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敕勒(chì lè):南北朝時期北方遊牧部族,居住在今天內蒙古河套平原一帶。
陰山:在今天的內蒙古。
穹廬(qióng lú):用氈布搭成的帳篷。
四野(yǎ):草原的四面八方。
見(xiàn):同「現」,顯露。
【大詩兄說】廣袤的亞洲大陸的中央,有一片遼闊的高原,如今叫做蒙古高原,它的北邊是貝加爾湖,南邊是黃河河套。高原上盛產一樣東西,就是牧草;豐美的牧草養育了無數的牛羊;肥壯的牛羊養育了健碩的草原兒女。
自古以來,這裡就是遊牧民族的家園。如果按照中原王朝的朝代來對應,大致就是這樣:戰國秦漢時期,這裡是匈奴;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此處有鮮卑、柔然;隋唐時期,這裡是突厥和回鶻;到了北宋時期,契丹是這裡的主人;南宋和元明清時代,蒙古民族縱橫馳騁。
《敕勒歌》是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北方民歌。那時候的中國北方是北魏,這是鮮卑民族南下草原建立的王朝;鮮卑的故土,生活著這個叫做「敕勒」的部族。敕勒人擅長打造大車,所以這個部族也叫「高車」。勒勒車載著拆卸的帳篷,由一排大牛牽動著,在草原上逐水草而動。陰山之下、草原之上,敕勒人唱著那個時候的《草原之夜》和《敖包相會》。
蒼天,永遠是那麼湛藍、澄淨。自古以來,草原民族就崇拜蒼天,把它叫做「騰格里」、長生天。四周茫茫,這圓圓的天不就像圓圓的氈布帳篷頂麼。牛羊是那麼地溫順,低頭大口大口地啃吃牧草,耳朵不時撲扇兩下。駿馬是那麼地矯健,奔馳無疆。
蒼狼,還是那麼地兇猛狡黠,它們是值得尊重的對手,上一代狼王的皮毛掛在大旗之上,看上去還是那麼威風凜凜。蒼鷹,還是鳥類中的戰鬥機,在天空留下瀟灑的剪影。
《給孩子的節氣古詩詞》
大詩兄新書全網上線
可在天貓、京東、噹噹、亞馬遜、慈懷讀書、十點讀書、老牛鋪子等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