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清明上河圖》,再看《流民圖》,反差如此強烈

2020-12-14 蜀山筆俠

【本文由蜀山筆俠獨家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抄襲必究!】

要形容北宋的繁華,首推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然而,在這張圖的背後,又有幾個人知道,還有一張早些時代的《流民圖》呢?

今天,筆俠就給大家對比一下這兩張圖。

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作於宋徽宗時代,也就是公元1100年以後,甚至可以精確到宣和年間(公元1119-1125年),在這期間,北宋的繪畫藝術達到了一個頂峰。

宋徽宗是一個書畫的痴迷者,在繪畫這一塊他更是創改革之先河,首先將繪畫納入科考。也就是說:從這時起,畫畫已不再只是一門手藝,而可以當做一門職業了。

一時間,各大民間高手經過帥選,紛紛進入皇家畫院——翰林圖畫院,比如李唐、王希孟、張擇端……他們共同造就了宋朝輝煌的繪畫藝術。

其中,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更是以突破傳統皇家題材,反映現實生活的寫實風格贏得了後世的一致好評,名垂千古!它也為我們保留了一份珍貴的宋人生活記憶,其史料價值更是無法估量。

虹橋

從《清明上河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宋朝的商業已經非常發達了,這是社會進步的一個明顯標誌。

東京(開封)街頭,到處都是小商小販,店鋪林立,各行各業的人都充斥其中,人們的生活和消遣方式變得多種多樣,這說明什麼?

說明北宋人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是相當高的,早已擺脫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簡單生活模式。市場繁榮,證明有市場;有市場,證明有需求;有需求,就是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現。怎麼看,《清明上河圖》都是在向外炫富,雖然裡面也充斥了一些尖銳的矛盾,但總體來說,它擺脫不了官畫的背景。

好了,看了繁華的《清明上河圖》,我們再來看看和它完全相反的《流民圖》。從這個名稱上估計大家已經猜出個七八分它是什麼樣了,印證一下吧,如圖:

流民圖部分

這幅圖給人的第一反應是「哀鴻遍野,餓殍滿地」,好一幅悽涼的景象!看後無不讓人心酸落淚,唏噓流涕!它到底描述的是宋朝哪個時代的景象呢?

《流民圖》作於宋神宗熙寧年間(1068-1077年),此時,王安石正在進行轟轟烈烈的熙寧變法(王安石變法)。難道王安石變法的結果就是這個樣子嗎?

呵呵,等你看完這幅圖的背景在評論吧。

《流民圖》的作者叫鄭俠,圖中描述的是熙寧變法期間受自然災害的一些地區的社會現象。這是真的嗎?

流民圖部分

是真的,但這和變法沒有半毛錢關係,變不變法災害該來的還來,鄭俠為什麼要畫這幅畫呢?呵呵,鬥爭。

王安石提著腦袋變法,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隨時都會遭到保守派的攻擊,只要有一點兒漏洞,他們都會不遺餘力地往裡面鑽。《流民圖》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保守派們把災害的所有責任全部扣到王安石頭上,《流民圖》就是他們精心設計的一個「罪證」,目的就是要將王安石扳倒。最終,王安石下課了,但宋朝也由此繼續沉淪。

《流民圖》雖不能客觀地反應宋朝人民的生活狀況,但從側面可以反應《清明上河圖》中的繁榮只是部分人的特權,而更多的人民群眾,仍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流民圖部分

