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來到【美食會】,今天我又給大家來分享一些有關美食的小知識了,趕快看看有沒有你需要的,【先關注】每天都有更新呦!
說起雞來,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吧,在農村,差不多家家戶戶都會養雞,常見的雞品種主要有三黃雞和烏雞。
大家去買雞的時候,最喜歡買的雞是土雞,認為土雞肉質鮮美,營養價值也要高,比肉雞要好多了,即使價錢貴很多,也要買上土雞。
那麼大家也有疑問了,市面上很常見的三黃雞,到底是「土雞」還是「肉雞」?
什麼是肉雞?
從雞的品種來看,我國養殖最廣泛的肉雞,主要有白羽肉雞和三黃雞,所以從品種上來看,三黃雞是屬於肉雞的一種。
三黃雞也有比較明顯的特徵,那就是雞嘴巴是黃色的,腳也是黃色的,雞皮也是黃色的,所以叫做三黃雞。
三黃雞也是我國品質最優良的肉雞之一,所以在市場上的佔有率非常高。
三黃雞的體質比較的緊湊,而且行動很敏捷,放在野外養上一段時間可能都會飛了,所以三黃雞比白羽肉雞要更受市場歡迎一些,而且它的價格也更低。
經常去買雞的朋友就會發現,肉攤子上的雞品種有很多,有三黃雞、老母雞、烏雞等等,其中三黃雞的價格是最低的,差不多隻要12~14塊錢一斤,一隻雞也並沒有多重,差不多在2~3斤左右。
外面肉攤子上以及超市裡面賣的雞大多數都是三黃雞,個頭大小比較的均勻,所以說這些雞都是養殖場裡面出來的,差不多在2~3斤重。
什麼是土雞?
對於土雞的概念,其實也沒那麼明確的規定,大多數在自然條件下養殖,吃野外的蟲子、青草,四處溜達,有廣闊的空間運動,這樣生長出來的極大多數就是土雞。
土雞在農村很常見,因為雞都不會關起來養,早上放出來,晚上關進籠子裡。
白天的時候雞就會在野外到處閒逛,吃蟲子、吃青草等等,這樣雞生長速度比較的慢,但是肉質要細膩,不管是炒菜還是燉湯,味道都要更加的鮮美。
農村人養的雞品種也主要是三黃雞和烏雞,但是是自然放養的,這樣產出的雞時間要長一點,差不多在6~12個月左右,而且肉質細膩,肉比較的少,但這樣的雞,味道會更加好,所以市場上價格也更高。
三黃雞是土雞還是肉雞?
三黃雞是雞的一個品種,要區分它是土雞還是肉雞也非常簡單,主要是看後天是如何養殖的。
一般進行圈養也就是養殖場養殖,主要是給它餵各種的飼料,讓它增重,這樣養上2~3個月左右就可以出欄了。
而土雞的話,品種也有三黃雞,但養殖過程完全不一樣,主要是放養,一般不吃飼料,都是去野外找蟲子以及各種青草吃,這樣一來,三黃雞差不多要6~12個月左右才會出欄。
根據不同養殖方法養殖出來的三黃雞就有很大的差別,放養的就是土雞,圈養的就是肉雞。
即使是同一品種的雞,但是養殖方式不同,雞肉的口感也是不一樣的,價格更是天差地別。
土雞生產效率比較高,所以成本高,它售賣的價格就要比三黃雞高几倍。
想要買到真正的土雞可不容易,一般要自己去養殖土雞的原產地購買才行。
一般市場上售賣的三黃雞,大多數都是圈養雞,就是養殖場出來的雞,這樣的雞肉很多,但是肉質比較粗糙,吃起來沒什麼口感,不適合燉湯,但可以拿來製作成炒菜。
各位親愛的讀者朋友們,大家現在知道三黃雞到底是土雞還是肉雞了嗎?
不知道大家是否也在生活中遇到這些問題!假如感興趣的話歡迎關注【美食會】,最後別忘了點讚與分享哦。
(本文由美食會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