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重陽創建的全真教,為什麼一代不如一代?

2020-12-02 騰訊網

王重陽是金庸經典著作《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裡的「五絕」之首,號稱「中神通」,曾經在第一次華山論劍時擊敗了東邪黃藥師、西毒歐陽鋒、南帝段智興、北丐洪七公,獲得了《九陰真經》和武功天下第一的名號。

王重陽在終南山創建了被喻為「天下武學正宗」的全真教,是當世數一數二的名門正派。可是,當王重陽死後,全真教就逐漸衰敗下來。

在全真教的第一代中,王重陽師弟周伯通依靠自己的勤修苦練,獨創出空明拳和「雙手互搏」的功夫,加上因緣際會學會了《九陰真經》上所記載的武功,成為堪與「五絕」並肩的人物,到第三次華山論劍時,便能夠正式成為新「五絕」的一員,代替了王重陽的位置。

在全真教的第二代裡,一共有7名王重陽傳人,號稱「全真七子」,即馬鈺、丘處機、譚處端、王處一、郝大通、劉處玄、孫不二。這7人中,沒有一個能夠進入「五絕」或者準「五絕」。如果單打獨鬥的話,他們之間武功最高的丘處機,甚至連「五絕」的弟子都打不過。

在全真教的第三代裡,有尹志平、趙志敬、申志凡、張志光、崔志方、馬志芳、王志坦、李志常等人。這些人裡面,沒有一個稱得上是一流高手。他們出現在《射鵰英雄傳》或《神鵰俠侶》裡的作用,要麼像尹志平那樣推動情節發展,要麼像趙志敬那樣成為男主角、女主角「打怪升級」裡的反派角色。他們在武學傳承上的價值,幾乎為零。

到了全真教的第四代,雖然規模龐大,可武功水平一瀉千裡,連鹿清篤這類的角色都跑出來了,已經墮落到連江南七怪都不如的地步了。

用九斤老太的口頭禪來說,全真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一、王重陽早就留下「重道輕武」的法則

王重陽雖然是「五絕」之首,武功天下第一,但他本質上是一名道教人士,注重傳道,重於習武。

周伯通痴迷武學,王重陽卻嫌棄他「過於執著,不是道家清靜無為的道理」,不願他做道士。在全真七子裡,丘處機武功最高,王重陽卻不喜歡他,說他「耽於鑽研武學,荒廢了道家的功夫」,將掌門位置傳給了道學很高、武功不及丘處機和王初一的馬鈺。在全真教第三代弟子裡,趙志敬武功最高,結果他並沒有當到掌門人,而是由武功低於他的尹志平擔任。

在「重道輕武」的法則之下,全真教上下形成了重視傳道、輕視學武的教學氛圍。既然如此,怎麼可能培養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武功高手呢?

二、全真教徒有「天下武學正宗」之表,武功並非絕世

其實,全真教的武功並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高。

王重陽為什麼能夠練到天下第一?原因很簡單:他是天才。用周伯通的話來說,王重陽是「天生的了不起,許多武學中的道理自然而然就懂了,並非如我這般勤修苦練的」。絕大多數人的資質,包括全真七子在內,是無論怎麼修煉,都不可能在武功上達到王重陽的程度。就像世界上絕大多數的科學家,無論多麼努力,都達不到愛因斯坦的程度。

那麼,周伯通為什麼能夠練到新「五絕」之首?這是因為,周伯通雖然有全真教武功的底子,但他最厲害的武功,都不是來自於全真教。郭靖、楊過都是同樣的道理。

在這種情況下,全真教培養出全真七子這樣的一流高手,已經是超常發揮;培養出尹志平、趙志敬這樣的準一流高手,屬於正常發揮;培養出鹿清篤這樣的貨色,是發揮失常——或者說,那是全真教不顧師資力量的限制,盲目擴招的結果。

三、王重陽給全真教選擇「鎮教之寶」武功失誤

在武林之中的每一個門派,都有自己的「鎮幫之寶」「鎮門之寶」。全真教當然得有自己的「鎮教之寶」。

當初,王重陽奪到了《九陰真經》後,完全可以將這部經書裡的一兩門高深武功拿出來,作為全真教的「鎮教之寶」。可他沒有這麼做,而是創建了一套天罡北鬥陣。這樣的做法,間接地導致全真教高端武力逐漸衰落,直至一代不如一代。

為什麼這樣講呢?天罡北鬥陣是一套集體作戰的體系。由於是集體作戰,產生了1+1大於2的效果。全真七子擺起天罡北鬥陣來,武力總值約等於一個「五絕」,此外可以橫行天下。

然而,在這樣的集體作戰體系下,武功很強的人,得不到很好的發揮;武功很弱的人,則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就像「吃大鍋飯」一樣,使得全真教弟子過於迷戀集體作戰,放棄了對個人武功的探索。