還是範仲淹范文正公說的那句話最讓人深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明天繼續……

本文作者《蜀山筆俠》,一個文章會「說話」的歷史作者,專注於不同角度看歷史,探索不一樣的春秋。

相關焦點

  • 繁華背後,《清明上河圖》揭示了什麼
    《清明上河圖》到底畫於北宋什麼時期?首先,我們要看一下畫中人物的衣冠服飾。女士的衣冠服飾變化最快,我們看到畫中有不到10位婦女,她們穿的衣服都是寬鬆式的短褙子(現在叫外套)。根據南宋遺民徐大焯的《燼餘錄》記載,這種女裝樣式是在崇寧、大觀年間出現的。到了宣和、紹興年間,這樣的衣服已經不太流行了。
  • 這個木雕《清明上河圖》,讓外國人目瞪口呆,重點是看細節
    前段時間,木雕大師鄭春輝的《清明上河圖》在海外展覽,讓許多外國人駐足欣賞,讚嘆聲絡繹不絕。甚至還有人將其作品發到網際網路上,眾多外國網友看到之後,都不敢相信這是木雕作品,稱這件作品太不可思議了。那麼這個木雕《清明上河圖》究竟為什麼讓眾多外國人稱為不可思議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從清明上河圖看宋朝城市有多開放
    作者:吳鉤(騰訊·大家專欄作者,歷史研究者)自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問世後,後世畫家多有臨摹、模仿之作,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清明上河」題材,因此傳世的《清明上河圖》少說也有數十個版本。(清院本《清明上河圖》上的城門) 有些研究《清明上河圖》的學者,比如故宮博物院的餘輝先生認為,三幅《清明上河圖》的不同城防形態,顯示了北宋晚期東京城的防備鬆散。
  • 把《清明上河圖》放大30倍再看,太有意思了
    匠人傳承:清明上河圖說起中國繪畫藝術是從何時開始的,誰又是第一個作畫的人,這一直是一個謎團。從被發現的時候,它就是用毛筆、水墨這些東西畫在絹或者是紙上,並且裝裱起來的捲軸畫。如果要問我國知名度最高的是哪幅畫,那非《清明上河圖》莫屬了。
  • 透過《清明上河圖》,看那些葬送了北宋王朝的細節
    引子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是一幅舉世聞名的現實主義風俗畫卷,作者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於變化的圖畫中。而張擇端繪製《清明上河圖》,讀者對象是宋徽宗本人,那這又何嘗不是一份隱藏著「諫言」的「上書」呢?
  • 清明上河圖歌詞李玉剛 清明上河圖歌詞是什麼意思
    我們都知道清明上河圖是國寶級文物,李玉剛演唱的歌曲清明上河園也深受不少人的喜歡。下面為大家帶來清明上河圖歌詞李玉剛。  清明上河圖歌詞是什麼意思  我們都知道《清明上河圖》是我國的十大傳名畫之一,也是國寶級的文物。
  • 清明上河圖不止北宋有?清代院本《清明上河圖》,帶你看乾隆盛世
    這卷清院本《清明上河圖》是典型的清宮的裝裱樣式,前隔水有梁詩正奉乾隆皇帝旨意以館閣體抄錄御製五律一首:「蜀錦裝金璧,吳工聚碎金(吳工指繪製清院本的來自吳地的五位畫家)。謳歌萬井富,城闕九重深。盛事誠觀止,遺蹤借探尋。當時誇豫大,此日嘆徽欽。乾隆壬戌(1742年)春三月御題。臣梁詩正敬書。」鈐印「梁」、「詩正」。
  • 《清明上河圖》為何那麼有名?放大100倍後再看,就能找到答案!
    《清明上河圖》為何那麼有名?放大100倍後再看,就能找到答案!文/號外歷史之成成 圖/網絡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也是很多歷史學家了解北宋王朝最直接的地方,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東京。簡單的來說就是記錄了北宋年間繁華情景,以及當時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清明上河圖》為何那麼有名?
  • 清明上河圖再展出-清明上河圖是哪個朝代的
    清明上河圖再展出是真的嗎?2020年故宮博物院將迎來它的六百歲誕辰紀念。故宮單霽翔院長3月4日透露,故宮將用一種特殊的方式為它慶生--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最好的展覽將在最優質舒適的參觀環境中向公眾展出。
  • 《清明上河圖》畫的真是清明時節嗎?丨豫記
    長久以來,世人都認為《清明上河圖》畫的是清明時節的汴京城,事實果真如此嗎?初白丨文豫記微信號:yjhltxdjm皇帝說是春天,就真的是春天?看《東京夢華錄》和《清明上河圖》就夠了。這一書一畫,每個細節自帶著北宋遺風。清明上河園美吧?那就是照著《清明上河圖》還原的。 《清明上河圖》是張擇端創作的一幅傳世佳作,素有「中華第一神品」之稱。自它誕生以來,大家普遍認為,該畫描述了北宋京都汴梁以及汴河兩岸清明時節的繁華熱鬧景象和自然風光。
  • 十問《清明上河圖》:故宮專家揭秘北宋汴京繁華的背後……
