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裡長「聊家常」:兩岸基層交流根連根

2020-12-18 中國臺灣網

  臺灣新北市厚德裡,是2014年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實現65年來大陸對臺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首次訪臺走訪的第一站。裡長陳有諒曾帶著「有朋自遠方來」的喜悅,「與張主任對話,盡地主之誼」。

  14日,第七屆海峽論壇大會在廈門舉行,陳有諒受張志軍邀約跨海而來,與新交故知話桑麻、聊家常。「這就是兩岸一家親的互來互往,海峽兩岸彼此交流是好的。」第一次登陸的陳有諒對中新社記者感慨道。

  張志軍曾形容兩岸社區交流是根與根的交流。在論壇大會上,作大會發言的陳有諒回顧當時初見張志軍與裡內居民互動的和諧場景,也不由感嘆,「正所謂兩岸之間是經濟交流手牽手,文化交流心連心,基層交流更是根連根。」

  「裡長是臺灣最小的父母官,就像是家庭主婦,從修整花木到訪察民情,每天穿梭在鄰裡之間,滿足民眾的各種需求。」陳有諒自我調侃的開場白引來善意的會心笑聲,「裡長所處理的業務看似非常細瑣、微不足道,但是透過『包君滿意』、『隨叫隨到』的服務方式,得到裡民的認同與滿意。」

  厚德裡是臺灣健康六星治安社區,也是新北市政府環境五星級社區。令厚德裡引以為傲的是,該社區擁有全臺首座公共託育中心,新北市長朱立倫響應民意實施這項政策後,「其他縣市也紛紛籌設類似機構。」

  臺灣面臨著人口老化的問題,各地將活動中心閒置空間轉化成託老中心。陳有諒注意到,大陸也同樣面臨著「一人平均要養六老」的困境,「80後」的子女將成為「孩奴及養老奴」,「這些例證,都說明了無論在歷史、文化、人文、特性及風俗民情上,同文同種的兩岸都會遇到相同的問題,所以兩岸人民的交流合作越來越重要。」

  儘管自嘲為「臺灣最小的父母官」,陳有諒坦言,治理仍然有「道」,「唯有傾聽民意獲得人民支持、為人民謀福利的政策,才可長可久。」

  「民眾關心的小事,其實就是裡長和所有公僕需要關心的大事。」陳有諒說,希望兩岸社區、基層民眾有更多機會相互交流、借鑑,使兩岸居民生活更加豐富、和諧、美滿。

  社區「根與根」的交流已經在海峽論壇平臺上邁出步子。本屆論壇上,6對兩岸村裡正式籤訂了合作協議。而目前,廈門、臺灣之間已經有14對社區、村裡達成了社區治理長期合作協議。

  在與陳有諒等200餘名兩岸社區工作者、學者和社區組織代表共同探討兩岸社區治理時,大陸民政部副部長顧朝曦從當前大陸探索社區治理出發,指出兩岸只要堅持「多商量」,「就一定能夠找到符合兩岸民眾意願的『最佳結合點』,促進兩岸經濟與社會的融合發展。」

  「傾聽人民的聲音,重視人民的需求,近年來兩岸在這上面看法顯然越來越接近。」陳有諒在大會發言中表達同樣觀點,「兩岸在經濟、宗教、文化、基層各方面,透過兩岸高層及民間基層頻繁的互動、互訪,得到實質上的深化。」

  作為跨海赴約的「客人」,陳有諒評價有泥土味、接地氣的海峽論壇「一直在兩岸關係交流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深化了兩岸民間關係發展」,「我們鄉村裡長分享基層理政的經驗,為兩岸民眾謀福利,一起提升兩岸基層民眾的生活質量,達到兩岸一家親的願景。」(完)

