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名人」張三丰留下三寶:蓑衣、鬥笠、碎銅茶

2020-12-06 JKL新科技

道家武當派開山祖師張三丰,不僅武功蓋世,創造奇妙通玄的太極拳法。而且擅詩書,文才出眾。清代大儒朱仕豐評價說,古今練道者無數,而得天地之造化者,張三丰也。歷史上流傳了很多張三丰的神跡,福建武陽峰獨有的〝碎銅茶〞,便是其中之一。

歷史上能夠被幾代皇帝尋訪、封號的人,恐怕只有張三丰一人。明朝兩百多年間,幾乎各代皇帝都尋訪過他。明英宗賜其號為〝通微顯化真人〞;明憲宗封其號為〝韜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贈封他為〝清虛元妙真君〞。

據考證,張三丰生於1247年(南宋理宗淳佑七年),卒於1458年,壽命長達212歲,跨越宋、元、明三朝。《明史列傳》記載,張三丰是遼東懿州人(今遼寧彰武西南),名〝全一〞,又名〝君寶〞,號〝三豐〞。

據說,張三丰出生那天晚上,他母親做了一個夢,夢見一位神仙召來仙鶴,停在屋上,長嘯三聲,驚醒了她,然後就生下了張三丰。

張三丰成年後,也曾參加科舉考試,求取功名,還當了兩年縣官。父母相繼去世後,他便束裝出遊遍歷名山,訪道求真。張三丰體型高大壯美,龜形鶴背,大耳圓眼,須髯似戟。不論嚴寒或酷暑,他都只穿一件道袍和蓑衣。

張三丰預言

歷史上,無論是正史還是民間傳說,流傳了很多張三丰的神跡。《明史》和《微異錄》中都有記載:張三丰居寶雞金臺觀時,曾遊魂七日。他料定自己將死,但在埋葬那天又活了過來。

歸來後,他給了弟子楊軌山一偈語,預言元朝滅亡明朝誕生。偈云:〝元氣茫茫返太清,又隨朱雀下瑤京。剝床七日魂來復,天下齊看日月明。〞(張三丰的《雲水集》)

披蓑頂笠求米

明代姚福撰寫的《清溪暇筆》中記錄,姚福在李景隆家見過張三丰留下的蓑衣和鬥笠之事。蓑衣的垂須已經掉光了,只剩下打著百結的編繩,披上一直到膝蓋。鬥笠的獨篾胎已經沒了。

李景隆是明朝開國大將李文忠之子,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被朱元璋列為功臣榜第三人。李襲父爵封曹國公,靖難之役時,為建文帝大將,但屢屢敗於燕王朱棣。朱棣南下時,李景隆和谷王朱橞開金川門投降。永樂二年,李景隆被削爵圈禁,永樂末年去世。

李景隆的曾孫萼說,他的先祖李景隆很好客,曾挽留張三丰在家住了幾十天。張三丰臨別時說:〝你家超不過千日,該有大禍,沒吃的。我留兩樣東西。危急時,可披蓑頂笠繞著圓走,叫我的名字。〞

過了兩年真出了大案子,他們全家被幽禁起來,朝廷不供給糧食。他們的糧食快吃完了,就按照張三丰說的呼喊。一會兒,前後園圃裡長出穀子,不足一個月就熟了。因為有穀子吃,才沒餓死,穀子剛吃完,朝廷才給米。再呼喊就不長穀子了。

化銅錢的神仙茶

張三丰曾在福建省邵武的武陽峰修煉,他見武陽峰奇峰異形、巍然嵯峨、煙霧繚繞、紫靄升騰,便留下來建廟傳道。

傳說在張三丰修煉運功之時,山中便有四方雲氣聚集繚繞,似有仙氣蒸騰,峰巒雲霧之間常有八卦太極圖呈現在空中,也許正是這種精氣所致,方圓數百米內的萬物均受到靈氣涵養,其間的茶樹也異於它處。