相關焦點

  • 王重陽周伯通這麼厲害,全真教卻一代不如一代?其實和武當有關!
    三次華山論劍之中,第一次王重陽獲得了天下第一,最後一次三論眾人也推舉周伯通居中,不管是不是恭維,至少將他捧到了天下第一的位置。三次華山論劍全真教包攬了兩次的天下第一,第一代可以說是非常給力的周伯通過渡時期:這一時期從王重陽逝世開始,到周伯通被囚禁結束。王重陽死後,周伯通作為他的師弟(實際上是大弟子),領導了全真教一段時間。
  • 造成全真教武功一代不如一代的原因,金庸先生也有難言之隱
    珍別江湖,金老千古,書魂還在,俠義永存小說裡王重陽的全真教自他之後,武學一道確實是一代不如一代,武功修為以丘處機為首的第二代,還能在江湖中佔有名望,到甄志丙趙志敬等第三代已經淪落到不入流水準的級別了。實際上全真教武學的沒落在情理之中,也是必然的,這裡面有三大原因。
  • 為什麼倚天屠龍記中見不到全真教?曾經的武學正宗全真教哪去了?
    金庸武俠小說中全真教號稱天下武學正宗,創派祖師王重陽在華山論劍中勇奪武功天下第一,他創立的全真劍法、先天功、天罡北鬥陣都是江湖中數一數二的頂級武功。座下全真七子不僅都是道家真人,個個還是江湖中威名遠播的俠客,王重陽還有一個師弟就是老頑童周伯通,雖然性格天真,也是位列天下五絕的高手。全真教在《射鵰》和《神鵰》中人才濟濟、香火鼎盛,是江湖中的名門大派,但是為什麼到了《倚天》中就消失了呢?就算時間已經過了差不多一百年時間,全真七子都已經羽化成仙,可是他們的那些弟子呢?
  • 王重陽分明是全真教創始人,為什麼周伯通是他師弟,而不是徒弟?
    真實歷史上的周伯通是個家財萬貫的「壕」,是他一手資助王重陽創立了全真教。王重陽最初的傳教之地——金蓮堂就是周伯通出資修建的。那麼,問題就來了。套用現在的商業模式,周伯通不僅是全真教的「原始股東」,而且還是全真教創建初期最大的投資人、是最大的「大股東」!反倒是王重陽,它更像是周伯通的「職業經理人」兼公司「二股東」。
  • 金庸武俠,王重陽留下一套強大武功,卻坑慘了全真教,原因很現實
    但是,王重陽擁有九陰真經秘籍後卻不屑於修煉經書裡面的武功,而且他也不允許自己的師弟周伯通和弟子們修煉。與此同時,王重陽最厲害的先天功也沒能傳給他的徒弟們。為何王重陽的先天功沒能傳給周伯通和他的七大弟子?或許是因為這門武功的特殊性吧,總之王重陽沒能把先天功傳給全真教門人。
  • 同樣是王重陽的傳人,為何全真七子武功那麼菜,周伯通卻天下第一
    我們都知道王重陽最初是抵抗了金國軍隊的入侵,後來又一心研究武功絕學,最後開創了享譽天下的全真教。王重陽有著很強的能力,因此他很快把全真教發展成天下第一的門派,收了周伯通作為師弟,還收了幾個徒弟,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全真七子。
  • 同是自創門派,為何張三丰的武當昌盛,而王重陽的全真教沒落了?
    在金先生的筆下,自創門派的一代宗師不多,比較享有盛名的就是武當派的創始人張三丰,而比較讓人忽略但門派同樣昌盛有郭襄創立的峨眉派。然而還有一個大英雄,也曾創立一個了不得的門派,他就是王重陽。王重陽創立的全真教曾經顯赫一時,但是後期卻逐漸沒落。
  • 同是天下無敵,王重陽為何完敗張三丰?武當派是全真教的延續嗎
    全真教其實在中國歷史上影響非常大,在金庸老先生的筆下雖然還是很出名,但是已經離歷史的本來面目很遠了。歷史上的全真教,在中國北方的勢力極大,特別是長春子丘處機,其人不僅不是一個民族英雄式的人物,而且和蒙古人關係莫逆,得到了極大的授權。
  • 如果楊過在全真教刻苦學武,也有人認真教,楊過能否超過王重陽
    也就是沒有古墓派的武功傳承,靠著全真教的底子,有生之年能不能達到王重陽的水準。 我們必須得承認楊過的天資聰慧,超過其父楊康與郭靖,要知道郭靖的資質可是要超過楊康的,但也不得不說,楊康呆在全真教肯定就荒廢了,最多也就是個甄志丙第二,不能有大出息。
  • 王重陽是全真教創始人,為什麼周伯通是他師弟,而不是徒弟?
    王重陽創立了全真教,威震一時,廣收天下弟子,而這時,周伯通也在王重陽門下學習武藝,但為什麼周伯通沒有拜王重陽為師,兩人仍然是以師兄弟相稱?在王重陽還未創立全真教之前,王重陽曾經拜入道觀求學,這時也就碰到了少年時期的周伯通,由此兩人相識乃結為朋友,兄弟。後來王重陽浪蕩江湖,決定開創門派,也就是之後的全真教,但苦於沒有資金,沒有場地,這僅憑一人之力是無法開宗立派的,這時就迎來了他的好兄弟,周伯通的幫助。
  • 張三丰和王重陽都是一代宗師,為何全真七子武功遠不及武當七俠?
    逍遙派收徒過於嚴格,導致人丁不旺,傳到無崖子這一代險些要湮沒於武林。相比於逍遙派,全真教和武當派就好多了,王重陽有七位高徒,全真七子;張三丰也有七位高徒,武當七俠。張三丰和王重陽都是一代宗師,為何全真七子武功遠不及武當七俠?
