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全真教武功一代不如一代的原因,金庸先生也有難言之隱

2020-12-04 百家號

珍別江湖,金老千古,書魂還在,俠義永存

小說裡王重陽的全真教自他之後,武學一道確實是一代不如一代,武功修為以丘處機為首的第二代,還能在江湖中佔有名望,到甄志丙趙志敬等第三代已經淪落到不入流水準的級別了。實際上全真教武學的沒落在情理之中,也是必然的,這裡面有三大原因。

一.第一個原因是王重陽在對待弟子武學的傳承上次於道學。

王重陽出家為道,在道籍經卷中大徹大悟,知道一切全是緣法,又參透了清淨虛無的妙詣,乃苦心潛修,光大全真。王重陽作為道門一脈一教分支的開山祖師,他在道法之上的修為遠不是他武學修為能比擬的。光大全真教的根本在於道法,而不是靠武功,武功只不過是護法的一種途徑而已。因此王重陽在弟子的學術傳授上,更注重的是道學。這點在周伯通的話中也能看出一二。

周伯通:「我那七個師侄之中,丘處機功夫最高,我師哥卻最不喜歡他,說他耽於鑽研武學,荒廢了道家的功夫。說什麼學武的要猛進苦練,學道的卻要淡泊率性,這兩者頗不相容。馬鈺得了我師哥的法統,但他武功卻是不及丘處機和王處一了。」新修版《射鵰英雄傳第十六回》

王重陽對門下弟子崇道抑武的做法,讓他的武學在傳承上失去了保障。他在對弟子武學的傳授中,只保留了一些入門武功,以作保教護教之需,他所傳與全真七子的「天罡北鬥陣」正好就印證了他的這一想法。他不想弟子沉溺武功,希望他們能夠精於道學,卻又知道光大全真門楣必須有克敵禦敵之法策相旁,因而未授七子最高深的「先天功」,而是因材施教傳了七子這套陣法。此陣法禦敵威力驚人,牛家村一戰,對陣黃藥師一天一夜都不落下風,全真七子憑此陣法也在江湖上享有聲名。

這是王重陽的高明之處,但如此一來,他的一身高深武學卻也失去了傳承。即便是「天罡北鬥陣」,在七子之一的潭處端被歐陽鋒偷襲所殺之後,此陣法就再難以成陣了,全真第三代弟子也沒再得到傳承。而關於華山派等全真一教後世分支的創派,其實已算不得是全真教了,畢竟有了各自的教派之名,就像當年王重陽從道門分支裡創出全真教是一個道理的。

二.第二個原因是王重陽禁止門下弟子修煉《九陰真經》,失去了一次讓全真武學進階的機會。

第一次華山論劍,王重陽獲得了「天下第一」的稱號,也獲得了《九陰真經》的歸屬權。不過讓人出乎意料的是,王重陽為了表示自己奪經並非懷有私心,傳命門下全真弟子不得修煉《九陰真經》裡面的武功。王重陽這一做法,讓全真教的武學錯失了一個升華進階的機會,也讓全真教武學在日後的武林中江河日下。

事實上王重陽當年能獲得天下第一,多少是佔了便宜的。當時參與論劍的五人中,只有他年過五十,然後是四十左右的段智興,其他人皆在三十歲左右。五絕中的武功除了王重陽,其他四絕修煉年短皆未大成,王重陽的內功修為更是完全壓倒眾人。因而王重陽在這次論劍中勝出並沒有多大的含金量,王重陽的武學修為也並未達到至境,他破解林朝英的《玉女心經》,尚要藉助《九陰真經》。

《九陰真經》這部武學寶典貫穿了整個「射鵰三部曲」,對後世武學的影響也是有目共睹。王重陽之外的其他四絕,在後來都多少受到了《九陰真經》的幫助,讓他們的武學境界得以進階。郭靖因之少年武學大成,即使是只看不練的黃藥師和周伯通,也因之自創出上乘武學,楊過也是在《九陰真經》的基礎上才創出了「黯然銷魂掌」。中原武學在「天龍時代」後經歷的百年沉寂,實際上就是因為《九陰真經》的出現得以復興。

王重陽自己看了一遍《九陰真經》之後,武學修為再次進階,武理更為貫通。此時,倘若他將《九陰真經》至高的武學原理融入自己的全真武學,那全真武學便會破繭新生,進階到一個更高的水平。可惜王重陽並沒有讓這一切發生,在他之後,當其他四絕在不同程度得益於《九陰真經》各自武功精進的時候,全真武學還在固步自封,以至於全真弟子的武功開始與頂級水平脫節,逐步跟不上中原武學一道的發展。