一日,張三丰忽聽有孩童哭鬧之聲,原來是和平鎮上有幾名孩童進山玩耍,其中有一孩童不小心把一枚銅錢誤吞腹內,疼痛難忍。

張三丰問明情況後,馬上從武陽峰的一棵茶樹上撮下一把茶葉,在口中咀嚼後,讓孩童服下,不大時間這孩童的腹內便咕咕作響,爾後,那銅錢已經變成碎末隨便排出。

從此,這一片的茶葉就開始具有碎銅的功能。當人們知道救小孩命者乃張三丰後,便把武陽峰周圍受張三丰太極靈氣所浸養的茶葉稱為〝神仙茶〞,又叫碎銅茶。

這碎銅茶目前依然只生長在觀星山武陽峰一片懸崖絕壁下,那裡露水充沛,陡坡陰溼。茶樹植株呈中葉類灌木型,分枝部位低、稀疏不齊,橢園形的長葉片上葉脈明顯、葉緣鋸齒細而密、葉色暗綠、芽葉肥壯、持嫩性強。

這茶樹發芽偏遲,一般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開始採摘,9月上、中旬停止生長,整個生長期不到7個月,採摘期短,產量甚低。

碎銅茶沏泡後滿屋飄香,茶湯澄明透亮,浸透出一股山野氣息。凝神啜飲頓覺香味醇厚、稍澀,繼而回味甘甜清爽、沁人心肺,頰齒留香,實乃茶中上品。

千百年來,碎銅茶依然具有〝碎銅錢〞的功能,只要將一小撮茶葉放入嘴裡咀嚼片刻,再取一枚潔淨的銅錢放入嘴中與茶混嚼一分鐘,在吐出的茶渣中便能看到閃閃發光的碎銅,故當地有〝碎銅茶好眾人誇,能把銅錢碎成渣〞的民謠。