  • 王重陽假死的真相,其實是怕全真教出內鬼
    王重陽是一代武學大宗師,在第一次華山論劍中拿到天下第一人的稱號,並且將武功秘籍九陰真經帶回了全真教。和其它絕頂高手不同的是,王重陽並不是武痴,他並不痴迷武學,在武學上他沒有太多上進心。他的理念就是大家各安天命,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互相不要有那麼多爭鬥丘處機在全真教第二代中功夫最高,王重陽卻最不喜歡他,說他耽於鑽研武學,荒廢了道家的功夫。說什麼學武的要猛進苦練,學道的卻要淡泊率性。
  • 全真教「七子」,祖師王重陽只認四個,連金庸都搞錯了
    不僅如此,所謂的全真七子,祖師王重陽也只認四個。全真祖師王重陽甘河遇仙,在活死人墓修煉有成。隻身千裡來到山東地方傳教,先後度化寧海首富馬丹陽等人。不過王重陽在山東傳道的時間很短,很快他便逝世了。臨死之前,他曾留下遺言:「丹陽已得道,長真已知道,吾無慮矣。處機所學,一聽丹陽;處玄,長真當管領之。」丹陽即馬鈺,長真即譚處端。
  • 王重陽是全真教祖師,周伯通武功是他傳授的,為何他們不是師徒?
    有朋友問,王重陽既是全真教創派祖師,其他人應該是其弟子才對,為何周伯通是他師弟呢?《射鵰英雄傳》中,王重陽是全真教的創派祖師,其門下有七大弟子,分別是馬鈺、劉處玄、譚處端、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合稱「全真七子」,此外他還有一個師弟,名叫周伯通,外號「老頑童」。
  • 全真教如何得名,王重陽與全真七子和老頑童的故事
    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四月,王重陽終南山下悟道之後,一把火燒了修行的茅草庵,趕往山東傳教。同年七月,到達寧海(今山東煙臺牟平),收丘處機、譚處端、馬鈺、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劉處玄「全真七子」為徒,在山東登州、萊州、寧海三地建起數個全真教下層民眾組織。 從此,全真教興起於膠東,並進而從山東發展向大江南北。
  • 王重陽的7個徒弟有多厲害?每一個都是一代鼻祖,修行都不容易!
    不過,馬鈺的主要成就還是後來在北方創建的全真派支派「遇仙派」,而他也成為了道教歷史上的一代開山鼻祖。第二位:孫不二孫不二(俗稱孫仙姑,亦喚作清淨散人),同樣出生在山東寧海的她,其實正是馬鈺修道前的妻子。可能正是因為這層關係,所以王重陽當年點化了馬鈺之後,便捎帶也把孫不二點化了。
  • 神鵰俠侶後,王重陽的全真教消失了?只因做了3件錯事
    在金庸的筆下,江湖顯得紛繁多彩,有很多的天才高手,在一代又一代的江湖人才中,他們的交鋒顯得尤為的精彩。而在這些爭鬥中有一些慣例的活動,比如說華山論劍,武林爭霸等等,這些比試中會選出一個武林霸主,也就是江湖第一高手的人物。而在金庸的筆下有一個武林霸主,他的名字叫做王重陽。
  • 周伯通的特殊:雖是全真教人卻非道士,與王重陽同輩以師兄弟相稱
    王重陽一共教過八個人武功,其中七位是他的弟子,即全真七子,分別是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剩下一位則是他的師弟,名叫周伯通,外號老頑童。 經常有朋友問一些關於周伯通與全真教的問題,比如周伯通是不是全真教的人?周伯通是不是道士?周伯通為何稱呼王重陽為師兄?
  • 王重陽武功天下第一,為何全真七子卻不入流?黃蓉解釋的很對
    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其中也誕生不少頂級俠客,比如春秋戰國時期的聶政、豫讓等人,都極其了不起,自近代以來,由於一部《蜀山劍俠傳》問世,遂使得文壇之中開始湧現一大批武俠作者,其中尤以金庸先生的作品最為經典,今日筆者就來給大家講一講金庸筆下關於全真教王重陽以及他的一批弟子的故事。
  • 全真教主——王重陽
    不過就憑他所創立的全真教,在道教的歷史上,王重陽這個名字就不能被忽視。  王重陽這個名字,現在知名度極高,不過這主要得益於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但凡讀過金庸武俠的,誰不知道華山論劍中技壓東邪、西毒、南帝、北丐的天下第一高手王重陽。歷史上真實的王重陽,雖然也文武雙全,但武功是不是真的天下第一卻很難說。不過就憑他所創立的全真教,在道教的歷史上,王重陽這個名字就不能被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