全真教錯過的不止是自身武學提升的機會,更是錯過了一個引領時代武學進步的先機。假如王重陽沒有禁止門下弟子修煉《九陰真經》,也沒有崇道抑武,全真派武學很大程度上不會出現一代不如一代的局面。

三.第三個原因是全真教武學一道的沒落是必然的,這與當時的時代大環境息息相關。

很多讀者肯定有過疑惑,在「射鵰三部曲」前兩部盛極一時的全真教到《倚天屠龍記》中卻為何不見了蹤影。金老這麼安排,實際上是有難言之隱。因為「射鵰三部曲」裡面展現的正面英雄都是有民族大義的,即使是行事偏激離經叛道的黃藥師也最敬重忠臣孝子,堅守大節,而歷史上全真一教卻與此有些相背。

在《射鵰》裡,無論是王重陽還是丘處機,皆是抗金的義士,在與外族入侵大宋的抗爭中都貢獻過自己的力量。不過在宋廷被蒙元滅掉之後,全真教卻投靠了朝廷,成為元朝的國教,此後全真教歷代掌教都拜封國師,統領天下道門。其實這不能怪全真教,畢竟當時的蒙元雖是異族,但也是大統的一朝。

實際上,全真教為蒙元朝廷所看重,是從丘處機時開始的,當年丘處機以蒼生為念為見成吉思汗不遠萬裡,一言止殺,挽救了一方生靈,免遭塗炭,成吉思汗將丘處機視為仙人,奉全真教為國教。到尹志平(不是小說中後來改為甄志丙的角色)掌教之後,全真教達到了鼎盛時期,此後一直備受朝廷尊崇。

很明顯,這樣的一個教派假如出現在「倚天時代」中,其身份和武林地位肯定是十分尷尬的,畢竟在當時的時代大環境中,江湖武林都將投靠朝廷的門派一律視為鷹犬走狗,與蒙元朝廷如此密切的全真教,註定了不能在小說裡有表現出民族大義的大作為。

金老非常清楚這一點,因此在「射鵰三部曲」的最後一部中,把全真教隱去,將武林中道門一席的位置給了張三丰的武當,並提高了武當的地位,使之與少林並列為泰山北鬥。如此一來,如何處理在前兩部的武林中大有一席之地的全真教,從側面寫其武學衰落就成了唯一的選擇。因此,全真教的武學傳承一代不如一代便就是必然的。

綜合以上這三點,無論內因外因,全真教武學一道的發展不如道學越發昌盛,反而是出現了一代不如一代的局面,一切就皆在情理之中了。不過,也正是全真教在武學上的衰落,也才有了小說中一代宗師張三丰這個人物角色和武當一派的出現。在羽菱君心目中,張三丰所創下的交相輝映的武當一派武學,更值得推崇與探究。

歡迎關注羽菱君扯金庸武俠前後傳系列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是羽菱君,專注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相關焦點