相關焦點

  • 臺灣桃園裡長參訪團到焦作開展社區體驗交流
    臺灣桃園裡長參訪團與太極拳愛好者互動交流    4月26日至27日,臺灣桃園市裡長參訪團一行28人在桃園市議員劉茂群率領下到我市開展基層社區交流。在臺灣我們拿不出專門的場地來開展這項工作,財政方面的支持也很難達到這樣的程度,但我們的很多理念還是想通的,也希望焦作方面的社區也到桃園參觀考察,強化交流、共同探討提高。」    瑞德裡裡長康秀雲表示,聽了大陸社區的服務工作介紹,發現很多工作做得十分體貼、深入、細緻,尤其是在「關愛夕陽,共建和諧」方面和我們正在做的工作有著異同工之妙,相互交流借鑑的地方有很多。
  • 臺灣基隆基層"訪日照看齊魯"收穫大感觸豐 期待加強交流互動
    臺灣基隆基層"訪日照看齊魯"收穫大感觸豐 期待加強交流互動 2019年07月02日 08:44: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圖片來源:日照市委統戰部)  中國臺灣網7月2日訊 6月18日至25日,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基隆市前市長張通榮先生率基隆市基層交流團一行,來魯開展「訪日照看齊魯」參訪交流活動。
  • 臺灣桃竹苗基層鄉裡長及民眾參訪團在黑龍江省參訪交流
    參觀哈爾濱城市規劃展覽館在北大荒博物館感受北大荒精神參觀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    10月12日至19日,來自臺灣桃竹苗地區的基層鄉裡長及民眾參訪團一行35人在黑龍江省參訪交流,參觀哈爾濱市基層社區,與大慶市蒙古族自治縣有關部門及鄉鎮代表座談,交換兩岸社區工作經驗,了解我省民族自治模式。
  • 兩岸村裡長見面聊些啥
    ,活動舉行了兩岸同名村錦旗交換儀式、兩岸姓氏族譜對接儀式、兩岸村裡長才藝表演等環節。乘坐「海峽號」來福建平潭的途中,臺中市西區昇平裡裡長黃賢德接到好友簡訊,得知「大陸宣布對臺胞免籤」而笑言,「以後來大陸就像到自家後院一樣」。  黃賢德1988年就曾來過大陸,在遼寧瀋陽購置了一處房產。不過,這是他第一次由臺中通過海上直航來到平潭,第一次感覺大陸離他「這麼近」。「從臺中出發,兩個多小時就到了。」  海峽兩岸村裡長交流活動15日在平潭舉行。
  • 臺灣裡長交流團來嵐 推動嵐臺民間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
    原標題:臺灣裡長交流團來嵐 推動嵐臺民間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   28日至29日,臺灣臺中豐原區、石岡區裡長組團來嵐回訪。考察團走訪了澳前客運碼頭、區規劃館和臺灣創業園等地,並與區臺灣工作部、白青鄉國彩村、嵐城鄉上樓村和潭城鎮東門社區相關負責人座談,就村居規劃、社區管理等進行探討,雙方希望兩岸村裡長交流活動能常態化開展,推動嵐臺民間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
  • 兩岸一家親 血緣一脈連 臺灣孔子後裔交流團來曲阜參訪交流
    5月19日,臺灣孔子後裔代表、臺北市大安區谷風裡裡長孔憲娟一行六人來曲阜參訪交流。曲阜市政協主席、曲阜孔子後裔聯誼會會長、中華孔子學會孔子後裔儒學促進會副會長孔令玉與來訪臺灣孔子後裔進行了座談交流。
  • 兩岸首個海峽城鄉發展基金會推動兩岸交流深入基層
    ,未來將致力於推動兩岸鄉村振興與城市更新、社會治理與鄉土文化保護傳承、產學交流與人才培訓等工作的跨領域合作。基金會雲集海峽兩岸鄉村振興、城市更新、社會治理、文史傳承等領域的著名專家學者,並吸收一批兩岸青年擔任城鄉助理規劃師和社區營造員。
  • 少帥足跡印兩岸——遼寧與臺灣新竹縣交流側記
    不久前,新竹青少年管弦樂團跨海北上,到遼寧舉辦 「少帥足跡迴響曲」演奏會,緊接著就是東北首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張氏帥府博物館揭牌儀式,新竹縣縣長邱鏡淳率團參加,將遼寧與新竹交流推向高潮。對於歷史的探究以及史實的尊重、求知的欲望,相信這些都是未來兩岸交流的希望和基石。
  • 續媽祖情緣 促兩岸交流
    N海都記者 陳盛鍾 李偉強 馬俊傑 通訊員 智瓊 雙萍 春盛 文/圖 海都訊 兩岸青年結對子,共享系列文化之旅;「湄洲之夏」海峽兩岸沙灘音樂季;面對面傾聽20年前,媽祖金身巡遊臺灣故事;莆臺村裡長代表共話「美麗鄉村」……昨日上午,兩岸村裡長代表、青年代表、媽祖文化專家學者、媽祖信眾代表、文化創意產業代表等300多人齊聚莆田湄洲島媽祖祖廟天后廣場
  • 臺灣臺南市基層幹部交流團江蘇交流活動側記
