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新北市厚德裡,是2014年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實現65年來大陸對臺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首次訪臺走訪的第一站。裡長陳有諒曾帶著「有朋自遠方來」的喜悅,「與張主任對話,盡地主之誼」。
14日,第七屆海峽論壇大會在廈門舉行,陳有諒受張志軍邀約跨海而來,與新交故知話桑麻、聊家常。「這就是兩岸一家親的互來互往,海峽兩岸彼此交流是好的。」第一次登陸的陳有諒對中新社記者感慨道。
張志軍曾形容兩岸社區交流是根與根的交流。在論壇大會上,作大會發言的陳有諒回顧當時初見張志軍與裡內居民互動的和諧場景,也不由感嘆,「正所謂兩岸之間是經濟交流手牽手,文化交流心連心,基層交流更是根連根。」
「裡長是臺灣最小的父母官,就像是家庭主婦,從修整花木到訪察民情,每天穿梭在鄰裡之間,滿足民眾的各種需求。」陳有諒自我調侃的開場白引來善意的會心笑聲,「裡長所處理的業務看似非常細瑣、微不足道,但是透過『包君滿意』、『隨叫隨到』的服務方式,得到裡民的認同與滿意。」
厚德裡是臺灣健康六星治安社區,也是新北市政府環境五星級社區。令厚德裡引以為傲的是,該社區擁有全臺首座公共託育中心,新北市長朱立倫響應民意實施這項政策後,「其他縣市也紛紛籌設類似機構。」
臺灣面臨著人口老化的問題,各地將活動中心閒置空間轉化成託老中心。陳有諒注意到,大陸也同樣面臨著「一人平均要養六老」的困境,「80後」的子女將成為「孩奴及養老奴」,「這些例證,都說明了無論在歷史、文化、人文、特性及風俗民情上,同文同種的兩岸都會遇到相同的問題,所以兩岸人民的交流合作越來越重要。」
儘管自嘲為「臺灣最小的父母官」,陳有諒坦言,治理仍然有「道」,「唯有傾聽民意獲得人民支持、為人民謀福利的政策,才可長可久。」
「民眾關心的小事,其實就是裡長和所有公僕需要關心的大事。」陳有諒說,希望兩岸社區、基層民眾有更多機會相互交流、借鑑,使兩岸居民生活更加豐富、和諧、美滿。
社區「根與根」的交流已經在海峽論壇平臺上邁出步子。本屆論壇上,6對兩岸村裡正式籤訂了合作協議。而目前,廈門、臺灣之間已經有14對社區、村裡達成了社區治理長期合作協議。
在與陳有諒等200餘名兩岸社區工作者、學者和社區組織代表共同探討兩岸社區治理時,大陸民政部副部長顧朝曦從當前大陸探索社區治理出發,指出兩岸只要堅持「多商量」,「就一定能夠找到符合兩岸民眾意願的『最佳結合點』,促進兩岸經濟與社會的融合發展。」
「傾聽人民的聲音,重視人民的需求,近年來兩岸在這上面看法顯然越來越接近。」陳有諒在大會發言中表達同樣觀點,「兩岸在經濟、宗教、文化、基層各方面,透過兩岸高層及民間基層頻繁的互動、互訪,得到實質上的深化。」
作為跨海赴約的「客人」,陳有諒評價有泥土味、接地氣的海峽論壇「一直在兩岸關係交流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深化了兩岸民間關係發展」,「我們鄉村裡長分享基層理政的經驗,為兩岸民眾謀福利,一起提升兩岸基層民眾的生活質量,達到兩岸一家親的願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