢相信這是木雕作品,稱這件作品太不可思議了。那麼這個木雕《清明上河圖》究竟為什麼讓眾多外國人稱為不可思議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清明上河圖》的「清明」究竟是什麼意思
    眾所周知,《清明上河圖》在我國美術史上堪稱一幅非常珍貴的作品,與此同時它也給歷史學家研究古代文化提供了很重要的線索。為了更好地收藏,今人甚至用金箔打造這幅畫卷,由此可見對這幅畫的珍視程度。畫壇傑作宋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我國畫壇的一幅傑作。
  • 《清明上河圖》的秘密全在這裡…
    值得一提是的,數學史上的疑難問題「算盤」的出現年代,也曾通過《清明上河圖》有了實錘。算盤,是一個最早的計算器。歷史記載,宋代就有了算盤,但只是文獻記載,曾經世界數學史的相關學者認為這是中國人自己編造的,並沒有在那麼早出現,因為無實物證實。直到一位數學研究者和一位美術師在一起看《清明上河圖》時,才有了這個重大發現:在「趙太丞家」店內的櫃檯上,擺放了一把算盤。
  • 精品推薦: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寬 25.2 釐米,長 428.7 釐米,絹本設色。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