  • 王重陽創建的全真教,為什麼一代不如一代?
    王重陽是金庸經典著作《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裡的「五絕」之首,號稱「中神通」,曾經在第一次華山論劍時擊敗了東邪黃藥師、西毒歐陽鋒、南帝段智興、北丐洪七公,獲得了《九陰真經》和武功天下第一的名號。 王重陽在終南山創建了被喻為「天下武學正宗」的全真教,是當世數一數二的名門正派。
  • 王重陽周伯通這麼厲害,全真教卻一代不如一代?其實和武當有關!
    三次華山論劍全真教包攬了兩次的天下第一,第一代可以說是非常給力的周伯通過渡時期:這一時期從王重陽逝世開始,到周伯通被囚禁結束。王重陽死後,周伯通作為他的師弟(實際上是大弟子),領導了全真教一段時間。王重陽活著的時候誰也不敢打《九陰真經》的主意。在他死後,雖然歐陽鋒的強攻被挫敗,但周伯通很快就遭遇了黃藥師的「智取」。
  • 為何《神鵰》之後再無全真教,金庸明明知道,卻不敢寫
    最大的原因其實是全真教叛變投降了元朝,因此還被封為了「國教」,而《倚天屠龍記》是以反元抗蒙為背景,如果金庸再用全真教的梗,只怕很難編得下去,所以《神鵰》過後再無全真。其實,全真教這個歷史上的的確確存在的「名門正派」,在《神鵰俠侶》已經被金庸先生貶得一文不值。
  • 金庸武俠,王重陽留下一套強大武功,卻坑慘了全真教,原因很現實
    王重陽是金庸筆下一位武學宗師,在射鵰英雄傳中,王重陽和其他四位高手相約華山比武,最終奪得天下第一的頭銜。眾所周知,王重陽有一門非常厲害的武功「先天功」,正是得益於這門高深的武功,他才能打敗其他四絕高手,得到了九陰真經武功秘籍。
  • 張三丰和王重陽都是一代宗師,為何全真七子武功遠不及武當七俠?
    逍遙派收徒過於嚴格,導致人丁不旺,傳到無崖子這一代險些要湮沒於武林。相比於逍遙派,全真教和武當派就好多了,王重陽有七位高徒,全真七子;張三丰也有七位高徒,武當七俠。張三丰和王重陽都是一代宗師,為何全真七子武功遠不及武當七俠?
  • 為什麼倚天屠龍記中見不到全真教?曾經的武學正宗全真教哪去了?
    金庸武俠小說中全真教號稱天下武學正宗,創派祖師王重陽在華山論劍中勇奪武功天下第一,他創立的全真劍法、先天功、天罡北鬥陣都是江湖中數一數二的頂級武功。我認為有原因以下三點原因:第一:全真弟子一代不如一代,沒落是遲早的事全真派在王重陽手中創建並且發揚光大,王重陽死後其實到了全真七子時代就已經退步了,王重陽一代人傑教出來的徒弟卻資質並不太高,全真七子武功並沒有達到一流的境界,甚至很多厲害的武功像先天功等都沒能繼承,所以全真七子在江湖中有那麼高的聲望還是借了王重陽的福蔭
  • 全真教創教一代,只剩丘處機
    2017版《射鵰英雄傳》丘處機劇照在金庸筆下,丘處機武功高高的,經常是力壓群雄。但我這裡說的「英雄」,不是抗金英雄,不是抗蒙古的英雄,不是戰場上的英雄,也不是武林中的英雄,而是識時務者乃真英雄的「英雄」。丘處機是識時務的英雄!
  • 王重陽武功天下第一,為何全真七子卻不入流?黃蓉解釋的很對
    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其中也誕生不少頂級俠客,比如春秋戰國時期的聶政、豫讓等人,都極其了不起,自近代以來,由於一部《蜀山劍俠傳》問世,遂使得文壇之中開始湧現一大批武俠作者,其中尤以金庸先生的作品最為經典,今日筆者就來給大家講一講金庸筆下關於全真教王重陽以及他的一批弟子的故事。
  • 全真教為何沒有出現在金庸其他小說中,在雙鵰中的表現讓人太無語
    而且《射鵰》《神鵰》兩大男主,多少都與全真教有關,郭靖是得其恩惠,學到全真內功,武功才突飛猛進。而楊過雖然叛出全真教,但是後面還是學到不少全真教武功劍法,為以後成長奠定基礎。就是這樣一個全真教,武林泰鬥,名門正派,玄門正宗,天下第一大派。丐幫是天下第一大幫,兩者截然不同的。
  • 丐幫作為金庸小說中第一大幫,為何一代不如一代?秘密終於被說出
    熟讀金庸小說的讀者,肯定都知道,在書中有這樣的一個幫派,拿手絕技就是降龍十八掌和打狗棒法。這兩大絕技,我們肯定都不會陌生,就是出自丐幫!丐幫的輝煌時代,源自于天龍八部時期。那時候,喬峰帶領著丐幫眾人抗擊外族入侵,為保衛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少林寺也有所不及。
  • 金庸武俠小說的最強組合,武當七俠和全真七子,誰更強