    中國臺灣網5月14日鎮江訊 5月4日至11日,以中國國民黨全臺代表蔣大洋為團長的臺南市基層幹部交流團一行29人,來江蘇省南京、揚州、鎮江等地進行了為期8天的參訪交流。  臺南市大林裡裡長劉相明不惑地發問,社區1200平方米文體中心,包含圖書閱覽室、民間藝人工作室、綠色網吧、書畫室及「四點鐘學校」等,這些都是免費的嗎?是的,我們所有的設施和服務全是免費的。面對肯定的回答,劉相明表示,不出來不知道,出來一看嚇一跳,大陸的進步太快了。
  • 阻割不斷的情緣 生生不息的盼望--兩岸社會文化交流融合的年度觀察
    「不了情」:無法割斷的骨肉之緣 歲末之際,高雄市左營區祥和裡裡長劉德文又一次踏上大陸的土地,他的行囊裡裝著一位老人的骨灰。 劉德文一時也記不得今年來大陸幾趟了。他多年來一次又一次幫助在臺灣過世的大陸籍「老兵」實現葉落歸根的遺願,從未計算過花費的金錢與時間。 「這些老人大都一輩子獨身,他們把我當作兒子。
  • 來往熱絡感情歡洽 閩臺基層民眾交流邁上新臺階
    近年來,閩臺交流日益深入,基層民間交流日趨頻繁。至今,我省已成功舉辦四屆海峽論壇,打造了兩岸基層民眾大交流的重要平臺。在兩岸基層民間交流其他方面,我省亦不斷推陳出新,成果斐然。閩臺基層民間交流,呈現出交流持續化、形式多樣化、內容多元化、機制常態化等特點。  基層鄉鎮深對接。
  • 專家學者憂當前臺海局勢 建言增兩岸民間基層交流
    專家學者憂當前臺海局勢 建言增兩岸民間基層交流 2017-07-25,與會專家學者就當前臺海形勢、蔡英文的執政情況等話題展開研討,指民進黨的再次上臺使兩岸政治互信遭到嚴重傷害,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受到嚴重挑戰,多位學者建議大陸方面採取積極政策,繼續加強兩岸民間與基層交流。
  • 臺灣人在大陸:兩岸交流頻繁 細節也要注意
    臺灣人在大陸:兩岸交流頻繁 細節也要注意 2013年01月09日 09:4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灣新北市三重區裡長參訪團徐州行紀實
    8月底,江蘇省徐州市臺辦邀請臺灣新北市三重區以李聰平為團長的裡長參訪團一行23人來徐參加交流活動。  26日下午,新北市三重區的裡長參訪團蒞臨徐州。市委副書記夏文達在歡迎晚宴上說,徐州與臺灣兩地人民的友誼源遠流長,交流交往也日益頻繁,每年人員往來都在5萬人次以上,兩地在經貿、文化、科技、教育等領域的合作及民間交往也不斷深入。希望這次交流訪問,讓兩地更多的基層民眾主動參與交流互動,大家像親戚、像朋友、像家人一樣經常相聚在一起,交流溝通,攜手合作,互惠雙贏,共圓美好的中國夢。
  • 訪劉銘傳五世嫡孫劉學宣:兩岸同根 交流不能斷
    中新社合肥1月1日電 題:訪劉銘傳五世嫡孫劉學宣:兩岸同根交流不能斷中新社記者 趙強「2021年是劉銘傳先生誕辰185周年,安徽省劉銘傳研究會已做了充分準備,將開展多項紀念活動。兩岸文化同根同源,交流合作不能斷。」劉銘傳五世嫡孫近日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
  • 「哪吒文化 根在翠屏」海峽兩岸哪吒民俗文化交流活動在宜賓舉行
    >四川新聞網宜賓5月21日訊(胡雪 記者 周瑜原)哪吒文化,根在翠屏;中國李莊,情牽兩岸。5月16日,「2018尋夢翠屏——海峽兩岸哪吒民俗文化交流活動」在宜賓市翠屏區舉行,來自臺灣、澳門、新加坡的各界嘉賓和四川省臺辦、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等單位代表200餘人相聚在萬物競翠、綠屏如畫的哪吒文化發祥地翠屏山,共促交流合作,共創美好未來。活動結束後,四川省臺辦副主任趙宇、臺灣中華兩岸交流協會創會長劉宗明接受了記者的專訪,圍繞如何加強翠臺兩地文化交流、深化各方面合作等談了各自的看法和建議。
  • 兩岸文化交流之佛教文化
    以道教為兩岸間的共同語言有人把中華文化比作一棵大樹,儒教是樹的主幹,道教是樹的根。臺灣道教界熱衷於同大陸宗教界交流,致力於文化尋根。1997 年湄洲媽祖金身「千年走一回」的世紀之行,巡遊臺灣102 天,接受臺灣媽祖信眾1000萬人次的朝拜,媽祖金身巡遊臺灣的照片被編入臺灣中學歷史教科書,其配文為「兩岸文化正式交流」,成為海峽兩岸間影響最廣泛、意義最深遠的一次民間民俗文化交流活動
  • 臺灣高雄80餘名裡長參訪海南
    7月12日,80餘名來自臺灣高雄左營區、楠梓區的裡長應海南省臺辦之邀,由海口開啟海南參訪之旅。此次參訪活動旨在增進臺灣中南部地區基層民眾對海南的認識與了解,進一步密切兩岸同胞的感情聯繫。
  • 思幸福安定,盼兩岸交流——4位臺灣民眾的2020新年願望
    新華社臺北12月31日電(記者查文曄、吳濟海)2020年即將到來,面對新的一年,臺灣民眾有什麼憧憬和期待?新華社駐臺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4位受訪者來自農業、社區、藝術、教育等不同領域。從他們的心願裡,我們可以一窺臺灣社會的脈動,感知民眾所思所想。