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禱文
傳揚主的福音
見證主的恩典
每個基督徒禱告都有自己的形式和習慣,但所獻上的禱告是否是神所喜悅的呢?這一點誰也不敢確定。要知道,倘若禱告是神所不喜悅的,這樣的禱告也是沒有果效的。因此,很多基督徒都會提出疑問:如何獻上蒙神喜悅的禱告呢?
今天,我們一起通過聖經裡面前輩和先知們的禱告來學習,怎樣獻上蒙神喜悅的禱告。
1.以利亞信心的禱告
「基列寄居的提斯比人以利亞對亞哈說:『我指著所侍奉永生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起誓,這幾年我若不禱告,必不降露,不下雨。』(王上17:1)」。
提到以利亞的禱告,很多人都會想到他在迦密山頂求雨的七次禱告,然而在這之前,以利亞禱告使天「三年半不下雨」,卻是震驚了整個以色列國。以利亞的禱告影響了整個國家的人民和命運,並借著這個禱告贏得了一場偉大的戰爭——巴力四百多個先知被殺。
以利亞站在亞哈王面前時,說「我若不禱告,天不下雨」時,是需要極大的勇氣與信心的,絕不是簡簡單單說出來震懾亞哈王一下,扭頭就趕緊逃開了,而是他對著神有著絕對真實的確信,即便是在面對地上的王,這樣的信心也不曾減少。
我們很多時候一邊禱告心中一邊還在懷疑:究竟神有沒有聽到?神會不會成就?信心是什麼?「信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未見之事的確據。(希11:1)」,雖然眼還未曾看見,然而相信神已經在未來成就。即或不然,也要像但以理的三個朋友一樣,依然仰望神,不懷疑神。
2.但以理恆心的禱告
「但以理知道這禁令蓋了玉璽,就到自己家裡(她樓上的窗戶開向耶路撒冷),一日三次,雙膝跪在他神面前,禱告感謝,與素常一樣。(但6:10)」。
這是以色列人被虜到巴比倫之時的事情。神應許七十年之後必要帶領以色列人重回家園,因此但以理常在神面前禱告。在當時,王下令30日之內除王以外,任何人不可求神,如果發現了就丟在是獅子坑裡。
在這樣的環境和處境下,但以理面臨著極大的挑戰,然而他還是做了和平時一樣的事情:回到家裡,面朝著耶路撒冷的方向一日三次地跪地禱告。並且,從聖經的記載可以看到,但以理是每日每日恆心地禱告,從不間斷,從他年少到發白。
我們禱告的時候,是否有這樣的恆心?我們只是今天禱告、明天就不禱告了?還是禱告幾天以後,沒有得到神的回應就放棄了?但以理經歷了王朝的更新替代,一直到他快90歲,依然持續禱告,這樣的恆心,是每一個基督徒都當學習的。
3.雅比斯信靠的禱告
「雅比斯求告以色列的神說:『甚願你賜福與我,擴張我的境界,常與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難,不受艱苦。』神就應允他所求的。(代上4:10)」。
雅比斯的禱告極其簡短,在聖經裡面記載也就僅此一處而已。然而如此簡短的禱告,卻蒙神喜悅的。雅比斯的禱告並不具有國家性、民族性,而是個人性的。然而他把這樣的禱告完全交託在了神的手中,信靠神,相信神的主權。
從雅比斯的禱告中可以看到,他相信祝福的根源是從神而來的,也相信神願意賜福給祈求他的人。雅各書裡說:「你們得不著,是因為你們不求。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雅4:2-3)」。
並非是一定要我們向神獻上龐大的、有力量的禱告,神才會悅納,即便是為了個人去禱告,只要裡面帶著完全交託、信靠的心,以真摯的情感去祈求時,神也是喜悅的。
4.約拿悔改的禱告
「你將我投下深淵,就是海的深處;大水環繞我,你的波浪洪濤都漫過我身。我說,我從你眼前雖被驅逐,我仍要仰望你的聖殿。(拿2:3-4)」。
約拿認識到是神將他投入深淵,認識到是神讓他承受現在的苦難,身陷魚腹之中。為什麼呢?因為他不聽神的呼召,抗拒神的全能。他意識到神是在管教他,因此他開口禱告,向神承認自己的錯誤,承認自己的悖逆。
我們應當常在神面前做悔改的禱告,為著我們的小信、口出妄言、撒謊、嫉妒、驕傲等一系列的罪,懇求神的赦免。約拿的經歷給與我們很好的經驗與教訓,就是要有敬畏神的心。當我們犯錯受到神的管教時,要如同約拿一樣跪在神的面前認罪悔改:「從你眼前雖被驅逐,我仍要仰望你的聖殿」。
5.摩西代求的禱告
「摩西對耶和華說:……如今你若把這百姓殺了,如殺一人,那些聽見你名聲的列邦必議論說: 『耶和華因為不能把這百姓領進他向他們起誓應許之地,所以在曠野把他們殺了。』現在求主大顯能力,照你所說過的話說:『耶和華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赦免罪孽和過犯,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求你照你的大慈愛赦免這百姓的罪孽,好像你從埃及到如今常赦免他們一樣。(民數記14:11-19)」。
聖經裡記載,摩西曾多次為以色列百姓代禱。為他人禱告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付出時間、精力、智慧等,況且在當時,以色列百姓曾無數次地小信、埋怨、悖逆神,侍奉別神,然而摩西一次又一次地為以色列百姓禱告,救他們脫離人手所造的偶像;助他們打敗亞瑪力人;救他們脫離瘟疫的滅絕。
基督徒喜愛禱告,卻並不僅僅只是為自己禱告,也要為身邊的人或事禱告,為還未信主的人接受福音禱告,為中國福音的興起而禱告……摩西有著無私的心,即便神對他說「叫你的後裔成為大國,比他們(以色列民眾)強勝」時,他依然堅持為以色列民眾代求。我們當效仿摩西,有著一顆無私的代禱之心。當我們為了神的國和神的義去代求時,必蒙神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