相關焦點

  • 福建「碎銅茶」神力待解
    傳說是張三丰修煉時種植福建「碎銅茶」神力待解 >>>奇效 和尚和村民長年飲茶出了許多壽星 >>>秘密 口水與茶一起產生催化作用?關於「碎銅茶」有許多傳說和趣聞。留仙峰山頂有一座建於明初的寺廟,名為留仙峰禪寺,寺後有一方臺石,傳說是道家祖師張三丰當年煉丹羽化之地。張三丰一邊在此修煉,一邊在禪寺周邊種植茶樹,採其幼芽,用作中草藥,救治百姓病苦。張三丰修煉日久,茶樹亦吸收仙氣,具備了神奇之力。
  • 尋訪碎銅茶文化之旅-武陽峰
    碎銅茶:相傳在明朝永樂盛夏的一天,邵武和平有個書生備考進士,一邊含著壓書地銅錢思考問題,一邊喝著武陽峰茶提神,無意間嘴裡的銅錢破碎難題破解,邵武碎銅茶因此得名。碎銅茶位於和平古鎮坎下村,驅車沿著山路一路往上開,到一個小村莊以後,公路基本不能使用,只能步行至山頂。期間的蜿蜒小道,別有一番風味,當然路途的風景也很別致,有山有水有碎銅茶。山路走至一半可以看到山坳子裡,有一片茶,也就是碎銅茶。
  • 2017生態投資峰會 中和邵武碎銅茶獨樹一幟
    提及公司的投資方向,這兩年來,他們也都在生態農業的項目上付諸了全部心血,福建邵武茶山的碎銅茶是中和投資運作的第一個生態農業項目,兩年磨一劍,穩步推進,價值凸顯。邵武茶山的政府代表黃書記和大家分享了文化名城和平古鎮的概況,茶葉一直是邵武的一大驕傲,碎銅茶更是茶中極品,提及了碎銅茶的由來,傳言當時有個小孩不慎吞下了一枚銅錢,危在旦夕,碰巧張三丰路過,為了救這個孩子,他隨手抓了路邊的茶樹上的茶葉放在口中嚼爛,然後餵給吃了銅錢的孩子,沒過多久,那枚銅錢就從孩子的身體裡排出來了,孩子也因此得救。從此,這種可以嚼碎銅的茶葉就被稱之為「碎銅茶」。
  • 傳奇碎銅茶 香溢雲中來
    其中,當地最負盛名的碎銅茶,以其獨特品質名揚中外。在2012年10月成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後,其品牌價值更是日益顯現,種茶致富效應明顯。  邵武碎銅茶是優質的高山綠茶,主要分布於該市和平鎮留仙峰和武陽峰西北麓海拔1500米以上區域。碎銅茶生長環境多為雲霧繚繞的亂石巖縫,具有鮮爽醇厚、茶多酚含量高等優異品質。該茶可入藥,功效顯著,早在唐代就已是貢茶。
  • 邵武碎銅茶科研基地掛牌
    www.fjsen.com 2013-10-09 17:21   來源:閩北日報    我來說兩句 本報訊 4日,邵武市和平高峰留仙峰山頂寺廟,由福建神農時代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武夷山三想茗茶有限公司與留仙峰雲峰法師、邵武茶人馮家傳等合作建立的碎銅茶科研基地掛牌
  • 即將消失的鬥笠和蓑衣
    即將消失的鬥笠和蓑衣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2015年05月29日15:34 圖為72歲的房主王華菊老人向我們展示了蓑衣和鬥笠穿戴法時的情景。 人民網十堰5月29日電 鬥笠和蓑衣是中國農村幾千年來使用的雨具,在今天被現代的雨傘和雨衣所代替,如今的學生己經很少知道和看到鬥笠和蓑衣實物,鬥笠和蓑衣正在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近日,筆者在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五峰鄉花紅村一組拍老房子時見到了鬥笠和蓑衣實物。72歲的房主王華菊老人向我們展示了蓑衣和鬥笠穿戴法。
  • 邵武舉行碎銅茶鬥茶大賽
    歷時兩天,邵武首屆碎銅茶鬥茶大賽近日落下帷幕。來自邵武市南板橋生態茶葉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碎銅茶奪得大賽「茶王」稱號,並現場以1.05萬元拍出200克碎銅茶茶王,拍賣所得用於公益事業。據悉,20家當地茶企共22樣碎銅茶參加了此次鬥茶大賽,經由5名福建省內高級農藝師依據外形、香氣、滋味、湯色、葉底綜合評判,從中選出「茶王」一名,金獎、銀獎各兩名。同時,碎銅茶2018新包裝正式啟用。現場,信用聯社與市茶業協會籤約,向六家本地茶企授信福茶貸50萬元至200萬元不等。
  • 傳統文化神仙中人張三丰
    據《明史·列傳》載:張三丰,遼東懿州人( 今遼寧彰武西南),名「全一」,又名「君寶」,「三豐」是他的號。他體型高大壯美,龜形鶴背,大耳圓眼,須髯似戟。不論嚴寒或酷暑,他都只穿一件道袍和蓑衣。張三丰在很多方面都異於常人,例如:他有時能把滿升滿鬥的糧食即刻吃完,有時卻幾天才吃一餐,有時竟幾個月都不用吃東西。張三丰居無定所,行蹤飄忽無常,有人說他能一日千裡。
  • 邵武市舉辦首屆碎銅茶鬥茶大賽
    東南網訊(通訊員 柯婧 柯明河)7月21日至22日,邵武市舉辦首屆碎銅茶鬥茶大賽。此次鬥茶賽以「生態福地,茶旅小鎮」為主題,集茶葉產品推介、文化傳播交流為一體,共收集到22個茶樣。經專家評審,最終產生了2018碎銅茶茶王一名、金獎兩名、銀獎三名,茶王由邵武市南板橋生態茶葉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摘得。鬥茶大賽期間,賽事組委會組織了28家茶企業現場展銷推介,並舉行開幕儀式、和平鎮「茶旅古鎮」授牌儀式、碎銅茶2018新包裝啟動儀式、邵武農信予茶企授信儀式、茶文化系列表演及愛心拍賣等10餘場活動,吸引遊客逾千人。