    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裡,擁有很多高手的多人組合。其中最知名的就是,江南七怪、全真七子、武當七俠這三個七人組合。江南七怪七人武功不強,全真七子的丘處機幾乎一個人,就單挑了江南七怪。但江南七怪培養出了郭靖這樣的大英雄,這是誰也比不了的。
  • 馬鈺為何遠赴大漠2年,全真教掌門就那麼閒?怪不得一代不如一代
    在《射鵰英雄傳》中,煙雨樓上,江南七怪與丘處機賭約一十八年,然後,江南七怪用了6年時間找到郭靖,又用了12年時間苦心教郭靖習武,可惜前十年教而不得法,郭靖一直沒什麼進展,直到郭靖16歲的時候,遇上了馬鈺,指點其正宗道家內功心法,從此一日千裡。
  • 大名鼎鼎的全真教,為何在倚天消失了?原因有三,趙志敬難辭其咎
    金庸武俠小說中除了很多出色的人物之外,還有很多優秀的門派,因為頂尖強者不一定有,但是倘若一個門派足夠龐大,人數眾多,那麼他們的優勢比個人強太多了,例如丐幫掌握消息的速度就非常快。而今天,我們要來侃侃一個曾經在江湖上名氣頗大的門派,它就是終南山上的全真教。
  • 金庸武俠小說裡,輝煌的全真教最後卻走向沒落全真七子難辭其咎
    自王重陽創立全真教,號稱玄門正宗「是武林中和少林寺齊名的「第一大門派、之後王重陽參加華山論劍「奪得武功天下第一的名號,全真教風頭更盛「一時無兩、那時正是全真教最為巔峰的時期!事實證明王重陽想的不錯,他一死歐陽鋒就囂張至極,不把全真教放在眼裡、帶上幾個人就殺上全真教「要奪九陰真經,在那時也只有周伯通尚能和歐陽鋒一戰「但那時周伯通的武功」仍然略遜歐陽鋒一籌,要不是王重陽假死,最後關頭重傷歐陽鋒、估計全真教那時「就被歐陽鋒一鍋端了!隨著形勢巨變,競爭對手越來越多,自家的武功慢慢落後。
  • 武當派是全真教的延續嗎
    全真教其實在中國歷史上影響非常大,在金庸老先生的筆下雖然還是很出名,但是已經離歷史的本來面目很遠了。歷史上的全真教,在中國北方的勢力極大,特別是長春子丘處機,其人不僅不是一個民族英雄式的人物,而且和蒙古人關係莫逆,得到了極大的授權。
  • 同樣是王重陽的傳人,為何全真七子武功那麼菜,周伯通卻天下第一
    我們都知道王重陽最初是抵抗了金國軍隊的入侵,後來又一心研究武功絕學,最後開創了享譽天下的全真教。王重陽有著很強的能力,因此他很快把全真教發展成天下第一的門派,收了周伯通作為師弟,還收了幾個徒弟,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全真七子。
  • 全真教為什麼會越來越弱呢?原因有兩點
    全真教為什麼會越來越弱,一代不如一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全真武學的衰落呢,我認為其中很重要的第一個原因就是全真教的內功不行,在射鵰中,全真教的內功可以說是玄門正宗的內功,可以讓郭靖這個資質平庸的傢伙在一年之內武功突飛猛進,就連梅超風都抵擋不住其誘惑,想從馬鈺口中曠一兩句口訣。
  • 小說的全真教被抄門,但歷史上的全真教卻深受金國皇帝重視
    當世武學正宗,《射鵰英雄傳》中最大的武功門派,在金庸的描繪下,它和武當門派齊名,在小說中可稱一大巨頭,如此巔峰的全真教派,卻在《倚天屠龍記》中毫無蹤跡可言。原是《神鵰俠侶》中提到,在蒙古人的大火中,全真教的大本營被端了,雖說還存有勢力,但恐怕難以東山再起,於是一代武功門派就此消逝。但歷史上的全真教不僅沒被抄門,更在皇帝的重視之下走向巔峰。咱們先來說說全真教的創始人「王重陽」。
  • 金庸小說中,全真七子中的武功如何排名?丘處機是不是最強
    全真教的創始人王重陽座下有七位嫡傳弟子。他們分別是馬鈺、丘處機、譚處端、王處一、郝大通、劉處玄和孫不二,他們七人被稱為「全真七子」。在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女》中,王重陽被譽為天下五絕之首的中神通,其武功達到了出神入化的水平。
  • 如果楊過在全真教刻苦學武,也有人認真教,楊過能否超過王重陽
    全真教王重陽的武功,全真七子沒有一個學成的,不是王重陽不教,而是王重陽覺得這七個弟子資質不行,就算王重陽死得早,那還有老頑童呢,而老頑童寧可降兩輩也要和郭靖拉平,就是看出郭靖天資過人,取得幾個師侄都不行,用黃蓉的話說,就是年紀雖大都活到狗身是了,別忘了,老頑童對郭靖的那句話,我師兄若不是死,定會把他一身蓋世武功傳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