    《清明上河圖》的人,都會認為繁榮的汴京盛景是這張畫的主題,這是根據現在的生活經驗去判斷900年前的繪畫內容。所以「清明上河」就是說在清明時節,大家到河的堤岸上、到橋上看春天的景致。  專家學者普遍認為《清明上河圖》畫的是北宋京城汴京(今河南開封)。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汴京新舊城共有8廂120坊,人口達10萬戶。過去都說畫的是汴京城的東南角、東水門一帶,但是我經過仔細觀察,發現並非如此。
  • 《清明上河圖》放大10倍,發現那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現在很多人看《清明上河圖》都驚訝於北宋開封城的繁榮與富庶,但是很多歷史學家卻通過畫中的一些細節去考證歷史,比如這幅畫到底是在表達什麼?它是否僅僅表現人們在清明時節,掃墓、踏青、出遊、野餐的場景?如果你把這幅圖放大看,就會發現很多細節,比如這幅圖的正中央為什麼畫了一個老太太,而且這位老太太還在指揮船?
  • 張擇端與《清明上河圖》
    再往河道上看,一艘船尾有八位櫓工搖櫓,船頭的櫓工有的被柳樹枝擋住了,從他們的動作來看,汴河的水流速度是很湍急的。隨後往前就是全畫的中心虹橋了。再向左去,就進入到雄偉的城樓前後商業都市景象了。北宋      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局部   絹本        回到畫面從虹橋左第一個十字路口,沿著兩輛精緻的牛車向左看去,一棵老柳樹後,又是一位算命神課之人,只是這次的顧客有點特殊,看穿著與旁邊公署門前差役或侍衛比較相同
  • 從《清明上河圖》的3大謎團,看古人是如何拍馬屁的
    1924年,溥儀被馮玉祥限令2個小時內搬離皇宮,匆匆忙忙攜帶走的一批寶物中,《清明上河圖》位居其中。1950年,北博物館在清理庫存文物時,《清明上河圖》重現世間。當時庫房中共有三幅名為《清明上河圖》的畫作,經專家鑑定後,確定其中一幅為真跡,後藏於故宮。
  • 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一幅描寫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現實主義的風俗畫,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水平。 從《清明上河圖》中可以看到幾個非常鮮明的藝術特色:第一、內容豐富。《清明上河圖》在表現手法上,以不斷移動視點的辦法,即「散點透視法」來攝取所需的景象。
  • 《清明上河圖》放大後,網友都笑趴了,宋朝人如此搞笑!
    《清明上河圖》放大後,網友都笑趴了,宋朝人如此搞笑!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流傳著許多聞名中外的歷史作品,今天我們就來說一個在世界上都享有盛名的畫作,那就是宋朝時候的《清明上河圖》。在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放大技術也越來越發達,《清明上河圖》就被放大了,並且在放大之後的《清明上河圖》可以說把網友們都笑趴了,紛紛都感慨到當時的宋朝人竟如此搞笑!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今天就來帶領大家看一下。
  • 從《清明上河圖》,看北宋都城汴京背後的故事
    北宋畫家張擇端幼年喜好讀書,也曾研習一種沿襲自唐朝時期的界畫,之後到了汴京備考科舉,未能如願,轉而專攻繪畫,考入了翰林圖畫院,《清明上河圖》便是其代表作。可謂集張擇端之大成,結構嚴謹,內容豐富,段落分明,描繪了12世紀初北宋都城東京汴河兩岸以及汴京城郊的景觀。一般認為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圖》,才是張擇端的原作。
  • 看《清明上河圖》想到地攤經濟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畫作之一。作者是張擇端,是宋徽宗時的宮廷畫家。金人攻陷北宋都城汴梁後,張擇端選擇了逃離,在南宋都城臨安靠賣畫度日,後被皇帝趙構召入宮中。他憑著自己對汴梁繁華市景的回憶,畫出了這幅精妙絕倫的《清明上河圖》。
  • 《清明上河圖》為啥珍貴,放大100倍再看,畫面真讓人害羞
    在書畫界有這麼一種說法,那就是在相同的條件下,畫作的尺寸越大,那麼這幅字畫也就越值錢,如果要是以此為評判標準的話,那《清明上河圖》便是當之無愧的佼佼者了。比如把人物形象畫成一樣的,反正別人也看不出來。那麼事實真的是如此嗎?我們隨意的挑幾處畫面,用放大鏡放大之後觀看,發現作者非但沒有因為畫面太大偷懶,反而為我們展現了形色各異的人物,有許多的畫面都十分的有趣。
  • 描繪著繁榮盛世的清明上河圖,其實暗藏殺機,揭開了北宋滅亡真相
    第二年不知名小畫師張擇端送上了《清明上河圖1000多年後後人對靖康事變進行復盤竟發現張擇端不是送畫那麼簡單這是在以畫進諫宋徽宗眼裡平平無奇的清明上河圖奇蹟般下雨了 宋徽宗的眼力沒有宋神宗好一丁點都沒看到清明上河圖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