  • 福建邵武:打造邵武碎銅茶產業區域品牌
    日前,福建邵武市農業局與浙江天堂林雨有機茶專業合作社,就「南武夷萬畝野生碎銅茶開發深加工建設(合資)」項目進行籤約,項目總投資3億元,建期3年,將開發天然野生茶基地面積1萬畝,其中「碧天醮」開發5800畝、「碎銅茶」開發4200畝。
  • 福建邵武市舉辦首屆邵武碎銅茶茶王賽
    7月8日,首屆邵武碎銅茶茶王賽在邵武「茶都」隆重舉行。來自邵武市的23家茶企業,選送了47個茶葉樣品參加了比賽。茶王賽邀請了陳鬱榕、蔡知凌、何孝延、徐錦斌等著名評茶師和來自邵武市茶葉界的72位群眾代表擔任評委。通過激烈的角逐,邵武市進士茶業有限公司選送的樣品榮獲「邵武碎銅茶茶王」稱號。
  • 肖家坊鎮晶品巖碎銅茶參展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
    12月20日,南昌第十二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舉行,肖家坊鎮晶品巖碎銅茶藉助綠博會平臺宣傳推介當地知名茶品碎銅茶。碎銅茶一經亮相就受到與會客商的廣泛關注,大家來到展櫃前,一邊品茗,一邊詳細詢問產品特點特色,不僅被碎銅茶有趣的名稱和奇妙的保健作用吸引,更對肖家坊鎮晶品巖這一茶葉品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許多客商現場品鑑後,對碎銅茶的特色給予充分肯定。
  • 《地理標誌產品 邵武碎銅茶》福建省地方標準通過審定
    本報訊 (曾錦偉 記者江 東)日前,由福建省質監局組織的《地理標誌產品邵武碎銅茶》省地方標準審定會在福州召開,來自福建農林大學、福建省農業廳、省農科院、省茶葉質量檢測中心站等單位的專家組對該標準進行審定。
  • 海南鬥笠和蓑衣 一片回憶和鄉愁情思的融匯
    海南鬥笠和蓑衣 一片回憶和鄉愁情思的融匯 2017年03月27日 17:14   來源:海南日報
  • 邵武碎銅茶:高山傳說,閩北奇茶丨福建特色小品種茶優秀徵文
    福建南平:邵武碎銅茶供稿作者:廖道進品茶是一門藝術,於茶香中品味生活,愜意而又美好。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邵武碎銅茶,給你絕佳的茶香體驗。邵武碎銅茶又名「神仙茶」,茶樹植株呈灌木型,中葉類,分枝部位低,稀疏不齊,葉片長,橢圓形,葉脈明顯,葉緣鋸齒細而密,葉色暗綠,芽葉較肥壯,持嫩性強。口感香味醇厚,回味甘甜清爽。手捧一把茶能感覺有股清涼直透心底,泡飲茶湯澄明透亮,揭蓋透出一股山野氣息。凝神啜飲之,稍澀繼而回甘,乃茶中上品。
  • 福建有一種奇茶,據說可以「碎銅錢」,你對這種茶有所了解嗎?
    在福建省,有一種奇茶,據傳有「碎銅錢」的功能。只要將茶葉放嘴裡嚼碎,再將一枚銅錢含在口中與茶混著嚼上兩分鐘,吐出茶渣後能看見閃閃發光的碎銅,由此被稱作「碎銅茶」,是福建茶的驕傲,據說常喝此茶還有延年益壽的效果,因此又把它稱作「神仙茶」。這種特別的茶有什麼故事,又有怎樣的特點呢?
  • 蓑衣造句和解釋_蓑衣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峻青《老水牛爺爺》:「實在是瞌睡不過了的時候,他就把蓑衣在堤坡上一鋪,閉一閉眼睛。」] 蓑衣在教材中的例句: 1、船夫披著蓑衣在船後用力地搖著櫓。
  • 蓑衣造句和解釋_蓑衣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蓑衣在教材中的例句:1、船夫披著蓑衣在船後用力地搖著櫓。(出自:統編版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15、搭船的鳥)蓑衣參考例句:1、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2、江南的蓑衣和竹笠經年地尋找,在遠遠的翹首遠望。3、雁湖景區的錦山繡水,最宜樂山樂水者蓑衣鬥笠隨意徜徉。4、牛大力走近了些,見一位身穿蓑衣、頭戴氈笠的老漢坐在船尾垂釣。5、西塞山邊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春江細雨不須歸。
  • 慕名蓑衣樊,想到小時候披蓑衣戴鬥笠割草放牛的日子
    其實,心底最迫切期待的還是蓑衣樊村之所在。車進慢城溼地公園,湖蕩環繞之中,舉目可見蓑衣客棧、蓑衣酒家、碼頭木屋、「人民公社好」牌坊,才算真的到了「蓑衣樊邨」。穿村而過,村東南湖畔有一座荷香碼頭。登上遊艇,激蕩著荷葉浮萍,浩渺的湖面上,遍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叢叢蘆花蒲穗牽連成片。
  • 彝良小草壩 身披蓑衣頭戴鬥笠秋雨中來次穿越吧
    如此自然環保的綠色蓑衣,自中國傳向朝鮮、日本、東南亞等各國,也成了東方文明的一件標誌性的日常用品。   隨著科技的發展,如今蓑衣在很多地方已經難覓蹤跡。但在昭通彝良縣小草壩景區,蓑衣和竹背簍、竹篩子等依然是這裡的特色。讓人遐想的是,遊客穿著蓑衣幹農活,或在陰雨綿綿時節穿著蓑衣在小草壩景區遊山玩水,或許能讓你有種穿越到古代的感覺,體驗一回古人的詩意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