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題目你肯定會覺得奇怪,確實,古代的時候,大臣們上早朝都非常的早,四點就要起來,那我們算一下,他們通常在前一天八九點休息,古代的衣服又非常的繁瑣,連穿衣帶洗漱怎麼也得半小時40分鐘,如果再連上給他們做飯吃飯的時間,那麼他們兩點就要起床。
可是如果空著肚子一下面對有好幾個小時的各種繁重的工作也是非常苦惱的,畢竟早上吃不好飯,所有的人都不開心,在古代也一樣,而且精力也不能集中,不能好好工作。那麼他們在哪裡解決早餐呢?非常簡單,在皇宮裡吃。尤其是清朝的時候,這一現象是最典型的。那麼他們在皇宮裡去哪吃呢?首先我們要明確,那個時候並沒有什麼美食節食堂一類的,那沒有怎麼辦?於是當時的大臣們便想了一個方法,而且皇帝也同意了,當時有一個地方叫做昇平署,就是在當時的故宮裡面,在幹嘛的呢?開飯館用的,你沒有看錯,在故宮開館子和御膳房叫板。
當然,人家御膳房是給皇帝做飯。所以那些大城只能聞著味道,但是這下就不用擔心了,早餐有地方吃了,工作單位有了飯館。除了客人的地位比較高以外,其他的經營和外面一樣的,包括裝修啥的也差不多。其中有一個管子,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修文物的那個地方,相信關於這個片子大家也都有看,又有誰能想到在400多年前這裡曾經是一個飯館,還是專門負責大臣吃早餐的地方,想像一下我們在史書上看到非常有名的大臣,坐在這裡喝著豆汁,吃焦圈……
但是我們都知道,能在這裡開飯店通常也有點兒關係,而有關係導致的後果就是飯菜的味道,其實並不是,得有總比沒有強,於是大臣們就這麼將就下來,而且可以選的也很少,就是大餅炒菜,弄點兒粥。但是畢竟方便呀,而且還有外賣的服務,於是後宮們的妃子們也派遣過來這裡買早餐,直接吃現成的,誰又不樂意。
於是大臣們的早飯問題便解決了,其實我們現在看歷史感覺都特別的嚴肅,但是當你讀到這段歷史的時候,會覺得有時候歷史也看上去讓人覺得非常的具有喜感。歷史不光關注於那些值得記載的人,像這些生活中的瑣碎記錄下來,我們後世在讀的時候,也覺得充滿了煙火氣,很難想像,現在看上去恢弘的故宮裡,曾經有兩個飯館子,大臣們排排坐在那裡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